人類首次!80後北京女孩徒步抵達南極大陸難抵極

2021-01-17 北京日報客戶端

行進中的馮靜。

「遠徵已完成,祖國是我的驕傲!」剛剛,記者連線了中國女探險者馮靜,由她發起的「行則將至」遠徵隊一行三人,從南極大陸俄羅斯新拉扎列夫考察站附近的海岸線出發,歷時80天,穿越1800多公裡,於北京時間2020年1月25日晚7點18分,徒步抵達南極大陸難抵極,坐標S82°6.655' E55°1.957',海拔3715米。這是人類首次依靠雙腳到達此地。

去年11月初,馮靜和兩名嚮導由南極大陸俄羅斯科考站NovolazarevskayaStation附近的海岸線出發,以越野滑雪的方式,計劃在90天之內,繞過冰隙較多的地帶,穿越約1800km,全程爬升約3800m,完成從海岸線至南極大陸「難抵極」的極地遠徵。

此行多險阻。出發時,馮靜他們就不得不頂著六七級大風,穿越大量冰面,她不時被強勁的陣風拍倒。北京時間2019年11月19日凌晨1時11分,馮靜一行終於穿越了山區,抵達了第一個補給站,進入緩慢上升階段。

2019年11月19-24日,她們持續遭遇頂風,實測風力達到七級,氣溫零下三十多度,加上風寒,體感零下五十多度。

「強風捲來大量鬆軟的雪屑,陷入其中舉步維艱。離開山區後仍在持續爬升,惡劣天氣嚴重拖慢進度,11月25日起風力逐漸減弱,26日延期抵達第二個補給點,次日匆匆上路追趕進度。高反不時發作,我的症狀是上吐下瀉,在對高原環境緩慢的適應中努力追趕進度,於12月5日按計劃抵達第三個補給,6日休整一天,即將進入下一個階段……」遠徵途中,高反讓馮靜吃盡了苦頭。

儘管如此,途中她也經歷過許多美好的瞬間,比如在距離海岸線約560km處遇到的飛鳥;再如,遠徵途中收穫的珍貴友誼……

「南極的12月16日是特別的。2017年的這一天,我在遠徵南極點的途中遇到了Robert Swan,他送給我一袋三文魚,上面寫著「Good Luck」。今年的這一天,我們碰到了三個為White Desert準備飛機跑道的俄羅斯人,他們住在卡車裡,用最好的食物招待了我們。照片中左邊的是Sasha,戴著黑帽子煎牛肉的是Andrey,右邊白頭髮的是Vlad。他們是我在這裡珍貴的回憶。」馮靜說。

馮靜在南極大陸難抵極插上了鮮豔的五星紅旗。

馮靜是個80後北京姑娘,中學就讀於北京十二中,後來考上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

何以放棄安逸生活,遠徵南極?馮靜曾在接受採訪時這樣說:「我想人這一生啊,總會瞬間被什麼感覺擊中幾次,就像一見鍾情般無法解釋,我就被南極點遠徵俘獲。」

這並非她第一次遠徵南極。早在2018年,馮靜就曾歷時52天5小時,越野滑雪抵達南極點成為我國越野滑雪抵達南極點的第二人、中國女性第一人。而在2014年底萌生出遠徵南極的想法時,她甚至還不會滑雪、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她33歲開始學習滑雪,進行了長達3年的訓練和準備……克服重重困難,兩年前,她在南極點驕傲地舉起了中國的五星紅旗。

「對我來說,這不是一場新的徵程,POI(難抵極)是我最初的目標,遠徵南極點是為此持續不斷地努力的一部分。此行艱辛,危險重重,極有可能遭遇失敗。但我會堅持前進,「Soweitdie Füetragen」——只要腳還走得動。」這次遠徵難抵極前,馮靜在日誌中這樣寫道。

如今,完成遠徵後的馮靜已踏上歸程,並於昨晚抵達南非的開普敦。她表示,回到國內後,她將休整一段時間,等待著下一個新項目的啟動。

作為獨立環球旅行者和探險者,馮靜以背包、自駕、帆船等方式深度旅行,足跡遍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7年底,她在國際著名嚮導保羅·蘭德裡的陪伴下,首次踏上遠徵南極之旅,經由海格力斯灣(Hercules Inlet)路線,歷時52天5小時,穿越約1130公裡,於2018年1月8日徒步抵達南極點,成為首位完成遠徵南極點的中國女性。

相關閱讀:

難抵極(Pole of Inaccessibility,縮寫:PIA、POI)標誌著在地理學上由於其地理特徵而最難以到達的位置,通常指離海岸線最遠的點,也意味著最大程度的大陸性或海洋性。南極大陸難抵極相較於地理南極點更遙遠且更難以到達。NASA通過衛星遙感技術在POI附近區域測量到地球表面的最低自然溫度:零下98度。

1958年,POI迎來首批到訪者,前蘇聯南極遠徵隊在POI地區建立了臨時難抵極站。由於位置過於偏遠,前蘇聯僅將其用於短期訪問。離開前,前蘇聯南極遠徵隊在這裡安裝了一個列寧的金色半身雕像。

1967年之後,在長達四十年的時間裡一度無人到訪。直到2007年1月29日,由國際著名極地嚮導Paul Landry帶領的三名英國探險者,歷時48天,以風箏滑雪的方式,首次成功遠徵POI,這也是人類不依靠機械動力首次抵達此地。至今,全世界共有七名男性探險者,以風箏滑雪的方式成功遠徵POI,越野滑雪成功遠徵POI的記錄仍為空白。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 劉歡

編輯:李拓

流程編輯 劉偉利

相關焦點

  • 人類首次徒步抵達南極大陸難抵極的女孩,女性的驕傲!北京十二中人的驕傲!
    80後北京女孩徒步抵達南極大陸難抵極」  記者劉歡  編輯李拓)「遠徵已完成,祖國是我的驕傲!」剛剛,記者連線了中國女探險者馮靜,由她發起的「行則將至」遠徵隊一行三人,從南極大陸俄羅斯新拉扎列夫考察站附近的海岸線出發,歷時80天,穿越1800多公裡,於北京時間2020年1月25日晚7點18分,徒步抵達南極大陸難抵極,坐標S82°6.655' E55°1.957',海拔3715米。這是人類首次依靠雙腳到達此地。行進中的馮靜。
  • 奇蹟:中國女子靠雙腳成功「徵服」南極大陸難抵極
    2020年北京時間1月25日19點18分,經過近3個月的艱難跋涉,馮靜所發起的「行則將至」遠徵隊一行三人徒步抵達南極大陸難抵極(Pole of Inaccessibility)。這是人類首次僅靠雙腳到達此地。
  • 人類首次徒步抵達南極「難抵極」,創歷史的中國姑娘:我的秘訣是...
    ,隱藏著驚人的毅力和能量,她獨自闖入一百多年來一直由男性探險家佔據的南極探險領域,兩次徒步徵服南極大陸: 第一次,2018年初,馮靜和一名外籍嚮導歷時52天,徒步穿越1130公裡南極大陸成功抵達南極點,成為完成此路線的中國女性第一人。
  • 80天,1800公裡,北京姑娘成首次徒步抵達「難抵極」的人
    本報記者 陳曦/文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南極之「難抵極」,意為不可接近之極。1911年12月14日,挪威阿蒙森的探險隊第一次遠徵南極大陸。整整47年後,蘇聯遠徵車隊才在同一天,第一次驅車抵達南極大陸「難抵極」。  至今,全世界僅有9名男性探險者,依靠風力以風箏滑雪的方式成功遠徵「難抵極」,徒步遠徵幾乎是天方夜譚。
  • 小時人物│80天遠徵,人類首次徒步抵達南極「難抵極」,主角是位...
    整整47年後,蘇聯遠徵車隊才在同一天,第一次驅車抵達南極大陸「難抵極」。「難抵極」不僅位置極為偏遠,而且海拔高出南極點900多米,無論是對機械裝置還是人類來說,都是異常艱巨的考驗。至今,全世界僅有9名男性探險者,依靠風力以風箏滑雪的方式成功遠徵「難抵極」,徒步遠徵幾乎是天方夜譚。
  • 80天徒步1800公裡:人類首次僅靠雙腳抵達南極難抵極
    有一位中國80後姑娘名叫馮靜,她柔弱的外表下,隱藏著驚人的毅力和能量,她獨自闖入一百多年來一直由男性探險家佔據的南極探險領域,兩次徒步徵服南極大陸:第一次,2018年初,馮靜和一名外籍嚮導歷時52天,徒步穿越1130公裡南極大陸成功抵達南極點,成為完成此路線的中國女性第一人
  • 人類首次滑雪徒行抵達南極大陸難抵極,還有一位中國女性
    2020年1月25日19點18分,南極大陸難抵極傳來了一位中國女性的聲音:「遠徵已完成,祖國是我的驕傲。」她就是來自北京冬奧組委滑雪戰隊的馮靜,她完成了人類第一次依靠雙腳到達此地的壯舉。南極難抵極 人類的禁地南極大陸的難抵極,其海拔約3715米,英文名意譯為不可接近之極,是距離南極大陸所有海岸線最遠的點。
  • 人類首次靠滑雪徒行達南極難抵極!冬奧組委滑雪戰隊馮靜完成壯舉
    而此時,遠在南極大陸的難抵極傳來了一位中國女性的聲音:「遠徵已完成,祖國是我的驕傲。」這位悍將就是來自北京冬奧組委滑雪戰隊的馮靜,她完成了人類第一次依靠雙腳到達此地的壯舉。南極難抵極 人類的禁地南極大陸難抵極位於南緯82度08分,東經55度02分,海拔約3715米。
  • 中國女探險者徒步遠徵南極「難抵極」
    新華社開普敦11月5日電(記者高原)極地探險者馮靜5日離開南非開普敦,踏上徒步遠徵南極大陸「難抵極」(Pole of Inaccessibility)之旅。 馮靜在出發前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說,她希望通過這次遠徵不斷證明自我價值,激勵社會正能量,同時也為國爭光,證明中華民族追求夢想的堅韌意志與強大力量。
  • 「硬核驢友」馮靜:3個月走1800公裡,把五星紅旗插到「難抵極」
    她叫馮靜,來自北京的80後自由職業者,同時也是一位極地探險者。在北京時間2020年1月20號19點18分,她和兩位外籍助理一行三人歷時3個月,徒步1800公裡,抵達了南極大陸的難抵極。這是人類首次僅靠雙腳到達難抵極,雖然一路上困難重重:上廁所容易被凍傷、頂著風一步只能挪幾釐米……但抵達後,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豎起五星紅旗,而這一刻,她準備了5年。其實早在2018年,馮靜跟一名外籍嚮導,兩人歷時52天,徒步穿越1130公裡成功抵達了南極點,成為完成此路線的中國女性第一人。
  • 南極大陸自駕挑戰|難極 - Pole of Inaccessibility – 目標地球上最難抵達之點
    目標:地球上最難抵達之點
  • 在男性「統治」的南極,這個中國姑娘真給女人長臉!
    但是,你聽說過難抵極嗎?難抵級,從名字上就能看出是個很難到達的地方。它是距南極大陸所有海岸線最遠的點,被譽為不可接近之極。1958年,蘇聯遠徵車隊歷經千辛萬苦第一次抵達這裡,首次標定了難抵級,並留下了一座簡單的考察站。
  • 徒步穿越南極,極地冒險家的光榮與夢想
    2018年12月26日,美國探險家科林·奧布雷迪Colin O'Brady完成了極地探險史上的一項壯舉:他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無補給、無支援、獨自徒步穿越南極的人。出發前幾日,兩人在智利的一家酒吧邂逅,發現對方都懷著同樣的目標:要成為無補給、無支援、獨自徒步穿越南極的第一人。於是兩人約定,將這次探險變為一次競賽,看誰能先完成穿越。路德比奧布雷迪晚了兩天,於12月28日抵達終點。這場比賽讓人想起一百年前,英國人斯科特和挪威人阿蒙森同樣為要成為歷史上抵達南極點的第一個人類而較勁。
  • 企鵝直播Vol.11|馮珊:2小時後,便是南極
    第11期,2020年7月4日,周六晚19:00(主講人時差的關係,比之前的各期提前了兩小時),2小時後,便是南極,by馮珊。第02期,馮靜分享了徒步南極大陸難抵極的經歷。第03期,沉浮分享了法羅群島探秘經歷。第04期,飯飯分享了車頂帳睡過整個拉美的經歷。第05期,shiningshell分享了到訪歐亞大陸東極楚科奇的經歷。第06期,赤道企鵝分享了三次到訪加拉帕戈斯的經歷。第07期,麥麥分享了她七次到達北極點的經歷。
  • 在南極,一個孤獨的列寧
    難抵極並不表示其在實際物理意義上難以抵達,而只是表示一個地理學上的概念而已,但是大多數的探險家由於其定義而對其產生興趣。 太平洋難抵極,又稱尼莫點,為距離陸地最遙遠的點,位於南太平洋。難抵極的概念也在知名的文學作品裡出現過。比如太平洋難抵極較知名的名稱為「尼莫點(Point Nemo)」,以儒勒·凡爾納《海底兩萬裡》中的角色尼莫船長命名,而「尼莫」這一詞彙在拉丁語意指「無人」。
  • 23天獨自探險 澳大利亞男子成功踏上南極洲「難抵極」
    傑夫·威爾遜(圖源:英國《每日郵報》) 海外網12月2日電一名澳大利亞父親經過23天長途跋涉,於當地時間周日(1日)成功抵達了位於南緯
  • 最後被人類發現的大陸——南極洲
    這塊地球上最寒冷、最孤獨、最後被人類發現的大陸, 一直吸引著人們的好奇心理,激發起前往探險和旅遊的興趣。南極大陸以它奇特的野生生物、絢麗的景色以及探險和荒野的情趣吸引著遊客。第一個到南極的旅遊團是一個智利旅遊團,他們於1959年到達南極得蘭群島。第一個商業性旅遊團於1966年到達南極半島。
  • 溫旭成為首位從南極海岸出發單人無助力無補給抵達南極點的探險家
    中國地質大學青年教師兼科學探險家溫旭,2019年10月23日從北京出發,到智利。隨後飛到南極大陸,2019年11月29日乘坐伊爾—76運輸機抵達南極聯合冰川營地。之後,獨自一人無助力無補給拖著180kg的雪橇從伯克納島開始滑向南極點。伯克納島上的風力15—18米/秒,陣風23米/秒,前行異常艱難,強大的風力颳走了溫旭的羽絨服,只好自己用睡袋改裝了一件羽絨服。
  • 人類第一次勝利徒步橫穿南極——歷史上的今天
    1990年3月3日,「1990年國際橫穿南極考察隊」6名成員歷時7個多月,跋涉5984公裡,終於到達了前蘇聯和平站。這是本世紀以來,人類在到達地球的兩極、登上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飛上月球之後取得的又一次具有重大意義的勝利。二次大戰後,對南極的探險轉向科學考察。在南極大陸四周,陸續有10多個國家設立了140多個考察站。但是,南極大陸的腹地仍舊是個謎。
  • 南極第二天:溫克島登山徒步,品嘗萬年黑冰
    溫克島位於64°50′S 63°23′W,在昂韋爾島和南極半島之間,長26公裡,寬3至8公裡,是一個長條形島嶼,面積67平方公裡,島上終年冰川覆蓋,無人居住。企鵝們在岸邊列隊,似乎在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請把手機橫過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