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現實生活之光 映照「一帶一路」電影藝術之美

2020-12-06 央廣網

◆獲得2018年拉脫維亞國家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的影片《比萊》劇照

下圖一:《絕密突襲》劇照

下圖二:《霧中風景》劇照

《光影守護者》海報

◆《印度製造》靈感源於街頭裁縫

經過幾年發展,「一帶一路」正成為上海國際電影節最閃亮的標籤之一。

2015年,上海國際電影節首設「絲綢之路」影展單元,次年將其延伸為「一帶一路」影展單元,如今這已成為電影節展映板塊的常設單元,展現著千年海陸文明交融互鑑滋養下,大銀幕上的絢爛風景。去年,伴隨著「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在上海的成立,154部沿線國家地區的電影最終與上海觀眾見面。如今「一帶一路」電影文化交流日益加深,本屆電影節同樣收穫沿線國家影人的積極參與,此前共收到53個國家申報的1875部影片。而這其中,由「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各成員機構推薦的20多部影片,共同構成了今年「一帶一路」電影周的片單。而放眼整個電影節展映片單,在金爵獎主競賽單元、亞洲電影新人獎、4K修復等多個單元,都有「一帶一路」沿線電影人的活力身影。

聚焦底層百姓,小空間裡也有大視野

對於今天的影迷而言,「小眾」「冷門」不再與邊緣、曲高和寡畫上等號,而是區別於那些商業化、套路化的工業流水線產物,成為極富生命力與創造力表達的代名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電影作品,正是帶著「小眾」「冷門」的標籤,經由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銀幕之光,投射進中國觀眾的心中。

縱覽這些影片,有悲有喜,或輕鬆勵志,或厚重深刻;而創作者有的是載譽無數的大師名家,有的則是初涉影壇的新銳力量;其背後的土地,或有著數千年的歷史積澱,或曾在戰爭中遭受重創,正憑藉民族頑強的生命力重新出發。

不論影片來自何地出自何人之手,正如「一帶一路」電影周的主題「生活之光」,這些電影正是透過現實生活的光亮,得以映照芸芸眾生的千百種面孔,和我們各自深愛的民族和土地。

無論地域風土,無論種族文化,生活之光最該照亮的,一定是那些默默無聞,卻各有故事的普通人。他們願為理想努力掙脫命運的困境,哪怕貧窮病痛,哪怕身處逆境,依舊保有對明天的憧憬與溫情。

只要有夢想肯實幹,平民中也能誕生「英雄」。在「一帶一路」電影人的鏡頭下,這一共同信奉的格言得到生動呈現。比如「一帶一路」電影周中的印度新片《印度製造》。

看片名,該片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此前網絡熱議的《印度合伙人》。確實從故事來看,兩者同樣是講述樂觀向上的鄉村小夥,為改變自身命運,擺脫貧窮與困頓,號召同鄉夥伴,憑藉勤勞與智慧獲得成功的故事。只不過,前者主人公是通過模仿海外女性用品,造福像妻子一樣的貧苦女性。而《印度製造》中,年輕裁縫不甘於只做複製者,希望撕下製造標籤,成為服裝的設計者、美的創造者。

《印度製造》影片靈感來自於導演夏蘭特·卡塔利亞童年在印度德裡街道見過的裁縫。或許是有了現實生活的依託,卡塔利亞僅用二十天便完成了劇本初稿。而為還原童年的真實場景,影片於織布工匠的村莊實景拍攝。令「一針一線」改寫命運軌跡的勵志故事更有可信度。

當然並不是只有喜劇、勵志故事才能照見生活之光。面對壓抑與困境,更見人性向善的偉大力量。以色列電影《我走以後》,講述的便是一位父親,在經受喪妻之痛、女兒自殺未遂後,重新審視修復父女關係的故事。故事沒有宏大的背景,一邊是失去愛人、事業不順的父親,一邊是失去母親,正值青春期的女兒,通過一段尋訪親友的旅途,展現著親情倫理、人與動物間的微妙情感,折射著以色列民族的歷史傳統在今天留下的印痕。同樣是一段旅程,愛沙尼亞影片《斯堪地那維亞的沉默》聚焦的群體更為「另類」——哥哥出獄,妹妹迎接,在旅途中傾訴過往,一如窗外掠過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秋日風景,彼此缺席的這些年也如走馬燈般一一重現。為了緊扣題眼「沉默」二字,影片不僅採用了半默片的形式,同時以黑白影像營造個體的壓抑與掙扎。

告別年輕人面對理想的奮鬥與朝氣、成年面對家庭情感的彷徨與糾結,當年華老去,又當如何面對倒數的每一天?黎巴嫩影片《早安》給出一個輕巧卻也寓意深刻的答案——填字遊戲。為了對抗阿爾茲海默症,退伍的將軍與軍醫每天都會相約在街角的二樓,邊聊天邊填字。全片沒有更多的場景,就在一個侷促的咖啡館,展開看似漫無邊際實則包羅萬象、體察社會百態的暢聊。近年來,黎巴嫩電影佳作頻現。去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展映的《何以為家》頗受好評,今年在國內公映時甚至斬獲過億票房與觀眾淚水。而有意思的是,這部《早安》在黎巴嫩電影獎中,擊敗《何以為家》獲得最佳編劇獎,足見其故事講述功力之深厚。

透過戰爭的殘酷創傷展現人性的暖色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地區,有著數千年的文明積澱,也曾幾經戰火洗禮,飽受離亂苦痛。而在戰爭陰霾籠罩之下,正是人性之光衝破層層障礙直擊心靈,才能讓人們擦乾眼淚,撫平傷口,帶著逝者的祝福與期待,獲得負重前行的偉大力量。

新千年前夕,巴爾幹戰火還在延續。科索沃地區遭遇恐怖主義團體侵擾。塞爾維亞今年3月新鮮上映的《絕密突襲》,以工業化的電影敘事手法,講述一支特遣小隊與恐怖分子展開的較量。大量震撼的戰鬥場面令人膽寒,無辜平民遭遇強暴殺害的鏡頭更讓人痛心。同樣是關於「解救」的故事,作為本屆「金爵獎」主競賽單元的入圍影片,俄羅斯的《兄弟會》有著更真實的歷史依託。故事講述108摩託化步兵師解救將領之子、飛行員亞歷山大所歷經的種種。

再把視線移至半世紀之前。1945年二戰宣告結束,不少人為和平到來而歡騰之時,卻有一群從集中營被救出的孩子,陷入另一重恐懼之中。波蘭電影《狼人》講述的是這樣一群孩子,在臨時避難的廢棄孤兒院中,遭遇集中營過去用於執行死刑的獵犬。在獵犬的包圍之下,困守在屋內的孩子斷水斷糧,面臨絕境。而更可怕的還不是獵犬的威脅,而是長時間受納粹迫害後,孩子們心理的扭曲異化。過去不乏表現戰爭殘酷的影片,卻鮮少有人從戰後心理創傷入手,展現其可怖之處。憑藉獨到視角與深刻剖析,該片在波蘭電影節贏得最佳導演和最佳配樂獎。

有直面戰爭恐怖的作品,就有戰爭前後普通人生活於困頓中製造點滴溫暖的故事。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對於詩與遠方的憧憬,從來都是守護心靈、撫平創傷的良方。「金爵獎」主競賽單元的哈薩克斯坦電影《光影守護者》,講述了年輕的哈薩克斯坦士兵在二戰結束時,救下一位德國老人,得到一臺放映機與若干電影膠片。三十多年後,已是退伍老兵的他成為雲遊四方的鄉村電影放映員,為偏僻村莊孩子們帶來光影斑斕的同時,自己也找到了精神的棲身之所。

再往回看,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歐洲,人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得到片刻喘息,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爆發。在狹小簡陋公寓中長大的比萊,因為生活拮据、父母關係緊張而感到現實生活的壓抑。因而,早慧的她投入書籍和電影的懷抱,在藝術的海洋裡構建出屬於自己的夢幻樂園。這部根據拉脫維亞女作家薇茲瑪·貝爾賽維卡同名自傳小說改編的《比萊》,通過特效與真人拍攝的結合,於逼仄的現實生活之中,透過少女比萊的天真眼光建構起詩意與優雅。影片也因此獲得了2018年拉脫維亞國家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相關連結

在這裡,看到「一帶一路」文明的交匯共融

野梨樹(土耳其)

官方推薦-評委主席及評委影展單元

文學青年思南在大學畢業後回到故鄉。原本計劃成為作家,努力為自己的小說出版集資的他,卻屢屢被家庭的困境絆住腳步。眼見著嗜賭父親欠下巨額賭債,母親在電視節目中逃避現實,他感到無所適從。一如家鄉的野梨樹,面對傳統貧困的家鄉感到無所適從,在追逐理想的過程中充滿孤獨,甚至在兩者的角力中越發扭曲。作為土耳其導演努裡·比格·錫蘭的最新作品,影片採用充滿哲學意味的長對白,展現人物內心的紛繁矛盾,被影迷稱為「信息量頗大」的一部作品。

影片入圍第71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獲金棕櫚獎提名。儘管無緣獎項,其還是獲得不少讚譽。有媒體評價這是一部「畫面豐富,充滿令人驚嘆的語言密度,精細雕琢的作品」。

霧中風景(希臘)

向大師致敬-西奧·安哲羅普洛斯單元

12歲的烏拉和5歲的亞歷山大,偶然從母親口中得知,素未謀面的父親在德國。他們便義無反顧地踏上尋父的旅途。然而這個現實世界對於兩個孩子並不友好,旅途中嚴寒風雪與人情冷暖讓兩人一路顛沛。歷經千辛萬苦,他們來到魂牽夢繞的德國,期待與父親重逢。而他們不知道,這只是母親善意的謊言,父親是誰?他在哪?答案都一如籠罩在霧中的世界般失語。

作為西奧·安哲羅普洛斯「沉默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影片,《霧中風景》試圖用孩子的漫遊,繼續探求生之所歸的話題。

夢之城堡(伊朗)

金爵獎參賽片單元

離婚三年,賈拉爾對孩子幾乎不聞不問,可算是十足的糟糕父親,然而眼下由於妻子病逝,他不得不承擔起照顧一雙兒女的責任。溫柔的母親用「造夢」的方法安撫著孩子的情緒,幫助他們認知這個世界。父親能否承擔起同樣的使命,在踏上父子三人的旅程中帶給孩子同樣的情感寄託呢?影片獲得今年伊朗曙光旬電影節最佳劇本和最佳音樂獎。

天堂等候處(菲律賓)

「一帶一路」電影周單元

花甲之年的拉桑因糖尿病併發症去世,然而由於她生前舉止不當,不被獲準進入天堂。因此,她不得不在一個名為「天堂等候室」的地方暫居。滯留兩年之後,剛去世的前男友成了她的鄰居,兩人生前的隔閡誤解,就在這一方人間與天堂的過渡地帶,慢慢揭開。影片頗具創想地營造了一個天堂等候處的空間,聽上去頗為「超現實」的樣式,實則仍是現實主義的內核。通過「死後」的重逢,來重新審視情感、生死與家庭等話題,被看作是菲律賓老年喜劇版《下一站,天國》。

絕密突襲(塞爾維亞)

「一帶一路」電影周單元

1999年,科索沃地區被阿爾巴尼亞恐怖主義團體侵犯。俄羅斯情報官員貝克·伊索夫和僱傭兵安德烈·薩塔洛夫率領一支特遣部隊,趕往科索沃機場,受命在增援部隊抵達之前,與恐怖分子展開周旋,奪回機場,並拯救被恐怖分子劫持的人質——薩塔洛夫的愛人亞斯納。超過150分鐘的時長裡,通過真實影像資料與商業大片的鏡頭呈現,充分凸顯戰爭場面的驚心動魄。值得一提的是,作為2016年「金爵獎」評委會主席,塞爾維亞著名導演庫斯圖裡卡也將在其中客串出演。  本報首席記者 黃啟哲

相關焦點

  • 【「一帶一路」大百科】「一帶一路」的朋友圈之最
    編者按:2013年秋天,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改善全球經濟治理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5年多來,「一帶一路」建設逐漸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化為現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 大道行共贏 習近平指揮「一帶一路」交響樂之華彩篇
    4輪春夏秋冬,互利共贏、守望相助的中國主張應者雲集,獲得世界點讚;綠色、健康、智力、和平的中國方案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發展奇蹟。4年間,中國以倡議者和實踐者的形象活躍在「一帶一路」的舞臺上,與世界各國共同奏響了這個時代的華彩樂章。  「一帶一路」碩果纍纍 中國方案點亮現實   駝鈴古道絲綢路,胡馬猶聞唐漢風。
  • 數學之美,藝術之美,科學之美,生活之美,其實是相通的
    拋開背後的數學知識,其實,我們很多人,都可能從「最速降線」 問題中找到對工作、生活、感情的啟示。比如,我們很多人如果想迫切的做成某一件事情,如果從一點出發,要達到目標,想走最短的直線距離過去,最終卻發現「欲速則不達」,我們認為的最短距離,反而不是最快的方法。從「最速降線」來看,「曲線救國」 式的繞一下,距離上長了一點,但解決問題的時間,其實並沒有受到影響。
  • 電影《大草原》打造「一帶一路」斯琴高娃主演
    6月27日,獻禮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七十周年的音樂電影《大草原》在京殺青,雲南滇紅集團與中毓文化傳媒舉行電影殺青暨聯合出品籤約儀式,共同打造面向「一帶一路」。
  • 懷舊之光是一部真正的藝術電影
    「懷舊之光」不會讓你懷念任何東西,因為它不像你見過的其他紀錄片。這是一部同時具有個人性,政治性和哲學性的罕見視覺詩歌,它是一部真正的藝術電影,也是樸實無華的。這可能聽起來很冷酷而且距離遙遠,但古茲曼對電影的掌握意味著聽起來像人工製造的聲音會以驚人的,甚至是深刻的方式發展。從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智利之戰」開始,這個國家的過去一直是古茲曼的主題,特別是薩爾瓦多·阿連德革命和奧古斯託·皮諾切特的反革命。通過這部電影,他找到了一種不尋常的新方式來接近它,這種方式通過一個非常特殊的區域來稱為阿塔卡馬沙漠。
  • 招募|talk to her:電影與生活的映照
    talk to her ,電影與生活的映照。2020,無論社會史還是電影史仿佛都開啟了一種新的方式。我們更需要對她說、對自己說。山一發起 #talk to her# 系列活動,攜手本期官方攝影師肖全為你拍攝一組人像大片,通過鏡頭捕捉生活中的你,重塑電影角色的你。
  • 雅加達魚市:現實版的《海底總動員》|一帶一路江蘇風
    《一帶一路江蘇風他們目睹著江蘇人在一帶一路的宏遠徵程中書寫屬於自己的傳奇,感受著、感動著。我們擷取記者們在各條線路上的採訪花絮,讓您先睹為快,共同期待本季新聞行動的精彩內容。
  • 中國電影應與新時代同頻共振 展現新時代崇高之美
    反腐鬥爭取得壓倒性勝利,精準扶貧改革正在向著最後的目標挺進,我們在宇宙探索、高鐵出海、5G建設等諸多高科技領域已初見成效,中國首創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正在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而付諸實踐,偉大祖國每天都在朝著綠水青山的美麗圖景奮進。這些素材都是中國電影值得優先開掘觀照的故事。
  • 「一帶一路·世界情 中國夢」——中國藝術家霍春陽、梅墨生世界...
    中國網訊    應俄羅斯沃羅涅日州文化部、中國外文局(今日中國)雜誌社、俄羅斯沃羅涅日國立科技工程大學藝術學院、沃羅涅日國立藝術學院、俄羅斯俄中中心邀約,當地時間2018年10月1至2日,由俄羅斯俄中中心主任夏星辰,祁長龍帶領下,天津美術學院教授霍春陽,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梅墨生、北京絲路博雅書畫院秘書長任蓉一行數人抵達俄羅斯沃羅涅日工程技術大學藝術學院與國立藝術學院,開啟巡講之旅。
  • 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啟幕,中外嘉賓感受隴南之美
    2020-12-22 14:49:28 來源: 隴南之聲 舉報
  • 「共建『一帶一路』全球合作共贏」主題研討會暨《「一帶一路」這...
    4月17日,為迎接即將於4月下旬在北京召開的2019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外文出版社聯合舉辦共建「一帶一路」全球合作共贏主題研討會暨《「一帶一路」這五年的故事》系列圖書發布會。
  • 【城事】縱覽異域風情,一定要來這個特別的電影周!
    「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宣言本屆以「生活之光」作為影展主題。電影裡的人物追尋生活之光,電影外的我們感受電影帶來的光。共有24個國家的24部電影入選,雖然彼此的語言、文化、歷史背景各異,對「真善美」的追求和表達是共同的!
  • 一帶一路,千年的時空穿越
    誠之篇 周邊,唇與齒,手與足。「鄰居一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特殊重要含義。中國人自古將守望相助確定為鄰裡關係的核心……」13日傍晚,雄偉的納烏魯茲宮,習近平主席同拉赫蒙總統談起為鄰之道。 周邊,中國安身立命之所,發展繁榮之基。中國,周邊國家的機遇之窗,釋放著無限能量。
  • 7.24-7.28(周二-周六)講座25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NGO減貧經驗分享】【藝術,教育與環境:創新企業家的視角】
    ,同時又給予人們希望和歡樂的電影。在《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新視角和「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際合作促進減貧與發展成為了當前重要趨勢,而民間組織在此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力量。
  • 杜拜中阿衛視主辦「一帶一路·中華文化小使者」藝術表演大賽招募
    近日,由第一視頻旗下品牌杜拜中阿衛視與中華文化小使者國際交流中心聯合主辦的首屆「一帶一路·中華文化小使者」杜拜交流暨藝術表演大賽招募工作正式啟動。 活動旨在讓孩子們真正行走在「一帶一路」上,親身體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歷史、文化、政治、經濟和人文,更好地理解「一帶一路」倡議為世界帶來的發展機遇以及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同時,通過文化小使者向阿拉伯世界展示中國少年兒童的風採,推動中國與阿聯的文化交流,搭建中國與阿拉伯少年兒童友好交流的平臺。
  • 阿聯駐華大使:杜拜將成為一帶一路上的重要樞紐
    作為中東地區的重要樞紐,又曾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一站,阿聯參與「一帶一路」戰略前景廣闊。中國網獨家專訪阿聯駐華大使歐邁爾·艾哈邁德·白伊塔爾先生(Omar Ahmad Adi Al Bitar),就阿聯加入亞投行、阿聯參與「一帶一路」的戰略前景以及即將於5月在北京舉辦的「杜拜周」活動進行深入交流。
  • 群英薈萃 名家雲集「一帶一路」與秦腔藝術的振興發展論壇在定西市...
    中國甘肅網10月25日訊(本網記者 張蘭琴 通訊員 祁曉亮 ) 10月23日上午,由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定西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一帶一路」與秦腔藝術的振興發展論壇在定西市舉行,旨在通過學術交流活動,讓與會秦腔藝術研究專家、傳承人和非遺保護工作者探索保護傳承傳統戲曲的途徑與措施
  • 瘟疫之鏡映照出人類之本相
    然而,當我們揮去騰起的煙塵,可以發現一條由「病」向「疫」的潛流,它流淌過人類的現代歷史,渾濁的水面映照出人類的生存鏡像。瘟疫將我們統統還原為「人」——生命體瘟疫之鏡不僅映照出人類的生物學本相,提示出敬畏自然的必要,更透視出人類的社會學本相,構成對現代生活的反思。可以說,瘟疫打破了國界、種族、膚色、階層、習俗等諸多因素的界限,將人還原為求生且樂生的生命體,讓人類攜手站在生命的起跑線上,在共同體的宮殿前叩響團結與尊重的大門。
  • 我們要在生活與藝術中發現美,切實增強審美情趣
    沒有藝術的生活是無本之木,沒有藝術的生活就是一潭死水;而沒有生活的藝術就是無源之水,沒有生活的藝術沒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我們知道,就藝術而言,她不僅僅是畫畫與唱歌跳舞,其實它的內涵是多方面的,藝術不僅僅只是音樂美術兩方面,還涵蓋了繪畫、表演、雕塑、工藝、建築、音樂、舞蹈、文學、戲劇、電影、設計、化妝等。
  • 上海國際電影節|「一帶一路」電影周:家族親碰撞民族情
    在今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中,除了之前介紹過的8部入圍影片,「一帶一路」電影周展映影片也是藏龍臥虎,戰爭片喜劇片驚悚片愛情片應有盡有!片中的每個角色性格特徵明顯,自殺理由看似荒誕實則諷刺現實。客艙內的群戲宛如神仙打架,各式迷影橋段的運用更顯編劇功力。狼人(Werewolf,2018)看點:一部攝人心弦的密閉空間驚悚片1945年,一群集中營的孩子被救出後送到叢林中的廢棄別墅,原本艱難的生活隨著前集中營狼狗的到來而陷入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