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相裡朋編輯/趙雪嬌
編者按: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鋅連結(ID:xinlianjie-),關注公眾號,和我們一起探索產業區塊鏈價值。如需轉載文章,請微信申請開白名單。
編者按
在產業區塊鏈從1到100的過程中,僅有區塊鏈並不能解決問題,它需要與其他技術結合,例如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因此,鋅連結認為,在產業區塊鏈的2.0時代,是技術融合升級的時代。2018年12月,鋅連結作為首家媒體與機構提出並倡導「產業區塊鏈」。在過去一年中,通過對200餘家企業、300餘位企業創始人及高管進行深度訪談,觀察並分析了政務、民生、商業三大板塊數十個垂直領域,見證並推動了產業區塊鏈從0到1。產業區塊鏈正處於1.0時代,當中仍有許多機遇等待挖掘。作為深耕產業區塊鏈的媒體,鋅連結在看到機遇的同時也看到限制與瓶頸,使得區塊鏈並不如它所被期待的那樣——減少信任摩擦,提升社會效益,往往在大多數場景中,仍需要個人、機構等主體的信任背書。當前,以區塊鏈、雲計算、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迅速,呈現了一些新的發展特點。例如,單點技術和單一產品創新正加速向多技術融合互動的集成化、平臺化、系統化創新轉變,硬體、軟體、服務等核心技術體系加速重構,創新周期大幅縮短,新業態、新模式快速湧現。此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材料、能源、生物等技術的交叉滲透日益深化。借用19世紀美國報業巨頭約瑟夫·普利茲的話,媒體是站在國家這艘巨輪船頭的瞭望者,他要審視並預報不測風雲與淺灘暗礁,以保證航行安全。鋅連結預示到了產業區塊鏈的到來,也預示到了產業區塊鏈的瓶頸,如今,我們看到瓶頸的突破口——技術融合。在新舊交替之際,鋅連結邀請到行業領軍人物,共同來探討產業區塊鏈2.0時代的發展,探討區塊鏈與其他技術融合,在產業中落地的路徑,推動產業區塊鏈從1到100的歷史進程。本文是工信部電子五所區塊鏈主管相裡朋對技術融合大趨勢的思考:
自從18世紀60年代英國發生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已經歷了三次工業革命。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的發生,意味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能量已經接近釋放完畢,各工業化國家必須加快新一輪科技研發和產業革命的步伐。
2013年4月,德國「工業 4.0小組」在漢諾瓦工業博覽會上正式提出「工業4.0」的概念。在這之前,德國政府已經於2010年7月正式通過《思想創新增長——德國2020高技術戰略》。
而在此前後,美國、英國、日本、韓國等也紛紛制定相應的國家戰略。
中國雖然剛剛完成了工業化,但也於2015年4月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戰略,以期實現產業升級和在新一輪產業革命中佔據一個有利的位置。
一、通用技術改變人類社會生產方式
在人類科技史上有一類重要的技術,它能夠被應用於廣泛的領域,產生持久的影響,從而徹底改變人類社會的生產方式,改變個人和家庭的生活方式,並改變連接生產和消費的商業運作模式,這類技術被稱為通用技術。
然而自工業革命以來,能夠稱得上通用技術的並不多,比較典型的有5個,分別是蒸汽動力、電力、內燃機、個人電腦和網際網路,具有以下共同的特徵:
一是普適性,即該項技術具有廣泛的潛在用途,並能夠在整個經濟中得到廣泛的實際應用;
二是長期可改進性,即技術本身能在較長時期內實現持續的改進;
三是創新互補性,即該項技術在改進過程中能夠不斷地產生溢出效應,與其他技術相結合,從而提升技術本身的規模報酬;
四是顛覆效應性,即該技術的應用最終將引發社會生產和生活模式的基礎性變化。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時代來臨
當前,第三次工業革命已漸行漸遠,我們已身處於一個以科技主導經濟發展和社會轉型的新時代,一個自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的網際網路科技革命,再次深化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時代。
近二十年來,技術驅動全球經濟和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數字經濟進入2.0發展階段。技術拓展經濟邊界,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量子計算、5G等技術群落崛起,在經濟社會領域的滲透日益深入,未來經濟發展的技術延展性不斷增強,商業、產業、企業活動的邊界不斷拓展。
尤其是當網際網路的連接方式從固定變成移動,我們有了4G到5G的升級。當網際網路的連接主體從人到物,我們有了萬物互聯的可能。當網際網路的主體行為,由人類主導擴展到萬物主導,帶來人工智慧。當網際網路的傳遞內容,從信息變成價值,帶來區塊鏈。這些新的科技的來臨,決定了一個經濟體在未來全球競爭中的地位。
隨著以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量子計算、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第二次科技革命不斷與應用場景深化融合,技術融合也呈現出了一些新的發展特點:
一是新技術的融合發展正成為提升國家競爭優勢的新機遇;
二是新技術的融合應用正成為推動經濟轉型的新動力;
三是新技術的融合研發正成為促進技術創新應用的新引擎;
四是新技術的融合擴散正成為行業創新的重要驅動力;
五是新技術的融合創新正成為各個學科交叉研究的新熱點。例如,單點技術和單一產品創新正加速向多技術融合互動的集成化、平臺化、系統化創新轉變,硬體、軟體、服務等核心技術體系加速重構,創新周期大幅縮短,新業態、新模式快速湧現,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材料、能源、生物等技術的交叉滲透日益深化。
尤其是區塊鏈技術正成為社會加速變革的拐點,科學集群和技術混合的「技術奇點」,成為改變世界形態的關鍵力量,與金融、智能製造、供應鏈、生物醫藥等領域的融合發展不斷深入,為多個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活力。
總書記更是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區塊鏈技術的集成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
國內外政府、組織和企業高度關注區塊鏈產業,加大技術和應用投入,力爭佔據發展先機,為區域產業創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引領現代產業體系,賦能實體經濟
面對暗潮湧動的地緣政治新格局、全球主要經濟體衰退發展的新背景、網際網路巨頭創新發布的新項目、不斷湧現快速迭代發展的新技術,迫使我們不得不思考,在新的一年裡,我們如何抓住歷史性的發展機遇,實現戰略性的突破發展。
2020金鼠已來,期望新的一年裡,我國可以研發一批區塊鏈創新產品、培育一批區塊鏈行業應用、發展一批區塊鏈場景示範、樹立一批區塊鏈典型企業、打造一批區塊鏈產業載體、建設一批區塊鏈創新應用示範區,建立覆蓋全產業生態、內涵豐富、結構合理的區塊鏈產業體系。
我國應該推動區塊鏈技術與實體產業,尤其是傳統實體產業的深度融合,構建起以區塊鏈為引領的現代產業體系,賦能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提升智能製造、促進生態環境發展、改善民生服務等方面,我國應探索出一批區塊鏈典型應用案例,支撐中國特色的區塊鏈底層基礎平臺及服務的高質量發展,讓中國特色區塊鏈產品為全球,提供簡單易用安全高效的信任建立和價值流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