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底至4月初,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對浙江提出了「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標新定位,並就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工作作出重要指示。5月11日,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要求對標對表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浙江的新目標新定位,努力把縣級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建設成為「重要窗口」的標誌性工程。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最多跑一地」改革部署要求,先行先試抓好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各項工作,努力為全省提供鮮活的吳興探索。
深入學習領會
全面把準改革方向
從戰略的維度把牢政治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之路,善於把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轉化為社會治理優勢,今年在浙江考察時,更就如何做好社會治理特別是矛盾糾紛化解作出了重要指示,「要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把黨員、幹部下訪和群眾上訪結合起來,把群眾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工作規範起來,讓老百姓遇到問題能有地方『找個說法』,切實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
從戰役的維度把牢使命方向。省委賦予湖州「爭當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先行地排頭兵」的重要任務。作為湖州的中心城區、主城區,吳興責無旁貸、使命在肩。去年以來,我們承辦了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後全國首場以「中國治理」為主題的高規格盛會——「中國治理的世界意義」國際論壇;今年6月,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與會領導考察了我區織裡鎮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兩次大型會議的承辦,進一步校準了我區做好社會治理工作的前行路徑,也更堅定了我們抓好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工作的信心和決心。
從戰術的維度把牢突破方向。創新社會治理,要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根本坐標,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矛盾糾紛調處化解關係到群眾的切身利益,建好縣級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及時有效「抓早抓小抓了」,就是其中精準的戰術方法和突破方向。
精準落地實施
努力彰顯改革優勢
強化力量整合。整合部門力量,將區委政法委、區司法局、區信訪局等5個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核心部門成建制遷入,並柔性入駐區法院、區檢察院等相關部門19個,設立「兩庭四室十中心十調委」。整合基層力量,依託14個鄉鎮街道分中心、46個全科網格片區,打造覆蓋全區的矛盾糾紛調處化解網。整合社會力量,積極吸納社會組織、行業協會、律師鄉賢。整合監督力量,有效發揮「兩代表一委員」、新聞媒體作用,提升矛盾糾紛採集和化解效率。
優化調處流程。優化調處板塊,設置站臺引導、窗口受理、聯合調處、分流化解、司法判決等5大流程板塊,確保各類矛盾糾紛「進來總有口子、出去總有說法」。落實閉環管理,建立矛盾糾紛流轉化解全流程協同機制,努力將中心從「中轉站」變成「終點站」。強化統分結合,明確一般問題分中心調處、重大複雜問題區中心調處的基本原則,配套區中心專業人員定期下沉分中心機制,確保群眾在「最多跑一地」基礎上進一步實現「就近跑一地」。
深化智慧運用。打造預警中心,在區中心配套建設區智慧管理中心,推動跨部門、跨層級數據共享,實現全區矛盾糾紛綜合感知、在線研判、提前預警。打造智慧中心,在區中心上線區基層社會治理綜合指揮平臺,實現平臺登記事項查詢、跟蹤、督辦、評價系統集成。打造研訓中心,依託對矛盾糾紛的大數據分析,推動各類場景虛擬再現,實時推送至區平安學院、長三角平安實訓中心,轉化為專家理論研究和全科網格員日常培訓重要內容,實現數據的二次運用。
固化綜合保障。提高中心層級,原中心副科級事業單位調整為新中心的正科級事業單位,並隸屬區委政法委管理。拓寬人員渠道,區中心除5個成建制遷入單位和19個柔性入駐單位人員外,明確要求各鄉鎮街道、區級各部門定期選派優秀年輕幹部至中心鍛鍊培養。強化資金保障,區中心由區財政足額保障。
繼續乘勝前進
加快推動改革集成
構建多維度預防機制。依託區平安學院、南太湖社會治理研究院、沈家本研究院、長三角平安實訓中心等陣地,加速社會治理前瞻性研究和實踐轉化。持續深化「局長駐點」「民警副書記」做法,全面提升基層村社資源整合能力。強化重點場所安全防範,完善公共安全風險監測預警,健全網絡安全監管,做深做細重大決策社會風險評估。用好「小紅磚宣講團」「王金法廣播」,構建「接地氣」的社會治理宣講架構。完善分業、分類、分眾法治宣傳教育機制,提高公共法律服務水平。
構建聯動式發現機制。健全矛盾糾紛排查預警機制,加快建設「雲眼」系統,構建集社情、輿情和公眾訴求監測分析、研判處置於一體的主動發現線上系統,全面實現「兩個排查見底」。深化全科網格片區建設,出臺片區社會治理工作站建設運行國家標準,加大區鎮兩級力量下沉片區、協同作戰力度,提升線下風險隱患發現能力。持續推進「雪亮工程」建設,擴大未來社區、智慧用水、智慧用電覆蓋面。
構建高效能處置機制。依託區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持續完善各鄉鎮分中心功能,推動矛盾糾紛「一站式受理、一條龍服務、一攬子解決」。加快在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和移動微法院建設,深入開展金融糾紛、家事糾紛等領域訴源治理。建立突發案事件快速反應機制,健全「135」快速反應控制圈和最小作戰單元建設。用好「平安大姐」「老兵驛站」等社會治理品牌,出臺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地方標準。
【作者為湖州市吳興區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