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鴝的家譜

2021-01-18 天堂的鳥窩
以前歌鴝被分成孤鴝屬和歌鴝屬,現在被劃分成三個屬。 世界上現存有 15 種歌鴝,DNA 技術揭示白腹短翅鴝是藍喉歌鴝、新疆歌鴝、歐歌鴝的近親,所以它們被分在了同一個屬中。除琉球歌鴝以外,其他 14 種在中國均有分布,中國是名副其實的歌鴝王國。本文中的地理分布圖均來自 iucnredlist。顏色由深到淺,分別代表居留、繁殖、越冬、遷徙途經。

A、慄腹歌鴝(Indian Blue Robin),Larvivora brunnea(Hodgson,1837)

1、Larvivora brunnea brunnea(Hodgson,1837),繁殖地從阿富汗東北部向東穿過喜馬拉雅山脈到印度東北部和中國中部,越冬地主要在印度西南部和斯裡蘭卡。

2、Larvivora brunnea wickhami(E.C.S.Baker,1916),斯裡蘭卡。

B、藍歌鴝(Siberian Blue Robin),Larvivora cyane(Pallas,1776)

通常不同亞種的繁殖地和越冬地各不相同,亞種的劃分通常沒有爭議;有些繁殖地不同,但越冬地卻混在了一起,亞種的劃分就會有爭議。藍歌鴝亞種的劃分就是這樣的典型。

1、Larvivora cyane cyane(Pallas,1776)

繁殖地在西伯利亞中南部和蒙古北部,越冬地在中國南部、印度支那、泰國-馬來半島、蘇門答臘、爪哇和婆羅洲,越冬地分布沒無明顯差異。可以按不同繁殖地劃分成 2 個亞種,但實際上並沒有如此。

2、Larvivora cyane nechaevi(Red'kin,2006) 和 

3、Larvivora cyane bochaiensis(Shulpin,1928)

繁殖地從西伯利亞東部至中國東北部、朝鮮和日本,越冬地在中國南部、印度支那、泰馬半島、蘇門答臘、爪哇和婆羅洲,這兩個亞種的越冬地並沒有明顯差異。因此一些學者認為應合併為一個亞種。

C、紅尾歌鴝(Rufous-tailed Robin),Larvivora sibilans(Swinhoe,1863)

單型種,繁殖地從西伯利亞到鄂霍次克海,越冬地從中國南部到東南亞。

一些學者認為應劃分為下述 2 個亞種:

Larvivora sibilans swistun(Portenko,1954)和Larvivora sibilans sibilans(Swinhoe,1863)。

D、棕頭歌鴝(Rufous-headed Robin),Larvivora ruficeps(Hartert,1907)

單型種,IUCN EN,是世界上最稀有和最不為人所知的鳥類之一。四川中北部和陝西南部共有 7 個已確認或可能的繁殖地,九寨溝自 2016 年以來,就沒有再聽它的鳴叫聲了,它的越冬地至今仍然無法確定。

所有歌鴝中, 棕頭歌鴝和紅尾歌鴝血緣關係最近,為姊妹種。繁殖季節以外,只有 3 次紀錄,2 次在馬拉西亞半島,1 次在柬埔寨金邊。

下圖源自 IBIS: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song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endangered Rufous-headed Robin Larvivora ruficeps。

© 2016 British Ornithologists』 Union

鳥類學家利用生態位模型,根據繁殖地的記錄,估算了棕頭歌鴝的適宜生境,認為四川北部和中部、甘肅南部、陝西南部和西藏東南部可能是該物種最適宜的棲息地。

E、琉球歌鴝(Ryukyu Robin),Larvivora komadori(Temminck,1835)

1、Larvivora komadori komadori(Temminck,1835),琉球群島北部。

Larvivora komadori subrufus(Kuroda,1923),南琉球群島。一些學者認為應合併到 Komadori。

2、Larvivora komadori namiyei(Stejneger,1886),衝繩(琉球群島中部)。

F、日本歌鴝(Japanese Robin),Larvivora akahige(Temminck,1835)

1、Larvivora akahige akahige(Temminck,1835),繁殖於千島群島和薩哈林島,越冬於日本南部和中國東南部。

2、Larvivora akahige tanensis(Kuroda,1923),日本南部島嶼。

Larvivora akahige rishirensis(Kuroda,1965),北海道西北,一些鳥類學家認為應和併到 tanensis

G、黑胸歌鴝(Himalayan Rubythroat),Calliope pectoralis(Gould,1837)

此地理分布圖包含白須黑胸歌鴝

1、Calliope pectoralis ballioni(Severtzov,1873),從天山到喀什。

2、Calliope pectoralis confusa(Hartert,1910),喜馬拉雅山脈東部(尼泊爾到不丹),冬天到印度東北部。

3、Calliope pectoralis pectoralis(Gould,1837),阿富汗(帕米爾)和巴基斯坦北部。

H、白須黑胸歌鴝(Chinese Rubythroat),Calliope tschebaiewi(Prjevalsky,1876)

單型種,拉達克東部到中國西北部(甘肅),西藏東南部和緬甸極北部。IUCN 和 ITIS 將其做為黑胸歌鴝的亞種。

I、紅喉歌鴝(Siberian Rubythroat),Calliope calliope(Pallas,1776)

1、Calliope calliope beicki(Meise,1937),繁殖於青海。 

2、Calliope calliope calliope(Pallas,1776),繁殖於西伯利亞、蒙古北部、中國東北、朝鮮北部,越冬於東南亞。

3、Calliope calliope camtschatkensis(J.F.Gmelin,1789),繁殖於堪察加半島、指揮官島、千島群島和日本北部,越冬於東南亞和菲律賓。

Calliope calliope anadyrensis(Portenko,1939)通常合併到 camtschatkensis

Calliope calliope sachalinensis(Portenko,1937)通常合併到 camtschatkensis

J、金胸歌鴝(Firethroat),Calliope pectardens(A.David,1877)

單型種,IUCN NT,繁殖於西藏東南部到中國中西部,越冬於緬甸東北部。

K、黑喉歌鴝(Blackthroat)Calliope obscura(Berezowski & Bianchi,1891)

單型種,IUCN VU,是世界上最稀有和最不為人所知的鳥類之一,繁殖於中國中西部,越冬於緬甸東北部。

下圖來自 Taxonomic status of Blackthroat Calliope obscura and Firethroat C. pectardens。

此圖根據多年的觀察記錄製作而成,黑喉歌鴝的記錄筆數遠低於金胸歌鴝的紀錄筆數。

L、白腹短翅鴝(White-bellied Redstart),Luscinia phaenicuroides(J.E.Gray & J.R.Gray,1847)

1、Luscinia phaenicuroides ichangensis(E.C.S.Baker,1922),繁殖於中國西部的喜馬拉雅山脈,越冬到越南和寮國北部。

2、Luscinia phaenicuroides phaenicuroides(J.E.Gray & J.R.Gray,1847),巴基斯坦的喜馬拉雅山脈到西藏東南部,中國西南部和緬甸北部。

在 ITIS 和 IUCN 中,白腹短翅鴝的拉丁學名依舊是 Hodgsonius phaenicuroides。

M、藍喉歌鴝(Bluethroat),Luscinia svecica(Linnaeus,1758)

iucnredlist 的地理分布圖有問題,替代以來自 Avibase 的示意地理分布圖。

藍喉歌鴝是花鳥市場的熱銷貨,俗名藍點頦,根據喉和胸部花紋的組合來確定藍點頦的所謂品相,可分為五道環、三道降、截藍、三環套月、通天舌、一塊紫、伯藍眉、雙白環等,每種還有細分,也有各自的品相名。肉眼可辨識差異如此繁多,那麼它有多少個亞種呢?

1、Luscinia svecica abbotti(Richmond,1896),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

2、Luscinia svecica azuricollis(Rafinesque,1814),西班牙北部。

3、Luscinia svecica cyanecula(Meisner,1804),歐洲中部到西班牙到北非。

4、Luscinia svecica kobdensis(Tugarinov,1929),蒙古西北部和北疆地區。

5、Luscinia svecica magna(Zarudny & Loudon,1904),高加索地區、土耳其東部和伊朗到蘇丹和衣索比亞。

6、Luscinia svecica namnetum(Mayaud,1934),法國西部。

7、Luscinia svecica pallidogularis(Zarudny,1897),西伯利亞西南部到土庫曼斯坦、阿爾泰山和上耶尼西。

8、Luscinia svecica przevalskii(Tugarinov,1929),內蒙古到中國西部(青海)和西藏南部。

9、Luscinia svecica saturatior(Sushkin,1925),天山山脈。Luscinia svecica tianschanica(Tugarinov,1929),土耳其、哈薩克斯坦,通常合併到 saturatior

10、Luscinia svecica svecica(Linnaeus,1758),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橫跨西伯利亞到阿拉斯加西部,再到北非、南亞。

Luscinia svecica gaetkei(O.Kleinschmidt,1904),通常合併到 svecica

Luscinia svecica awatcha(Gmelin,1789),通常合併到 svecica。Luscinia svecica robusta(Buturlin,1907),通常合併到 svecica。Luscinia svecica altaicca(Sushkin,1925),通常合併到 svecica。

11、Luscinia svecica volgae(O.Kleinschmidt,1907),烏克蘭北部至伏爾加河中遊。

N、新疆歌鴝(Common Nightingale),Luscinia megarhynchos(C.L.Brehm,1831)

1、Luscinia megarhynchos africana(Fischer & Reichenow,1884),高加索和土耳其東部到伊朗西南部和伊拉克,冬天到非洲東部。2、Luscinia megarhynchos golzii(Cabanis,1873),死海到蒙古,冬天到非洲東部沿海。3、Luscinia megarhynchos megarhynchos(C.L.Brehm,1831),西歐、非洲北部和小亞細亞,冬天到熱帶非洲。

O、歐歌鴝(Thrush Nightingale),Luscinia luscinia(Linnaeus,1758)

單型種,繁殖於歐亞大陸,越冬於非洲東部和南部。

end.

相關焦點

  • 40名觀鳥大咖新繪南京鳥「家譜」
    南報融媒體記者 張華攝本報訊(融媒體記者李子俊通訊員陳園園)今年「震旦杯」南京城市觀鳥大賽於4月17日—18日開展,全國40名頂尖觀鳥大咖新繪了南京的鳥類「家譜」,共觀測到140種鳥,鵲鷂、半蹼鷸被首次記錄。上周六上午7點,在中山植物園,背著望遠鏡、單眼相機,帶著水和乾糧的「觀鳥小分隊」集合出發了。他們步行在鬱鬱蔥蔥的山林、溪流之間,沿途觀鳥。
  • 紅喉歌鴝取食
    紅喉歌鴝取食紅喉歌鴝取食>紅喉歌鴝取食紅喉歌鴝取食
  • 後花園神秘來客-歌鴝
    昨天說了鶲,今天說說歌鴝(讀qu)。歌鴝是這類遷徙鳥裡姿態很優美的鳥兒。
  • 藍喉歌鴝哪裡去了?
    11月初,剛剛進入初冬,一隻色彩豔麗,頦部、喉部亮藍色的藍喉歌鴝再次蒞臨綿陽,據綿陽鳥人介紹這是藍喉歌鴝第二次造訪綿陽。
  • 中國名貴籠鳥-紅喉歌鴝
    中國名貴籠鳥-紅喉歌鴝中國名貴籠鳥-紅喉歌鴝中國名貴籠鳥-紅喉歌鴝
  • 【北京之鳥】紅喉歌鴝
    紅喉歌鴝 #314編號及分類系統依據《北京鳥類圖鑑》(第2版)紅喉歌鴝(雄) 攝影 / foutsong
  • 家譜中的精華——談名人的家譜
    名人家譜是家譜中的精華,也是研究名人家世、生平事跡的重要歷史文獻資料。      怎樣判定一部家譜為名人家譜      名人家譜,簡單地說就是記載了本族中一個或數個大名鼎鼎的人物的家譜。試想,一部假定首次修纂於明末清初的家譜以五百年前的名人作為自己的祖宗,所憑又有何據?故判定一部家譜是否為名人家譜,應以名人的產生與家譜的修纂時間相距不遠為準繩,再參考其它資料而確定。筆者業餘時間在整理、研究家譜的同時,陸續收藏了一些名人家譜,今擇其要而羅列之。
  • 紅、藍喉歌鴝真是絕配
    紅喉歌鴝,又名紅點頦,叫聲婉轉,聰慧靈巧 。雄鳥喉部為鮮豔的紅色,雌鳥喉部為白色。遷徙時在中國華北平原和沿海地區可見。主要吃昆蟲,有時也吃植物果實。紅喉歌鴝是中國名貴籠鳥,但只能通過正規渠道購買,不能捕捉野鳥!紅喉歌鴝,又名紅點頦,叫聲婉轉,聰慧靈巧 。
  • 生物多樣性·小百科(56) | 脊椎動物•藍歌鴝:我是「情歌王子...
    >脊椎動物,鳥綱,雀形目,鶲科,歌鴝屬。藍歌鴝是一種中小型鳥類,體長約為14釐米,雄鳥和雌鳥在體色上有一定的區分。雄鳥上體為青石藍色,眼部有一條黑色的過眼紋,腹部及下體為白色。雌鳥上體則為橄欖褐,喉部以及胸部為褐色並具有黃色鱗狀斑紋,腰部以及尾部上方的覆羽為藍色。說到這裡,朋友們應該可以看出,畫中的藍歌鴝不是一對「夫妻」,而是一對「兄弟」。
  • 紅點頦——紅喉歌鴝
    今年有幸遇見並近距離拍到大家一致公認較難拍到的紅點頦——紅喉歌鴝。
  • 成都拍到第一張黑喉歌鴝照片 鳥友競相一睹真容
    黑喉歌鴝特徵  黑喉歌鴝的雄鳥通常只有14釐米長,腹部黃白,尾基部有白色閃斑,頭頂、背、兩翼及腰青石藍色,臉、胸、尾上覆羽、尾中心及尾端均為黑色。加之他尤其關注歌鴝類鳥種,「天使林已經發現了紅喉歌鴝、藍喉歌鴝、藍歌鴝、慄腹歌鴝、紅尾歌鴝」,便有意識將鏡頭往歌鴝偏愛的陰暗角落瞄。沒多久,有隻小黑鳥從樹上跳下來,進入何屹的視線,他一眼就認出那是自己朝思暮想而不得的黑喉歌鴝,「那種激動實在無法形容,也許一輩子就只能見到一次!」
  • 棕頭歌鴝:這樣令人驚豔,卻在被發現時,就已經處在瀕臨滅絕邊緣
    至今,棕頭歌鴝仍是全世界最罕見最不為人所知的鳥類之一。棕頭歌鴝雖名叫「歌鴝」,但卻並不與常見的紅喉歌鴝、藍喉歌鴝關係最近。其中,藍喉歌鴝、新疆歌鴝仍在Luscinia屬中,紅喉歌鴝、金胸歌鴝、黑胸歌鴝和黑喉歌鴝(Alström et al. 2013)被歸入了Calliope屬,而棕頭歌鴝、紅尾歌鴝、琉球歌鴝、日本歌鴝、藍歌鴝和慄腹歌鴝則被歸入Larvivora屬。
  • 《我的尋根/家譜情結》——《家譜與尋根》代序
    我常常在想,一個家族在國家滅亡,朝代更替,家破人亡,甚至滅門滅族之際,為什麼還有人撰修家譜並傳承下去?歷朝歷代為何都很重視家譜撰修和傳承?這其實也是一種責任。因此,我下定決心去修家譜。據清朝乾隆年間活字印刷的延安富縣《柳氏家譜》記載:「相傳始祖全公自關中華園遷居於鄜……」也提到了唐代柳公權的居住地,關中華園,應是華原之誤。華原,即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而《陝北柳氏族譜》又據家譜等資料考其先祖又從安徽遷徙而來,對比安徽等地家譜與藍田本支疑似太多。而陝北譜內與藍田類似的名字又太多,可惜的是世系斷斷續續,且家譜並無字輩,只能存疑待考。
  • 家譜的大用途
    家譜可以給人們帶來許多重要的信息,並且家譜包含的人數越多,就越有價值。孔子的家譜流傳數千年,價值不可估量。它上至孔子47世祖(軒轅黃帝),下至80世嫡孫,前後跨越大約4600多年。2006年元旦,孔佑仁出生,他就是孔子第80世嫡長孫,目前在孔氏家譜排名最末端的一個人,而且相信這個家譜還會繼續排下去。
  • 藍喉歌鴝,俗名別名藍頦、點頦等等,平時鳴叫為單音
    藍喉歌鴝 ,俗名別名藍頦、點頦、藍脖、藍點頦、九圈領、蘆犒鳥、藍領、長腳青、藍靛頦,名稱很多。藍喉歌鴝 ,平時鳴叫為單音,繁殖期發出嘹亮的優美歌聲,也能仿效昆蟲鳴聲。藍喉歌鴝 ,體形特徵,藍點頦體長約14釐米,雄鳥上體羽色呈土褐色。
  • 鳥的小知識:叫聲動人婉轉動聽的藍歌鴝,大家想認識一下嗎?
    哈嘍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本期的鳥的王國,隨著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好,有很多人都開始餵養寵物,什麼類的寵物都有,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寵物是鳥類,鳥類有很多種,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鳥類是藍歌鴝,俗稱藍尾巴根子,藍歌鴝的學名是:Luscinia cyane。
  •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藍歌鴝:我是「情歌王子」,也能精通多...
    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是脊椎動物藍歌鴝。藍歌鴝(qú)Luscinia cyane脊椎動物,鳥綱,雀形目,鶲科,歌鴝屬。藍歌鴝是一種中小型鳥類,體長約為14釐米,雄鳥和雌鳥在體色上有一定的區分。雄鳥上體為青石藍色,眼部有一條黑色的過眼紋,腹部及下體為白色。雌鳥上體則為橄欖褐,喉部以及胸部為褐色並具有黃色鱗狀斑紋,腰部以及尾部上方的覆羽為藍色。說到這裡,朋友們應該可以看出,畫中的藍歌鴝不是一對「夫妻」,而是一對「兄弟」。
  • 鳥中貴族紅點頦,也稱紅喉歌鴝,更是中國四大名鳥之一
    紅點頦又名紅喉歌鴝(音同「渠」)。體長14-17釐米,體重16-27克。與藍喉歌鴝、藍歌鴝稱為歌鴝三姐妹,是中國名貴籠鳥。(圖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大家都在讀為什麼人家飼養的孔雀魚能爆缸,我們的就不繁殖呢?為什麼那麼多人不喜歡泰迪?其實,是泰迪主人造成的如何讓畫眉鳥迅速大叫?畫眉鳥練膽子的方法。
  • 湯和家譜現揚州
    本報訊 曾經輔佐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因戰功顯赫被封為「東甌王」的大將湯和的完整家譜「現身」揚州!昨日,湯和的後人揚州市區八旬老翁湯志安將祖傳家譜無償捐贈給了揚州市檔案館。  昨日記者翻閱家譜複印件時看到,一冊冊家譜不僅詳細記載了湯氏家族的歷代世系和重要人物的事跡,還記載了很多名人寫給湯氏重要人物的贊語。
  • 家譜三識:起源、格式、印刷!
    對家族來說,家譜記載的是一個家族的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跡的書,它既是姓氏的歷史讀本,又是姓氏的文化讀本;對國家來說,家譜也是一種特殊的文獻,和國史、地址並稱為中華民族的三大文獻。周代時期,家譜就已經以文字的形式出現了,並且家譜只存在於世族之間,平民是無法擁有家譜的,一直到唐朝的時候,家譜還在被官府所壟斷。到了宋代時期,官方的修譜傳統禁例才被打破,民間編撰家譜風氣開始興盛。家譜對中國各個朝代都有著不可忽視的價值。1、 歷史價值家譜,人稱「私家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