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譜中的精華——談名人的家譜

2020-11-30 華夏經緯

    名人家譜是家譜中的精華,也是研究名人家世、生平事跡的重要歷史文獻資料。
   

  怎樣判定一部家譜為名人家譜
   

  名人家譜,簡單地說就是記載了本族中一個或數個大名鼎鼎的人物的家譜。生活中我們常碰到這樣的情況:姓嶽的認定是嶽飛的後裔,姓李的祖先多是李世民、李白,……筆者曾在浙江的一潘姓宗祠見到過一塊「潘公仁美」的靈牌,那是把潘仁美作為自己的祖先。其實這絕大部分並不可信。試想,一部假定首次修纂於明末清初的家譜以五百年前的名人作為自己的祖宗,所憑又有何據?故判定一部家譜是否為名人家譜,應以名人的產生與家譜的修纂時間相距不遠為準繩,再參考其它資料而確定。筆者業餘時間在整理、研究家譜的同時,陸續收藏了一些名人家譜,今擇其要而羅列之。
   

  「翰林總統」徐世昌的家譜
   

  徐世昌家譜:《續修天津徐氏家譜》三卷,民國七年(1918年)「壽豈堂」鉛印本,徐世昌主修。
   

  徐世昌(1855—1939年),北洋政府第五任大總統。1878年,他與袁世凱拜盟,成為袁的主要策士,並由此發跡,做了近四年的民國大總統。
   

  徐世昌曾在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主修過《續修天津徐氏家譜》(二卷二冊,鉛印本,上圖等單位有藏),與1918年這次纂修僅隔十年。家譜修譜間隔時間一般通行為「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徐世昌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重修家譜,或許與這一年他任民國大總統有關。徐世昌祖上世代業儒,祖父、父親也曾做過幾任小官。傳至徐世昌,才給這個家族帶來了史無前例的輝煌和榮耀。徐世昌本人素有學養,曾被人稱為「翰林總統」、「文治總統」。在家譜中徐世昌編寫了大量的晚清族人的傳記,內容豐富,文採頗佳,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曾與「朱、毛、彭」齊名的黃公略的家譜
   

  黃公略家譜:湖南湘鄉《筻口黃氏四修族譜》十二集(卷),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敦本堂木活字本,黃家鵬、黃家葆纂修。
   

  黃公略(1898—1931年),譜名家杞,號公略。曾參與領導平江起義。在創建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初期,「朱、毛、彭、黃」四人曾一度齊名。1930年毛澤東率領紅四軍從閩西向長沙進軍的途中寫下《蝶戀花·從汀州到長沙》一詞,用「贛水那邊紅一角,偏師借重黃公略」兩句,高度評價了黃公略。1931年9月15日,黃公略率領紅三軍在贛南東固行軍時遇敵機空襲,被低空盤旋的敵機掃射擊中腹部,因失血過多於當夜犧牲。在黃公略烈士追悼大會上,毛澤東親自主持並撰寫輓聯:「廣州暴動不死,平江暴動不死,如今竟犧牲,堪恨大禍從天落;革命戰爭有功,遊擊戰爭有功,畢生何奮勇,好教後世繼君來。」
   

  《筻口黃氏四修族譜》中載有黃公略世系。因在當時特定的社會環境裡,家譜對其記載較簡,只曰「歿於軍次」。倒是對同族的陸軍中將黃漢湘(字子和,號俠仙)大書特書,詳細記載了武昌起義的一些事件,大可補史料所闕。
   

  「一人抵五軍」的惲代英的家譜
   

  惲代英家譜:江蘇常州《惲氏家乘》,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光裕堂」鉛印本,惲寶惠、惲毓格等纂修。
   

  惲氏一門科第不絕,有「十葉雲仍登榜,廿年鹹藉兩傳臚」之稱。惲代英祖父惲元復,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畫家。惲代英(1895—1931年),字子毅,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青年》主編,黃埔軍校政治總教官。先後參加南昌、廣州起義。1930年因叛徒出賣在上海被捕。蔣介石聞聽捕獲了惲代英,又驚又喜,以高官厚祿相誘,但惲代英始終不為所動。蔣介石哀鳴:「其一人可抵我五個軍,既不能為我所用,則必除之,免成他日之患。」於1931年4月在南京將其殺害。

  被周恩來稱為「三楊開泰」之一的楊勇的家譜
   

  楊勇家譜:湖南瀏陽《瀏南楊氏族譜》十卷,民國五年(1916年)「關西堂」木活字本,楊常享、楊常仕等纂修。
   

  楊氏原籍江西南昌府南昌縣。始祖楊定才,楊勇為楊定才二十一世孫。楊氏一門世代務農,卻出了楊勇這位勇冠三軍、獨當一面的將才。楊勇,原名楊世峻,字嶸峰,二野第五兵團司令員,抗美援朝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四任司令員,上將。與楊得志、楊成武被周恩來並稱為「三楊開泰」。
   

  有關楊勇將軍的出生年月,有多種說法,從家譜中可知,應該是1913年9月29日,也就是民國二年癸丑陰曆八月二十九日。《瀏南楊氏族譜》有一處與其它家譜不同的地方,就是出生於民國時期的族裔以陽曆記載其出生年月,下再以小字旁註換算成陰曆,這在當時是很有特色的。
   

  「鐵肩辣手」邵飄萍的家譜
   

  邵飄萍家譜:浙江東陽《紫溪邵氏房譜》,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木活字本,邵貴祿輯。
   

  邵飄萍,名新成,號飄萍。青少年時即以早慧聞名於鄉裡,12歲就考上了秀才。他是我國民主革命時期傑出的文化戰士、著名新聞工作者和新聞教育開拓者。素以「鐵肩辣手」自勵,並把「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作為由他所創辦的《京報》工作人員的座右銘。因他與《京報》積極支持反帝反軍閥鬥爭,1927年4月26日被奉系軍閥張作霖殺害。毛澤東以「一個具有熱烈理想和優良品質的人」對邵飄萍做了高度評價。
   

  此部《房譜》實際上以邵飄萍為主而修,故譜中涉及他的事跡頗多。邵貴祿在完成這部《房譜》後,曾寄一部至「北平桂生」。桂生,即邵飄萍長子。
   

  楊開慧的家譜
   

  楊開慧家譜:湖南長沙《蒲塘楊氏六修族譜》,楊開迪等纂修,民國十八年(1929年)「紹美堂」木活字本。
   

  楊氏始祖文斌,明永樂時宦遊入湘,遷居長沙蒲塘鄉銅鈴市。子安雅、安權、安全。楊開慧即為三房安全公支下十八世孫。父楊昌濟,是近代史上著名的人物,共生一子二女。楊開慧為次女,適湘潭毛潤之。譜於楊開慧事跡記載不多,然革命先烈楊開明、蹈海烈士楊守仁等多有詳解。名人家譜是家譜中的精華,它保存了不少重要的歷史文獻資料,是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遺產。筆者所藏除以上幾種外,尚有中日交流先驅朱舜水、中共元帥彭德懷、紅軍將領曾士峨、著名作家樓適夷、周立波等人的家譜,這裡不一一例舉。

 來源:中國家譜網

 

責任編輯:王佳

相關焦點

  • 《我的尋根/家譜情結》——《家譜與尋根》代序
    可惜的是當時年幼,只知道他們是我的祖先,名字是什麼我從沒有注意,更何況墳冢早已在上世紀運動中湮沒,連土堆都沒有。我從小就沒有見到過。因此,在我看來它們和一般田地沒有任何區別。而家裡只有一副神軸,還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祖父打聽到的三代祖宗姓名,找人寫上去的,如今已經被鼠蟲噬咬,破爛不堪。想修家譜,就要找老家譜。
  • 家譜的大用途
    家譜可以給人們帶來許多重要的信息,並且家譜包含的人數越多,就越有價值。孔子的家譜流傳數千年,價值不可估量。它上至孔子47世祖(軒轅黃帝),下至80世嫡孫,前後跨越大約4600多年。2006年元旦,孔佑仁出生,他就是孔子第80世嫡長孫,目前在孔氏家譜排名最末端的一個人,而且相信這個家譜還會繼續排下去。
  • 【家譜知識】|家譜中一定不能缺的兩個東西,你知道是什麼嗎?
    在編修家譜中, 有一部分很重要的內容,那就是家訓和堂號。 家 訓 家訓是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傳統宗族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
  • 湯和家譜現揚州
    本報訊 曾經輔佐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因戰功顯赫被封為「東甌王」的大將湯和的完整家譜「現身」揚州!昨日,湯和的後人揚州市區八旬老翁湯志安將祖傳家譜無償捐贈給了揚州市檔案館。  昨日記者翻閱家譜複印件時看到,一冊冊家譜不僅詳細記載了湯氏家族的歷代世系和重要人物的事跡,還記載了很多名人寫給湯氏重要人物的贊語。
  • 家譜三識:起源、格式、印刷!
    關於家譜的起源,人們是眾說紛壇,佔據最主流的是:殷商起源、周朝起源、春秋戰國起源、宋代起源這四種說法。雖說這四種起源說法都有一定的文獻資料, 但是每種說法都太片面,這四種起源說法都是以文字出現為基礎的,而根據考證,早在文字之前,家族世系就曾以結繩、口傳方式存在於漫長的原始社會中。
  • 遍訪威海收錄畢氏家譜 退休夫婦十年編出萬人家譜
    畢吉琛向記者展示在電腦上記錄的畢氏家譜  文/片本報記者 林丹丹 馮硯農  在高區昌鴻生活小區有對姓畢的退休夫婦,在本該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裡,老兩口卻為了大哥「老畢家該有頭有尾」一句話,毅然開啟了整理畢氏家譜的旅途,並且一幹就是10年。10年間,他們自己出資四處走訪,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12月20日,這本歷時10年,記錄上萬畢家後人姓名,足足500多頁的畢氏家譜被印刷裝訂成冊,發放到畢氏後人手中。
  • 家譜並不是僅記載姓氏,完整的家譜有二十四項內容,你知道幾項?
    在人口急速膨脹的階段,保證宗族延綿不絕成為首要任務,此時出現的最重要的維繫工具就是我們所知的「家譜」,而時代發展之下,家譜也成為我們認宗尋源的重要依據。「國家修史,地方修志,家族修譜」,家譜承載的是一個家族的生命線索。其中最基本構成單位就是我們個人。中國人重視傳統道德,以孝為尊。
  • 常州彭氏家族從美國請回「家譜」
    中國素有「盛世修譜」的文化傳統,而家譜也被世界稱為「穿越時空的家族聚會」。近年來,興修家譜熱悄然升溫,僅常州就有400多個家族修了家譜,其中80%都是近5年修撰的。記者在溧陽市檔案館查閱資料時了解到,在這些家譜修撰過程中,還有很多有意思的尋脈插曲。
  • 決定家譜質量高低的四大因素是什麼?(上)
    編修出一部高質量的家譜,是我輩修譜人的追求,但什麼樣的家譜才是高質量的呢?首先我們要知道家譜是記載家族世系繁衍和家族重要人物事跡記載的書籍,家譜需要具有時代性、真實性、可傳承性。所以決定家譜質量高低的因素有以下四點:文字一部完整的家譜所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是一個較大的人口資料庫。雖然說古代的家譜「秘不示人」,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今,家譜也是可以公開的出版物了(有的家族會把 新編修完成的家譜送到知名和當地的博物館進行收藏)。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在編修新家譜時,要做好文字工作。
  • 你是否了解一套完整家譜的組成?
    從一姓到一國一家,不能不知曉自己根源來自何處,認清自己的姓氏來源,每套《家譜》都詳細介紹了自己姓氏源流,這樣才能世世代代承繼,也能將族系根緣流傳千百年。《家譜》均有記載姓氏的一章,以敘述家族得姓的來源,或是家族因某種原因改姓的歷史。所以《家譜》中的姓氏源流就變得很重要,它是明辨您家族血統的證明文獻。
  • 高淳楊姓後裔頒家譜傳家訓
    2019年2月16日,南京市高淳區椏溪街道新牆社區花牆門村楊氏宗祠內格熱鬧,伴隨著鞭炮聲和鑼鼓聲,在宗祠的戲樓上,楊姓後裔正在隆重舉辦頒發家譜活動。 據了解,花牆門村是一個300多戶村民的古村落,村裡楊姓村民悠悠傳承。今年74歲的楊永生老人顯得格外忙碌,作為楊氏家譜主編的他,今天這樣隆重的活動很開心。
  • 話劇《立秋》與柳林《楊氏家譜》
    觀眾感到,上述臺詞在整個劇目中一直起著一種鼓舞、激勵、振奮人心的作用。據《立秋》編劇姚寶碹先生講,此句臺詞摘錄自張正明先生《晉商興衰史》,而《晉商興衰史》這段文字,源自清代山西省柳林縣《楊氏家譜》。原文如下:天地生人,有一人莫不有一人之業;人生在世,有一日當盡一日之勤。業不可廢,道唯一勤。功不妄練,貴專本業。本業者,所身所託之業也。
  • 不認識世系圖表,別說你懂家譜丨詳解家譜之樹狀結構圖
    世系圖表是記載家族成員信息的結構圖與表格,是家譜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也是編修(續修)族譜的中心工作。編修者可能遇到過這種情況,把辛辛苦苦新修的家譜展現給族人時,族人的第一句話是:辛苦了!第二句話可能就是:我在哪一卷(冊、本)上,怎麼找不到呢?是不是把我落下了?
  • 家譜尋根·探源︱興家風 淳民風 正社風
    文丨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歐陽伶亞《青山彭氏家譜》封面近日,省彭祖文化研究會邀請專家舉行了「家譜尋根·傳承好家風」小型座談會,大家對如何傳承好家風暢所欲言,表示家庭是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
  • 尋根問祖,家譜中的一世祖追到哪裡最為合適?
    這些資料,一般是從家族老一輩族人口中,家族墳塋,家族祠堂中的神位等來搜集。第二就是實地考察,雖然有口傳資料,或者搜集的資料,但要想得到證實,必須要族人親自到實地進行考察,詢問,查閱當地的地方志,找尋同族分支等等。往往是出現一點線索,族人就要去當地進行考證,不僅耗時耗力,而且很折磨人。
  • 科學家解密了銀河系的家譜
    現在,一個國際天體物理學家團隊,通過利用人工智慧分析繞銀河系運轉的球狀星團的特性,成功地重建了我們銀河系的第一部完整的家譜其中許多星團形成於較小的星系中,這些星系合併形成了我們今天生活的星系。該研究通過使用其球狀星團現已成功推斷出銀河系的合併歷史並重建了家譜。
  • 淺談宗譜、族譜、家譜、支譜有什麼不同?
    從整體意義上,它構不成一個完整的宗族體系,所以族譜既不同於宗譜也區別於家譜。 什麼是家譜? 古釋:「有夫有婦然後為家。」又「家,謂一門之內」。所謂家譜,狹義地講應是一直系內的本家之譜。漢以前,見之於正史載錄的譜牒類書多以「世家」為名,且屬王侯大夫及有社會重大影響的人物才具有。如齊太公世家,魯周公世家,孔子世家,陳涉世家。
  • 常州望族彭氏家族 因何從美國請回「家譜」
    原標題:僅花120美元工本費中國素有「盛世修譜」的文化傳統,而家譜也被世界稱為「穿越時空的家族聚會」。近年來,興修家譜熱悄然升溫,僅常州就有400多個家族修了家譜,其中80%都是近5年修撰的。記者在溧陽市檔案館查閱資料時了解到,在這些家譜修撰過程中,還有很多有意思的尋脈插曲。
  • 重拾「家史」背後的溫情與敬意:家譜是一種精神寄託
    記者注意到,在尹小林研究團隊編訂的《光嶽樓家譜總目錄》中,光嶽樓所藏家譜有89個姓未收入《百家姓》當中,可謂是姓氏文化之大觀。尋覓家族之根的重要文獻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主任姜錫東看到這批家譜後難掩激動之情:「作為史學工作者,我更能體會到家譜的價值所在。
  • 家譜答問:福建地名中「厝」是什麼意思?
    可以說,在各地的地名中都有「厝」這個字。厝,音cuò,會意。字從廠(hǎn),從昔。「昔」意為「往日的」、「舊時的」、「過去的」、「以前的」。 「廠」指「石崖」。「廠」與「昔」聯合起來表示「往昔的住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