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譜並不是僅記載姓氏,完整的家譜有二十四項內容,你知道幾項?

2020-12-03 向東向南看

在上古時期,生產力並不發達,為了更好地適應環境,人們往往聚集在一起,合理分工。隨著時間的發展,人們的生存標準並不只是簡單的生存,而是要更好的發展,於是形成以血緣親族為紐帶的人群聚,「宗族」由此產生。而周朝時期以「家天下」為目的的宗法制就是家族模式的最終極版本。在人口急速膨脹的階段,保證宗族延綿不絕成為首要任務,此時出現的最重要的維繫工具就是我們所知的「家譜」,而時代發展之下,家譜也成為我們認宗尋源的重要依據。

「國家修史,地方修志,家族修譜」,家譜承載的是一個家族的生命線索。其中最基本構成單位就是我們個人。中國人重視傳統道德,以孝為尊。家譜就起到飲水思源之用,上面不僅記載了家族的來源,更有歷史上整個家族變遷的過程。如今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人的名字中仍存在按字排輩的現象。但其中多數人已經不知道其根源何在,修家譜的往往是聲望頗高的老人。但是,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發現,朝代更替頻繁,唯有家族與世長存。從追根溯源的角度來看,家譜的重要性變得突出,那麼家譜到底都記載什麼呢?

從家譜標準格式來看,有「譜名、譜序、譜例、譜論、恩榮錄、相贊、姓氏源流、族規家法、祠堂、五服圖、世系、傳記、譜系本記、族產、契約文約、墳塋、名跡錄、任宦記、年譜、藝文、字輩譜、領譜字號、續後篇、纂修」二十四部分構成。雖然在記載內容多少方面,家譜之間也會有所差別,但是其格式大抵如此。而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則論屬姓氏源流、世系、及族規家法。當然,還有關注別具特色的內容的,如字輩譜和族產。

姓氏源流極為重要,是宗族傳承的重要依據。古時,戰亂、災情頻發代,而朝代更迭也較為頻繁。極容易發生避災避難帶來的人口遷徙,或是避諱改姓的情況發生。而姓氏源流則主要用來記載本姓來源,即使發生更改姓氏也會記載其中。而世系與其相搭配,主要以文字方式記載祖先的重要事跡。其內容大多以敘事為主,並不參雜土話及表格等形式。今人翻閱家譜,從這兩方面足以解決「我是誰」的世紀難題。

族規家法很好理解,我們常聽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就是指族規家法。「無規矩不成方圓」,族規家法往往由家族成員共同制定,根據時代變換也會進行添枝加葉。其主要目的都是相同的,就是為了約束和教化族人。當然,作為家譜很定不會記載十分嚴格的刑罰,只是家族約束勸誡而已。比如說勸人向善的節儉持家,溫良恭儉又或者是家規家法不一而足。在我們當前十分了解的顏氏家訓之類就是此部分。

除了上述三個比較重要的部分,備受關注的當為字輩譜,此部分又稱派語、派行詩、排行等,當前常見的按字輩排名則來源於此。字輩譜並沒有嚴格規定,大多數都是詩詞,或某些語句。當前三個字的名字中,第一字為姓氏,第二個字就按某種邏輯排輩,如果有家譜的人,這第二個字絕不能胡亂更改。當然對第三個字的約束並沒有記載,可以天馬行空地去嘗試。最後一個備受關注的當為族產,不為別的,只因此部分不僅詳細記載了族產內容,如田地數,房屋數。更重要的是會記載詳細的地理位置,你是不是也會動心呢?

相關焦點

  • 一部完整家譜到底記載了些什麼?裡面有24項內容,你知道嗎?
    回首歷史長河,我們不難發現:雖朝代政權更迭不休,家族文化卻歷久彌新、延綿至今,這與家譜發揮的作用密不可分。那麼一部完整的家譜到底都記載些什麼呢?修撰家譜又有什麼意義呢?家譜內容格式概說一覽家譜,又稱族譜、宗譜等。
  • 你是否了解一套完整家譜的組成?
    你是否了解一套完整家譜有幾部分組成嗎? 一 、姓氏源流 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來源與變遷,中國人的姓氏淵源大多很為古老,假若沒有古書或舊譜的記載,後人就很難考究得清楚。
  • 中華姓氏的來源,背後的堂號和輩分,家譜的價值及影響
    最近,首屆中華姓氏申遺大會在福州舉行,來自海內外姓氏文化專家和姓氏組織代表共兩百餘人與會,共同倡導傳承和保護中華姓氏文化,推動中華姓氏申報"世界記憶遺產"。我們這一代有幸共襄盛舉,所以,我認為我們很有必要知道自己的姓氏來源,以及在姓氏的背後,源遠流長的堂號和輩分,乃至最有價值的家譜。
  • 你知道你的姓氏的來歷、和你的字輩嗎?你家還有家譜嗎?
    因此,國家、種族皆有歷史,家族源頭亦可追溯。那麼你知道你的姓氏的來歷、和你的字輩嗎?你家還有家譜嗎?1.姓氏自古以來,血脈傳承與延續被視為人生的一大要事,即「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正是因為傳承,方才有了人類腳跨歷史千萬年的延續至今。那麼對於一個家族而言,姓氏、字輩、家譜等便是一個家族藉為傳承的火炬,正是因此歷經歲月變遷的人方能以此為根據,認祖歸宗尋其源頭。
  • 夏氏標準格式的家譜大全(完整體例,收好備需)
    原標題:夏氏標準格式的家譜大全(完整體例,收好備需) 一部體例完整的家譜,大致應有以下 24 項 一、譜名 七、姓氏源流考 中國家譜素來有「敘本系,述始封」的傳統,明清以來各家譜也大多有記姓氏源流的一章
  • 家譜三識:起源、格式、印刷!
    對家族來說,家譜記載的是一個家族的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跡的書,它既是姓氏的歷史讀本,又是姓氏的文化讀本;對國家來說,家譜也是一種特殊的文獻,和國史、地址並稱為中華民族的三大文獻。關於家譜的起源,人們是眾說紛壇,佔據最主流的是:殷商起源、周朝起源、春秋戰國起源、宋代起源這四種說法。雖說這四種起源說法都有一定的文獻資料, 但是每種說法都太片面,這四種起源說法都是以文字出現為基礎的,而根據考證,早在文字之前,家族世系就曾以結繩、口傳方式存在於漫長的原始社會中。
  • 淺談宗譜、族譜、家譜、支譜有什麼不同?
    主要由三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俗稱「譜頭」,內容主要記載姓氏的源流、遷徙、分布、墓葬、祠堂、祭禮圖等等; 第二部分為主體即正文,俗稱:「譜堂」,包括「總世系圖」和「世系年表」。
  • 重拾「家史」背後的溫情與敬意:家譜是一種精神寄託
    中國姓氏文化源遠流長,家譜是姓氏文化的載體。但姓氏文化如今愈發處於尷尬境地,現存宗譜、家譜數量稀少,保存完整的更是罕見。據了解,國學網自1999年創辦以來,注重收集整理地方志和家譜文獻,迄今為止,共收藏1949年以前刻印的紙質線裝家譜4萬餘冊,家譜電子文獻1萬多種。
  • 【家譜知識】|家譜中一定不能缺的兩個東西,你知道是什麼嗎?
    在編修家譜中, 有一部分很重要的內容,那就是家訓和堂號。 家 訓 家訓是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傳統宗族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
  • 歷史上有四大姓是所謂的「通天普」,普天之下,只有一種家譜的!
    家譜是一種記載一個家族世代繁衍以及重要人物事跡的書。在文化界是一種特殊的文獻,就內容而言,是中華文明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獻,記載的是同宗共祖血緣關係人物和事跡方面情況的歷史圖譜,但是經歷了歷朝歷代的連年戰爭和社會動蕩,歷史上的家傳的家譜幾乎喪失殆盡,許多家譜的世系也因此斷了線,失了傳。流傳至今的歷代家譜,大多是明清兩代修撰。
  • 家譜中的精華——談名人的家譜
    徐世昌曾在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主修過《續修天津徐氏家譜》(二卷二冊,鉛印本,上圖等單位有藏),與1918年這次纂修僅隔十年。家譜修譜間隔時間一般通行為「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徐世昌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重修家譜,或許與這一年他任民國大總統有關。徐世昌祖上世代業儒,祖父、父親也曾做過幾任小官。傳至徐世昌,才給這個家族帶來了史無前例的輝煌和榮耀。
  • 《我的尋根/家譜情結》——《家譜與尋根》代序
    2013年以後,我先後加入陝西柳氏宗親聯誼會和中華柳氏宗親聯誼會,對家譜有了更深層的研究也找到了一些有用的資料。這個時間段,我開始留意各種柳姓著作。可惜的是,柳姓專著寥寥無幾。我便萌生了儘快去寫幾部關於柳姓的著作,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的姓氏和家族文化。這一年,我出版了關於家鄉之作《焦岱史話》。
  • 決定家譜質量高低的四大因素是什麼?(上)
    編修出一部高質量的家譜,是我輩修譜人的追求,但什麼樣的家譜才是高質量的呢?首先我們要知道家譜是記載家族世系繁衍和家族重要人物事跡記載的書籍,家譜需要具有時代性、真實性、可傳承性。所以決定家譜質量高低的因素有以下四點:文字一部完整的家譜所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是一個較大的人口資料庫。雖然說古代的家譜「秘不示人」,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今,家譜也是可以公開的出版物了(有的家族會把 新編修完成的家譜送到知名和當地的博物館進行收藏)。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在編修新家譜時,要做好文字工作。
  • 不認識世系圖表,別說你懂家譜丨詳解家譜之樹狀結構圖
    世系圖表是記載家族成員信息的結構圖與表格,是家譜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也是編修(續修)族譜的中心工作。編修者可能遇到過這種情況,把辛辛苦苦新修的家譜展現給族人時,族人的第一句話是:辛苦了!第二句話可能就是:我在哪一卷(冊、本)上,怎麼找不到呢?是不是把我落下了?
  • 常州彭氏家族從美國請回「家譜」
    中國素有「盛世修譜」的文化傳統,而家譜也被世界稱為「穿越時空的家族聚會」。近年來,興修家譜熱悄然升溫,僅常州就有400多個家族修了家譜,其中80%都是近5年修撰的。記者在溧陽市檔案館查閱資料時了解到,在這些家譜修撰過程中,還有很多有意思的尋脈插曲。
  • 湯和家譜現揚州
    本報訊 曾經輔佐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因戰功顯赫被封為「東甌王」的大將湯和的完整家譜「現身」揚州!昨日,湯和的後人揚州市區八旬老翁湯志安將祖傳家譜無償捐贈給了揚州市檔案館。  昨日記者翻閱家譜複印件時看到,一冊冊家譜不僅詳細記載了湯氏家族的歷代世系和重要人物的事跡,還記載了很多名人寫給湯氏重要人物的贊語。
  • 家譜顯示:長江第二大島揚中住著隋煬帝後人(圖)
    幾天前,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消息傳出後,長江第二大島——揚中有一群姓楊的中老年人興奮不已,根據家譜記載,他們是隋煬帝楊廣的部分傳人。「我們是楊廣的後人,楊廣在位時三修運河溝通南北,今天申遺成功也有他的功勞。」看到現代快報《發現》周刊徵集家譜的報導後,揚中市民楊峻岭給現代快報打來電話。
  • 湖南人口最多的姓氏排名 454萬人姓"李"居榜首
    華聲在線訊 你姓什麼?你的姓氏進了湖南前百名嗎?你知道湖南哪個姓氏人最多?你可否知道現在可以網上「修譜」嗎?  百姓普通譜網權威發布了湖南姓氏前百名,其中前十位依次為:李、劉、陳、張、王、周、黃、楊、唐、羅。
  • 楊氏最全42本家譜,跨越了近3000年歷史!
    我們楊姓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一個大姓,家譜文化自然也是博大精深。而在南京市高淳區椏溪鎮一位村民家中竟然藏有42本家譜,中間跨越了近3000年的歷史。其價值之高,數量之多,時間線之長都讓我們驚訝,這42本家譜完整記錄了他們這個楊姓分支從西周來的延續。
  • 家譜的大用途
    家譜可以給人們帶來許多重要的信息,並且家譜包含的人數越多,就越有價值。孔子的家譜流傳數千年,價值不可估量。它上至孔子47世祖(軒轅黃帝),下至80世嫡孫,前後跨越大約4600多年。2006年元旦,孔佑仁出生,他就是孔子第80世嫡長孫,目前在孔氏家譜排名最末端的一個人,而且相信這個家譜還會繼續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