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楊姓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一個大姓,家譜文化自然也是博大精深。而在南京市高淳區椏溪鎮一位村民家中竟然藏有42本家譜,中間跨越了近3000年的歷史。其價值之高,數量之多,時間線之長都讓我們驚訝,這42本家譜完整記錄了他們這個楊姓分支從西周來的延續。
跨越三千年的42本家譜
楊青是椏溪鎮中村一位普通村民,今年71歲,仔細算來,楊氏從西周楊伯僑開始,到楊青這一代已經是103代。這42本家譜是在1946年最後一次修的譜。
42本家譜,完整記載了中村這個分支從西周到現在的情況,中間跨越近3000年的歷史。家譜不但記錄了楊氏的歷史、譜序、姓名,還收錄了各朝各代對楊氏人的封官通知、各代名人的故事,甚至還記錄了家訓、家規、死後埋葬的地點,可謂研究「楊」姓的百科全書。
楊家的遷徙與發展
從楊氏家譜上看,該分支的楊家始祖是西周武王的二兒子楊伯僑,楊伯僑本姓姬,因被分封於楊,稱楊侯,後人也就跟著姓楊。自楊伯僑後,楊姓逐漸延展。在歷史長河中,楊氏出現了許多名人。
楊氏第19代楊敞,據稱是司馬遷的女婿,很有才華。第24世楊震是楊氏族譜上比較重要的名人,官至宰相,而且他的父親等也是高官。楊震為官清廉,為人正直,教育出的幾個兒子也都很有出息,成為朝廷大官。在家譜中,第27代漢太尉楊彪也是楊氏家譜重要人物,其兒子楊修更是才華橫溢,是個天才,可惜楊修最後被曹操所殺。
到了71代,因為戰亂等原因,楊氏一支開始遷移。72代楊金鐸南渡到昆陽(今天的福建一帶) ,其後代、楊氏第74代楊祖信舉家遷到京口(今天的鎮江一帶),後來他的兒子又遷到高淳東壩和安徽郎溪。
這一支還沒有安定下來,第77代楊震龍有5個兒子,分別在馬鞍山、高淳等地,其中一個兒子楊時榮和家人一路逃難來到高淳長蘆,也就是今天的高淳淳溪鎮一帶,家譜中稱,「遷溧邑崇教鄉長蘆東莊,遂家焉,聚陳氏,俱以天年終。」而另一個兒子楊時盛則遷到東陵中村,也就是今天的高淳椏溪鎮中村附近,並延續下去。而楊震龍的後代有一支還遷移到了溧水駱山村。因此,從已經知道的幾處楊氏家譜來看,高淳、溧水的這幾處原是一家。
椏溪鎮中村的這一支楊氏後人就此安定下來,世代居住,此後還發生了一些遷移,但大部分都住在了椏溪鎮。
楊青手中的家譜對於我們楊氏而言十分珍貴,他們能將家譜保存的如此完整也值得我們驕傲和學習,正是因為我們平時如此珍視我們的家譜,我們才能將家族文化發揚光大!楊家人,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