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米!300年!崑山最長家譜世系圖!

2020-11-27 騰訊網

在市民陸宜泰家中,有一幅特別的家譜世系圖。該家譜世系圖由革命烈士陳三才的家族後人委託陸宜泰修編,記載了錦溪陳氏家族從清朝順治初年到現在歷時300多年所有的人員,共十九世,入卷1000餘人。這幅《崑山錦溪陳氏世系總圖》長4.5米,寬40釐米,宣紙彩印,仿古錦綾裝裱,是崑山地區建國以來最長的家譜世系圖。

今年74歲高齡的陸宜泰是崑山錦溪鎮人,堅持利用業餘時間義務從事挖掘、研究、考證崑山近現代歷史文化,尤其注重對重要歷史人物的專題挖掘研究。他曾用16年時間,廣泛傳播「當代荊軻」陳三才刺殺汪精衛的事跡。最終,陳三才被追認為烈士。他還配合錦溪鎮政府建立「陳三才烈士紀念館」。

《崑山錦溪陳氏世系總圖》讓更多的人知道了陳三才的事跡,進一步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但修編家譜世系圖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一年多的時間裡,陸宜泰不放過一張照片、一封信、一張報紙,經常去上海、蘇州等地的檔案館查閱資料,委託大學的老師幫忙查找。得知陳三才的侄子陳華庚192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這一消息後,陸宜泰專程赴上海找到陳華庚的次子陳國平,從他那裡找到了陳華庚清華大學的畢業證書原件,為這份家譜世系圖增添了寶貴的一筆。

陸宜泰

一幅家譜不僅記錄著一個家族的歷史,也承載著一個地區的歷史,反映著民族的歷史和國家的歷史。

責任編審 | 楊報平 湯天倫

融媒體記者 | 趙迎飛(見習記者)

融媒體編輯 | 莊哲彥

相關焦點

  • 不認識世系圖表,別說你懂家譜丨詳解家譜之樹狀結構圖
    世系圖表是記載家族成員信息的結構圖與表格,是家譜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也是編修(續修)族譜的中心工作。編修者可能遇到過這種情況,把辛辛苦苦新修的家譜展現給族人時,族人的第一句話是:辛苦了!第二句話可能就是:我在哪一卷(冊、本)上,怎麼找不到呢?是不是把我落下了?
  • 家譜三識:起源、格式、印刷!
    對家族來說,家譜記載的是一個家族的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跡的書,它既是姓氏的歷史讀本,又是姓氏的文化讀本;對國家來說,家譜也是一種特殊的文獻,和國史、地址並稱為中華民族的三大文獻。關於家譜的起源,人們是眾說紛壇,佔據最主流的是:殷商起源、周朝起源、春秋戰國起源、宋代起源這四種說法。雖說這四種起源說法都有一定的文獻資料, 但是每種說法都太片面,這四種起源說法都是以文字出現為基礎的,而根據考證,早在文字之前,家族世系就曾以結繩、口傳方式存在於漫長的原始社會中。
  • 你是否了解一套完整家譜的組成?
    從一姓到一國一家,不能不知曉自己根源來自何處,認清自己的姓氏來源,每套《家譜》都詳細介紹了自己姓氏源流,這樣才能世世代代承繼,也能將族系根緣流傳千百年。《家譜》均有記載姓氏的一章,以敘述家族得姓的來源,或是家族因某種原因改姓的歷史。所以《家譜》中的姓氏源流就變得很重要,它是明辨您家族血統的證明文獻。
  • 家譜並不是僅記載姓氏,完整的家譜有二十四項內容,你知道幾項?
    在人口急速膨脹的階段,保證宗族延綿不絕成為首要任務,此時出現的最重要的維繫工具就是我們所知的「家譜」,而時代發展之下,家譜也成為我們認宗尋源的重要依據。「國家修史,地方修志,家族修譜」,家譜承載的是一個家族的生命線索。其中最基本構成單位就是我們個人。中國人重視傳統道德,以孝為尊。
  • 夏氏標準格式的家譜大全(完整體例,收好備需)
    、先賢錄、傳芳集清芬錄家傳薄世恩錄先德傳族譜圖譜志略大同譜、大成譜、家譜彙編、家模彙編、源流大典等,是以記載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事跡為中心的歷史圖籍。 十一、世系考 這是家譜中的主體部分,又稱為世系圖、世系考、世系記等。這部分內容為所有中國家譜所共有,因而成為家譜區別於正史、地方志的最明顯的標誌。
  • 中華姓氏的來源,背後的堂號和輩分,家譜的價值及影響
    輩分圖 演示(相聲界為例)先說來源,在漢字詞的字義中,輩分,是指在一個家族中親友之間的世系次第。中國的家譜發展的歷史悠久,大致源於周時的周天子七廟,當時名為"族譜"。後續的作用,在很長一段時間是作為官吏銓選和名門望族之間婚姻門第參考的依據,而編纂家譜的目的,也是為了說世系、序長幼、辨親疏、尊祖敬宗、睦族收族。
  • 淺談宗譜、族譜、家譜、支譜有什麼不同?
    譜,是記載一個以血緣關係為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和主要人物事跡的特殊圖書體裁,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它不僅記錄著家族的來源、遷徙的軌跡,還包羅了該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規、家約等歷史文化的全過程。
  • 前方美圖!53.8米的小崑山,「小」字不是因為高度,而是來源於……
    前方美圖!>包括低山、中山與高山但是否被稱作"山"取決於當地人的稱呼因此高度僅53.8米的小崑山也是「山」家族的一員鳥瞰小崑山山體似人足一般境內地勢低而平坦最大相對高程差2米左右呈東片、西北片高
  • 一部完整家譜到底記載了些什麼?裡面有24項內容,你知道嗎?
    "一國無史便難明興衰,一族無譜則難知世系。回首歷史長河,我們不難發現:雖朝代政權更迭不休,家族文化卻歷久彌新、延綿至今,這與家譜發揮的作用密不可分。那麼一部完整的家譜到底都記載些什麼呢?修撰家譜又有什麼意義呢?家譜內容格式概說一覽家譜,又稱族譜、宗譜等。
  • 家譜中的精華——談名人的家譜
    試想,一部假定首次修纂於明末清初的家譜以五百年前的名人作為自己的祖宗,所憑又有何據?故判定一部家譜是否為名人家譜,應以名人的產生與家譜的修纂時間相距不遠為準繩,再參考其它資料而確定。筆者業餘時間在整理、研究家譜的同時,陸續收藏了一些名人家譜,今擇其要而羅列之。
  • 弘農楊氏四大家族世系精要
    眾所周知,弘農楊氏的中堅力量是楊輅、楊業、楊端、楊再思、楊堅等家族,但是楊輅、楊業、楊端、楊時四大家族的世系均被篡改,為了撥亂反正,特將四大家族世系簡要說明如下,望全體族人三思,不要聽信謠言,要相信自己的祖宗。第一是楊輅世系。明朝進士楊必進先生在《原始》一文中說,舊譜曰輅父有二,一曰文友,一曰歸厚。
  • 《我的尋根/家譜情結》——《家譜與尋根》代序
    2015年8月,我有幸找到一部藍田《柳氏家譜》。此譜,修撰於嘉慶六年(1801年),為邑拔貢柳成梅所撰,其子柳甲為嘉慶十五年(1810年)舉人。雖然是殘譜,只有一篇譜序殘部及世系。但我精心研究了不止十幾次,雖然能充實一些資料,但可惜的是世系與我祖銜接不上。
  • 近代科學之父徐壽的家譜——《錫山徐氏宗譜》
    徐鉉十三世孫徐明祖,元末避亂自江蘇崑山遷居金匱縣(今隸屬無錫)徐府。徐明祖曾孫徐玉,再遷回無錫青城鄉周村裡。之後家族繁衍昌盛、人丁興旺,派分了十餘房,徐壽歸屬周村西房。同年年底又在江南製造局主持槍炮製造,發明了鏹水棉花葯、汞爆藥。
  • 湯和家譜現揚州
    本報訊 曾經輔佐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因戰功顯赫被封為「東甌王」的大將湯和的完整家譜「現身」揚州!昨日,湯和的後人揚州市區八旬老翁湯志安將祖傳家譜無償捐贈給了揚州市檔案館。  昨日記者翻閱家譜複印件時看到,一冊冊家譜不僅詳細記載了湯氏家族的歷代世系和重要人物的事跡,還記載了很多名人寫給湯氏重要人物的贊語。
  • 決定家譜質量高低的四大因素是什麼?(上)
    編修出一部高質量的家譜,是我輩修譜人的追求,但什麼樣的家譜才是高質量的呢?首先我們要知道家譜是記載家族世系繁衍和家族重要人物事跡記載的書籍,家譜需要具有時代性、真實性、可傳承性。所以決定家譜質量高低的因素有以下四點:文字一部完整的家譜所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是一個較大的人口資料庫。雖然說古代的家譜「秘不示人」,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今,家譜也是可以公開的出版物了(有的家族會把 新編修完成的家譜送到知名和當地的博物館進行收藏)。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在編修新家譜時,要做好文字工作。
  • 重拾「家史」背後的溫情與敬意:家譜是一種精神寄託
    在重新重視家教、家風的今天,家譜有何新價值? 中華譜牒文化研究基地所藏光嶽樓家譜。光明日報 圖蔚為大觀的家譜舊藏當為現場到會的專家講起這批入藏家譜的來由時,首都師範大學電子文獻研究所所長尹小林還清晰地記得家譜由湘入京的時間:「那是2017年12月底,我們將光嶽樓藏書裝了近千箱,用大型貨車從長沙運抵北京,對我來說,這些都是一等的寶物。」
  • 家譜顯示:長江第二大島揚中住著隋煬帝後人(圖)
    文革中,其中一套家譜被抄收,另一套被家人隱藏後精心保存至今。  續修家譜  1947年,用轎子抬著一篋家譜渡江到揚中  楊漢義定居楊家埭後,其後裔除留居本村外,還遷至丹陽的新橋、楊家木橋、界牌包港以及揚中、江陰等地。其中,揚中英雄路的楊氏就是200多年前從丹陽後巷遷居過來的。
  • 大譜師:大清國首富江春的家譜
    江聞之,亟以萬金賄近侍,圖塔狀。既得圖,乃鳩工庀材,一夜而成。次日,高宗又幸園,見塔巍然,大異之,以為偽也。即之,果磚石所成,詢知其故,嘆曰:『鹽商之財力偉哉!』」)時謂江春「以布衣上交天子」「同業中無不以為至榮焉」,是清乾隆年間揚州徽商的代表人物。
  • 歷史上有四大姓是所謂的「通天普」,普天之下,只有一種家譜的!
    在文化界是一種特殊的文獻,就內容而言,是中華文明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獻,記載的是同宗共祖血緣關係人物和事跡方面情況的歷史圖譜,但是經歷了歷朝歷代的連年戰爭和社會動蕩,歷史上的家傳的家譜幾乎喪失殆盡,許多家譜的世系也因此斷了線,失了傳。流傳至今的歷代家譜,大多是明清兩代修撰。
  • 普通工人尋根數萬裡苦修家譜 14年拍幾萬張照片
    他粗略算了一下帳,14年來,他至少花了20多萬元。他並不是一個高收入者,妻子何蓉也只是在一所中學打工做校務。那為什麼還這麼執著?謝學成思量半晌,「是一種使命感吧。」他說,最初的目的只是修家譜,但這些年來,不斷地尋找,自己已停不下來。「每個線索,都包含著太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