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尋根/家譜情結》——《家譜與尋根》代序
據我查訪,我們藍田這支柳姓,包括耀縣、長安縣、戶縣、高陵、閻良、三原等地,大多是唐代書法家柳公權的後裔,我們藍田這支族人清朝時期出過文武舉人,也多次受到皇帝恩賞,我的祖上柳生甲是縣內外著名的醫生,但因文革毀掉了家譜和大量實物,資料一直銜接不上。這些我曾在《清實錄》及其它各地檔案中,查證到一些蛛絲馬跡,證實其並不虛。
-
家譜中的精華——談名人的家譜
名人家譜是家譜中的精華,也是研究名人家世、生平事跡的重要歷史文獻資料。 怎樣判定一部家譜為名人家譜 名人家譜,簡單地說就是記載了本族中一個或數個大名鼎鼎的人物的家譜。試想,一部假定首次修纂於明末清初的家譜以五百年前的名人作為自己的祖宗,所憑又有何據?故判定一部家譜是否為名人家譜,應以名人的產生與家譜的修纂時間相距不遠為準繩,再參考其它資料而確定。筆者業餘時間在整理、研究家譜的同時,陸續收藏了一些名人家譜,今擇其要而羅列之。
-
家譜的大用途
家譜可以給人們帶來許多重要的信息,並且家譜包含的人數越多,就越有價值。孔子的家譜流傳數千年,價值不可估量。它上至孔子47世祖(軒轅黃帝),下至80世嫡孫,前後跨越大約4600多年。2006年元旦,孔佑仁出生,他就是孔子第80世嫡長孫,目前在孔氏家譜排名最末端的一個人,而且相信這個家譜還會繼續排下去。
-
高淳楊姓後裔頒家譜傳家訓
2019年2月16日,南京市高淳區椏溪街道新牆社區花牆門村楊氏宗祠內格熱鬧,伴隨著鞭炮聲和鑼鼓聲,在宗祠的戲樓上,楊姓後裔正在隆重舉辦頒發家譜活動。 據了解,花牆門村是一個300多戶村民的古村落,村裡楊姓村民悠悠傳承。今年74歲的楊永生老人顯得格外忙碌,作為楊氏家譜主編的他,今天這樣隆重的活動很開心。
-
七旬老人20年修成「終極家譜」
彭氏後人彭忠東多年來編纂家譜、人物誌嘔心瀝血。在中國,修家譜、撰方志,是一直以來的文化傳統。一本家譜,可窺歷史風貌。 成都彭氏後人彭忠東,是一位74歲的老人,多年來在編纂家譜、人物誌方面,投注大量心血,成果甚豐。彭忠東耗時20餘年編寫的《彭祖與彭家著名人物誌》,收錄了世界範圍內三萬餘彭姓人士信息,時間跨度近5000年。
-
常州彭氏家族從美國請回「家譜」
中國素有「盛世修譜」的文化傳統,而家譜也被世界稱為「穿越時空的家族聚會」。近年來,興修家譜熱悄然升溫,僅常州就有400多個家族修了家譜,其中80%都是近5年修撰的。記者在溧陽市檔案館查閱資料時了解到,在這些家譜修撰過程中,還有很多有意思的尋脈插曲。
-
家譜三識:起源、格式、印刷!
對家族來說,家譜記載的是一個家族的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跡的書,它既是姓氏的歷史讀本,又是姓氏的文化讀本;對國家來說,家譜也是一種特殊的文獻,和國史、地址並稱為中華民族的三大文獻。周代時期,家譜就已經以文字的形式出現了,並且家譜只存在於世族之間,平民是無法擁有家譜的,一直到唐朝的時候,家譜還在被官府所壟斷。到了宋代時期,官方的修譜傳統禁例才被打破,民間編撰家譜風氣開始興盛。家譜對中國各個朝代都有著不可忽視的價值。1、 歷史價值家譜,人稱「私家史記」。
-
楊氏最全42本家譜,跨越了近3000年歷史!
我們楊姓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一個大姓,家譜文化自然也是博大精深。而在南京市高淳區椏溪鎮一位村民家中竟然藏有42本家譜,中間跨越了近3000年的歷史。其價值之高,數量之多,時間線之長都讓我們驚訝,這42本家譜完整記錄了他們這個楊姓分支從西周來的延續。
-
湯和家譜現揚州
本報訊 曾經輔佐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因戰功顯赫被封為「東甌王」的大將湯和的完整家譜「現身」揚州!昨日,湯和的後人揚州市區八旬老翁湯志安將祖傳家譜無償捐贈給了揚州市檔案館。 昨日記者翻閱家譜複印件時看到,一冊冊家譜不僅詳細記載了湯氏家族的歷代世系和重要人物的事跡,還記載了很多名人寫給湯氏重要人物的贊語。
-
高精度「細胞繁衍家譜圖」繪成
這一研究是對數十年來被廣泛認可的經典發育生物學層級譜系理論的重大修正和補充。「在早期胚胎發育階段,受精卵先發育成囊胚,再由囊胚形成外、中、內3個胚層。」景乃禾說,「外胚層最終發育成機體的神經、皮膚等組織,中胚層發育成心臟、血液、肌肉和骨骼等組織,內胚層則發育成肺、肝、胰腺和腸等內臟器官。」
-
家譜顯示:長江第二大島揚中住著隋煬帝後人(圖)
文革中,其中一套家譜被抄收,另一套被家人隱藏後精心保存至今。 續修家譜 1947年,用轎子抬著一篋家譜渡江到揚中 楊漢義定居楊家埭後,其後裔除留居本村外,還遷至丹陽的新橋、楊家木橋、界牌包港以及揚中、江陰等地。其中,揚中英雄路的楊氏就是200多年前從丹陽後巷遷居過來的。
-
決定家譜質量高低的四大因素是什麼?(上)
編修出一部高質量的家譜,是我輩修譜人的追求,但什麼樣的家譜才是高質量的呢?首先我們要知道家譜是記載家族世系繁衍和家族重要人物事跡記載的書籍,家譜需要具有時代性、真實性、可傳承性。所以決定家譜質量高低的因素有以下四點:文字一部完整的家譜所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是一個較大的人口資料庫。雖然說古代的家譜「秘不示人」,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今,家譜也是可以公開的出版物了(有的家族會把 新編修完成的家譜送到知名和當地的博物館進行收藏)。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在編修新家譜時,要做好文字工作。
-
大譜師:大清國首富江春的家譜
江春家族的家譜,名為《歙北江村濟陽江氏族譜》,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刻本,江春是此譜的倡修者之一。據《中國家譜綜合目錄》載,安徽徽州地區博物館藏一部,作「十卷」「江淮椿等修」,缺了二卷,存八卷八冊。又據《中國家譜總目》載錄,安徽黃山博物館亦藏一部,作「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江維椿等修」,缺卷六,存九冊。徽州地區博物館所題著者名字「江淮椿」應是「江維椿」之誤。
-
一本楊氏家譜記載:永順土司王朝最後的日子
看到申遺成功的消息時,湖南日報已退休的老報人楊新正不禁想起前不久在閱讀、整理家藏老家譜時,發現了其中的一段記載,記述了永順土司王朝最後的日子。 楊新正介紹,家譜記載,先祖中一個叫楊永斌的,曾在多地為官,清雍正七年,授湖南布政使(一省掌管財賦和人事的官員)。而在此前一年,清廷為加強對邊遠地區的中央集權管理,對西南各土司實行「改土歸流」,也就是改土司制為中央委派流官。
-
夏氏標準格式的家譜大全(完整體例,收好備需)
杞簡公之弟姒佗出奔魯國,魯悼公因其為夏禹的後裔,給予採地為侯,稱為夏侯,其後裔便以其爵位為姓氏,稱夏侯氏,後有省文簡化為單姓夏氏者。據史籍《唐書·宰相世系表》及《姓譜》等記載:「魯悼公封夏禹後裔佗為侯,賜採邑,佗為紀念先祖,以夏為氏,後遷居沛地之譙郡(今安徽亳州)」。
-
兩毫升唾液中的祖源與家譜:消費級基因檢測突圍百億市場
分析機構易觀認為,2022年預計參與消費級基因檢測的人數,將由2017年的30萬人,增長到5000萬人,市場規模達到249.5億元人民幣,佔整個基因檢測行業市場的37.83%。 如何爭奪兩百億規模的市場?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進行的第一步,均為基因相關疾病的檢測。
-
歷史上有四大姓是所謂的「通天普」,普天之下,只有一種家譜的!
家譜是一種記載一個家族世代繁衍以及重要人物事跡的書。在文化界是一種特殊的文獻,就內容而言,是中華文明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獻,記載的是同宗共祖血緣關係人物和事跡方面情況的歷史圖譜,但是經歷了歷朝歷代的連年戰爭和社會動蕩,歷史上的家傳的家譜幾乎喪失殆盡,許多家譜的世系也因此斷了線,失了傳。流傳至今的歷代家譜,大多是明清兩代修撰。
-
家譜並不是僅記載姓氏,完整的家譜有二十四項內容,你知道幾項?
在人口急速膨脹的階段,保證宗族延綿不絕成為首要任務,此時出現的最重要的維繫工具就是我們所知的「家譜」,而時代發展之下,家譜也成為我們認宗尋源的重要依據。「國家修史,地方修志,家族修譜」,家譜承載的是一個家族的生命線索。其中最基本構成單位就是我們個人。中國人重視傳統道德,以孝為尊。
-
【家譜知識】|家譜中一定不能缺的兩個東西,你知道是什麼嗎?
在編修家譜中, 有一部分很重要的內容,那就是家訓和堂號。 家 訓 家訓是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傳統宗族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
-
科學家解密了銀河系的家譜
現在,一個國際天體物理學家團隊,通過利用人工智慧分析繞銀河系運轉的球狀星團的特性,成功地重建了我們銀河系的第一部完整的家譜該研究通過使用其球狀星團現已成功推斷出銀河系的合併歷史並重建了家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