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很快,今天我們的英倫樂隊們進入了他們的1997年啦。這一年的唱片市場出現了新的變動,而樂隊們也開始在音樂中尋求自我突破。廢話不多說,現在開始吧。
1997年60 Ft. Dolls發行首張專輯《The Big 3》。這個樂隊不算太有名,不過能從他們的作品中能很明顯的聽出美式硬核和Grunge對英國樂隊的影響,可以稍微了解一下。
1997年11月Black Grape發行第二張專輯《Stupid Stupid Stupid》。跟前作風格相似,不過更瘋也更爽。說唱、Funk和舞曲的融合讓音樂充滿了律動感,很好聽,不過基本已經脫離英倫搖滾的範疇了。
1997年2月Blur發行第五張同名專輯《Blur》,這是一次重大的轉折。從《Blur》開始,Blur樂隊逐漸脫離Britpop的陣營,形成了自己的成熟的獨特風格,這個樂隊曾經歷過無數的波折和困境,如今終於再次尋找到突破口。這張專輯從音樂上而言更加積極也更加情緒化,充滿了個人表達的衝動。這張專輯起先並不被看好,因為從風格上來說它並不討好粉絲。不過它還是登上了排行榜的1位,並且賣出了白金銷量。從某種意義上,這張專輯也預示著一個時代的終結:儘管此時此刻的britpop表面上仍然持續了紅火的局面,但是,尋求突破與轉變的暗流已經出現了,不求進取的樂隊在也沒辦法輕易討好聽眾們挑剔的耳朵。
關於《Blur》這張專輯,溢美之詞已經太多,我們就不在這裡說太多了,它基本也是一張搖滾入門必備專輯了。最重要的還是靠自己的耳朵去聽聽看吧。
1997年4月Cast發行《Mother Nature Calls》,旋律不錯,不過整體比較平淡。這張也是他們銷量成績最好的專輯了。
1997年4月The Charlatans發行第五張專輯《Tellin' Stories 》。這個樂隊在曼徹斯特之聲中其實評價一直不錯,但是算不得突出,運氣也不太好。1996年樂隊鍵盤手Rob Collins酒駕喪生,在舉步維艱和其它樂隊的幫助下他們發行了這張宣布重獲新生的專輯。兼具美式民謠和迷幻風格。
Cornershop在1997年9月發行《When I Was Born for the 7th Time》。同樣是一張色彩豐富的作品。風格非常新奇,大量西塔琴的採樣前所未聞,不過濃鬱的印度味兒可能有點不那麼容易被人接受。
The Divine Comedy 在1997年2月發行第五張專輯《A Short Album About Love》,管弦樂的使用越發得心應手,整體更加偏向流行,跟英倫搖滾的聯繫越來越遠了。大叔嗓唱小情歌,喜歡的人會很喜歡吧。
1997年9月Echobelly發行第三張專輯《Lustra》。他們的前一張專輯《On》曾經給人帶來不少期待,不過因為樂隊陣容和主唱Madan的身體問題讓新專輯一拖再拖,而且質量也大打折扣。專輯前幾首歌的完成度相當不錯,但是後面落差有點大。
1997年4月 Gorky's Zygotic Mynci發行第四張專輯《Barafundle》。這個樂隊主要做的是迷幻和傳統民謠融合,威爾斯傳統樂器的運用得心應手。
1997年3月Gene發行第二張專輯《Drawn to the Deep End》。
1997年6月Geneva發行首張專輯《Further》。儘管他們早在1992年就已經在英國搖滾圈活動了,卻直到1997年才發行了首張專輯。他們有點像更加藝術化的Suede,迷幻感十足,主唱音色非常具有穿透力。
1997年5月Kenickie發行首張專輯《At the Club》。全女子樂隊,吉他不錯,朋克風。
1997年2月Mansun發行首張專輯《Attack of the Grey Lantern》。很多說法都認為他們是英倫搖滾流行末期最異軍突起的樂隊,不過我個人認為他們算不上完全意義的英倫樂隊。音樂異常豐富華麗,擁有英倫搖滾標誌性的迷幻和復古曲風,你能從中聽出他們所受的大量樂隊的影響,比如Suede、Manic Street Preachers、Tears for Fears、David Bowie、ABC、Blur和Prince,但同時他們又兼具現代化的顛覆性,電子舞曲的引入又讓他們的音樂充滿了未來感。
無論是樂器、音樂結構還是多種元素的融合都獨闢蹊徑又恰到好處。連他們的走紅都那麼的獨特而具有傳奇性:他們是在日本意外走紅的。在這張專輯橫空出世之前,他們已經按在英國內外蹉跎多年了,直到輾轉到了日本,他們獲得了嶄露頭角的機會。《Attack of the Grey Lantern》隨後在英國也一炮而紅,登上排行榜第一,大受好評。1997年度最佳之一。
1997年12月My Life Story發行第二張專輯《The Golden Mile》。交響元素融合的不錯。 但是整體很平,總覺得缺少點什麼。
1997年8月Northern Uproar發行第二張專輯《Yesterday Tomorrow Today》。
1997年8月Oasis 發行第三張專輯《Be Here Now》。承載了無數期待的水準之作,不過在過硬的質量之餘缺乏新意也成了一些人指摘他們的理由。在求新創新和討好粉絲維持風格之間尋求平衡,總是一個已經獲得成功的樂隊最難決定的地方。拋棄這些爭議之後,這還是一張很棒的專輯,值得一聽。
Ocean Colour Scene在1997年0月發行第三張專輯《Marchin' Already 》。布魯斯搖滾的味道很濃。
Rialto在1997年發行首張專輯《Rialto》,偏流行。旋律很好聽,《Monday Morning》小驚豔。
1997年5月The Seahorses發行首張也是他們唯一一張專輯《Do It Yourself》。 John Squire在離開Stone Roses之後組建了自己的樂隊the Seahorses,風格整體中規中矩,全靠John的吉他撐著,沒什麼新意。這張專輯雖然評價褒貶不一,不過銷售成績還算不錯。隨後Seahorese給Rolling stones, U2還有Oasis做過幾次助演,不過很明顯John自己對這個樂隊也不怎麼上心,很快就解散了。
1997年5月Silver Sun發行首張專輯《Silver Sun》。他們的風格有點The Beatles的味道。
1997年1月Sleeper發行第三張專輯《Pleased to Meet You》,比前兩張進步了不少,無論是旋律還是氣質都上了個臺階。算是這個樂隊的最佳專輯。
1997年8月Stereophonics發行首張專輯《Word Gets Around》。Stereophonics也算是英倫搖滾後期異軍突起的樂隊之一,不過這張專輯尚顯幼稚,比較平淡。
Strangelove在1997年10月發行了第三張專輯《Strangelove》隨後解散。這個樂隊非常冷門,其實他們前期跟Suede關係非常密切。作品有點良莠不齊,有驚豔的《Superstar》也有些很平淡的口水歌。
1997年4月Supergrass發行第二張專輯《In It for the Money》。
1997年5月The Supernaturals發行首張專輯《It Doesn't Matter Anymore》。有點好玩的一張專輯。
These Animal Men在1997年4月發行第二張專輯《Accident & Emergency 》。朋克復興New Wave of New Wave浪潮中的領軍之一,不過也沒掀起什麼風浪來。雖然說是融合華麗搖滾可是有點亂糟糟的。
Travis在1997年9月發行首張專輯《Good Feeling》。英倫浪潮晚期的又一支後起之秀。整張專輯聽起來很舒服,略顯青澀,甚至你說不清楚他們有什麼創新的地方,可就是讓你覺得清新活力又別具一格。
The Verve在1997年9月發行著名的《Urban Hymns》。這是一張華麗且迷幻靈動的專輯。就如同著名的單曲《Bittersweet Symphony》一般,甜美與苦痛並存,虛幻與真實同在,氣勢與細節都是極致。《Urban Hymns》在英倫搖滾逐漸走進迷霧中的時候尋找到了一條新的出路,逐漸遠離傳統的60年代搖滾和70年代的朋克風潮,轉而以氛圍取勝。
只是這新的巔峰就如同The verse樂隊一樣前途未知且並不穩定,在短暫的風光之後The Verve宣告解散,而英倫搖滾也逐漸走向了下一個階段——我們有時候會把它稱作post- Britpop時代,音樂市場和樂隊們即將面臨一種全新的局面。
雖說今天介紹的這幾張專輯都是英倫搖滾,但他們的風格各不相同,都有著自己鮮明的特色,不知道你更喜歡哪只樂隊?或是對這些樂隊有什麼獨特的看法,都歡迎留言與我們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