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瑾教授在植物學實驗室內為學生們上直播課。 泱波 攝
受疫情影響,她和同事們開啟了「雲端課堂」。 泱波 攝
崔瑾教授在線解剖海棠花,通過屏幕分享可以及時將顯微觀察畫面傳輸到學生端。 泱波 攝
實驗員劉林莉老師整理實驗室內植物標本,為在線教學做好準備工作。 泱波 攝
校園內部分薔薇科植物盛開,為了不錯過花期,崔瑾教授用手機為生物科學191班同學們直播講解薔薇科植物。 泱波 攝
南京農業大學農業生物學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內,包浩然(右)和他的同事在線指導學生使用虛擬仿真教學項目。該中心已經建成二十多項虛擬仿真教學項目。應用虛擬仿真開展在線學習,沉浸感強、交互性好,新穎活潑,受到學生們歡迎。 泱波 攝
針對在線教學實際,《植物學》課程教學團隊的老師們討論如何進一步完善教學方案,不斷提高在線教學質量。南京農業大學植物學課程是首批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課程負責人強勝教授(右一)是國家教學名師,致力於創新和實踐基於網絡自主學習的植物學教學模式。 泱波 攝
崔瑾教授和同事走進位於校園內的植物分類園查看植物的生長情況,討論春季養護和播種方案,確保在線教學實驗材料及時提供。 泱波 攝
安靜的校園,勃勃生機已經萌發,等待返校的學子們再次熱鬧起來。 泱波 攝
「同學們在不在?」「好,我們開始上課。」3月6日下午,南京農業大學梅林裡,崔瑾教授打開手機上的直播軟體,給大一的同學們開始上網課。崔瑾教授主要從事植物學教學和科研工作。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學生們無法正常返校。如何讓學生們在家裡也能直觀有效地學習?這是她從教17年來面對的一個新挑戰。學校以「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為基本目標,迅速制定了疫情期間本科和研究生教學工作安排。依託學校網絡教學平臺,她和同事們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積極投入到「雲端授課」模式。不僅充分應用現有的在線課程資源,也針對《植物學》實驗與理論教學緊密相聯的實際,迅速製作在線實驗教學資源,開啟互動效果好的網絡直播。通過創新線上教學,加強互動交流、討論答疑、作業測驗等環節,「雲課堂」的教學質量得到有效保障。據介紹,南京農業大學2月17日開始了新學期的「雲端」開學。在線上,約1200名教師、17000餘名本科生參與到833門本科課程線上教學。研究生課程也依託在線學習平臺,通過教師在線課程講授與研討、布置批改電子作業和分享課件等形式,如期有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