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還原校園足球
中國足球名聲不佳,足球設施與師資力量也較為落後。在這種情況下,還有哪些家庭堅持讓孩子在業餘時間踢球?這幾天來,晶報記者走訪了幾位中、小學生,通過微觀的角度還原深圳校園足球。
何寶峰:靠踢球升入深中
生於1998年的何寶峰,現在是深圳中學初中一年級的學生。何寶峰生於茂名市電白縣,4歲時跟隨父母來到寶安,家庭情況並不富裕。何寶峰後來進入東方小學讀書,司職前鋒的他技術細膩,被啟蒙教練吳偉東稱為「酷似比利亞(微博)」。
2009年,何寶峰的父母轉到珠海打工。此時,何寶峰執意要留在深圳上學,因為捨不得離開校園足球聯賽。拗不過孩子,何寶峰的父母只好在寶安的城中村租了一間房,請來一位親戚照顧何寶峰,每個月的生活費約為300元。隨後,何寶峰以校隊隊長的身份徵戰校園聯賽,因為進球效率甚高,成為寶安校園足壇的小球星。
今年夏天,何寶峰面臨著升學難題。他的戶口還在茂名,寶安松崗一帶也沒有足球特色中學,難以依靠足球特長就近入讀理想的中學。假如他在「小升初」考試中未能達到一定分數,就只好去足球特長名校成為自費生,這對何寶峰而言是嚴峻的考驗。此時,深圳中學副校長徐漢泉獲悉此事,與初中部足球隊黃赫老師展開調研,最後把何寶峰召入深中就讀。
陳錦豪:沙井足球的新秀
在中國足壇,深圳沙井壆崗是一支超級勁旅,曾經連續多年獲得全國業餘聯賽冠軍。今年上半年跟隨壆崗小學隊徵戰校園聯賽的陳錦豪,如今是沙井中學初一學生。陳錦豪的教練彭虎昨晚告訴晶報記者:「與前幾年相比,沙井足球有了反彈,陳錦豪是本地小球員中的優秀代表。今年的校園足球聯賽,陳錦豪進了15個球,佔壆崗小學隊的60%。」
彭虎說,沙井足球有著幾十年的傳承。陳錦豪的祖父與父親都是業餘足球的高手,家庭條件比較出色。生於1999年的陳錦豪,剛學會走路就接受足球薰陶,球風細膩紮實、速度快、意識好,在同齡人中很突出。去年,陳錦豪加入了深圳市少年代表隊,隨隊獲得全省第四名。經過這些年的比賽,12歲的陳錦豪不但球技出眾,為人處事也比同齡人沉穩得多。
作為足球強鎮,沙井的各種業餘足球賽持續不斷。彭虎介紹說,陳錦豪的母隊壆崗小學,從12月9日開始新一輪的校內足球聯賽,「僅僅是在壆崗小學,就有好幾個年齡段的重點梯隊,包括1997到1998年齡組、1999到2000年齡組、2003到2004年齡組,每個梯隊都有男、女足。我們每個年級有4個班,從二年級到六年級都有5人制的班隊,每個年級之間相互比賽,每周至少踢一兩場球。沙井的經濟發展比較快,足球氛圍很濃厚,所以家長都很支持孩子踢球,還會湧現出許多類似陳錦豪的可造之材。」
吳越:女學生中的小球星
寶安區體校女足教練張巖介紹說,她手下有一批成績好、球技高的女足小學生,東方小學六年級的吳越、盧珊等是佼佼者。吳越可以踢前鋒和後衛,先後隨隊獲得2010年寶安小學生足球賽冠軍、2011年寶安小學生足球賽亞軍,2010年深圳校園足球比賽亞軍,還代表深圳參加了在清遠舉行的校園足球節。
吳越的母親彭立平昨天在接受晶報記者採訪時說,「吳越踢了兩年球,學習一直非常好,在班上基本都是前三名。校隊每天上午7時有晨練,班主任曾經徵求吳越的意見,問她踢球是否會影響早讀。吳越堅持要參加足球隊訓練,她每天早上不到6時就起床,在家先自己早讀,然後去學校參加訓練,這讓我很欣慰。我覺得,讓孩子在業餘時間接觸體育運動,有助於培養健康、開朗、上進的氣質,我支持她今後繼續練球。」
張炯:從足校回歸校園
在校園足球賽的高中組賽場,記者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張炯。他曾是原深足總經理範育紅旗下的南山青少年足球俱樂部學員,如今以開放職校高二學生的身份參加校園聯賽。
生於1994年的張炯來自梅州。他的母親張聰梅介紹說,梅州是足球之鄉,張炯的父親也是足球愛好者,因此從小就讓孩子練習足球。張炯先在當地的足校受訓,然後來深投奔範育紅的南山青少年足球俱樂部,進入1993至1994梯隊受訓。2009年初,範育紅成為深足總經理,張炯和他的小隊友似乎看到了進入職業隊的希望。後來,範育紅在賽季後半段「下課」,張炯此時已經15歲,接下來到底是走職業道路,還是回歸正常的學生身份?經過範育紅幫忙,張炯和幾位隊友來到職校讀書,業餘時間在曾正華的帶領下繼續踢球。曾正華曾效力於深圳金鵬,司職守門員,後來還曾在雲南紅塔、廣州隊踢球。曾正華說:「張炯他們這幫孩子基本功比較紮實。不過,要想成為職業球員,還需要一些機遇與運氣。中國職業足球的現狀不太好,這幫隊員能夠轉去踢球,也算是穩妥的選擇。」
要是將來還有機會,張炯是否會回歸職業足球?他說:「小時候,我很喜歡足球,希望成為馬拉度納那樣的球星。不過,經過這幾年的體會,我對職業足球已經沒有興趣了,中國足球實在太黑!我接下來要把書讀好,足球只是我在業餘時間的樂趣。」
文嘉棟:功課都超90分
今年7月底,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夏令營在青島舉行。國際足聯講師葉任強在觀摩小學乙組(U10)之後,認為來自深圳的文嘉棟具備「未來巨星」的潛質。
生於2002年的文嘉棟是寶安本地人,他的父親文國和在20多年前就活躍於松崗業餘足壇。文國和告訴晶報記者,他在少年時曾經入選廣東省少年隊,「我年輕時候的百米速度是11秒6。」從文嘉棟3歲起,文國和就帶著孩子開始足球訓練。啟蒙教練朱偉聰說,文嘉棟是不可多得的左腳型前鋒,「他的爸爸身高1米75,文嘉棟現在的身高也不算高,有點馬拉度納的意思。」
文嘉棟的家庭情況比較殷實,父母不指望他踢球賺錢,只希望他能擁有一項特長。文嘉棟現在上到四年級,這四年來的學習成績都很優秀。去年,他在三年級期中考試中語文只考了79分。教練對文嘉棟說,要是下一回功課不能達到90分以上,就不讓他繼續訓練。文嘉棟當即哭起了鼻子,此後每一門功課基本都在90分以上,身體也練得很敦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