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探測又掀新高潮

2020-08-12 光明網

最近,阿聯「希望」號、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美國「毅力」號火星車先後升空。多國紛紛抓住今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這一「發射窗口」,全球火星探測又掀新高潮。

太空飛行器的發射窗口是指適合運載火箭發射的一個時間範圍。以火星探測器為例,地球和火星都圍繞太陽運行,地球在裡圈運行快,火星在外圈運行慢,它們之間的距離時遠時近:最近約5500萬公裡,最遠約4億公裡。為節省燃料和成本,發射火星探測器都選擇在地球與火星距離較近的時候,這樣的機會每隔26個月才有一次。

火星是太陽系中與地球最為相似、距離第二近的行星。火星早期大氣環境與地球十分相似,並且有液態水痕跡,這為可能存在生命提供了有力證據。了解火星及其上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有助於人類進一步認識太陽系的形成和演化,並預測地球及地球生命的未來變化趨勢。火星與地球的相似性令不少科學家認為,可將火星改造成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家園。

此次各國的探火任務各不相同。「天問一號」聚焦研究火星形貌和地質構造特徵、表面土壤特徵與水冰分布等。「希望」號是世界上第一顆火星氣象衛星,用於全面探測火星大氣,研究低空天氣變化、沙塵暴現象等。「毅力」號火星車專注於尋找生命痕跡,並為未來火星採樣返回和載人登火做準備,例如將試驗把火星稀薄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等。

火星距地球遙遠、環境複雜,這對火星探測器的發射、通信、控制、供能、入軌、著陸和工作等各環節技術都提出了很高要求。最難的要數在火星表面著陸。探測器進入火星大氣層後,要先後經歷氣動減速段、傘降減速段、動力減速段和著陸緩衝段,每一階段都必須嚴格按程序自主執行,難度很大。

火星探測的複雜性勢必需要許多新技術、新材料的支撐,這大大促進了航天科技的發明與創新。美國「毅力」號火星車這次攜帶了一架小型無人駕駛直升機「機智」號。由於火星大氣密度只有地球大氣的1%,所以「機智」號有兩組螺旋槳,每組採用兩個特製碳纖維葉片,以每分鐘2400轉的速度反向旋轉。這一技術也可應用於地球高原缺氧地區。

隨著火星探測參與國家日益增多、發射成功率提升,世界主要航天國將目光投向了更遠:在2030年左右實施火星採樣返回探測,以及在更遠的未來載人登火。火星離地球遠、引力比月球大,決定了探測器在火星表面軟著陸、起飛並攜帶樣品返回都更加困難。人類登火之路困難重重,需要開展廣泛持久的國際合作。

(作者為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編審)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作者:龐之浩

相關焦點

  • 2020群雄逐鹿 探測火星再掀高潮
    今年夏天的火星探測發射窗口中,美國、中國、阿聯分別派出了自己的探測器。由於公轉軌道的原因,一旦錯過了本次發射窗口,火星探測任務就得再等26個月。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它將在2021年2月切入環火星軌道,並且在此後兩年時間內觀測火星大氣的溫度和溼度,研究火星的氣候。目前,只有俄羅斯、美國、歐盟以及印度成功進行過火星探測任務。
  • 26個月一遇的火星探測器發射窗口開啟!細說火星探測的兩次高潮
    人類的火星探測起步於1960年,到今年6月底,全球共實施了44次探測火星活動,美國21次,蘇聯及後來的俄羅斯19次,日本1次,歐洲2次,印度1次。其中完全成功的探測有19次,完全成功或部分成功的探測有23次,成功率約43%。所以,探測火星十分不易,主要原因是火星距地球遙遠,環境複雜。
  • 人類火星探測歷史
    人類的火星探測起步於1960年,到今年6月底,全球共實施了44次探測火星活動,美國21次,蘇聯及俄羅斯19次,日本1次,歐洲2次,印度1次。其中完全成功的探測有19次,完全成功或部分成功的探測有23次,成功率約43%。火星探測經歷了兩次高潮一次低潮。
  • 2020 再掀火星探測熱潮
    為了節約太空飛行器寶貴的燃料,前往火星的探測器通常採用霍曼轉移軌道,而使用該軌道的時機每26個月才出現一次。本次火星探測的發射窗口大約在2020年7月底到8月中旬期間,如果錯過,就只能等到2022年秋季。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它將在2021年2月切入環火星軌道,並且在此後兩年時間內觀測火星大氣的溫度和溼度,研究火星的氣候。目前,只有俄羅斯、美國、歐盟以及印度成功進行過火星探測任務。
  • 火星,「天問」來了!中國深空探測踏上新徵程
    ◎龐丹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任務)正式實施,標誌著我國深空探測踏上新的徵程。
  • 為節約成本,改變著陸火星的方式,卻開啟了人類探索火星的高潮
    眾所周知,火星探測任務是非常耗費財力的科學探索活動。或許正因為如此,美國在海盜號之後的二十多年內,幾乎沒有更大規模的火星探測活動。一直到探路者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馬克成功找到並修復了廢棄在火星上的探路者號,重新與地球取得了聯繫。影片中提到的探路者號,正是美國於1996年發射,1997年成功登陸火星的新一代火星探測器。之所以說是新一代,是因為此次探路者任務已經改變了以往的探索理念。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發射成功 邁出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受天體運行規律約束,火星探測窗口每天問一號成功踏上奔火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也是中國人邁向更遠深空的關鍵一步。這一步的具體時間,早在幾年前就已被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科研團隊研究鎖定,並實現在預定窗口如期順利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將飛行大約6.5個月抵達火星,實施捕獲制動,進入環火軌道,2021年5月擇機實施降軌機動,在烏託邦平原南部區域實施軟著陸。
  • 我國火星探測將創歷史
    其中我國的火星探測將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對火星開展全球性、綜合性的環繞探測,並對局部地區開展巡視探測,這在世界火星探測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人類探測火星的方式與探測月球的方式基本相似,包括環繞探測、著陸探測、巡視探測、採樣返回探測和載人登陸探測等五種。其中採用環繞探測方式可以對火星進行普查;採用著陸探測和巡視探測方式可以對火星進行區域性詳查;採用採樣返回探測和載人登陸探測方式可以對火星進行區域性精查。
  • 我國開啟火星探測之旅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海南文昌7月2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中國行星探測邁出第一步,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成功發射
    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成功發射 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新華社記者 才揚/攝本報海南文昌7月2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火星探測迎來了「三國演義」
    其中,約有一半的任務由於部件故障、火箭發動機故障、軟體故障等原因宣告失敗,這就包括英國的「獵兔犬」火星登陸器和歐洲的「斯基亞帕雷利」火星探測器在火星表面的墜毀。2021年,人類的火星探測迎來了「三國演義」。2月份,有來自三個國家的三個探測器飛臨火星。它們分別是阿聯的「希望號」、中國的「天問一號」和美國的「毅力號」。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成功發射
    據央視新聞消息,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7月23日13時25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歷史成功率僅五成,火星探測「恐怖7分鐘」有多難?
    近期,全球迎來「探火季」,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將如何「問天」?讓我們拭目以待。「登陸火星是一件極為困難的壯舉」,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曾這樣點評火星探測。目前,人類已對火星實施了44次探測任務,其中僅成功了24次。成功率僅五成的人類歷次火星探測任務中,公認的最大難點是「恐怖7分鐘」。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火星探測為何這麼難?「西瓜視頻」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人類總共實施了46次火星探測項目,但成功率只有43%左右。「天問一號」計劃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項任務,難度可想而知,這在人類火星探測歷史上也是罕見的。1962年,人類邁出火星探測的第一步。這一年,蘇聯發射「火星1A號」探測器,但在飛往火星的途中與地面失去聯繫,最終失敗。此後,蘇聯的「火星1號」與美國的「水手3號」等火星探測器探測任務也宣告失敗。
  • 《狐影》劇情掀高潮 李卓霖演繹多重角色
    劇情不斷掀高潮 懸疑燒腦成熱潮    隨著《狐影》劇情的不斷發展,故事越來越吊人胃口,如何破解「掏心計劃」、偵破的方式、雷震與喬曼的感情進展等都成為觀眾們每日看劇的關注點,懸疑燒腦也成為觀眾收視關注的熱潮。    《狐影》展現出了新穎的抗日諜戰推理範兒,李卓霖驚喜演繹了一位反間諜專家擁有的專業偵破能力和略帶雅痞的精英氣質。
  • 人類為什麼依舊執著於探測火星?
    這次探火高潮與第一次高潮不同,主要是為了科學和工程目的,即以發展新技術和獲得科學發現為主,從而催生了又一個火星探測的高潮期。尤其是美國實施了龐大的「火星生命計劃」,發射了不少新型火星探測器,成就斐然。另外,歐洲航天局、印度也成功探測了火星,打破了美蘇對探火的壟斷。而且,這一階段的火星探測成功率大為增加,21世紀發射的火星探測器都取得了成功或部分成功。
  • 中國探測火星為爭奪太空主導權?中方:說法不符事實
    中國探測火星是為爭奪太空主導權?中方:這種說法不符合事實中新社北京7月24日電 (記者 張素)「中國的航天事業是人類和平探索和利用外空努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全用於和平目的。」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4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就中國發射火星探測器一事答問時說。當日有記者援引部分外媒觀點說,中國躋身火星探測行列是為加大對太空主導權的爭奪。
  • 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火星探測到底有多難?
    首先,祝賀我國首個火星探測衛星由長徵五號火箭搭載並發射成功!從此我國深空探測將進入一個新的篇章。此次天問一號的發射是我國火星探測任務的第一步,主要是完成環繞火星探測、火星著陸以及巡視探測。第二步計劃完成探測器對火星的採樣,並返回地球,這個目標將定於2030年左右實現。火星作為地球的鄰居,人類探索火星究竟會有多難?
  • 線上觀演讓貴州百千萬巾幗大宣講活動再掀高潮~
    線上觀演讓貴州百千萬巾幗大宣講活動再掀高潮~ 2020-10-12 1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