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紹介了畢卡索「藍色時期」(1901年~1904年)的作品。
本期推薦「粉紅色時期」(1904年~1906年),1904年被視為是藍色時期與粉色時期之間的過渡期。
粉紅色是另一種神秘主義的專屬色——愛情。
20歲出頭的畢卡索在貧民窟關注著現實的困苦,經歷了短暫的「藍色時期」後迅速墜入了和費爾南德·奧利弗的熱戀中,受到這段甜蜜關係影響,他從而大量使用明快、樂觀的橘、粉紅色系,大多題材描繪馬戲團與兒童。
▲費爾南德·奧利弗 Fernande Olivier 畫像
愛到發燒的畢卡索其畫風與用色的轉變,之後,換顏色就像他後來換女人一樣勤快,那醉人的玫瑰粉色爬上油布,取代憂鬱的藍色,這個時期洋溢著青春和愛情的味道。人物造型堅實有力,開啟了他的「粉紅色時期」。
▲《拿著菸斗的男孩》1905年
這幅畫是畢卡索1905年創作的,當時他只有24歲,畫面集中展現了一位表情有點憂鬱的青春期男孩,他身穿藍色服裝,頭戴花冠,手裡拿著一支菸斗,撇著嘴斜睨畫外的人,他身後泛舊的牆壁上,錦簇的花團像是從脊背生長出來的翅膀,依偎在他身旁。此作是畢卡索一生中很有代表性、也很經典的作品之一。
以下來欣賞一波「粉紅色時候」作品!!!
畢卡索在同費爾南德一起的日子裡,從歡愉的愛戀中感受到了重生的快樂,他頻繁地運用裸體創作:《花籃女人》、《馬戲團之家》、《玫瑰色的裸女們》都是當時的作品。《亞威農少女》被認為是首個有立體主義傾向的作品。
畢卡索的粉色,是戀愛的顏色、人性的顏色,也是一個來自西班牙的男人,年輕時候的顏色。
在粉紅色時期結束後,畢卡索開始了「立體主義時期」。
西 湖 藝 術 博 覽 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