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 搞懂量子計算機 至少天氣預報更準確

2021-01-21 浙江在線

2017-05-04 07:13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章咪佳

請你一定要耐心地讀完這個開頭——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及其同事陸朝陽、朱曉波等,聯合浙江大學王浩華教授研究組,成功構建了世界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

這臺由中國科學家團隊自主研發的10比特(註:信息量單位,二進位數的一位包含的信息=1比特 )超導量子線路樣品,通過發展全局糾纏操作,成功實現了目前世界上最大數目的超導量子比特的糾纏和完整的測量。

我知道的,你快要原地爆炸了。我馬上寫大家都看得懂的「白話文」:

中國科學家發明了一臺很厲害的計算機——橫向和世界上別的同類計算機比,它勝一籌;縱向和歷史上的計算機比,計算能力讓前輩望塵莫及。

這臺計算機長什麼樣,到底牛到哪個程度?

我們特別邀請浙江省海創科技交流研究院專家、量子貓科學館創始人李志峰老師來為大家作科學解讀。

李老師曾在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理論物理就讀博士,與浙江東陽籍的潘建偉是師兄弟。

傳統計算機好比兩指彈琴

量子計算機就是千手觀音彈琴

Q:量子做的計算機,量子是什麼?在哪兒呢?

量子是一個能量的最小單位,所有的微觀粒子包括分子、原子、電子、光子,它們都是量子的一種表現形態。

這個世界本身都是由微觀粒子組成的。所以某種意義上講,我們這個世界就是由量子組成的。

人類可都是24K純量子產品。「噗」,大家呼一口氣,那就是上萬億量子的進出。

到本世紀初,在人們的周圍隨處可見直接或間接運用量子理論的技術和裝置:從常見的CD唱片機到龐大的現代光纖通信系統,從無水塗料到雷射制動車閘,從醫院的磁共振成像儀到隧道掃描顯微鏡……量子技術已經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

Q:中國這臺量子計算機,是世界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它比前輩牛在哪裡?

早期經典的計算機是二進位的。意思是說,它們只能用「0」和「1」,來記錄所有的信息狀態,每一步能做到的只有2的一次方——2次運算。

量子計算機,由量子狀態來描述信息,它們擁有更快速的運算方式。

比如,2個量子態(也可以稱作「2個比特」)的量子計算機,每一步可做到2的2次方——也就是4次運算。3個比特的量子計算機,每一步可以對信息做到2的3次方——8次計算。

中國科學家現在能把量子計算機做到什麼水平呢?

中國的量子計算機有10個比特。也就是說,這臺量子計算機,每一步可做2的10次方,也就是1024次運算。

舉個例子,如果傳統計算機,好比兩個手指戳戳鋼琴鍵,那麼中國的這臺量子計算機就相當於是千手觀音彈鋼琴,有1024個手指,在同時操作。

這樣彈出來的樂曲是不是要豐富、流暢得多?

中國量子計算機的首次實驗測試,也證明了它的速度優勢——不僅比國際同行類似的實驗加快至少2.4萬倍。同時,通過和經典算法比較,也比人類歷史上第一臺電子管計算機(ENIAC)和第一臺電晶體計算機(TRADIC)運行速度快10-100倍。

全世界都在攻關量子計算機

為什麼這麼難製造

Q:這臺量子計算機已經成型了嗎?

目前這臺機器還處於原始狀態,是一臺只有元器件和光學儀器的原型機。大小大約佔3平方米不到。

Q:3平方米也不小了,量子計算機以後可以出筆記本電腦嗎?

如果做到更加實用化,比如將核心元件壓縮成CPU,量子計算機體積也可以大幅縮小。

Q:對於量子計算機能夠容納多少個光量子,世界上的幾個團隊一直在暗暗較勁。

2015年,谷歌、NASA(美國航天航空局)和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宣布實現了9個超導量子比特的高精度操縱。

今年上半年,谷歌也曾宣布要發布10比特的量子計算機,結果被中國科學家團隊超車。

接下去,大家還要繼續1個比特挨著1個比特地「咬」,以至於達到「量子霸權」。

為什麼大家都在緊咬這個研究,「量子霸權」到底牛在哪裡?

「量子霸權」是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家John Preskill發明的名詞。

通俗來講就是:目前的超級計算機系統,能完成5到20個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所做的事情。但達到約50個量子比特之後,量子計算機的能力將一騎絕塵,超級計算機只能望「量子」興嘆。

50比特的量子計算機,一步就能進行2的50次方運算,等於1125899906842000,即一千萬億次計算,已經達到全球排名第五、中國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現在的計算能力。

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現在的電子計算機就相當於以前的算盤,顯得笨重又古老了。

Q:為什麼光量子的量越多,量子計算機越難製造?

量子計算機中的量子,必須處於彼此糾纏的狀態中才能工作。而光量子數量越多,糾纏狀態的穩定性就越差。

Q:潘建偉團隊是怎麼把量子糾纏起來的?

在-220℃以下的降溫超導環境中,作糾纏。糾纏速度很快的,「嗖」的一記,10個量子就糾纏在一起了。

量子計算機會帶來哪些改變

至少天氣預報會更準確

Q:潘建偉團隊在2016年發射了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量子衛星的一項實驗,就是驗證量子保密通信。量子糾纏而成的密碼,具有不可複製性和絕對安全性。一旦有人竊取密碼,整個通信信息就會「自毀」並告知使用者。

那麼量子計算機的發明,有一項重要的功能就是解密,那麼潘教授的「矛」——量子計算機,會不會破解他發明的「盾」——量子密鑰呢?

不能,量子密鑰不可被破解。

但是量子計算機有能力高效破解其他方式形成的通訊方式。當然,量子計算機有更多別的用途。

比如,「知乎」上最熱門的問題之一——天氣預報為什麼總是不準?

因為關乎天氣變化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海洋、雲層、風……連地球另外一端的蝴蝶拍拍翅膀,都有可能影響這一頭的天氣。而目前的計算機系統,還搞不定那麼多因素的計算。但是換成量子計算機,未來就可以突破這個難題,它的運算能力能讓氣象預報更爭氣。

 

1493853221000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些天氣很難準確預報?
    而在預報時效方面,提前三天預報和提前15分鐘預報的可預報性也完全不同。對天氣預報來說,「時空一致性」是萬變不離其宗的規律——預報時間尺度越大,可預報的空間尺度就越大;預報時間尺度越小,可預報的空間尺度就越小。通俗地說,要提前越長時間來預報天氣,就只能預報更大範圍更模糊的天氣,就像小學生不需要專業知識,也能提前一年預測第二年8月份北京會有一場雷陣雨一樣。
  • 讓天氣預報更準確
    如今所有的智慧型手機都會預裝天氣APP,但很多時候我們卻發現天氣預報並不準確,身邊明明已經下雨了但手機卻依舊顯示陰天。實際上,天氣預報之所以不準,很可能是你沒有設置好它。地理位置要自動天氣類APP通常提供了兩種定位方式,其一是手動選擇地理位置,另一種則是根據網絡確定你的當前位置。
  • 央視《天氣預報》:5分鐘背後的30年
    突然,屏幕上走出個小夥子,指著背後的一幅日本地圖認真講解,屋裡的日本人一下全都不說話了,眼睛齊刷刷地盯著屏幕,幾分鐘後講解結束,大家才繼續喝酒聊天。這景象讓王世平吃驚不已,日方代表說,這就是日本的電視天氣預報,這些氣象信息由國家提供,由公司加工製作成電視節目,再通過電視向公眾發布。
  • 天氣預報能100%準確嗎
    另一方面,預報要素多樣化、服務針對性更強,不再是早先的有無降雨、(最高、最低)溫度的預報,而是具體到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下多大雨的精細化預報以及類似紫外線強度、汙染潛勢、雨傘指數、出行指數、晨練指數、啤酒指數等多達上百個具體的、更有針對性、更具個性化的指數預報。        釋疑:為什麼難於做到絕對準確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
  • 【科普】5分鐘看懂中國最新的量子計算機
    【科普】5分鐘看懂中國最新的量子計算機2017年05月11日 14:37:27來源:墨子沙龍 量子力學說不定會成為計算機系的必修課哦量子光學系統中,進行「玻色採樣」的任務,傳統計算機就搞不定。 同樣的任務,如果由世界上第一臺傳統計算機ENIAC通過計算完成,則至少需要44毫秒。
  • 更精準的天氣預報是這樣「煉」成的
    天有不測「風雲」,而如今,得益於氣象觀測與預報技術的進步,人們切身體會到:天氣預報越來越準了。全國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已達87%,暴雨預警準確率達到88%,強對流預警時間提前至38分鐘,可提前3至4天對颱風路徑做出較為準確的預報……這樣的準確度和高效率究竟是如何「煉」成的?請看經濟日報記者的採訪。
  • 天氣預報有了更精細的監測數據
    在「風雲四號」衛星天氣預報應用攻關團隊首席專家許映龍眼裡,「風雲四號」A星所提供的監測數據在天氣預報業務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為強化衛星監測分析業務技術、發展衛星監測客觀定量分析方法提供了重要支撐。對於天氣預報而言,衛星監測數據可以更精準地反映天氣系統以及天氣系統在衛星雲圖上的特徵和變化。通過數據同化技術,衛星監測數據可融入到數值預報模式中,進一步提升預報精度。相比於「風雲二號」G星、F星,「風雲四號」A星的高時空解析度觀測圖像在對颱風監測上有著質的飛躍。
  • 自動化觀測讓天氣預報更精準
    這其中,人工觀測涉及氣溫、氣壓、溼度、風向、風速、降水、雲、能見度、天氣現象等氣象要素及其變化過程,同時還需開展系統連續的觀察測定、數據收集及處理工作。這些不同類別的氣象觀測信息都得準確記錄在觀測記錄簿上。從1982年開始,地面觀測業務採用PC-1500袖珍計算機,觀測資料的計算、統計、編報實現了自動化。
  • 關於量子計算機的原理和應用,搞清楚這些就夠了
    量子力學跟經典力學其實有很大的差異,甚至有一些量子力學原理至今無法解釋,著名的物理學家費曼就曾經說過,目前世界上沒有人懂量子力學,所以那些打著量子XX的產品你懂的。想要理解量子計算機必須要了解三件事情,這三件事情只要你了解大概就知道量子計算機是什麼東西,不要覺得你經典力學學得好就能理解,其實基礎物理學的太好的人學量子力學會更吃力,因為它真的是顛覆了所有的經典力學基礎。
  • 量子計算機何時到來
    「領頭羊」谷歌公司針對量子計算機目前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些解決方案,但依然沒做出真正的量子計算機。韓正甫告訴記者,該公司於2018年初推出的72個量子位處理器,還不能算模型機,更不能被用於解決實際問題。   對於「量子計算機的算力不如筆記本電腦」的說法,韓正甫表示,模型機就像處在嬰兒期或胎兒期的量子計算機,與經典計算機沒有可比性。
  • 天氣預報什麼就能預報幾天甚至十幾天,都準確?
    天氣預報,是根據氣象觀測站觀測的資料,再應用天氣學的運算法則,加上統計學、動力學的原理和方法,目前是結合這些資料利用大型計算機來求解大氣運動學方程式來描述天氣預報的。至於為什麼能預測到幾天十幾天?目前,根據周圍變化來推測天氣——氣象站預測——天氣圖預測——氣象衛星、天氣雷達——計算機加公式運算進行預測。這就是天氣預報的發展使啊,哦!還加上古時候的看雲識天氣。
  • 量子計算機如何重塑人類未來
    以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為例,它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就至少變異出北美洲、亞洲和歐洲三種類型,讓人防不勝防。如果使用量子計算機,我們或能根據病毒在不同人群中的傳播途徑,精準預測它們的變異方向並提前設計出特效藥。
  • 短時預報上線:墨跡天氣踐行更精細化的服務
    傳統的天氣預報,對於大眾來說更像是一種粗略的信息服務,為人們的戶外活動和出行提供一些參考。"看一看天氣預報,明天是否下雨?"成為人們的日常話題。現如今,氣象服務作為一項綜合性業務,覆蓋面更廣,隨著市場的細分化程度不斷擴大,來自不同領域不同性質的人群對氣象信息的需求也更富有針對性。基於此,氣象類應用也開始琢磨如何體現更易理解、貼近生活的預報方式,完成個性化推送。
  • 人工智慧助力預報天氣
    會比人類預報得更準確嗎?  解決難題預報更精準  在記者的印象中,過去經常在天氣預報裡聽到「局部地區」。例如局部地區有陣雨、局部地區有暴雪等。現在,天氣預報中的提到「局部」的次數變少,地點和時間比較精確的預報變多,這是中國大數據計算能力不斷提升的結果。
  • 天氣預報為何不能100%準確
    在天氣預報系統中,這場雨,14天前已被氣象工作人員鎖定和知曉,想來讓人感到神奇。然而,天氣預報也不總是準確的,偶爾也會出現預報中小雨,其實是個大晴天。天氣預報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為何會出現不準確?昨日我省舉行的紀念世界氣象日暨氣象災害防禦法規宣傳報告會上,這一問題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省氣象專家表示:「天氣預報並不會100%準確,但氣象工作者正在進行100%的努力。」
  • 數值天氣預報——現代天氣預報的基石
    從這段表述上不難看出影響數值天氣預報發展的因素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對描述大氣原理的流體力學和熱力學偏微分方程組的求解是否更能接近實際;二是大氣邊值條件的輸入是否科學;第三點就是是否有運算能力足夠的大型電子計算機。數值天氣預報發展到現在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因為在發展過程中要不斷的解決上述三個方面的問題,所以可以說發展是比較緩慢的。
  • 量子計算機的ENIAC時代
    離我們最近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推動力是計算機和原子能。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ENIAC誕生於賓夕法尼亞大學,那麼第一臺實用的量子計算機什麼時候可以誕生呢?量子計算機是否能為人類帶來第四次科技革命呢?我們到底在量子計算機的什麼階段呢?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夠真正用上量子計算機呢?本文Vincent還是通過一個視頻來回答這些問題。
  • 天氣預報百分百準確?誤會啦!實際準確率87%
    儘管事實證明其所稱的「颱風」乃強對流天氣,但天氣預報是否百分百準確還是成了眼下人們熱議的話題。昨日,福州氣象官方微博進行了回應:「天氣預報不可能百分百準確。」據介紹,曾經的天氣預報是人工基於經驗的推測,而現代天氣預報已經升級成了基於數據和方程的計算,但是,計算出一個天氣預報的結果是非常困難的。難到什麼程度?
  • 我國最新的量子衛星定位系統播報的天氣預報
    網友來信:我國最新的量子衛星定位系統播報的天氣預報  前段時間微信都在轉發我國最新的量子衛星定位系統播報天氣預報相關內容。大意是無論你在國內的任何地方,它會為你準確播報當時、當地的天氣以及當天逐小時和以後幾天的天氣預報,而且精確到什麼區,什麼街,什麼路,多少號。我想這是真的麼?  回覆:您好,量子衛星播報天氣預報目前還在研發過程中。中國氣象局目前已經開展基於位置的精細化天氣預報,實現對所在位置逐小時到和以後幾天的天氣預報。
  • 天氣預報不靠譜?谷歌用AI模型實現「實時」天氣預報
    天氣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準確的天氣預報可以告知人們是否應該重新安排周末的出遊計劃,也能讓即將遭遇颱風的人即時撤離危險區域。但是,要進行準確的天氣預報,尤其是對每小時都在變化的天氣進行預測,挑戰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