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和學生都經歷過這樣一種困擾,自家的孩子或者自己已經很努力了,為什麼成績還是提升不上去?難道努力真的沒有用,智商才決定一切嗎?先不說出我的觀點,我們先來看一個調查!
有專家對500個清華大學生的家庭教育深入調查發現,得出結論:這些孩子能考上清華的核心原因並不是家庭背景、個人努力程度等,而是他們的平均智商在129~131之間!而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說:「智商是天生的!」這樣的結論讓很多學生沮喪,覺得這輩子出頭無望。現實真的如此嗎?
我們先來談談努力!在我們的文化中,一直提倡勤奮刻苦的精神,所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不要對努力有偏見,這是一種寶貴的品質。在如今普遍浮躁的社會,相信腳踏實地的人不多,作為學生要堅持努力。既然在戰略層面上,努力的大方向沒有錯,那為什麼成績提升不起來呢?我們從戰役的角度分析一下。
努力不是蒙著眼睛胡亂衝鋒,在戰場上這樣的兵肯定打不好仗,甚至可能誤傷戰友!所以在衝鋒之前要搞清楚敵人是誰?敵人在哪?換到學習上就是,搞清楚自己的哪個學科是弱項?弱勢的點集中在哪一部分?仔細梳理一下個人情況,「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先認清個人優劣勢最關鍵。
了解清楚自身情況後,再研究如何攻克對手!拿數學舉例,首先要掌握最基礎的概念和定義,如果基礎打得不牢固,做題時就沒有框架支撐,就像上戰場沒帶子彈,光有槍卻開不了火。
之後再研究知識點,哪裡不會學哪裡,自學搞不懂就向老師求助,總之一定要弄清楚。掃除了盲點之後,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要復盤總結,要有一個錯題本。不僅錯的題要總結,做對的題也要總結,做錯的題要了解哪裡思路不對,以便改進;做對的題要梳理做題框架,不然你怎麼知道不是蒙對的呢?
其他學科的戰術大抵如此,如果你堅信努力,那麼就要有的放矢,不要瞎努力,最後只感動了自己,卻沒有提升成績,這叫盲動主義,是錯誤的!
最後再來談談智商這個事,說它重要,在某些時候它又不重要,說它不重要,在某些時候它又很重要。
我們要認清一個現實,就是絕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智商都差不多,在這樣的情況下,誰做了更多的事情,誰獲勝的概率就更大,這時候智商就不那麼重要。
而如果你的目標只有清華北大,哈佛牛津,那麼智商就很重要。關於智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難道智商不高還不讓活了?您說對不對。
你覺得智商對學習成績有那麼大的影響嗎?評論卻留下你的見解,喜歡內容就隨手點個讚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