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於小學三年級的女兒成績一直不理想,杭州某母親帶著她去某家醫院新開的「學習困難諮詢門診」諮詢,可是測出來的智商居然有130,遠遠超出了平均水平30分。
根據報導,女孩在整個諮詢過程中,也都安靜地坐著,交流對答大方得體。而且平時會看感興趣的歷史書,在很多同齡孩子還搞不清楚中國的朝代更替的時候,她已經在那琢磨「二戰」、「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等歷史話題了。
這樣一個明顯很有天賦的兒童,竟然在被診斷為「多動症」。而且,在目前所能見到的所有有關報導中,關於診斷的過程僅僅只有一句話描述「方醫生又為小娟做了注意力、視聽整合等一系列專業的檢查,然後又向老師和家長詳細了解小姑娘的日常表現,最後得出的結論竟是孩子患有多動症。」
然而這樣的「診斷」卻並沒有給出任何相關的專業性判斷和根據。更加奇怪的是,跟著這則新聞一同出現的卻是多家醫院的多動症相關廣告。
要知道,很多高智商兒童都很敏感,而且具有跳躍性思維,但是卻未必能夠在學校裡取得優異的成績。歷史上曾經有一位著名的「天才兒童」帕斯卡爾。他在短暫的一生中大概做了以下這些事:
16歲發現帕斯卡六邊形定理;
17歲寫成《圓錐曲線論》(笛卡爾對此大加讚賞,但卻不敢相信出自一個17歲少年之手);
19歲設計出世界上第一臺數字計算器;
23歲製作了水銀氣壓計;(這也正是壓強的單位以帕斯卡命名的由來)
31歲完成《擺線輪》(其論文手稿啟發布萊尼茲建立了備受大學生厭惡的微積分);
在與朋友費馬通信討論賭金分配時,直接影響了概率論這一學科的發展;
在他晚年所著的《思想錄》一書中表示,聰明人與愚笨人最大的區別就是,聰明人往往有著更高的「幾何學精神」和「敏感性精神」。(譯者按:「幾何學精神」原文為L』esprit de finesse,係指與幾何學的邏輯推論方式相對立的心靈的直覺或敏感)簡單來說,就是,聰明人往往有著更強的直覺。
雖然他們擁有更強的直覺、更高的智商,但是普通學校的課程卻是為智商一般的孩子們所設計的,而天才兒童卻未必能夠適應這樣的教育和環境。而且,每個作為個體的人也都是神奇的,都有其特殊的發展模式。要知道,智商大概在160到190之間的天才愛因斯坦,九歲的時候還不會說話呢!
所以,莫讓孩子過早背負上「多動症」的診斷成為「有病之人」,這會給她造成多大的壓力呀!希望她的家長能夠給予她更多的關愛和照顧,而不是僅僅因為一次所謂的「診斷」就懷疑自己的孩子。
或許這僅僅是醫院的營銷手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