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日本戰犯在中國繪製的地圖,哪裡產金子都標得很清楚

2020-12-04 飛春讀傳

今天繼續講述日本戰犯系列小傳,主角:荒木貞夫。

二戰日本軍官留有兩種鬍子,一種是希特勒式的一塊四方小胡,目的是行軍打仗時不被幹擾,清理方便,稱為「衛生胡」。

另一種是兩邊翹起的濃密「八字鬍」,是歐洲舶來品,留這種鬍子的人,一般文官居多,生活方式西化。

日本陸軍士官大學校長荒木貞夫,就是留有這類鬍子的典型代表。

他出生於明治維新時期,老爹是教日本傳統文化的私塾,明治維新一起,英語西學大興,老爹的私塾沒人讀了,很快倒閉。

所以,荒木貞夫的童年是比較貧窮的。

中學時,他上的是有名的東京英語學校。家裡掏不起學費,他不得不邊打工邊上學,後來乾脆交不起學費退學。

明治維新種下日本軍事擴張野心,甲午戰爭後,荒木受社會思潮影響,報考了日本士官學校。

從陸士到陸大,荒木貞夫一路綠燈。經過兩所日本軍校的洗腦,他已經成為狂熱的軍國分子。

他叫囂,「滿蒙是日本新生命線」,並親自繪製滿蒙地圖,在上面標出日本急缺的資源,哪裡盛產小麥大豆,哪裡盛產石油,哪裡木材多,哪裡有金沙煤礦,地圖上一清二楚。

陸大期間,荒木經曆日俄戰爭,親自隨軍徵戰,回來從陸大畢業時,是第19期第一名。

陸大不是誰不誰都能上的。凡陸士畢業,皆中級軍官;而凡陸大畢業者,皆參謀級的高級軍官,侵華擴張的中堅力量。

東條英機、松井石根、武藤章等都陸大畢業,當然,最後他們也一起被絞死了。

荒木也是甲級戰犯,但他沒被絞死,而是無期徒刑。

沒被判絞刑,是因為東京審判是以美國為主導的審判。如果是中國主導,荒木貞夫必死無疑。

為啥?看看他的中國論就知道了。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國聯派李頓調查團來中國調查事件原因。

調查團得出結論:(偽)滿洲是中國的領土;日本發動滿洲事變是侵略。

日本獲悉這一消息後,裝模作樣表示震驚,並召開國會質詢會,要求陸軍大臣接受國會答辯。

陸軍大臣就是任職不到一個月的荒木貞夫。

他本來就是一個叫囂與蘇聯直接開戰、迅速解決中國問題的極端軍國分子。

既然國會要對軍部「問責」,他也不想遮掩了,索性把陸軍對中國政策和盤託出。

他說,陸軍發動滿洲事變,首要目標是解決張學良。為此不惜擴大事變範圍,把熱河省也納入事變計劃。

「因為張學良聲稱『東北四省』,如果張學良撤到北平繼續抗日,那麼北平也在事變範圍之內。」

「你們陸軍天天喊著『不擴大』,這不是擴大是什麼?」國會問。

荒木用一種日本糕點大福餅比喻說,從大福餅中間揪起它,它的面積會變小,但它本質不會變。放下它,它的面積就會擴大。

「解決中國問題,要速戰速決,兵貴神速。眨眼之間,戰事已結束,這樣影響最小。」

這是日本軍部首次公開表述對華侵略政策。也是首次把張學良列為「第一目標」。

在解決張作霖後,日本軍部又把他兒子和東北軍列為頭號敵人,可見日本陸軍懼怕中國統一,懼怕張學良抗日。

(本文史料參考:《荒木貞夫——推動軍部獨裁的皇道派首領》等)

相關焦點

  • 日本古地圖密碼:東京在哪裡?
    此後,隨著日本效法西方,逐步成為世界強國,東京漸被世人所熟知,直至今日。不過可能更讓你意外的是,雖然東京成為日本首都才不過100多年,但日本的古代世界地圖中,其實早就有了東京,而且東京並不在日本。那麼日本古地圖中的東京,到底在什麼地方呢?比如會不會在中國?喜愛中國歷史的朋友應該知道,我國洛陽、開封等城市,在古代都曾經被稱為「東京」。
  • 西洋人繪製的第一幅中國分省地圖
    這是歐洲人繪製中國地圖的奠基之作,代表了當時葡萄牙及西方世界對中國的認識水平。這幅地圖雖然非常粗略,但在其出版後的半個世紀在歐洲一直作為標準的中國地圖使用的。 16世紀葡萄牙人的向東擴張  歐洲人最初是通過絲綢之路知道中國這個東方文明古國的。
  • 愛好者收藏30張日軍繪製長沙地圖 部分至今仍準確
    我就硬纏著那位老人,最終買下了這些地圖。」  30張地圖中,有17張地圖的背面有某測繪局收藏的印章和收藏文件的編號。「這些地圖當時既可以作為民用地圖,也可以作為軍用地圖使用。」成洋淘得這些地圖後,曾經找到湖南省測繪局有關專家鑑定,專家們都稱這些地圖繪製真實可靠。「可見當時日軍為了侵略中國,在偵察和勘測上下足了功夫。」
  • 日本戰犯的斷頭飯,有啥不一般?只有東條英機吃得特殊
    日本文化源自中國,斷頭飯大抵萬變不離其宗。 7個日本甲級戰犯中,最後一頓斷頭飯平淡無奇,只有東條英機提了一個要求。 今天就來說說7戰犯死前細節,他們的斷頭飯是啥樣。
  • 歐洲人過去是怎麼繪製中國地圖的?
    巴爾布達的《中國新圖》       巴爾布達繪製的《中國新圖》,是西方歷史上繪製的第一幅單幅中國地圖。在西方以往繪製的地圖上,中國常被畫在亞洲或東亞地圖上,不被當作一個獨立地理單元來繪製。       我們可以看到,這是一幅橫著的中國地圖,它的方位呈上西下東和左南右北的態勢。中國的北部是綿延的山脈和長城,西部也是山脈橫亙,中國就處在這樣一個半封閉的環境裡。巴爾布達在圖上標出了明朝的兩京十三省和一些府州縣,地名分兩級,兩京十三省與府縣地名分別用大小兩種羅馬字體表示。圖上還畫出了複雜的水系與鄱陽湖、洞庭湖及星宿海等湖泊。
  • 世界上古老的地圖是怎麼繪製的?
    在18 世紀初,在土耳其伊斯坦堡的託普卡比宮,發現了幾張古代地圖,其中有的是古人複製、臨摹的。
  • 古代中國人是如何繪製地圖的?
    「輿」指的是車輛,古人繪製地圖時就是駕著一種叫做「記裡鼓車」的馬車丈量世界,馬車行到哪裡,地圖便畫到哪裡。至於地圖之外的世界,不是一片蠻荒,就是與己無關。在古代中國,只有統治階級才有能力組織大規模的地圖測繪,也只有作為知識分子精英的士大夫才掌握著繪製地圖的秘密。
  • 「地圖開疆」?日本繪製植被地圖以宣示對爭議島嶼主權
    據日本《讀賣新聞》5日報導,有消息人士稱,日本政府計劃在2021財年期間編制日本北方地區的植被地圖。報導稱,由於日本政府無法對「北方四島」(俄羅斯稱南千島群島)進行現場視察,就計劃利用衛星圖像繪製地圖。此舉旨在向國際社會宣示「北海道東部的群島是日本領土的固有部分」。
  • 韓昭慶:從甲午戰爭前歐洲人所繪中國地圖看釣魚島列島的歷史
    對此,我國學者沙學浚、丘宏達、楊仲揆、吳天穎以及日本學者井上清都提出過有力的反駁。中國學者在從歷史的角度論證釣魚島的歸屬問題時,都想到了利用以前地圖的方法。其中鄭海麟《釣魚島列嶼之歷史與法理研究》書中的下編以《釣魚島列嶼相關地圖考釋》為題,共收錄58幅中外古今地圖。
  • 日本喜歡把中國地圖倒過來看,他們將自己當成了哪個國家?
    兩種繪製方式,雖然側重點不同,但依然遵循了地圖繪製的基本原則。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是地圖繪製的基本原則,古今中外的地圖幾乎都是如此。但凡事也有例外,我們的鄰國日本就不喜歡按常理出牌。在日本有一份東亞的地圖冊,卻採用了上南下北,左東右西的原則。也就是說,和傳統的地圖相比,這份地圖中的國家版圖全是倒著的。
  • 明朝繪製的第一幅世界地圖,不愧是海洋強國 : 那時南海全是中國的...
    原標題:明朝繪製的第一幅世界地圖,不愧是海洋強國 : 那時南海全是中國的 連菲律賓都是附屬國 這個圖是地圖,叫《坤輿萬國全圖》,這是中國最早的世界地圖。1608年,明神宗下詔摹繪12份,以傳於後世。 鴉片戰爭爆發後,滿清朝廷沒有一個人知道英國在哪裡。更可悲的是,明朝已經繪製出較為準確的世界全圖,卻被乾隆下令銷毀、導致在中國失傳。 坤輿萬國全圖,傳教士利瑪竇主編,明朝官員李之藻發行。
  • 日本繪製西之島立體地圖 可展示面積擴大過程
    因火山噴發麵積擴大的日本小笠原諸島西之島的立體地圖【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朝日新聞》4月18日報導,因火山噴發麵積擴大的日本小笠原諸島西之島的立體地圖近日繪製完成。立體地圖將島的凹凸用深淺不同的紅色表示,簡單易懂地顯示出了西之島因巖漿流動形成的複雜地形。
  • 手繪還原世界地圖,連隱藏道具都標出來了
    不過各位玩完後還能找到這個世界中每個特殊怪物和隱藏道具都在哪嗎?最近就有一位硬核玩家將整個海拉爾大陸畫了出來,甚至還標出了每個怪物和道具的位置。曠野之息是目前最好的開放世界遊戲之一日前日本的一名玩家在推特上發表了一張圖片引起了無數玩家的關注。
  • 「戰後對日本戰犯審判文獻研討會」議程
    陳謙平(南京大學):戰後國民政府對日資產的接收與索賠概述 吳景平(復旦大學):關於戰後日本賠償問題研究的若干思考 馬振犢(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國對日戰犯審判檔案集成》叢書概況及其價值述評
  • 為什麼侵華日軍比中國軍隊還熟悉地形?100年前日本畫的中國地圖
    抗日戰爭時期,面對日本的侵略,我國進行了激烈的鬥爭,很多人認為,日本先進的武器和強大的單兵作戰能力只是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日本間諜滲透到中國,日本間諜繪製的中國地圖比我們的地圖更準確,日本間諜對中國的滲透非常嚴重。
  • 日本侵華戰犯林正筆供:曾活體解剖中國戰俘
    原標題:日本侵華戰犯林正:曾活體解剖中國戰俘 國家檔案局26日在其官網發布了《日本侵華戰犯筆供選》第十六集:林正。 根據第十六集摘要,據林正1954年10月9日筆供,他生於1920年,日本山口縣人。1941年參加侵華戰爭,1945年8月被俘。
  • 69幅老地圖,看盡北京城市歷史變遷
    原圖藏日本宮城縣東北大學圖書館。1531-1561年,明嘉靖年間繪製的《北京城宮殿之圖》《北京城宮殿之圖》主要表現北京內城面貌。除街道、河道用線條表示外,其他如宮殿、衙署、壇廟、城垣都用形象繪圖形式表現。
  • 天主教與中國地理繪製,傳教士與中國最早世界地圖和現代地理學
    1,他繪製出了第一張中文世界地圖利瑪竇進入中國後,被中國文化所折服,他學習中國文化,穿上了中國人的衣服,也向當地人傳授他從西方帶來的文化,數學,科學,地理這些都是中國人聞所未聞的。在這裡,他繪製出了第一張中文世界地圖,當時的世界地圖不是以中國為中心的,王泮並不滿意,他要求利瑪竇繪製一張以中國為中心的世界地圖。利瑪竇又花了很長時間修改,運用本初子午線投影的方法,畫出了第一張以中國為中心的世界地圖。這張地圖受到大家的關注,也讓利瑪竇在明朝有了永久居住的特權。
  • 張大帥因何被日本追殺?日戰犯受審時道出真相,竟然是為了少帥!
    大夥對皇姑屯事件都不陌生,東北王張大帥坐火車行至南滿鐵路交叉口時,被日軍早已埋好的地雷給炸飛了,當晚送進醫院便不治身亡了。這事在歷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張大帥一死東北隨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張作霖生前還能與小日本制衡一下,大帥一死整個東北就在沒人能鎮得住局面了,而日本人在東北也在沒有忌憚了。
  • 第一次看世界地圖,萬曆皇帝嫌棄明朝小,日本卻啟動了明治維新
    儘管這些向外邁步的步伐在當時的中國的確是一番番壯舉,在世界範圍內也不容小覷,但直至十五世紀中葉,中國人仍然沒有實現過一次從全球視野看世界的航行或者旅程。繪製於明洪武年間的《大明混一圖》,算是中國最早的「世界地圖」,但這張地圖僅僅局限於對周邊國家毗鄰情況的標註,對更遠的國家只是模糊的猜測,乃至地球的「球形」概念更是毫無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