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脈我國大學教育:一流大學何時能「中國造」

2020-11-23 搜狐網
美國史丹福大學校長約翰·漢尼斯


  中國高校距離世界一流大學到底還有多大的差距?在耶魯、牛津、劍橋、斯坦福這些國外頂尖大學校長的眼中, 中國高校當前最需要變革的是什麼?怎麼才能解答「錢學森之問」,讓高校培養出傑出人才?在昨天於南京舉行的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來自11個國家和地區20所世界知名大學的校長,及121位國內大學校長濟濟一堂。記者專訪了5位國內外著名高校的校長,請他們為 中國高校把脈、「挑刺」,多位校長不約而同地認為, 中國的大學絕對能辦成世界一流大學,只是還需要一點時間,最快估計,需要20年。

  世界一流大學主要有3個標準:一是有從事一流研究工作的國際知名教授;二是有一大批影響人類文明和社會經濟發展的成果;三是培養出一大批為人類文明作出很大貢獻的優秀學生。

  世界一流大學必須具備四個「一流」:曾擔任十載哈佛大學校長的陸登庭教授在談到一流大學的概念時,用四個「一流」加以概述:一流的設施,一流的師資,一流的學生,一流的評價。

  「世界一流大學」固然擁有各種耀眼的光環,但「一流大學」獨特的社會聲望和學術聲譽,需要長期的發展、積累和培養,不可一蹴而就,更不能揠苗助長。相比建校數百年的牛津等名校,我國高校還需要長期的積澱。高等教育的發展,應該首先致力於把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以及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克服浮躁心理、功利心態的影響,腳踏實地、循序漸進。

  中外大學大對比: 中國大學與國外大學到底有哪些大差距

  教學方式

  中國:

  課程設置中,以講座式為主,而小組討論的方式很少。

  中國的教學法是一種生搬硬套的模式,學生總是被動的傾聽者、接受者,他們把注意力放在對於知識要點的掌握上,不去開發獨立和評判性思維的能力。

  西方:牛津、劍橋大學的導師系統,要求學生必須自己進行立論,進行辯論。而美國的模式就是一些互動式的討論會,或者說是一種小班授課,他們會挑戰彼此,而不是盲目接受導師的觀點。

  學習方式

  中國:

  學生缺乏自主的思維和創造性的思維,缺乏挑戰學術權威的勇氣。

  西方:自我學習、自我激勵、挑戰導師 挑戰權威

  專業選擇

  中國:

  高校讓學生選擇專業的時間太早了,缺乏跨學科的廣度

  西方:美國的本科學生在頭兩年會嘗試各種學科,然後會再選擇一個主科。因為通過對多個學科的接觸,會有不同的視角,使他們有能力以創造性的方式解決新的問題。

  質量建設

  中國:

  大學更注重的是學生數量的擴張上,忽視質量建設

  西方:重視 質量建設

  溫總理說:「一些大學功利化,什麼都和錢掛鈎,這是個要命的問題。」他還指出:「一所好的大學,在於有自己的獨特的靈魂,這就是獨立的思考、自由的表達。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可能出世界一流大學。大學必須有辦學自主權。」在聽完代表發言後,他又對大家說:「我們要下決心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略微停頓一下,溫總理提高了聲音,語氣堅定地說:「中國一定能夠出現世界一流大學。」

中國如何建成一流大學?

  高校歷來被視為創新精神的承載地。近年來,中國名列前茅的大學都在爭創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到2008年,我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學位授予國家。但是,創新能力與國外一些高校相比,我們還要有更多的改變與提高。大學的創新體制與創新教育需要哪些改變?專家學者們以各自的體驗與思考給出了一些分析。>>>詳細  

世界部分名校及其校訓  美國耶魯大學

  校訓:「光明和真理」

  耶魯大學 (Yale University) 創辦於1701年,是美國最古老的 私立綜合大學之一,校園位於康乃狄克州的紐哈芬,面積1579畝。該校設有耶魯學院、人文科學研究生院、建築學院、藝術學院、神學院、戲劇學院、林學和環境學院、法學院、管理學院、醫學院、音樂學院和護理學院。該校是常春藤聯校之一。>>>詳細  

美國哈佛大學

  校訓:讓真理與你為友

  哈佛大學 (Harvard University) 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一流學府之一,坐落於麻薩諸塞州劍橋,隔查爾斯河與波士頓相望。哈佛大學有兩所學院招收本科生,即哈佛學院和拉德克利夫學院,它們招收的學生約佔哈佛大學全體學生的一半。哈佛大學是常春藤聯校之一。>>>詳細

  校訓:既學會動腦,也學會動手

  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該校自身及國內外文獻均簡稱其為MIT,是一所男女同校的美國私立大學,位於麻薩諸塞州的坎布裡奇城。>>>詳細

  校訓:願學術自由之風勁吹

  史丹福大學 (Stanford University)是一所美國私立大學。原名小李蘭德·史丹福大學。地處加裡弗尼亞州,舊金山半島聖·弗朗西斯科城南約30英裡的地帶。>>>詳細  

英國牛津大學

  校訓:主照亮我

  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成立於1214年,是歐洲僅次於巴黎大學的第二所最古老的學府,也是世界上歷史悠久、聲望甚高的大學之一,它位於英國倫敦西北93公裡處的牛津城內、泰晤士河與徹韋爾河的匯合處。>>>詳細  

英國劍橋大學

  校訓:劍橋—求知學習的理想之地

  17至18整整兩個世紀,劍橋沒有再能建立新的學院。但是劍橋校史上最重要的變化是自然科學獲得了地位。早在16世紀的晚期,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自然科學的真正始祖培根,先是就讀於三一學院,然後在劍橋建立了自己的實驗室,後來擔任皇室大臣主張學校教育應傳授百科全書式的知識,反對束縛思想的經院哲學,主張用理性的思考來整理經驗材料,反對盲從附和。

  與中國大學校訓相類似,西方大學校訓所體現的思想主要集中在對真理的追求和服務社會這兩點上,但色彩比中國的更深更濃。而這也正是中國大學校訓所缺乏的地方,這也反映了中國大學辦學上的集體偏失。>>>詳細 (來源:新華網綜合)

相關焦點

  • 2020雙一流大學「學術」排名,中國人民大學成功上榜,成為亞軍
    我們國家在早幾年經過深思熟慮的思考,設定了2016-2020年為雙一流建設的第一個周期,通過四年的高校教育建設來看看哪些大學學校教育得更好,哪些學校學科研究水平和能力更加突出,通過這樣可以更好的激進學院間的進步,也能重點發展擁有優秀學科的高校,更好地站在世界頂端水平。
  • 吳朝暉:新時代中國一流大學精神建構研究
    建構新時代中國一流大學精神的邏輯起點即是明內涵,認清什麼是一流大學精神;建構路徑之一是強主體,核心是師生校友的育人、創新實踐;建構路徑之二是優載體,豐富大學精神的文化表達系統。  二、新時代中國一流大學精神  與西方大學形成於社會工業化時代不同,我國現代意義的大學誕生於國家危亡時刻,很多大學的精神文化標識中仍保留著救亡圖存的印記。
  • 向世界一流大學邁進 對話北大黨委書記閔維方
    肖 旎攝  編者的話  世界一流大學是一個國家科學文化和教育發展水平的標誌。中國要實現現代化、增強國際競爭力,就必須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批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這項意義重大的工程,關係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歷史進程。  1998年5月,國家開始啟動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985工程」。
  • 秦光榮:奮發圖強追求卓越 把雲南大學建成一流世界知名的大學
    這為雲南大學的發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創造了更寬、更大的舞臺。強省必先強教,實現富民興滇,關鍵靠人才,根本在教育。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獻身。希望雲南大學奮發圖強、追求卓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為雲南的教育發展、為雲南的人才輩出作出更大貢獻。 一要立一流的目標。
  • 東南大學:中國「985、211、雙一流」大學!卻很少人知道
    東南大學校長張廣軍,男,漢族,天津漢沽人,1965年3月生,1986年6月入黨,1991年4月參加工作,天津大學精密儀器工程系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中國工程院院士。2019年好消息2019年度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會士(AIMBE Fellow)受聘儀式在美國科學院舉行,來自全球的156名科學家當選。
  • 美國一流大學財務收支狀況研究
    關鍵詞:一流大學;財務運行機制;加州大學;常春藤聯盟2015年11月,國務院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雙一流」建設正式啟動。該建設是中國高等教育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推動中國從高等教育大國向高等教育強國轉變的關鍵[1]。「雙一流」建設離不開雄厚的資金支持。
  • 教育時評:教育改革何時走出「悖論」?
    原標題:教育時評:教育改革何時走出「悖論」?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顧明遠也指出,中國教育存在八大悖論,包括一方面規定要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小學低年級不留作業,另一方面教師又布置了許多家庭活動;一方面學校減少了學生的家庭作業,另一方面家長又送孩子上各種補習班,學生負擔日益加重等。 中國教育的悖論,主要體現為教育口號和教育實質之間的矛盾。
  • 校友會2020中國大學富豪校友排名,清華大學問鼎造富冠軍
    報告顯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教育教學質量、人才培養質量最高,雄居2020中國大學教學質量排名冠亞軍,是2020年中國高考最優秀考生的最佳選擇。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躋身前5強,吉林大學位列前10。  值得關注的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最盛產中國億萬富豪,雄居2020中國大學富豪校友排名冠亞軍, 堪稱「中國億萬富豪搖籃」,是中國創新創業教育水平最高的大學;浙江大學第3。
  • 衝刺雙一流!西南政法大學、山西大學、燕山大學,哪所更有優勢?
    第一輪的「雙一流」已經完滿收官,很多高校都在備戰下一輪的雙一流評選,向這個目標發起衝擊。目前來看,湘潭大學、山西大學、西南政法大學、燕山大學、河南科技大學等高校的可能性都是非常大的,都是屬於種子選手,都在做著最後的努力和衝刺。
  • 中科大:「頂天立地」建設一流大學
    然而,頂天立地對於中國科大來說,還有著更深的含義:不僅仰望星空,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在基礎性、戰略性工作上下功夫,而且腳踏實地,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讓創新成果更多走進生產生活,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一流大學如何頂天立地?頂天立地對一流大學建設提出怎樣的要求?
  • 2020中國雙一流大學排名,南京大學前五(校友會)
    2020中國雙一流大學排名,南京大學前五(校友會) (點擊查看完整版),包含校友會2020中國重點大學排名、2020中國一般大學排名、2020中國雙一流大學排名、2020中國985工程大學排名、2020中國211工程大學排名、2020全國重點高等學校排名、2020中國副部級大學排名和2020中國部屬大學排名等系列排名公布,旨在為2020年全國高考考生填報志願挑選大學和專業提供權威參考指南。
  • 一流大學與中心城市的互動發展——鄭州大學黨委書記宋爭輝談大學...
    一流大學應充分發揮在中心城市建設中的科技支撐和文化引領作用,自覺融入區域和城市創新體系;協同構建一流大學與中心城市的互利共生機制,以擔負起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建設教育強國的重大使命。  作為人類文明的智慧結晶,大學與城市均是人類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城市為大學發展提供了基本保障,大學則引領了城市發展。
  • 南方科技大學聯手世界一流大學籌建國際化醫學院
    據了解,南科大醫學院建設將採用國際規範化的培養模式,融合南科大在前沿學科、一流師資、國際水準平臺等綜合優勢和科研實力,探索知名高等院校與國際著名醫學院校合作辦學的改革新路。陳十一表示,南科大醫學院的定位是成為中國新興醫學教育的標杆,醫學院的使命是培養國際化的領軍醫療人才。
  • 清華大學高質量完成「雙一流」建設任務,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學
    專家組以教育部醫學教育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教育部原副部長林蕙青為組長,專家組成員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北京大學物理學院謝心澄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房建成院士,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學術副所長邵峰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孫逢春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奚立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羅喜勝,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榮命哲,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徐坤,哈爾濱工業大學原副校長丁雪梅,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
  • 「名聲大噪」的西湖大學,能不能成為世界一流?高中生何時能去?
    這些年來,伴隨著越來越多人對於中國教育的「堪憂」,讓不少仁人志士加入到中國高等教育的探索之中,越來越多的新式大學破土而出,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由施一公、饒毅、楊振寧等一大批知名科學家聯合創辦的西湖大學了!
  • 專訪武書連:詳釋2006中國大學排行榜
    教育是立國之本,辦好小學,抓好基礎教育,早日實現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這才是事半功倍之路。為創建世界一流大學而把主要精力和巨額資金放在一兩所大學上,是事倍功半之舉。資金、設備、高級專門人才都可以引進,惟有13億國民的素質是無法引進的。而正是這13億國民的平均素質,決定我們國家何時出現世界一流大學。教育部長周濟去年提出2020年實現高等教育毛入學率40%,如果真能實現實在是太好了。
  • 「雙一流」專家評議會:清華大學全面建成為世界一流大學
    9月18日上午,清華大學在主樓接待廳召開「雙一流」建設周期總結專家評議會。以教育部醫學教育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教育部原副部長林蕙青為組長的評議專家組一致認為,清華大學「雙一流」建設的實施過程與建設方案高度符合。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主題教育帶題下訪 「三全育人」見實效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黨委書記黃曉玫說,要深入一線,找準病灶,著力解決育人合力不強、育人元素分散等問題。2019年9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啟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把調研作為謀事之基,領導班子成員制定調查方案,黃曉玫帶頭「帶題下訪」,集中解決「三全育人」體制機制問題。
  • 清華北大:我們是世界一流大學。鄭強教授:那漢奸從哪兒來?
    教育的本職工作不是謀生,而是喚起學生興趣,鼓舞精神。——鄭強 隨著中國社會的不斷發展,在教育方面,中國也提出了趕超世界前列的目標。 長期以來,中國的教育發展受到批評,中國的GDP在世界上排名第二,在世界上的地位緊跟美國和歐盟,但中國在教育方面沒有優勢。
  • 2014-2015年中國本科教育希伯來語專業大學競爭力排行榜
    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是我國高等院校中第一個綜合性的科學評價研究中心,是集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評價諮詢服務於一體的多功能中介性實體機構。中心由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圖書館、計算機中心、圖書情報研究所、數學與統計學院等單位有關學科的研究人員組建而成,是一個文理交叉的跨學科重點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