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許多地方,都有一種傳說,說在山裡有一種蛇,奇毒無比。身體比較粗短,遊走時與其它的蛇類不同,總喜歡在草叢中彈跳著前進,人們稱它做「撂棒蛇」。如果遇到威脅,還會將身體碎成數段,各段各自逃命。等威脅解除了,這些小段又會聚在一起,恢復成一條完整的蛇。
這個故事大概許多的貴州人都聽說過,我也是聽過無數次。對於我這個學生物的人來說,對故事中的描述總是有些懷疑,因為按照生物的生命原理,那種可能是沒有的。但「無風不起浪」,我總想搞清楚它究竟是個什麼東東。於是這麼多年在野外,總是不遺餘力地收集關於「撂棒蛇」的信息。許多人都稱曾經看到過,但又都說不清楚究竟是什麼樣子,總是傳得神乎其神。只是有一個特點是公認的,就是會弄斷自己的身體。
對於傳言,我的處理方法是從中找一些有限的信息,但不可全部當真。這麼多年的工作經驗告訴我,傳言也許會有原因,但在傳播過程中總是會走樣。像我曾經處理過的「野人事件」、「震天動的傳言」、「華南虎的傳言」等,你看那《捕蛇者說》中還說「觸草木盡死」呢,有誰見過毒蛇過後草木死的?人的特點就是喜歡聯想,把一些似是而非的片段聯繫在一起,加以誇大或變形。有些地方還傳言「四腳蛇」有劇毒呢,有誰被蜥蜴咬死了?我就從「會折斷自己的身體」入手,考慮可能不是蛇,而是蜥蜴。
有一種蜥蜴還真就像蛇,它就是蛇蜥。蛇蜥的種類不多,數量也較稀少,活動很隱密。最主要的是沒有腳,看上去很像蛇,卻會像蜥蜴一樣自斷其尾,身體很脆。只不過不像人們描述的那種「還會接起來」,而是很快會重新長出來。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它行動迅速,還真就看到過它著急時將身體「彈」起,真像「撂棒」。
我將脆蛇蜥的照片給那些聲稱看到過「撂棒蛇」的人看,有說就是它的,有說顏色和花紋不太像的,卻又不敢完全否定。我猜,可能還真就是脆蛇蜥了。因為脆蛇蜥也不是只有一種,也是有好幾種的,不同的種花紋確實不一樣。
其實脆蛇蜥根本沒有毒,也不會咬人。它們主要以蚯蚓、蛞蝓、蝸牛、小蠕蟲為食。棲息於山地的陰涼石縫間或潮溼的腐殖質裡。產卵也在那裡,一窩也就5-13粒卵,所以較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