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沃肖洛夫系1973年以來最年輕物理學獎得主

2021-01-19 東方網

安德烈·海姆

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科學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5日以石墨烯研究獲得2010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評審委員會說,之所以授予這兩位俄羅斯裔科學家物理學獎,是為了獎勵他們 「研究二維材料石墨烯的開創性實驗」。兩人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 (約合150萬美元)諾貝爾獎獎金。

  在當天宣布獲獎者並介紹獲獎成果之後,瑞典科學院的會議室內大屏幕定格顯現海姆和諾沃肖洛夫的照片,評審委員會現場電話連線海姆,讓他與記者互動。瑞典電視臺一名記者首先提問,欲知獲獎感受,海姆答曰「意料之外、震驚」,說他忘了當天是物理學獎揭曉的日子,而話語間卻難以掩飾喜悅心情。瑞典 《每日新聞》記者問及當天后續日程安排,海姆回答:「回去工作。」

  海姆前一天工作到晚9時,5日早晨接獲評審委員會獲獎通知時正在電腦前回復一份郵件。依照他的說法,前一天睡得不錯。「我今天打算繼續工作,完成上星期沒有寫完的一篇論文,」他說,「我試著像以前一樣生活,」因為自己不是因為獲獎就會 「餘生停止工作的人」。

  幾個小時後,諾沃肖洛夫受到一名記者電話「騷擾」,卻不願放下手頭實驗,於是反問:「如果我現在不停下實驗,是不是以後就不再有機會(接受採訪)?」

  新聞發布會上,美聯社記者問及石墨烯的應用前景,海姆回答,他無法作具體預測,但以塑料作比,推斷石墨烯「有改變人們生活的潛力」。評審委員會認為,石墨烯可以應用於電晶體、觸控螢幕、基因測序等領域,同時有望幫助物理學家在量子物理學研究領域取得新突破。評審委員會還介紹,把研究工作視為「遊戲」是海姆和康斯坦丁團隊的特點之一,「在過程中學習,誰知道,或許有一天會中大獎」。

  據新華社倫敦10月5日電(記者黃)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教授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因在石墨烯研究方面的傑出成就榮獲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消息5日公布後,兩位學者通過曼徹斯特大學官方網站發表了獲獎感言,海姆表示「將保持平常心」。

  安德烈·海姆說,有些科學家在獲得諾貝爾獎後就幾乎停止了研究,有些則近乎瘋狂地繼續工作,「而我會像平常一樣走進辦公室,繼續努力工作,繼續平常生活」。

  作為諾沃肖洛夫攻讀博士時的導師,海姆這樣評價他的學生兼共同獲獎者:「許多人因為工作不努力而讓我失望,但諾沃肖洛夫在工作上的努力從未讓我失望。」

  諾沃肖洛夫說:「今天早上聽說這個消息時,我非常驚喜,第一個想法就是奔到實驗室告訴整個研究團隊。」他表示,他與老師海姆之間有著非常融洽的合作研究關係,並且曼徹斯特大學也為他們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環境。

  新聞人物

  一對師生老搭檔

  安德烈·海姆,荷蘭籍,1958年出生於俄羅斯的索契,1987年在俄羅斯科學院固體物理學研究院獲得博士學位,目前同時受聘於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和荷蘭奈梅亨大學,也是荷蘭代爾夫特大學的名譽教授。海姆此前已獲得許多榮譽和獎項,2000年他還獲得 「搞笑諾貝爾獎」——通過磁性克服重力,讓一隻青蛙懸浮在半空中。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1974年出生於俄羅斯的下塔吉爾,具有英國和俄羅斯雙重國籍。2004年諾沃肖洛夫在荷蘭奈梅亨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海姆和諾沃肖洛夫有許多 「共同點」:都出生於俄羅斯,都是在俄羅斯開始各自的物理學研究生涯,兩人現在同為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教授,而且他們還是多年的研究搭檔。兩人在荷蘭奈梅亨大學相識,諾沃肖洛夫成為海姆的一名博士生。在讀博士期間,諾沃肖洛夫就與海姆開始了合作研究。完成博士學業後,他更追隨海姆到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工作,在實驗室內應用「機械微應力技術」獲得石墨烯,2004年10月發表第一篇論文。諾沃肖洛夫也是自1973年以來最年輕的物理學獎得主。

相關焦點

  • 諾貝爾物理學獎歷屆得主一覽:最年輕獲獎者僅25歲
    資料圖:2017年諾貝爾獎得主在斯德哥爾摩皇家科學院舉行新聞發布會,他們分別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化學獎以及物理學獎。【獲獎者平均55歲,最年輕的25歲】截至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獎者平均年齡為55歲。勞倫斯?布拉格是迄今獲得物理學獎最年輕的人,1915年,年僅25歲的布拉格與其父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2002年,88歲的雷蒙德?戴維斯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使他成為目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年齡最大的人。
  • 諾貝爾獎十大最年輕得主:獲獎者保持頭銜最長99年
    1968年開始,瑞典中央銀行一直為諾貝爾經濟學獎提供獎金。讓我們來看看諾貝爾獎歷史上最年輕的10位得主(以下是以獲獎者獲獎時的年齡進行排名): 1、馬拉拉·尤薩夫扎伊(Malala Yousafzai),17歲
  • C肝病毒發現者拉開「諾獎周」序幕,明晚物理學獎得主揭曉
    3位C肝病毒發現者10月5日斬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拉開了2020年「諾獎周」的序幕。即將在北京時間10月6日傍晚亮相的則會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疫情下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抗擊病毒性疾病的功臣,不失為應景。按照慣例,諾貝爾獎得主名單會在每年10月上旬公布,隨後在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紀念日時舉辦頒獎晚宴。
  • 歷史上十大最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最小17歲...
    讓我們來看看諾貝爾獎歷史上最年輕的10位得主(以下是以獲獎者獲獎時的年齡進行排名):1、馬拉拉·尤薩夫扎伊(Malala Yousafzai),17歲馬拉拉伊是當前世界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獎主,2014年,年僅17歲的她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她出生在巴基斯坦斯瓦特地區
  • 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回顧史上諾獎最年輕得主!
    而這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曾保持最年輕諾獎得主頭銜長達99年!(歡迎在下文中找答案喲)諾貝爾獎1895年,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在遺囑中將自已大部分財產設立化學、物理、文學、生理醫學以及和平獎的獎金,用於獎勵在這些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
  • 25歲與96歲,歷史上的那些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三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異的現象之一——黑洞。1965年1月,也就是愛因斯坦去世十年後,Penrose證明了黑洞確實可以形成,並對其進行了詳細描述:在黑洞的核心,隱藏著一個點,在那裡,所有已知的自然法則都停止了,直至今日,他開創性的文章仍然被認為是自愛因斯坦以來對廣義相對論最重要的貢獻。
  • 諾貝爾獎十大年輕得主:獲獎者保持頭銜最長達 99 年
    諾貝爾獎是世界上最享有聲望的科學獎項之一,1895年,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在遺囑中將自已大部分財產設立化學、物理、文學、生理醫學以及和平獎的獎金,用於獎勵在這些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1968年開始,瑞典中央銀行一直為諾貝爾經濟學獎提供獎金。
  • 25歲與96歲,歷史上的那些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虎嗅網
    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三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異的現象之一——黑洞。Penrose指出,廣義相對論導致了黑洞的形成。1965年1月,也就是愛因斯坦去世十年後,Penrose證明了黑洞確實可以形成,並對其進行了詳細描述:在黑洞的核心,隱藏著一個點,在那裡,所有已知的自然法則都停止了,直至今日,他開創性的文章仍然被認為是自愛因斯坦以來對廣義相對論最重要的貢獻。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公布:3位科學家分享獎項
    北京時間10月8日17時45分許,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James Peebles,Michel Mayor和Didier Queloz,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James Peebles因「在宇宙物理學上的理論發現」獨享一半獎金,英國劍橋大學教授Didier Queloz和瑞士日內瓦大學教授Michel Mayor則因「發現一顆環繞類太陽恆星的系外行星
  • 25歲與96歲,歷史上的那些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三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異的現象之一——黑洞。Penrose指出,廣義相對論導致了黑洞的形成。Genzel和Ghez發現,在銀河系中心,一個看不見的、極其重的物體控制著恆星的軌道,目前唯一的解釋就是有超大質量黑洞的存在。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異的現象之一「黑洞」
    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三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異的現象之一1965年1月,也就是愛因斯坦去世十年後,Penrose證明了黑洞確實可以形成,並對其進行了詳細描述:在黑洞的核心,隱藏著一個點,在那裡,所有已知的自然法則都停止了,直至今日,他開創性的文章仍然被認為是自愛因斯坦以來對廣義相對論最重要的貢獻。
  • 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是什麼?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帶你了解
    當地時間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布,羅傑·彭羅斯、萊因哈德·根澤爾和安德裡亞·格茲3位科學家是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因為他們揭露了「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根澤爾和格茲開創性的工作提供了最能夠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銀河系中心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獲獎者究竟是誰?根據諾貝爾網站消息,彭羅斯於1931年出生在英國,現為牛津大學教授。彭羅斯曾以「奇點理論」等相關研究與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創立了現代宇宙論的數學結構理論,二人還曾共同榮獲沃爾夫物理學獎。
  • 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是什麼?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帶你了解
    當地時間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布,羅傑·彭羅斯、萊因哈德·根澤爾和安德裡亞·格茲3位科學家是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因為他們揭露了「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布獲獎人選。
  • 安德烈婭·蓋茲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系該獎第4位女性獲得者
    早先報導:女性獲獎率僅1.4%,最年輕獲獎者25歲,數說歷屆物理學獎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位物理學家,分別是詹姆斯·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米歇爾·馬約爾其中,獎金的一半被授予普林斯頓大學的詹姆斯·皮布爾斯,理由是物理宇宙學的理論發現;另一半獎項則授予了日內瓦大學教授米歇爾·馬約爾和日內瓦大學兼劍橋大學教授迪迪埃·奎洛斯,理由是發現了圍繞太陽型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這三位科學家的發現永遠改變了人們對於宇宙的認知。北京時間今天下午5點45分,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即將揭曉。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異的現象「黑洞」
    三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異的現象之一——黑洞。1965年1月,也就是愛因斯坦去世十年後,Penrose證明了黑洞確實可以形成,並對其進行了詳細描述:在黑洞的核心,隱藏著一個點,在那裡,所有已知的自然法則都停止了,直至今日,他開創性的文章仍然被認為是自愛因斯坦以來對廣義相對論最重要的貢獻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異的現象「黑洞」
    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三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異的現象之一——黑洞。Penrose指出,廣義相對論導致了黑洞的形成。Genzel和Ghez發現,在銀河系中心,一個看不見的、極其重的物體控制著恆星的軌道,目前唯一的解釋就是有超大質量黑洞的存在。
  • 197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阿格·玻爾逝世
  • 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河北設學術工作站
    記者 煙成群 攝長城網6月9日訊(記者煙成群)6月9日上午,博海生物·諾貝爾獎學術工作站在石家莊設立,2006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宇宙胚胎學之父」喬治·斯穆特教授為學術工作站揭牌。該工作站將有力促進石家莊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對提升省會科技創新能力、增強輻射帶動功能、推動經濟加速發展。
  • 「前任」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這樣說
    來源/諾貝爾獎官網對於本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再一次頒給天體物理學,很多人都感到意外——諾貝爾物理學獎通常會有「板塊輪換」,而去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已經有一組天體物理學家——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會員迪迪埃·奎洛茲和米歇爾·馬約爾,他們因共同發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已知的圍繞著類似太陽的恆星運轉的系外行星而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