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海姆
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科學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5日以石墨烯研究獲得2010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評審委員會說,之所以授予這兩位俄羅斯裔科學家物理學獎,是為了獎勵他們 「研究二維材料石墨烯的開創性實驗」。兩人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 (約合150萬美元)諾貝爾獎獎金。
在當天宣布獲獎者並介紹獲獎成果之後,瑞典科學院的會議室內大屏幕定格顯現海姆和諾沃肖洛夫的照片,評審委員會現場電話連線海姆,讓他與記者互動。瑞典電視臺一名記者首先提問,欲知獲獎感受,海姆答曰「意料之外、震驚」,說他忘了當天是物理學獎揭曉的日子,而話語間卻難以掩飾喜悅心情。瑞典 《每日新聞》記者問及當天后續日程安排,海姆回答:「回去工作。」
海姆前一天工作到晚9時,5日早晨接獲評審委員會獲獎通知時正在電腦前回復一份郵件。依照他的說法,前一天睡得不錯。「我今天打算繼續工作,完成上星期沒有寫完的一篇論文,」他說,「我試著像以前一樣生活,」因為自己不是因為獲獎就會 「餘生停止工作的人」。
幾個小時後,諾沃肖洛夫受到一名記者電話「騷擾」,卻不願放下手頭實驗,於是反問:「如果我現在不停下實驗,是不是以後就不再有機會(接受採訪)?」
新聞發布會上,美聯社記者問及石墨烯的應用前景,海姆回答,他無法作具體預測,但以塑料作比,推斷石墨烯「有改變人們生活的潛力」。評審委員會認為,石墨烯可以應用於電晶體、觸控螢幕、基因測序等領域,同時有望幫助物理學家在量子物理學研究領域取得新突破。評審委員會還介紹,把研究工作視為「遊戲」是海姆和康斯坦丁團隊的特點之一,「在過程中學習,誰知道,或許有一天會中大獎」。
據新華社倫敦10月5日電(記者黃)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教授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因在石墨烯研究方面的傑出成就榮獲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消息5日公布後,兩位學者通過曼徹斯特大學官方網站發表了獲獎感言,海姆表示「將保持平常心」。
安德烈·海姆說,有些科學家在獲得諾貝爾獎後就幾乎停止了研究,有些則近乎瘋狂地繼續工作,「而我會像平常一樣走進辦公室,繼續努力工作,繼續平常生活」。
作為諾沃肖洛夫攻讀博士時的導師,海姆這樣評價他的學生兼共同獲獎者:「許多人因為工作不努力而讓我失望,但諾沃肖洛夫在工作上的努力從未讓我失望。」
諾沃肖洛夫說:「今天早上聽說這個消息時,我非常驚喜,第一個想法就是奔到實驗室告訴整個研究團隊。」他表示,他與老師海姆之間有著非常融洽的合作研究關係,並且曼徹斯特大學也為他們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環境。
新聞人物
一對師生老搭檔
安德烈·海姆,荷蘭籍,1958年出生於俄羅斯的索契,1987年在俄羅斯科學院固體物理學研究院獲得博士學位,目前同時受聘於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和荷蘭奈梅亨大學,也是荷蘭代爾夫特大學的名譽教授。海姆此前已獲得許多榮譽和獎項,2000年他還獲得 「搞笑諾貝爾獎」——通過磁性克服重力,讓一隻青蛙懸浮在半空中。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1974年出生於俄羅斯的下塔吉爾,具有英國和俄羅斯雙重國籍。2004年諾沃肖洛夫在荷蘭奈梅亨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海姆和諾沃肖洛夫有許多 「共同點」:都出生於俄羅斯,都是在俄羅斯開始各自的物理學研究生涯,兩人現在同為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教授,而且他們還是多年的研究搭檔。兩人在荷蘭奈梅亨大學相識,諾沃肖洛夫成為海姆的一名博士生。在讀博士期間,諾沃肖洛夫就與海姆開始了合作研究。完成博士學業後,他更追隨海姆到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工作,在實驗室內應用「機械微應力技術」獲得石墨烯,2004年10月發表第一篇論文。諾沃肖洛夫也是自1973年以來最年輕的物理學獎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