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如一日 宣城一家三口接力守護揚子鱷

2021-01-16 安徽網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982年,佘世珍家附近發現了一窩野生揚子鱷卵,這裡因此成為野生揚子鱷保護點。佘世珍的丈夫張緒宏肩負起保護揚子鱷的責任。他20多年如一日,詳細記錄野生揚子鱷的活動情況,直到2005年因病去世。佘世珍接下了丈夫的職責,默默守護揚子鱷。去年,年近八旬的她又將管護員的職責交給了60多歲的兒子張宏華。36年來,這一家三口接力保護著野生揚子鱷。

指著遠處的小島,佘世珍老人說每年都有一隻野生揚子鱷在那裡產卵。

36年前發現野生揚子鱷卵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宣城市宣州區周王鎮紅洋村張村村民組。這個位於紅星水庫邊的小村子分散著一二十戶人家。佘世珍的家離水庫只有百米遠。

今年 79 歲的佘世珍老人告訴記者,在她年輕時,村裡就有人發現過揚子鱷,當地人稱「土龍」,那時候還沒有保護意識。1982 年,有一次兒子們在水庫遊泳,在水庫中間的小島上發現 了 一 窩 蛋 。「 他 們 以 為 是 蛇蛋,拿了回來。我老頭子說,這肯定不是大蛇蛋。」佘世珍說,當時她的丈夫張緒宏懷疑這是「土龍」蛋,拿到安徽揚子鱷自然保護區給專家一看,確定是揚子鱷的卵。

為 拯 救 瀕 危 的 揚 子 鱷 ,1979 年,安徽省政府批准在原宣城縣南郊建立了「安徽省揚子鱷養殖場」。1982 年 6 月,安徽 省 揚 子 鱷 自 然 保 護 區 成立。發現野生揚子鱷產的卵,這對保護揚子鱷的專家們來說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消息。紅星水 庫 因 此 也 成 為 揚 子 鱷 保 護點。佘世珍一家與揚子鱷的淵源就此拉開。

老人詳細記錄揚子鱷活動

佘世珍老人保存了一本張緒宏 2004 年記錄紅星保護點野生揚子鱷活動情況的本子。「有很多本,管理局統一收回了,這一本我留著的。」佘世珍老人將泛黃的本子拿給記者看。

這本泛黃的本子上,每一頁都工整地畫著表格,從時間、揚子鱷早中晚活動情況、發現數量、氣溫、風向、天氣、鳴叫聲音等方面,詳細記錄保護點內揚子鱷的活動情況。

佘世珍老人告訴記者,1982年後,張緒宏成為揚子鱷管護員。在野生揚子鱷活動信息匱乏的年代,他會詳細記錄揚子鱷的活動情況,提供給專家們研究。同時,注意保護揚子鱷,制止釣魚、捕魚等會危及揚子鱷生存的人類行為。佘世珍的兒子張宏華回憶,在電魚行為猖獗的季節,父親張緒宏會整夜在水庫附近巡邏。

2005 年,張緒宏老人因病去世。那些揚子鱷活動情況記錄本,見證了他二十多年來與揚子鱷的不舍牽絆。

老人聽得懂揚子鱷的叫聲

丈夫去世後,66 歲的佘世珍老人挑起了管護員的職責。她並不是新手,在丈夫保護揚子鱷的20多年裡,她始終陪伴左右。

「揚子鱷叫聲不一樣,意思也不一樣,是不是要下雨了,聽揚子鱷叫就知道了,比天氣預報還準。」佘世珍老人笑著說,與揚子鱷相處三十多年,對野生揚子鱷的習性她可能比一些專家還了解。

水庫中間的那個小島上,有一隻揚子鱷長期生活在那裡。佘世珍老人能很清楚地聽見揚子鱷的叫聲。「那條揚子鱷有兩根扁擔那麼長,要下蛋前總是叫。」佘世珍老人告訴記者,在專家們對野生揚子鱷生活習性研究已日趨成熟的今天,並不需要她每天再記錄它們的活動情況,但每年產卵的情況還需要詳細匯報。

「每年 7 月 15 日前肯定會生蛋,一般提前幾天就開始扒草做窩。」佘世珍老人告訴記者,她主要觀察的是那只在水庫中心小島上產卵的野生揚子鱷,附近還有別的揚子鱷在山上產卵,但很難發現。揚子鱷產卵後,會用草蓋住,除了用於隱蔽,更主要的是調節溼度和溫度。

幾十年來,佘世珍默默守護著野生揚子鱷。2016 年,她還獲得了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頒發的「生態保護獎」。

兒子接下父母肩負的責任

雖然佘世珍老人如今身體還挺硬朗,但划船到島上對她來說已不容易。去年,她的兒子張宏華接下了管護員的工作。揚子鱷產卵時,他會回來觀察、照顧。平時張宏華在外工作的時候,佘世珍在村裡守著。

「我今年端午節回去把島上的樹枝和草砍了。」張宏華告訴記者,揚子鱷產卵之前會用附近的樹枝和草做窩,但有些較硬的竹枝和灌木對揚子鱷來說是個難題,如果窩做得不好,會影響卵孵化成功率。今年那隻揚子鱷在島上產了32枚卵,是近年來最多的一次。經過幾十年的保護,根據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統計,紅星保護點有野生揚子鱷20多隻,這裡已經成為揚子鱷安心生活的家園。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曹慶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貓頭鷹幼崽太虛弱不能飛翔 宣城警民接力救助
    原標題:廣德縣警民接力救助一隻貓頭鷹幼崽近日,廣德縣森林公安局楊灘森林派出所與四合派出所、愛心市民接力,成功救助一隻貓頭鷹幼崽。楊灘森林派出所接到四合派出所電話,稱有一位熱心群眾送去一隻貓頭鷹幼崽,請森林派出所救助。
  • 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侵佔 安徽調查結束已啟動問責
    10月18日,記者從安徽省紀委監委獲悉,針對日前曝光的「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違規侵佔保護區核心區,存在大量違規佔地的建築,嚴重破壞揚子鱷棲息環境
  • 一家四代先後出了16名護邊員,接力護邊帕米爾
    來源:中國國防報微信公眾號 作者: 劉慎 周超 高金德70年來,新疆阿克陶縣布倫口鄉牧民麥麥提努爾·吾布力艾山全家先後出了16名護邊員——一家四代接力護邊帕米爾這個點也是新疆阿克陶縣布倫口鄉的通外山口,是通往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的要道。20世紀40年代末,這裡只有麥麥提努爾的祖輩和兩三戶牧民居住。看到解放軍的巡邏任務很重,牧民自願加入護邊隊伍,還騰出氈房供巡邏官兵休整。麥麥提努爾的祖父珀默勒·多來提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代護邊人。
  • 瀕危物種揚子鱷和中華鱘,你了解多少
    瀕危物種揚子鱷和中華鱘,你了解多少。中華鱘中華鱘因產地是中國而得名。其身體呈梭形,吻部尖長,稍微上翹。口小,呈一橫裂狀,能由外向內收縮。除尾鰭上葉有原始硬鱗分布外,全身沒有鱗,只有5縱行寬大的骨板狀硬鱗。一般頭部和體背側為青灰色或褐色,腹部為白色,各鰭為青灰色。
  • 揚子鱷為什麼要流淚?
    揚子鱷身長1—2m,頭部扁平,吻突出,四肢粗短,前肢5指,後肢4趾,趾間有蹼爬行和遊泳都很敏捷。尾長而側扁,粗壯有力,在水裡能推動身體前進,又是攻擊和自衛的武器。它們的頭部相對較大,鱗片上具有更多顆粒狀和帶狀紋路,眼睛呈土色。體重約為36公斤。它們的頭部相對較大,鱗片上具有更多顆粒狀和帶狀紋路。揚子鱷鱗甲本質上與真皮鱗類似,而形成方式與鳥類羽毛的發生有相似之處。
  • 安徽蕪湖一農莊多條揚子鱷暴雨出逃下落不明,政府正全力搜捕
    受連日暴雨漲水影響,近日,安徽蕪湖縣花橋鎮鱷魚湖農莊的多條揚子鱷趁機出逃至附近農田。農莊經理左永志6日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透露,該農莊飼養了90多條揚子鱷,但具體逃逸數量暫時無法判斷。6日,澎湃新聞記者從蕪湖縣旅遊局獲悉,蕪湖縣旅遊局將會同花橋鎮政府共同做好相關安全工作,並將儘快核查鱷魚數量,在農莊周圍豎立安全提示牌,避免鱷魚傷人。目前,花橋鎮正組織力量對逃逸的揚子鱷進行捕捉。
  • 安徽女子河邊洗碗遇野生揚子鱷:覺得可愛,發現好幾年了經常抓小雞吃
    12月20日,安徽宣城李女士在河邊洗碗遇到揚子鱷闖入的幾則短視頻,在社交平臺引起關注。視頻中,一條長約1.5米的揚子鱷,在河邊的洗菜臺附近轉悠,李女士說,揚子鱷會跑到碼頭上來咬自己的東西,自己碗都不敢洗了。它每天傍晚就會出來,守在河岸邊,抓小雞吃。
  • 侵佔揚子鱷保護區,化工企業或將面臨停產、整改、搬遷,市長已被約談!
    近日,央視曝光了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企業違規侵佔的事情。生態環境部就侵佔破壞自然保護區問題約談了部分地方和相關部門。其中,安徽宣城市市長因「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違規侵佔保護區核心區,存在大量違規佔地的建築,嚴重破壞揚子鱷棲息環境」的問題被約談。
  • 揚子鱷
    揚子鱷,Alligator sinensis(Fauvel,1879),或稱作鼉(tuó),是短吻鱷科短吻鱷屬的一種鱷魚。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鱷魚,是世界上最小的鱷魚品種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現存數量非常稀少、世界上瀕臨滅絕的爬行動物。揚子鱷是中生代時期殘留下來的古老物種,與恐龍類具有一定的親緣關係。
  • 常德澧縣:護鳥衛士譚登雙 20年如一日義務守護候鳥
    常德全媒訊(記者 樊西俊 翟濤)常德澧縣夢溪鎮彭家廠村64歲的譚登雙,二十年如一日地義務守護候鳥。他通過自己行動,號召更多的人參與到環保事業中來,讓家鄉的天更藍、山更青、水更綠、共創人與自然和諧的優美環境。這片山林是候鳥棲息繁衍的場所。
  • 世界上瀕危的珍稀動物,揚子鱷上榜,最後一個剩下一隻
    野生揚子鱷。在揚子鱷身上,至今還可以找到早先恐龍類爬行動物的許多特徵。它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目前通過採取就地保護和人工繁殖相結合的措施,使揚子鱷的種群得到較大幅度的增長。華南虎。華南虎僅在中國分布,是中國特有的虎亞種。是中國的十大瀕危動物之一,在野外的已滅絕。截止到2010年。
  • 野外生吃蓖麻子中毒 一家三口險送命
    圖片源於網絡一家三口生吃蓖麻子中毒5月28日,東莞市第三人民醫院腎內科收治了三名蓖麻中毒的患者患者向醫生反映,5月27日中午,患者一家三口把野外採摘的蓖麻子當作零食生吃,每人進食十餘顆,下午3時許,一家三口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症狀。次日凌晨1時許,三口人腹痛,解黃色水樣便,伴頭暈、發熱,休息無好轉後,到市三院就診,由於病情較重,隨後住院治療。該院腎內科主任卓華欽立即啟動科室應急預案。結合患者的病史、體徵及相關的體格檢查及輔助檢查,診斷患者為蓖麻中毒。
  • 一家三口出車禍,妻子急需A型RH陰性血 長春人火速幫其尋找救命血
    長春晚報記者 何少梅「誰是A型RH陰性血,通榆縣村民趙曉明一家三口出車禍,妻子劉豔紅病情危重,急需A型RH陰性血救命……」10日16時許,很多長春人的朋友圈被這條求助信息刷屏。記者隨即聯繫到發布求助信息的市民陳光了解此事。
  • 安徽120條人工繁育揚子鱷放歸野外,衛星追蹤器全程追蹤
    6月3日上午,120條經過層層選拔的人工繁育的成年揚子鱷被放歸大自然。
  • 2020年10月份「宣城好人」評選揭曉
    經「宣城好人」評選委員會評定,宣州區邵偉等11人(10組)當選2020年10月份「宣城好人」,他們分別是:宣州區孫埠鎮合義村扶貧專幹邵偉,為全村216戶貧困戶一戶一策落實扶貧,增加貧困戶家庭人均收入,用行動溫暖民心。
  • 娜塔莉·波特曼著比基尼 一家三口度蜜月
    娜塔莉·波特曼著比基尼 一家三口度蜜月
  • 在長江裡發現的鱷魚,除了揚子鱷外,還有這些
    西晉張華《博物志》記載:「南海有鱷魚,狀似鼉,斬其頭而幹之,去齒而更生,如此者三乃止」。徐珂《清稗類鈔動物·鼉》:「鼉,與鱷魚為近屬,俗稱鼉龍,又曰豬婆龍。長二丈餘,四足,背尾鱗甲,俱似鱷魚,惟後足僅具半蹼。生於江湖,中國之特產也。」(「長二丈餘」可以忽略,揚子鱷長不到這麼大)。
  • 點燃鍋爐忘記通風 一家三口一氧化碳中毒昏厥
    11月17號凌晨4點多,南京秦淮警方接到報警求助,一名男子稱自家親戚三口人鄰居告訴民警,這是一間剛剛準備開業的豆腐坊,老闆姓葛,中毒者為一家三口。   很快,第二輛急救車也趕到了現場。隨後,葛某的兒子也被抬上了救護車。這時,葛某慢慢清醒了過來,在醫護人員攙扶下走出門面房,120立即將葛某一家三口送往醫院。   原來,事發當天凌晨,葛某父子起床後,感覺天氣涼就沒有開店門,點著蒸汽鍋爐後又回到床上穿衣服。沒過多久,兒子和妻子相繼暈倒。
  • 一家三口牛蛇雞的家庭怎麼樣,牛蛇雞三合家庭好在哪兒
    那麼,一家三口的屬相如果分別是牛蛇雞的家庭會怎樣呢? 一家三口牛蛇雞的家庭怎麼樣 12生肖相合相剋,從這個角度分析,一家三口如果是由牛蛇雞組合,那麼將來一定是非常幸福美滿的。
  • 今早一川A寶馬車被落石砸中,一家三口都……
    楊某一家三口今日一早出門,在距離通往成都的主要道路「綏水公路」(綏江縣至水富縣)幾百米小地名「楊家灣」時,不幸被山上落石砸中車輛。事故現場照片今早7:40分左右,一輛車牌號為川A6Q0A8轎車在行駛至綏江縣會儀鎮黃坪路口(小地名楊家灣)路段時,不幸被落石砸中,造成車內3人當場死亡(駕駛人楊某35歲、其配偶莫某35歲、女兒楊某1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