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技術│金屬表面滲入元素的原理

2020-11-27 慧聰網

    慧聰表面處理網訊:將金屬或非金屬(溶質原子)沉積在基體金屬(溶劑原子)表面上,通過擴散作用滲入到基體金屬的表面內,改變表面的化學組成及相結構,從而改變表面的物理-化學性能,以滿足設計-製造者和使用者對某些性能的要求,這就是滲金屬和滲其他元素的目的。這種工藝使材料表面元素組成更多樣化,更符合使用要求,又稱表面合金化。

    滲金屬有以下特點:

    (1)滲層-基體界面化學成分呈連續梯度變化,因而表層和基體結合良好;

    (2)其工藝過程可以不影響基體材料的結構,因而不影響其物理-力學性能;

    (3)滲層-基體材料的組合,實際上是一種複合材料,可以克服基體材料的某些缺點,得到更好的綜合性能。滲層和其他塗層、鍍層的主要區別是滲層由滲入元素在基體合金元素的基礎上組成,滲層的表面即基體材料的表面,對被滲零件的幾何形狀和尺寸影響很小。滲金屬是滿足產品結構-性能對材料日益複雜、苛刻要求的有效手段之一。

    滲金屬技術的發明應用始自19世紀末,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20世紀20年代以後應用日益廣泛,工藝技術不斷改進發展,所用方法有粉末法、氣體法,到20世紀50年代後有料漿法,但這些方法都要用滷化物作活化劑。工藝過程中分解揮發的滷化物氣體對環境的汙染是一個嚴重的問題。20世紀60年代以後,真空蒸發沉積技術應用日益廣泛,20世紀70年代以來,各種物理沉積技術迅速發展。因此,20世紀60、70年代有了真空蒸鍍滲鋁(二步法)並獲得應用,20世紀80、90年代陰極電弧沉積滲金屬和陰極濺射沉積滲金屬工藝(一步法)和專用設備相繼出現,不僅徹底消除了汙染,而且使單元的或多元的滲金屬更加容易和方便。

    滲金屬有兩個基本過程:滲入元素(溶質)在基體材料(溶劑)表面上的沉積,以及滲入元素向基體材料表層內的擴散,這是兩個獨立又相互關聯的過程,往往同時進行。沉積過程影響擴散過程,這兩個過程對滲層的形成和結構有決定性的作用。

   (1)沉積

    沉積方法有:化學和電化學沉積、化學氣相沉積、物理氣相沉積、熱浸和熔燒等。也可以用熱噴塗技術,但很少。

    最早用以滲金屬的粉末法及隨後的氣體法、料漿法(擴散型),其沉積過程都是以化學氣相沉積為原理的。粉末法滲金屬可能是化學氣相沉積技術的最早應用。這三種方法使沉,積和擴散一次完成,實現了沉積和擴散的最佳結合。

    熱浸和熔燒伴隨著有擴散,滲金屬可以一步完成。

    化學和電化學沉積的過程,不伴隨擴散,滲金屬要兩步完成,但是熔鹽電解沉積的過程,溫度較高,伴隨著擴散。

    初期的物理氣相沉積滲金屬,一般要有專門的擴散步驟,兩步完成。隨著物理氣相沉積技術的發展,20世紀60年代以後,已有可能沉積與擴散一步完成;陰極電弧沉積滲金屬和陰極濺射沉積滲金屬工藝的出現,完全實現沉積和擴散過程同時完成。

    用物理氣相沉積滲金屬,可以方便地控制滲層的成分和結構。和化學氣相沉積比較,物理氣相沉積的最大優點是溫度易控制,速度快,很潔淨,對環境無汙染。

   (2)擴散

    基體材料上沉積了滲入元素構成的滲入元素-基體材料的系統處於非平衡狀態,一定條件下就要發生質量的遷移,向著平衡狀態變化,這種使系統中各成分趨向均勻分布的過程就是擴散。

   ①擴散定律

    在兩個成分不同的金屬界面上,單位時間內通過單位面積的物質量J(擴散通量)與垂直於界面的軸方向上的濃度梯度成正比,即:

    這就是擴散第一定律(費克第一定律)。其中D為擴散係數,單位為Cm2/s,負號表明擴散由高濃度向低濃度方向進行。C為元素的濃度,是位置的函數。在濃度梯度一定的條件下,擴散速度主要取決於擴散係數。

    當擴散處於非平穩狀態,即擴散通量隨時間而變化時,擴散遵守擴散第二定律:

    當D與濃度無關時,上式可表達為:

   ②基體合位中的擴散行為

    滲入元素向基體合金中的擴散有三個途徑:表面、晶界和晶內。一般情況擴散速度是表面最快,晶界次之,晶內要慢得多。見圖晶體內各種擴散的路徑

圖1 晶體內各種擴散的路徑

    滲入元素向基體材料中的擴散首先是溶入基體合金,形成固溶體。當濃度超出固溶極限時,產生新相。這種產生新相的擴散稱反應擴散。反應擴散形成的新相可藉助溶質元素-溶劑元素二元系相圖判斷確定。

   ③影響擴散的因素

   a.濃度梯度

    擴散第一定律已經表明濃度梯度是擴散得以進行的前提,是擴散速度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從生產工藝角度考慮,濃度梯度決定於工藝過程中滲入元素的補充能力,對滲層成分、結構更具實際意義。

   b.溫度

    有了濃度梯度,溫度對擴散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溫度對擴散的影響可用下式表述:

    式中

    Do-擴散常數;

    R-氣體常數;

    E-擴散激活能;

    T-熱力學溫度。

    上式表明,溫度越高,原子的能量越大,擴散係數越大,越容易遷移。

   c.時間

    假定金屬表面滲入元素濃度恆定,擴散係數與濃度無關,滲層的深度與時間的關係如下:

X2=Kt

    式中

    X-滲層深度;

    K-係數;

    t-時間。

    即滲層深度(厚度)與時間的平方根或正比。在實踐中,上式表述了一般情況。

   d.固溶體類型

    固溶體類型不同,其結晶結構不同,因而在其中的擴散速度也不同。例如,與鐵形成間隙固溶體的氮在α-鐵中的擴散速度比在γ-鐵中的大。類似的,與鐵形成置換固溶體的鉬在α-相中的擴散速度也比在γ-相中大。這與在體心立方晶格中原子的活動性較大有關。

   e.基體合金的成分

    基體合金的成分影響滲層的結構。當鋼內滲入能封閉γ-區的矽、鋁等元素時,鋼中的碳被由表面擠向中心,與此相反,當鋼內滲入能封閉γ-區的碳化物形成元素時,在鋼的表面形成一層碳化物相。如鋼中滲鉻時,形成(Cr、Fe)7C3碳化物層。在滲入過程中,碳不斷地由金屬內部向表面擴散,即向著與鉻相反的方向擴散。結果高碳鋼的表面碳化物層中碳含量可達5%~7%,而在滲鉻的擴散層下面總有一個貧碳區存在。可見在滲金屬過程中,互擴散是常常發生的。

    基體合金的成分也影響滲層的厚度。凡能封閉γ-區並易於與碳形成碳化物的元素,在奧氏體內滲入的深度隨鋼中碳含量的增加而急劇減少。這類元素如鋁、鉬、鎢、鈦,它們與碳形成碳化物的親和力依次增大,對滲層厚度減小的作用也依次增大。有的元素如矽、鋁,與鐵能形成封閉的γ區,但不形成碳化物,隨鋼中碳含量增加,它們在奧氏體中形成的滲層厚度也減少,但不如前者那麼激烈。其原因顯然是奧氏體穩定性有了增加,不易在表面層形成α-固溶體。

    總之,滲層的形成是滲入元素與基體材料的各元素的重新組合,其過程和結果取決於參與組合的各元素的性質和互相作用。

   ④基體合金表面以外的擴散

    滲金屬過程中,除在上述基體合金中發生的固態擴散以外,例如在粉末法滲金屬中,在基體合金表面外發生氣態擴散。見圖2粉末法滲金屬氣態擴散和固態擴散示意圖。這種氣態擴散先於固態擴散發生,它的擴散速度決定滲入元素的補充能力,影響滲層的成分、結構。

    

圖2 粉末法滲金屬氣態擴散和固態擴散示意圖

    當鋼在HCI或H2+HCl的氣體介質中滲金屬時,有脫碳發生。鋼在粉末法滲金屬時,零件與金屬粉末接觸就會有脫碳發生。因此,在滲金屬中,在促成沉積-擴散產生的系統中,不僅有滲入元素向基體合金中的擴散,只要條件具備,也有基體元素向表面擴散,或與環境介質的反應。

責任編輯:鄭必佳

相關焦點

  • 金屬表面處理工藝大全
    鋼材或鋼件在空氣-水蒸氣或化學藥物中加熱到適當溫度使其表面形成一層藍色或黑色氧化膜的工藝。也稱發黑。常用於精密儀器、光學儀器、工具、硬度塊及機械行業中的標準件等。常用方法氣體滲碳法、固體滲碳法、真空滲碳法氣體氮化法、離子氮化法溫度900~950℃500~570℃表面厚度一般為0.5~2mm不超過0.6~0.7mm優點--溫度較低,硬度、耐磨性、抗疲勞性更高,耐蝕性更好,無需再熱處理, 可避免熱處理帶來的變形和其他缺陷缺點--工藝複雜,成本高,氮化層薄用途廣泛用於飛機
  • 一張圖看懂金屬表面處理工藝
    鋼材或鋼件在空氣-水蒸氣或化學藥物中加熱到適當溫度使其表面形成一層藍色或黑色氧化膜的工藝。也稱發黑。常用於精密儀器、光學儀器、工具、硬度塊及機械行業中的標準件等。工件(鋼鐵或鋁、鋅件)浸入磷化液(某些酸式磷酸鹽為主的溶液),在表面沉積形成一層不溶於水的結晶型磷酸鹽轉換膜的過程,稱之為磷化。
  • 金屬表面磷化工藝探討
    磷化是常用的金屬前處理技術,是指把金屬放入含有錳、鐵、鋅的磷酸鹽溶液中進行化學處理,使金屬表面生成一層難溶於水的磷酸鹽保護膜的方法。原理上通過化學與電化學反應形成磷酸鹽化學轉化膜--磷化膜。磷化的目的主要是:給基體金屬提供保護,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金屬被腐蝕;用於塗漆前打底,提高漆膜層的附著力與防腐蝕能力;在金屬冷加工工藝中起減摩潤滑作用 。磷化膜為磷酸鹽的結晶堆積,具有多孔性和不光滑的表面,可以滲入到這些孔隙中,因而能顯著提高塗膜的附著力。
  • 金屬冷噴塗技術的工藝原理
    這項技術有望克服原有鎂合金防腐技術的缺點,從而有助於將鎂用於汽車的外部元件。    冷噴塗技術的的工藝原理    冷噴塗是一項嶄露頭角的固態工藝。該方法可將以超聲加速的固體顆粒的動能在撞擊到鍍件表面時轉變為熱能,從而完成冶金焊接。
  • 8種常見金屬材料及其金屬表面處理工藝
    金屬表面處理工藝1、表面處理工藝簡介利用現代物理、化學、金屬學和熱處理等學科的技術來改變零件表面的狀況和性質,使之與心部材料作優化組合,以達到預定性能要求的工藝方法,稱為表面處理工藝。2、金屬表面處理工藝分類總共可以分為4大類:表面改性技術、表面合金化技術、表面轉化膜技術和表面覆膜技術。
  • 8種常見金屬材料,及金屬表面處理工藝介紹
    雖然如此,在澆注過程中也還是有專門防止生鏽的措施,即在鑄件表面加覆一層瀝青塗層,瀝青滲入鑄鐵表面的細孔中,從而起到防鏽作用。生產砂模澆注材料的傳統工藝如今被很多設計師運用到了其他更新更有趣的領域。材料特性:優秀的流動性、低成本、良好的耐磨性、低凝固收縮率、很脆、高壓縮強度、良好的機械加工性。
  • PIP技術或將替代黑色金屬電鍍鉻工藝?
    2003年1月,美國加州就禁止使用鍍鉻工藝。美國環境保護部門已經明令規定於2010年以後,禁止採用六價鉻電鍍工藝。北美地區已經明確規定逐漸減少並最終停止使用六價鉻,北美和歐洲禁止採用六價鉻電鍍工藝的產品進入市場。     全世界都在尋找替代技術     為了尋找電鍍鉻的替代技術,全世界的科學家一直在努力。
  • 工藝技術│鑄件表面噴砂工藝全解
    在這幾種方式中,每種方式都有各自的適用範圍,但在所有表面清理方法中,噴砂方法是最徹底、最通用、最廣泛的方式,原因是:     (1)噴砂比其它方式對工件表面清理的速度和徹底最佳。     (2)沒有其它哪種工藝方法允許你在四種公認的、普遍接受的清潔度之間進行任意選擇。
  • 「冷衝壓模具的表面熱處理工藝」及「冷衝壓模具的化學熱處理工藝...
    電解液表面淬火原理見圖5-13。工件置於電解液中(局部或全部)作為陰極,金屬電解槽作為陽極。電路接通後,電解液發生電離,在陽極上放出氧,在陰極上放出氫。氫圍繞工件形成氣膜,產生很大的電阻,通過的電流轉化為熱能將工件表面迅速加熱到臨界點以上溫度。電路斷開氣膜消失,加熱的工件在電解液中即實現淬火冷卻。
  • 金屬產品常用的表面加工工藝有哪些?
    產品的外在表面隨著產品表面處理的新工藝、新技術等的發展日益豐富,呈現出不同的發展態勢。金屬是現代生活中常見的材料。由於其良好的材料特性被廣泛的運用到產品設計中。金屬材料表面處理工藝主要包括表面前處理和表面裝飾處理,金屬表面處理工藝主要包括表面機械處理、化學處理和電化學處理,這裡也就不過多贅述了。作為表面裝飾技術之一的表面肌理工藝是我們討論的要點,金屬表面肌理工藝通過鍛打、刻畫、打磨、腐蝕等工藝在金屬表面製作出的肌理效果。給金屬產品的表面包裝也給用戶帶來了不同的視覺效果,以及心理感受。以下我們從產品設計表面處理較為常用的方式入手進行總結。
  • 金屬材料元素分析儀的技術原理解析
    金屬材料元素分析儀是一種常用的分析儀器,可以更好的滿足冶金、機械、化工等行業在爐前、成品、來料化驗等方面對材料多元素分析。今天我們主要來介紹一下金屬材料元素分析儀的技術原理,希望可以幫助用戶更好的應用產品。金屬材料元素分析儀的技術原理金屬材料中的碳、硫、矽、錳、磷、鎳、鉻、銅等元素對其性能和品質有著重要影響。本項目是光電比色儀的升級換代產品。
  • 不同鋅金屬類塗層技術的環保性分析
    例如在鋼鐵材料表面製備金屬塗層,並經過鈍化形成耐腐蝕層,以保護鋼鐵基體遭受實施的技術工藝得到廣泛的應用。金屬鋅是自然界中資源分布較廣的金屬元素,也是用於製備防腐塗層的重要元素之一,這是由於:鋅與鐵相比,是一種更為活潑的金屬元素,更容易被氧化腐蝕。
  • 金屬表面處理,不鏽鋼表面鈍化處理
    1、不鏽鋼拉絲處理不鏽鋼拉絲是一種金屬加工工藝,是當今不鏽鋼和鋁製品行業比較常用的一種表面處理技術,是對不鏽鋼及鋁產品進行的拉絲效果處理。不鏽鋼拉絲講究程序和工藝,一般配合拉絲機修復和還原產品刮花的位置及焊縫,最終達到整體的拉絲藝術效果。
  • 緊固件之表面處理工藝知多少?
    其結果是鋼件表面上的鐵鋅合金漸漸變成產品外表面上的鈍化鋅。熱浸鍍鋁是一個類似的過程。 3.機械鍍 通過鍍層金屬的微粒來衝擊產品表面,並將塗層冷焊到產品的表面上。
  • 材料加工製造與表面工藝(金屬篇)
    金屬材質在產品的應用上有很大的機械性能與化學性能,表面光澤與質感比塑膠材質更加受到廣大人士的熱愛,一般都是中高端產品常見選材之一。做為設計師,對材料的加工與工藝是必須做了解,才能更好的將材料的特點給發揮出來。
  • 低溫等離子表面處理技術對金屬材料表面處理的應用
    通常情況下,為了使金屬表面能加以強化,提升實用性和可靠性,就需要應用金屬表面處理工藝,那麼低溫等離子表面處理技術對金屬材料表面處理的應用是怎樣的呢?接下來就與大家共同探討相關內容:1 金屬表面處理的作用和種類隨著產品投入使用,不可避免的會跟環境相接觸,而首先接觸的就是金屬表面,當金屬表面發生破壞或失效,就會對產品的服役效果和使用壽命造成較大的影響。
  • solidworks金屬表面處理
    鍍鋅鍍鋅是指在金屬、合金或者其它材料的表面鍍一層鋅以起美觀、防鏽等作用的表面處理技術。現在主要採用的方法是熱鍍鋅。電鍍與電泳的區別電鍍就是利用電解原理在某些金屬表面上鍍上一薄層其它金屬或合金的過程。電泳:溶液中帶電粒子(離子)在電場中移動的現象。溶液中帶電粒子(離子)在電場中移動的現象。
  • 現在流行的八大金屬表面處理工藝,最後一種才是
    原標題:現在流行的八大金屬表面處理工藝,最後一種才是 金屬表面在自然狀態下容易生鏽、腐蝕,就會造成金屬產品過多的損耗,同時為滿足金屬產品光亮度、耐磨性、美觀度等功能要求,金屬表面的鍍層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通過表面處理可以提升產品外觀、質感、功能等多個方面的性能。
  • 金屬表面處理有哪些工藝?產品工業設計必須掌握的乾貨知識
    前言:本文整理並總結金屬表面處理的常見工藝,以鋁和鋁合金為例。現代產品工業設計已經呈現出多元化、個性化發展的趨勢,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應用屢見不鮮。不少產品上應用了金屬類材質,用以更好地體現產品品質,提升產品的厚重感或尊貴感等,並能凸顯品牌價值。常見的金屬類材質有不鏽鋼、鋁及鋁合金、鎂合金、鋅合金等。
  • 工藝技術│化學鎳配方分析技術
    慧聰表面處理網訊:化學鍍鎳也叫做無電解鍍鎳,是在含有特定金屬鹽和還原劑的溶液中進行自催化反應,析出金屬並在基材表面沉積形成表面金屬鍍層的一種優良的成膜技術。    化學鍍鎳工藝簡便,成本低廉,鍍層厚度均勻,可大面積塗覆,鍍層可焊姓良好,若配合適當的前處理工藝,可以在高強鋁合金和超細晶鋁合金等材料上獲得性能良好的鍍層,因此在表面工程和精細加工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