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卡隆特高架橋 變剛性為柔性的抗震評估與改造

2021-01-10 橋梁雜誌

法國南部馬蒂格市的地標性橋梁,A55高速公路上的卡隆特高架橋,由於橋面結構和部分構件受溫度梯度作用而出現了嚴重的病害,法國當局決定對高架橋進行大修加固,並在此基礎上對該橋進行抗震評估和改造。

在對比了多個抗震加固方案後,最終選定的方案包括更換和柔化橋梁的支承體系,在每個橋臺和橋墩上增加橫向剪力鍵,並在每個橋臺縱向安裝高承載力預應力減震器。方案還涵蓋了特定的巖土技術試驗,有效規避了該地土壤液化的風險。根據法國現行的抗震規範,該方案已接近新建橋梁所需抗震性能的70%,預期成本約為全部橋梁平均維修成本的15%,維修比重建的僅略高於1%。

初始設計

A55高速公路穿過運河,延伸至貝爾灣(Berre Bay)和南法境內的地中海流域。卡隆特高架橋是由一座全長300m的剛構橋和4座各長300m的預應力混凝土引橋組成。

該橋設計於1967年至1968年,並於1972年竣工通車。這一時期的抗震措施遵循的是法國早年頒布的抗震規則PS69,與現行的Eurocode 8和法國新制定的國家抗震規範相比,其抗震性能明顯偏低。此外,最初安裝在該橋不同構件之間的地震動力隔震器,在多年的車輛荷載作用下,早已受到損壞。

圖1 卡隆特高架橋位置圖與法國地震帶分布

整體設計

卡隆特高架橋中跨長130m,邊跨長85m,主橋採用正交異性箱梁,橋墩底部鉸接,預應力混凝土引橋採用T形梁,北向為6跨,跨徑259.5m;南向為7跨,跨徑314.5m。橋墩高度為23.85m至45m不等。根據基礎土體的特性,橋墩建在淺層地基和深樁地基上。地基土體由深度可變、性能良好的泥灰巖和潛在的液化粉砂組成。

抗震防護

卡隆特高架橋的設計符合法國早年制定的PS69抗震規範,採用了約0.1g(=1m/s2)的靜態等效橫向加速度。然而, 法國近年頒布的抗震規範對於同等規模的新橋,需採用的靜態橫向加速度約為0.53g,其所產生的峰值地面加速度agr=1.1m/s2,土壤係數S=1.6,重要性因素I=1.2,反應譜最大動力放大係數最低為2.5,該數值取決於橋梁結構的振動模態周期。

圖2 嚴重損壞的抗衝擊傳遞裝置

從縱橋向來看,抗震防護最初是基於主橋和4座鋼-混凝土高架橋之間安裝的抗衝擊傳遞裝置,該裝置在向橋臺傳遞地震動力荷載的同時,允許自由地伸長與收縮。然而,由於細部結構和剛性連接不允許任何局部轉動,這些抗震裝置在車輛荷載作用下受到嚴重損壞,已無法再使用。

從橫橋向來看,只有在主橋與引橋之間的最高墩上設置混凝土擋塊(剪力鍵),以及在每個橋臺上設置從橋面到基礎底部的摩擦力假設,才能實現抗震。其他任何支座上都沒有再安裝額外的減震裝置。

抗震評估

結構方面

圖3 卡隆特高架橋的三維有限元模型(由PCP軟體生成)

卡隆特高架橋自通車以來,由於混凝土老化嚴重,已被多次進行現場檢查。這些自2003年啟動的檢查使該橋進入修復階段,修復內容包括填補裂縫,增加體外預應力鋼束,以及附屬設備和支座的改裝或更換。此外,由於原有的衝擊傳遞裝置已無法正常使用,因此,重新進行抗震評估和改造也被納入到修復工程中。

抗震評估利用該橋梁結構的三維有限元模型,並結合縱向時程分析和橫向反應譜模態分析進行地震評估;抗震分析使用了由Cerema集團開發的PCP結構軟體。

抗震評估很快得出結論,即已建結構無法承受新規範中的縱向、橫向地震荷載。縱向破壞預計與結構受到的衝擊力有關,有可能導致落梁或體外預應力錨固破壞,以及橋臺基礎不穩定,而橫向破壞最有可能導致因側向阻尼器能力不足而發生落梁現象,而橋臺被破壞的風險則尤為令人擔憂。

圖4 根據場地頻譜特性校正的加速度圖

土壤液化方面

由於橋位所處的場地條件和淤泥、砂層的土壤特性較差,現場巖土工程勘察(標準貫入試驗和壓電錐) 自2006年以來便開始進行,以確定規範抗震作用下的土壤液化潛力。

除現場調查之外,Cerema集團位於法國普羅旺斯艾克斯的實驗室於2009年,進行了室內循環三軸試驗。最後,這些互為補充的巖土技術調查結果和具體分析報告,使我們能夠得出結論,在現場地震條件下可以排除土壤液化危害。

抗震改造

圖5 基本模態形狀與周期(橫向平面圖)

該抗震改造項目以研究和比較不同的抗震改造方案為目的,通過迭代過程確定抗震改造方案,縱向方向已經測試了四種不同的結構配置,以生成可減少地震力(每個橋臺的基礎抵抗能力限定為16 MN)和位移(現有橋面與橋臺背牆之間的裂縫限制在3cm以內)的優化設計。這四種方案分別為:

1.在主橋與引橋之間使用剛性連接裝置(即減隔震裝置),並在每個橋臺安裝滑動支座(類似於最初的設計方案);

2.在每一跨的端部使用地震黏滯阻尼器;

3.在主橋與引橋之間使用剛性連接裝置(即減隔震裝置),並在每個橋臺安裝黏滯阻尼器;

4.在主橋與引橋之間使用滑動裝置,並在每個橋臺安裝黏滯阻尼器。

圖6 每個橋臺所安裝的黏滯阻尼器

縱橋向方面,迭代過程使上述的第四種配置成為改造方案,每個橋臺都安裝了性能較強的黏滯阻尼器,滑動裝置使得主橋在地震力作用下可以「單獨」移動。這一最優配置使每個橋臺的地震荷載達到12mn,每個混凝土橋面的地震位移減小到2cm以下。在這種結構中,橋墩和地基的阻力也起到了作用,且無須對這些構件進行額外的結構幹預。

由於黏滯阻尼器的性能取決於速度,因此改造過程採用時程分析對結構進行了驗證。為此,團隊使用了五種不同的加速度,並根據場地頻譜特性進行了校正。

橫橋向來看,用柔性支座替換現有的彈性支座,並在每個跨端,即橋臺和較高的橋墩位置處添加一些橫向混凝土;同時,每個中間支座上都安裝了額外的安全防護裝置,以防止落梁;足夠的間隙使彈性支座的變形能力得到發揮,並有力地增加了基本模態的振動周期。

圖7 縱向局部安全裝置在預應力錨固區的防護應用

為達到令人滿意的縱向抗震防護效果,改造措施主要包括,在引橋的預應力混凝土T梁和支座之間安裝黏滯阻尼器。事實上,為了在橋臺的固定位置嘗試適應不同的荷載條件,例如熱膨脹、車輛載荷量超標等,改造項目最終選擇了帶有液壓保險絲約束的流體彈簧阻尼器。

此外,為防止預應力錨固與橋臺背牆的相互衝擊,在一些位置上還額外安裝了安全塞。

在橫向方面,根據前述的改造原理,還對橋面進行了提升、更換彈性支承,並使用墩帽處的預應力鋼束,為混凝土側擋塊(剪力鍵)進行剛性連接。這些擋塊也被用作附加預應力鋼束的錨固塊。

最後,對該橋的抗震改造成本進行了評估,改造成本約佔全部橋梁平均修復成本的15%,略高於結構更換成本的1%(即修復重建比)。根據法國現行的抗震規範,根據已使用的地震加速度,該橋的抗震性能可以達到新建橋梁所需的抗震性能的70%至100%。

圖8 提升橋面後更換的彈性支承

卡隆特高架橋的抗震評估與改造,是法國首次對此類規模的結構進行幹預。由於該橋老化狀況嚴重,因此該抗震評估及改造對該橋進行了全面的修復,且對Cerema集團新制定的《現有橋梁的抗震評估和改造指南》進行了理論指導。

在通過迭代過程對不同的改造方案進行研究與對比後,選擇了較為溫和的幹預方式,幹預內容包括將現有彈性支承替換為柔性支座,在每跨端部的承重帽梁上安裝橫向混凝土擋塊,以及在中間墩上安裝安全擋塊,以防止橫向橋面脫位,並在每個橋臺上安裝高強度的黏滯阻尼器,將縱向力和位移降低到可接受的數值。

由於土壤液化的危害已通過現場調查和特定的實驗室試驗(循環三軸試驗)得出結論,土壤液化在現有地震作用下發生的可能為零,因此可從分析中排除。

本文刊載 /《橋梁》雜誌 2019年 第4期 總第90期

作者 / Denis Davi

作者單位 / 法國Cerema集團地中海大區分公司

文章來源 / IABSE SYMPOSIUM NANTES 2018 Proceedings

相關焦點

  • 超材料可從柔性「秒變」剛性
    根據磁場調整機械性能 超材料可從柔性「秒變」剛性 2018-12-13 科技日報 馮衛東 【字體 語音播報   美國研究人員使用機械超材料(具有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獨特機械性能)開發出一種新型材料,可響應磁場從柔性變為剛性
  • 如何建造超強抗震、超長壽命、超高難度的懸索鋼橋
    作為舊金山的交通咽喉和新地標,因其超強的抗震性能、超長的使用壽命、超高的鋼結構建造難度,獲得了2015年度IABSE傑出結構大獎。無處不在的抗震設計思想由於舊橋在1989年舊金山大地震中遭到損壞,經數年的檢查及分析,認定加固舊橋的花費甚高,當局決定在旁邊修建一座新橋,並將舊橋拆除。
  • 抗震升級——日本最大黏滯阻尼器更換工程
    大橋在設計階段採用了當時最先進的工程技術和最新的抗震設計規範,後來因為1995年神戶大地震的發生,日本政府提高了所有抗震設計要求並修訂了抗震設計規範,因此日本當局也相應提高了名港跨海大橋的抗震要求。由於大橋是當地重要的基礎設施,也是重要的東西交通線,所以大橋管養部門決定對其進行抗震設備升級改造。名港跨海大橋東、中、西三部分目前正處於不同的加固改造階段。
  • 現代抗震設計理論是如何發展的?
    (變形和阻尼),假定結構為剛性,地震力水平作用在結構或構件的質量中心上,其大小相當於結構的重量乘以一個比例常數。1916年佐野利器提出的「家屋耐震構造論」,引人了震度法的概念,從而創立了求解地震作用的水平靜力抗震理論。在20世紀20-30年代,日本存在剛性和柔性兩種理論。在這期間,還提出了消震隔震減震理論、能量耗散理論和抗震設計的能量理論。
  • 學校房屋抗震安全檢測鑑定報告全面評估
    學校房屋抗震安全檢測鑑定報告全面評估4)檢查或測量承重結構或構件的裂縫、位移或變形,當有較大動荷載時結構或構件的動力反應和動力特性。房屋結構檢測目的:房屋抗震鑑定、房屋安全鑑定、為房屋後期改造提供技術依據。鼓勵其他未採取抗震設防措施且未列入近期拆除改造計劃的房屋建築工程產權人,委託具有相應設計資質的單位按現行抗震鑑定標準進行抗震鑑定。
  • 砌體結構抗震鑑定與加固改造
    根據建築體系現行的施工要求,妥善地運用加固改造技術。工程建築使用到某個周期後,有必要進行加固改造,改善工程質量。可見,施工中做好結構鑑定,運用好加固技術很有必要。結構鑑定1.第一級鑑定對現代建築而言,後續使用年限是比較顯著的特徵,抗震鑑定的目標、方法和最後得到的鑑定結論均有很大的影響後續使用年限,實際上為抗震鑑定後建築持續使用的計劃時期。針對A類建築,人們也可以根據B類建築來完成抗震鑑定。
  • 根據磁場調整機械性能 超材料可從柔性「秒變」剛性
    &nbsp&nbsp&nbsp&nbsp指數=0&nbsp&nbsp&nbsp&nbsp科技日報紐約12月11日電 (記者馮衛東)美國研究人員使用機械超材料(具有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獨特機械性能)開發出一種新型材料,可響應磁場從柔性變為剛性,在智能可穿戴設備和柔性機器人中具有廣泛應用前景
  • 揭密中國古建築如何抗震:木結構建築"以柔克剛"
    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是世界上地震活動水平最高、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華北、西北、東南、西南地區均為強地震分布帶。然而,我國許多古代建築都成功地經受過大地震的考驗,如天津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山西應縣木塔等建築,千百年來均經歷過多次地震仍然傲然屹立。古建築為何能抗震?它們又是怎麼抗震的?
  • 「瓊凱教程」給排水、暖通、電氣各專業抗震支架的設計與施工圖解
    抗震支吊架的設置原則為:新建工程剛性管道側向抗震支撐最大設計間距12米,縱向抗震支撐最大設計間距24米,柔性管道上述參數減半;(為保證抗震系統的整體安全性,對長度低於300mm的吊杆,也建議進行適當的補強);最終間距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在深化設計階段確定。所有產品需滿足《建築機電設備抗震支吊架通用技術條件》CJ/T476-2015。
  • 南昌大學「JACS」優化兼具柔性-剛性MOFs用於高效去除乙炔
    近日,南昌大學資源環境與化工學院王珺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優化兼具柔性-剛性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孔結構並用於高效乙炔去除》(Optimizing Pore Space for Flexible-Robust Metal-Organic Framework to Boost Acetylene Removal
  • 高架橋護欄高度_2020年高架橋護欄高度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特別是先期於土地開發而修建的主幹路,在原設計時過於著重交通功能,不能滿足現代城市對景觀品位的需求、以人為本的環境建設、多功能的商業配套等多種需求,隨著道路周邊土地的開發建設,對其改造亟需進行。  自然、生態為設計理念  自貢市南北向中軸線—丹桂大街南延線改造項目,項目起終點分別為匯北路和匯南路,是高新區南湖生態城的核心位置。
  • 我國科學家研發出柔性相變儲能材料膜
    >,並將其與柔性石墨烯膜相結合應用於可穿戴熱管理器件。該相變材料膜機械柔性好、形狀可裁剪及摺疊、冷熱循環壽命長,相變過程中材料始終保持固態,可實現大尺寸製備,並為開發高性能柔性相變儲能材料及熱管理器件提供新的方法與思路。
  • 中國古代四合院建築怎麼做到抗震效果,讓我來帶著大家領略一下
    中國古代建築與抗震地震造成的最直接、最常見的災難是房屋和建築物一瞬即塌的破壞。如果按照中國古代建築結構體建造的木製建築具有很強大的防震功能。中國古代建築·故宮中國古代工匠經常巧妙地運用合理的幾何平面和簡單的形狀,來提高建築物的抗震能力。現在許多古建築都是簡單的,包括建築物的內部構造在內,在平面和形狀上都是對稱的,並且試圖避免內部風度和質量的不均勻性,從而防止剛度偏離質心。
  • 北安滑動抗震球鉸支座結構及原理圖
    當支座受到衝擊載荷時,緩衝裝置可通過柔性接觸減緩衝擊力,降低位移加速度,從而對支座本身和鋼結構主體起到保護作用。其次,各相對位移面之間設有不鏽鋼板和聚四氟乙烯滑板,通過兩者相對滑動實現位移,這樣大大的降低了摩擦係數,使各部件間運動靈活,避免爬行現象的產生。減震型抗拔球鉸支座,也分為固定型、單向位移型和雙向位移型三類。
  • 鋼結構常見的幾種「梁柱剛性連接形式」
    (5)工字形截面柱在弱軸與主梁剛性連接當工字形截面柱在弱軸方向與主梁剛性連接時,應在主梁翼緣對應位置設置柱水平加勁肋,在梁高範圍內設置柱的豎向連接板,其厚度應分別與梁翼緣和腹板厚度相同。柱水平加勁肋與柱翼緣和腹板均為全熔透坡口焊縫,豎向連接板與柱腹板連接為角焊縫。
  • 長治辦公樓房屋抗震檢測評估公司
    長治辦公樓房屋抗震檢測評估公司上面兩種極端情況,充分說明了非荷載效應的影響不容忽視。抗震鑑定須知,非荷載效應的客觀存在與設計施工處理不當,已使結構受到損傷或已承受很大內應力,結構的安全度、耐久性、延性,建築物的正常使用,已受到很大影響,結構設計施工乂豈能貴之不顧?抗大地腰、抗強颱風又從何談起?世界各國規範包括我國結構設計規範早已對此效應影響作岀了一些基本規定,如伸縮縫、沉降縫、後澆帶等。
  • 柔性材料支撐剛性需求 探索「天問一號」升空背後的隱形力量
    紡織柔性複合材料作為產業用紡織品行業中的一個高端細分門類,是「天問一號」探測器不可或缺的材料。   近年來,我國紡織柔性複合材料發展迅速,正向著功能化、生態化、輕量化方向轉型。在航天領域,為了確保太空飛行器著陸時的安全性,採用充氣式柔性紡織材料氣囊緩衝是一種有效的途徑;在防彈防刺領域,柔性複合材料結合緊密織造以及塗層整理技術,可提供與剛性防刺裝甲相同的性能,但具有更高的靈活性和舒適性……   CINTE20現場,北京邦維高科特種紡織品有限責任公司將重點推出軍工配套紡織品、核生化(NBC)防護、消防特警與工業安全、特種行業防護、衛生應急防護、柔性複合材料及製品、單兵防護材料及裝備七大系列產品
  • 中科院研發出柔性相變儲能薄膜可用於可穿戴領域
    相變材料(PCM - Phase Change Material)是指溫度不變的情況下而改變物質狀態並能提供潛熱的物質。轉變物理性質的過程稱為相變過程,這時相變材料將吸收或釋放大量的潛熱。
  • 「小知識」機電安裝抗震支吊架全面解讀
    2、已經建成的下列建設工程,未採取抗震設防措施或者未達到現行抗震設防標準,且未列入拆除、改造計劃的,應進行抗震性能鑑定:(1)重大建設工程;(2)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或者可能影響抗震救災、避難疏散的建設工程;(3)地震時使用功能不能中斷或需儘快恢復的建設工程
  • 大連化物所史全/吳忠帥合作《ESM》:柔性相變儲能材料膜
    ,並將其與柔性石墨烯膜相結合應用於可穿戴熱管理器件。該相變材料膜機械柔性好、形狀可裁剪及摺疊、冷熱循環壽命長,相變過程中材料始終保持固態,可實現大尺寸製備,並為開發高性能柔性相變儲能材料及熱管理器件提供新的方法與思路。相變儲能材料能夠在恆定溫度下吸收和釋放大量潛熱,可作為一種高效熱能儲存與溫度控制介質應用於電子器件熱管理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