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核心網》借鑑一二:科普類文章的寫作思路

2020-12-04 程式設計師生存指南

花了兩天時間,讀完了陳學梁的《大話核心網》。

作者用通訊行業8年時間的經驗沉澱,根據核心網演進的脈絡,描述了程控交換、七號信令、NGN網絡、SIP協議、IMS網絡、UMTS PS核心網、LTE EPC核心網、SDN網絡等系統,並根據多年的技術理解,論述了核心網演進的基本規律。

初期文章發表在C114論壇上,聚焦了一群忠實粉絲,後被出版商相中,最終成書。

書中感悟較多,可能作者是想衝淡技術濃度,畢竟技術類的書籍不容易寫。

像這類專業知識,需要作者做到深層把握之後,才能夠融會貫通,用通俗易懂的案例,採用類比的方式,描述部分深邃枯燥的技術內容。

在通訊行業。核心網是一個重要的網絡,一旦出問題,會影響全省某個運營商下的用戶上網或打電話。其地位可想而知。

但又因為太重要了。其內部的結構反而改動不多。每一次核心網架構的演進,都是以5-10年為單位進行平滑過渡。

核心網從傳統的PSTN網,升級為軟交換網,後演進為IMS網。其演進史就是「控制,承載,業務」分分合合。把握了這個脈絡,實際上比較容易理解當今發生在核心網中的故事。

除了核心網,還有承載網、接入網,每一個網絡都有需要值得研究的東西。

作者的寫法有兩處可以借鑑。

1、將晦澀難懂的技術細節,使用類比,讓讀者從形象化的語言便於去理解。

比如描述2G、3G、4G的區別。打了一個容易理解的比喻,2G 時代,我們可以看瑪麗蓮·夢露.txt;3G時代,我們可以看瑪麗蓮·夢露.jpg;4G時代,我們可以看瑪麗蓮·夢露.avi……而至於5G時代,則是無論何時何地,4K 版的瑪麗蓮·夢露都將與大家同在(無處不在的網絡覆蓋, 無處不在的一致性用戶體驗,沒有斷線,沒有卡頓,沒有延遲,4K版的瑪麗蓮夢露隨時在你身邊)。

這些方式在優秀的科普類視頻號「回形針」也可以看出一二。他們的文字稿就儘量去除了讀者聽不懂的專業名詞。

2、技術文章中夾雜自己的感悟。

可能有些讀者不習慣,認為寫技術就應該只寫專業內容。其實對於作者的做法,我是理解的。寫到一段知識點,可能會聯想到生活中的一些往事,從而有所感想,這其實是多年工作經驗和人生閱歷的沉澱。

就像我們聽到一首熟悉的歌曲時,或歡喜雀躍,或獨自感傷。音樂這東西,開心時入耳,難過時入心。快樂的時候,你聽的是音樂,難過的時候,你開始懂得了歌詞!愛一首歌,常常是因為某句歌詞。真正動人的不是那句歌詞,而是在你生命中關於這首歌的故事。

作者藉助對核心網的理解,寫出一本科普書籍。這其實也是他對個人項目的實踐。

科普類作品在自媒體空前繁榮的今天,創作可以有多種形式。這也意味著一個人如果多掌握一門技能,就更能產生意想不到的創意和優勢。

燒腦難懂的程序算法,相關專業書籍論述非常多,但「程式設計師小灰」卻以漫畫的方式進行描述,讓讀者通俗易懂,圈粉無數。

上文所提的「回形針」,使用視頻講解日常有趣的現象,不少視頻閱讀量輕鬆十萬加。

還有一些職場類的作品。《八小時以外工作制的白領》、《思科九年》均是在天涯社區上持續寫作,受到讀者青睞,而後出書。

這些出版的書籍並不是說作者文採有多麼好,其實只要是真實經歷真情實感,把自己獲取的知識理解消化,分享出來,讓其它人在閱讀中受益,這就具有了文章的價值。日積月累,這些價值自然可以得到回報。

這是一個正向循環的過程。

寫作是一個孤獨的歷程。在現代這個浮躁社會,寫下這本大部頭的書,不是那麼容易堅持的。佩服作者!

相關焦點

  • 「科普」類的閱讀及寫作小技巧!
    閱讀可以使我們獲得很多的知識,尤其是科普類的文章,科普類的文章裡面知識的準確性都很高,比較真實,推理方面也比較縝密。通常是遵循議論文的思維過程來寫的!對於喜歡科普的同學來說,是很有意思的,但是也有部分同學會覺得比較枯燥!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去閱讀呢?
  • 今年高考時間推遲,分享一下高考科普類的文章應該怎麼書寫
    如果寫科普類的文章,我們首先一定要認識到什麼是科普類文章,其次應該如何正確的選題以及如何有效地避免一些重複性的問題;(1)、什麼是科普文章科普文章就是把已有的科學知識、科學方法,以及融於其中的科學思想和精神,通過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而使之為讀者所能理解的文章.科普文章往往有著宏觀敘事的風格
  • 科普寫作分享
    寫科普文章是其中一種方式,優點是它形式簡單,門檻低,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傳播方便,比如說講課需要場地,需要人員,有時間空間的限制;寫科普文章的缺點就是你需要額外的寫作時間和精力投入,對於沒有寫作習慣的人來說,可能還需要一定的練習。毫無疑問的是,就像臨床工作一樣,科普的能力需要學習和訓練,科普寫作也需要練習,多寫多練就能越寫越好。
  • 用運營思維,做醫療健康類文章科普
    我從來相信醫生的專業,也從不否認醫生的文字輸出能力,但自媒體科普醫療健康內容不同於醫生以往傳統的文字寫作,需要顛覆固有認知,用產品運營思維才能做好醫療健康類文字科普。文字載體的變化,閱讀習慣也發生改變。
  • 如何寫好科普類的文章?
    一、什麼是科普文章科普文章是面向大眾的,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專業現象和問題,把已有的科學知識、科學方法,通過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而使之為讀者所能理解的文章。許多人認為一般人寫不出科普,實際上,許許多多的人不僅能寫,而且能寫出非常好的科普文章。科普文章是人們了解科學的一個重要手段,其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二、科普文章怎麼寫首先,定好主題很重要,你選的主題是你感興趣的,這也決定了這篇文章的受眾面。想要原創,選擇那些沒人寫過的。
  • 科普文章寫作中有哪些注意事項?
    想要寫好科普文章,首先需要帶大家一起了解科普作品的幾大特點:1.科學性科學性是所有科技作品的生命,科普作品就是這樣,科學必須揭示事物的客觀規律,探求客觀真理,用來認識和改造世界。所以,科普就是讓廣大讀者能清楚科學與生活的關係,賦予科學一種內涵,更方面大家的生活。3.通俗性通俗性就是要用更生化化的文字介紹科技知識,更生動、易懂。專業術語來表達,一般讀者理解不了,就起不到科普創作的作用。科普作品,只要簡明扼要,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寫清楚,同人們的實際生活和工作聯繫起來,就能達到通俗化。
  • 讓科普文章變得靠譜起來
    然而,自媒體信息流中的含金量有時候讓人感到頭疼,為博取眼球而發布低俗文章並不鮮見,還有的打著科普的幌子,看上去有理有據有章法,但實際上是不靠譜的偽歷史、偽科學、偽常識等。其中,有的結論毫無說服力,有的迴避關鍵問題,有的材料使用方法不當,但對外行人來說,卻足以產生一定的誤導作用。科普文章不靠譜,是信息傳播失真的典型表現。
  • 新媒體科普寫作訓練營第三期招生簡章
    答疑解惑類的科普小品創作2 以故事為主體的科普創作3.  以包袱為導向的科普創作4.  以闢謠、駁斥為目的的科普創作5.  以小說為載體的科普創作課後作業· 練習今天教的第一個範式(答疑解惑類的科普小品文的寫作範式)2500字左右,嚴格限定在這個範圍,上下浮動不要超過100字。
  • 文獻綜述類論文寫作秘籍
    最後必須指出的是,在我們搜集文獻的過程中,肯定會發現一些現成的、與我們要寫的文章相似的綜述文章。我們可以借鑑這些文章的內容(最重要的是這些文章的參考文獻清單)來縮短我們搜集、理解和閱讀原始文獻的過程,但切不可如獲至寶,投機取巧地照抄這些現成的綜述文章,而根本不看原始文獻,這是目前錯訛屢屢出現的根源,也違背了學術研究求真務實的精神。
  • 李淼:給孩子講科普寫作
    我是李淼,大家好啊,今天有幸被邀請到和同學們來分享我的科普寫作體會。然後也會提及關於一些科幻寫作的看法,雖然科幻寫作不是我的長項,但我也做過一點。今天我就基本上分三部來與同學們分享。第一部分關於科普,第二部分關於三種寫作,最後一部分關於科幻。我還會在最後留下時間,回答這個你們的問題。    首先,關於科普。
  • 技能技巧 | 成就大醫生,用產品運營思維做醫療健康類文章科普
    我從來相信醫生的專業,也從不否認醫生的文字輸出能力,但自媒體科普醫療健康內容不同於醫生以往傳統的文字寫作,需要顛覆固有認知,用產品運營思維才能做好醫療健康類文字科普。文字載體的變化,閱讀習慣也發生改變。
  • 讓文案寫作更簡單,寫作的思路
    故事顯得真實,在寫作時不經意間流露出的情緒,會讓文字更直戳人心。日常觀察刻意的留心身邊可能成為你寫作素材的內容。這樣確定了寫作方向,提起筆的時候,才不至於迷茫。就像大多數路痴,他們缺乏方向感僅僅是因為缺少對走過的環境的觀察。
  • 如何速讀科技英語期刊論文借鑑寫作方法
    一般而言,科技英語期刊論文具有篇幅較小、主題集中、連續性強等特點,閱讀這類論文的常用方法是依次閱讀論文的構成要素。但是在實際閱讀中,標題幫助讀者決定該論文是否有必要讀,作者署名及工作單位不需予以特別關注,閱讀摘要和關鍵詞決定論文是否需要繼續讀。引言是可以略讀的部分,正文部分的文獻綜述可以和參考文獻結合起來讀,以全面了解研究概況。
  • 小學生一二年級看圖寫話《保護水資源》範文練習,附寫作思路
    寫作思路:1、這是在什麼地方呢?2、同學們這是看到了什麼情況?3、他們會怎麼做呢?
  • 教師點撥2012年6月英語四六級寫作萬能文章結構與思路
    >       編輯推薦:   >>2012年6月全國英語四六級考前備考衝刺指導   北京新東方四六級寫作教師金凌虹:點撥2012年6月英語四六級寫作萬能文章結構與思路   第1段:引語引用+簡單評論段     1文章第一句話:直接引用引語     1.1.
  • 2016考研英語閱讀文章架構及出題思路
    英語考研閱讀理解A節中30%的考題是含有考研英語特有思路,對於很多憑感覺做題或只看重表面單詞句子意思的考生,很容易掉入出題人設計的陷阱,所以說,把握文章的架構思路尤為重要,可以幫助考生在混亂和迷惑中能夠一舉鎖定目標,而不至於劍走偏鋒,下面新東方網考研頻道就詳細和大家談談關於出題思路和文章架構的問題,希望考生認真的把握學習
  • 原創、抄襲及借鑑這幾個概念了解一下
    這些都是靠學生自己獨立思考,自己完成,一篇真正的作文是屬於自己真正思考與自己獨立完成的作文,是具有「原創版權」,我們在這提到的「原創」是相對於「抄襲」與「借鑑」提出來的。「原創」一個方面指的是「觀點原創」,比如從來就沒有人提出這類的觀點,你提出來了,算是你自己的原創了;另一方面就是「寫法原創」。
  • 設計類研究生怎麼寫好論文——文獻使用與論文框架結構
    其實不只是書籍,設計類學術型論文的寫作也一樣。藝術背景出身的學生,論文內容往往內容豐富,但是結構化思維的體現較少,或者說文章的「乾貨」不多;理工科背景出身的學生的論文往往邏輯性更強,但可能存在論據說服性不足或者成果不顯著的問題。   當然,文章的主題並不再此,文章是在解讀如何使用文獻。
  • 讀書類主題作文思路解析
    讀書類主題寫作,指向學生在閱讀中發生的故事、在閱讀中獲得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在中考中運用到的頻率很高。考生如果平時能做好這方面的素材搜集和構思準備,在很多半命題作文中都可以運用到相關素材和思路,從而完成一篇相對高質量的作文。
  • 作家汪詰搞「科普寫作訓練營」,業界:無異於「自殺」
    最近,我偶然在一個官方群看見某省科技出版社的朋友轉載了一篇文章,引起了我的關注。這篇被轉載的文章,標題叫做《汪老師自我爆料:靠科普寫作我能掙多少錢?》,於6月3日發表在汪詰老師擔任主編的《科學聲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