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技術當成盲人「拐杖」用?Strap來了,明年有望普及

2021-01-13 單身狗說機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全世界大約有22億人視力受損或者失明,2018年我國實力殘障人士就多達1700萬。

而這個群體人數這麼龐大,我們在街上卻很少見到他們的身影,為什麼?

因為對於盲人來說,出門太麻煩了,還得面對各種無奈的場景,比如紅綠燈沒有提示,沒有導盲犬,盲道變成「怒江七十二拐」,不準導盲犬待的餐廳,面對無形中可能受到的軟歧視,所以有30%的盲人基本上都是待在家裡,沒出過門一步。(數據來源於時代數據《視障者基本信息調查》)

而出門的盲人要遇到什麼場景?在沒有人、沒有導盲犬陪同的情況下,盲人出門危險係數太高。

比如這樣的場景:

這不是把盲人往坑裡帶麼。

而且在我國實際服役的導盲犬就只有100隻左右,而我國需求數量高達170000萬隻。(數據來源:時代數據《中國導盲犬南方示範基地》)

而盲人的生活隨著科技的發展,也在慢慢變好了,這不,國外有一個機構研發出來一個搭載自動駕駛技術—雷射雷達的智能輔助設備Strap。

這是一家名為Strap Technologies的初創公司,主要開發可穿戴的胸前雷射雷達設備,幫助盲人在行進的路上做精密的測算,如牆壁、臺階、行人、人行道上的危險情況,通過測算把結果反饋震動給用戶,而用戶則需要學習幾種震動表示的語法。

據Strap Technologies的創始人介紹道,這款Strap產品的主要優勢在於它把各種不同傳感器結合到一起做精密的測算,可以告訴用戶如何表面障礙,障礙距離有多遠;

還可以即時監測用戶的方向,通過在地面繪製一條虛擬的直線,指引穿戴Strap的用戶向前行走。另外Strap 充電一次,可以用72個小時。目前在官網的預定價格是500美元,而明年夏天將會以750美元價格發售。

儘管Strap Technologies創始人說他們家是全世界第一個做出這個智能穿戴白手杖設備的公司,可其實早就有公司做出來過,比如多倫多的iMerciv在賣的一種超聲波碰撞預警傳感器BuzzClip,只需要249美元。

如今科技進步的當下,視障人士也沒有被忽略,不得不說這是社會發展之下的一抹溫情存在啊。

相信在更多科技關注到殘障人士的情況下,這個世界,會越來越溫暖。

相關焦點

  • 盲人輔助行走拐杖的設計
    摘要:傳統盲人的拐杖僅僅是一根普通長棍,盲人只能感覺接觸到的障礙物,使得他們在行走中充滿了安全隱患。針對這個問題,本文基於 STC單片機設計了一種盲人輔助行走拐杖,該設計模仿蝙蝠避障原理,利用嵌入式技術和超聲波測距技術,探測盲人正前方的障礙物,由單片機控制收集信息,並利用相關軟體處理,對需要進行警告的信息進行人性化語音提示。
  • 盲人福音!智能拐杖來了!比導盲犬還靠譜
    在這樣的前提下,如果把導盲犬換成一樣智能電子設備將會為盲人帶來便利。謝天謝地,伯明罕城市大學的大學生,他們日前就研發了一款智能手杖。這支手杖由通信技術專業的幾名學生製作,名叫 XploR,不僅能探路,還能識別人臉。它和盲人經常使用的拐杖並無區別,就是一根長長的棍子,卻有導盲犬一樣的敏銳「嗅覺」。
  • TED演講:來自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
    「我們正見證科幻小說在未來成為現實——無人駕駛汽車,」布朗說,「進入一輛可以自己行駛的汽車,任何人都會有點激動,但他們會慢慢適應。」         谷歌公司2010年開始研究無人駕駛技術。按照公司說法,無人駕駛汽車依靠可視探頭、雷達傳感器、雷射器以及採集自人工駕駛汽車的各類信息資料庫用以定位。駕車人可不使用自動駕駛裝置而人工駕駛。
  • 盲人工程師發明的「智能拐杖」,能利用谷歌地圖幫助盲人導航!
    今天,在技術的飛速發展下,許多我們生活中所熟知的產品已經開始被重新定義。從智慧型手機到智能電視再到智慧機器人管家,科技的力量已經讓我們不再感到驚訝。雖然許多最新的科技發明都是為了娛樂,但也有很多是為了我們的生活更加幸福與便捷。其最好的一面,是科技能夠幫助到那些經歷過某種殘疾的人。
  • 最美的眼睛——盲人選手的拐杖
    最美的眼睛——盲人選手的拐杖 在世界各地的馬拉松比賽上,盲人選手被組委會接受參加一年一度的馬拉松盛會,這項強身健體的運動項目,對於盲人運動愛好者來說可以說是個福音
  • 盲人福音:智能拐杖相隔9米可識別人臉
    網易科技訊 5月2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英國伯明罕城市大學的研究人員正為盲人研發一種相隔9米就可識別人臉的智能拐杖XploR。XploR拐杖內置了攝像頭、面部識別軟體和GPS。研究人員的設想是把電腦功能整合到拐杖中。其中的攝像頭和面部識別軟體可以協同運作。攝像頭位於拐杖手柄的正下方,擁有270度的視角,可以儘可能多地探測盲人的周邊環境。內置的軟體將集成來自Gmail和Outlook等服務的圖片庫。還可以使用攝像頭拍照添加儘可能多的面部照片。一旦攝像頭視野中出現一個人,融入了開源視覺算法的軟體就會開始掃描他的面部以查看是否與圖片庫中的任何人匹配。
  • 盲人坐地鐵不知怎麼走 女孩用肩膀為其當拐杖
    原標題:女孩用肩膀為盲人大哥當拐杖   圖為:夏婷為盲人乘客帶路的情景(市民抓拍)   這兩天,一張照片感動著不少網友。
  • 人工智慧進化——無人駕駛技術的編年史
    不過這裡提到的人工智慧並不一定就是人形機器人,而是指能夠以和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因此自然包括了無人駕駛技術。由於網絡的普及,這項技術大家應該都有所耳聞,但是它的發展史卻沒有對外普及。所以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無人駕駛技術的編年史。
  • 眾籌榜:專為盲人設計的智能拐杖,代替導盲犬的新型「引路人」
    每日新奇好玩對於盲人來說,出一趟門不容易,一般需要藉助拐杖或者導盲犬,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訓練有素的導盲犬,那該怎麼辦呢?為了廣大的盲人和視覺障礙人士可以更方便的出門,來自倫敦的非盈利機構 YGA 發起了一款智能拐杖 Wewalk 的眾籌項目。Wewalk 外形簡潔,整體充滿了科技感,集成了所有功能的地方就在於它的手柄部分了。
  • 谷歌的搜尋引擎沒回來,無人駕駛卻來了!背後隱藏著怎樣的野心?
    近日,無人駕駛技術落戶上海的消息在多個網站傳出。一家名為慧摩商務諮詢(上海)有限公司落戶上海, 是由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旗下的無人駕駛公司WAYMO LLC 100%持股。對於谷歌來說,2009年啟動無人駕駛項目,通過不斷地路試、技術改進及市場策略調整,到第一家無人駕駛公司Waymo的正式成立及運營。谷歌一步步提升自己在無人駕駛領域的綜合實力,截止目前已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由於Waymo是無人駕駛領域的領頭羊,這些年又取得很多優異的成績,所以被全球很多公司看好,這也使得公司的估值從百億美元上升至千億美元。
  • 無人駕駛汽車的發展前景詳細說明
    無人駕駛汽車的來臨將能夠解放人類的雙手,降低發生交通事故發生的頻率,保證了人們的安全。同時隨著人工智慧、傳感檢測等核心技術的突破和不斷推進,無人駕駛必將更加智能化,同時也能夠實現無人駕駛汽車的產業化。但是任何技術的出現都是循序漸進不斷革新的過程,無人駕駛從出現到成熟再到能夠在世界範圍內運用,需要每一個汽車人的不懈努力。
  • 對於普及無人駕駛,我們有了這四點認識 | 雷鋒網公開課
    自動駕駛有個特點,90% 的功能可以用 1% 的成本實現,但是剩下的 10% 的功能是最難的,可能增加 100 倍的成本也不一定能實現,真正實用的自動駕駛系統不會使用最昂貴的設備、最複雜的技術。在我看來,做好自動駕駛,取捨是關鍵。最好的自動駕駛技術方案,是在成本限制下最簡單的方案。所以我們不會花時間去攻克最難的部分,我們只用低成本實現 90% 的功能。
  • ...賭城發布一年內可量產無人駕駛汽車,首提無人駕駛四象限概念|獨家
    2016 年,我們看到了「無人駕駛」的火熱勢頭,其火熱不僅僅表現在它在媒體上超高的曝光率,而且確實是國內外許多大公司和初創公司深度布局的範疇,並且無人駕駛領域的產業布局也開始在幾個層次上發生,比如,無人駕駛的硬體技術層面、軟體技術層面、無人駕駛車輛產業合作層面、無人駕駛共享服務層面等等。
  • 從布朗運動到大一統,無人駕駛才能根治中國的擁堵頑疾
    每一輛機動車都沒有與鄰近機動車相似的駕駛規律,加塞兒,龜速超車,突然急剎,甚至是逆行等等等等,每個個體都毫無規律的在橫衝直撞。而百度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便宣布進軍無人駕駛領域。百度無人駕駛車項目於2013年起步,由百度研究院主導研發,其技術核心是「百度汽車大腦」,包括高精度地圖、定位、感知、智能決策與控制四大模塊。
  • 明年杭州人或可坐上無人駕駛車 在城市管道裡穿梭
    在此背景下,中國智慧交通谷應運而生,成為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與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合作共建的交通產業集聚地。儀式上還公布了一個重磅消息——第一條管聯網測試線明年將在蕭山區開建,這條20公裡長的測試線將被打造成為樣板工程並實現「管道裡運行車輛」。這些管道交通可上天、可入地,還能在水下載著電動智能車以每小時80公裡的速度跑。
  • 北京無人駕駛百度測試禁止_百度無人駕駛 北京 - CSDN
    本文節選自圖書:《第一本無人駕駛技術書》,本書從實用的角度出發,以期幫助對無人駕駛技術(特別是人工智慧在無人駕駛中的應用)感興趣的從業者與相關人士實現對無人駕駛行業的快速入門,以及對無人駕駛技術的深度理解與應用實踐。我們可以預測一個不遠的未來,屆時所有行駛的汽車都是無人車,我們將迎來一個更加安全、更加清潔環保的世界。
  • ...集團發布無人駕駛概念拖拉機研發成果:無人駕駛技術提高精準度...
    通過其凱斯和紐荷蘭品牌,凱斯紐荷蘭工業集團的創新團隊積極研發了無人駕駛技術概念,以通過儘量合理利用土壤和各種天氣條件以及可用勞動力,應對這一挑戰並幫助農民和農業企業可持續地提高產量和生產力。  自動轉向和遠程信息處理已應用在現今拖拉機技術中,而無人駕駛技術將使這一發展更上一層樓。
  • 敢用拐杖敲打巡邏車。民警一看,原來是盲人出行遇困難
    揚子晚報網1月4日訊(通訊員 南特宣 記者 梅建明)2021年1月4日上午9點30分左右,南京市公安局特警巡警支隊武裝巡邏一大隊特警23號車在中華門翁城定點值守時,發現一名老人用拐杖敲打了巡邏車。經過民警的觀察和溝通了解,原來該名老人是一名盲人,正在用導盲棒探路,沒想到無意間敲打到巡邏警車了。考慮到老人獨自在機動車道路上行走存在一定的危險性,民警立刻將老人攙扶至人行道的盲道上,以確保其安全。民警詢問老人要不要送時,老人稱自己能回家,這條路他比較熟悉。民警囑咐老人,以後出行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儘量避免長時間在機動車道路上行走,必要的時候隨時可以向警察求助。
  • 無人駕駛三大靈魂拷問:以後真的可以「無證駕駛」了嗎?_易車網
    動輒五千到一萬元的駕考費用自然不菲,上路一萬公裡的駕駛磨合期又讓新晉「車手」再受摧殘。很多人只見到車展上的概念車「藏起」方向盤,卻不知「司機」在「無人駕駛」體驗車裡手心冒汗。鋪天蓋地的新聞都在說「無人駕駛」來了!可是它真的來了嗎?自動駕駛無人化,取代司機還是便利乘客?
  • 熱心街坊33年甘做盲人鄰居的「眼睛」和「拐杖」
    33年來,熱心街坊熊昌金堅持做盲人鄰居熊光林的「眼睛」和「拐杖」,讓他的路走得順暢平坦。「我牽著你走,你就不會摔倒。」熊昌金總是這樣對熊光林說。熊光林的老伴也是盲人,熊昌金則是獨居。說起「大哥」熊昌金,熊光林頓時激動起來。「沒有他,我都不敢想像自己現在是個什麼樣子。」他說。從他搬到這裡的第一天起,無論他遇到什麼困難,只要站在門口喊一聲,熊昌金都會馬上趕來幫忙。「盲人的生活實在太艱難了。」熊昌金對記者說。他記得,熊光林搬來不久,一天早晨獨自拄著拐杖出門坐公交,當時,狹窄的路口正在施工,地上堆滿建築材料和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