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65億就為了抓回「一把土」?專家:估計至少研究幾十年

2020-10-28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

在貝努小行星上採樣的冥王號 NASA

北京時間10月21日清晨,已經在太空飛行4年的OSIRIS-REx(冥王號)探測器,成功從目前距地球3.34億公裡的貝努小行星上,收集了一些塵埃和碎石。耗費7年時間,耗資約65億元人民幣,只為從小行星上抓回「一把土」,值得嗎?當然!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楊宇光看來,這是一次意義重大的「太陽系考古」。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對這次任務後續的科學研究充滿期待。「冥王號可以採集60克樣品,這個量已經很多了,樣品類型也會比較豐富,可以開展很多非常系統的研究。估計至少可以研究幾十年。」

小行星上藏有太陽系古老遺蹟

對於地球來說,近地小行星是一種危險的存在。它們在太空中風馳電掣,不時與地球擦肩而過,讓人心驚肉跳。不過這些魯莽的傢伙並非一無是處,它們身上也藏有科學家們夢寐以求的東西,比如太陽系最古老的遺蹟。

鄭永春介紹說,太陽系形成之後,塵埃碰撞凝聚形成了行星、矮行星等天體,還有些粉末碎屑,成為了小行星。相比之下,行星中含有很多放射性元素,會產生熱量,從而導致演化、熔融,慢慢將太陽系初期的歷史湮沒。而能量小、熱量少的小行星,基本上沒有發生過演化,仍保留著太陽系形成之初的狀態。對它們開展研究,有助於探尋太陽系最早期的面貌。

此外,隨著航天技術發展,人類也產生了對小行星資源開發利用的想法。

出於上述目的,人們開始在茫茫太空中尋找探測目標。楊宇光表示,選擇目標時,需要考慮幾個因素。

從工程角度,首先要考慮可行性。例如項目預算能買多大推力的火箭,能把探測器送到多遠的地方,以此劃定一個選擇範圍。如果要登陸採樣,那麼小行星的自轉速度就不能太快,以免增加任務難度和風險。

同時還要從探測價值方面考慮。太陽系裡有近地小行星、主帶小行星等多種類型,其軌道分布、成份等都有差異。在能力有限的情況下,一定是儘量選擇此前沒有探測過,本身具有一定特點,在科學上或對未來開發有足夠高價值的小行星,作為探測目標。

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一顆發現於1999年,編號為1999 RQ36的近地小行星——貝努成為了冥王號的探測目標。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介紹說,貝努是一顆富碳小行星,直徑將近500米。它距離地球最近時約有750萬公裡。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劉玉娟在一篇文章中介紹,貝努的年齡超過45億歲,並未經歷過劇烈的變化,意味著它表面和內部的物質都是太陽系誕生時產生的,其組成成分很可能包含生命最初在地球上形成時的物質。研究這樣的小行星,有助於科學家認識早期的太陽系,包括地球的形成方式,以及生命起源的問題。

全新「接觸即離」方式幾秒鐘完成採樣

冥王號是美國首個小行星採樣返回探測器,於2016年9月9日發射升空,2018年12月飛到貝努小行星附近。

龐之浩介紹,冥王號此行有幾個科學目標,包括從貝努表面採回足夠量的風化層物質,繪製原始碳質小行星的全球特性、化學特性、礦物學分布情況圖,在採樣地點記錄風化層的質地、形態、星體化學和光譜特性等。

鄭永春表示,採樣區的選擇,主要有兩方面要求,一是希望樣品有特點、信息豐富,具備更高的科學價值;二是必須有一塊面積較大、地勢平坦的區域,才能保證安全。經過綜合考慮,冥王號選擇了名為「夜鶯」的採樣區。

龐之浩介紹,此次採樣採用了「接觸即離」方式,採樣過程只用幾秒鐘。其間,冥王號並沒有著陸,而是在接近目標時伸出採樣機械臂,用機械臂末端的採樣器完成採樣,然後迅速飛離。這種方式省去了採樣前著陸、固定,以及起飛前的解鎖過程;探測器在慣性下落時,也提供了採樣所需的力。

冥王號的採樣器採用了一項全新技術。龐之浩說,當採樣器接觸到小行星地表時,會噴射出純氮氣體,把貝努表面的部分表土層物質吹入樣品返回艙。採樣器在接觸地表時,也可以取得一部分樣品。冥王號攜帶了3罐氮氣,能滿足3次採樣嘗試。地面模擬試驗表明,它能夠採得超過60克樣品。

龐之浩說,採樣完成後,冥王號計劃於2021年3月踏上歸途,在2023年9月將重達46千克的採樣返回艙送回地球。不過它不會再入地球大氣層,而是在進入大氣前4小時釋放採樣返回艙,隨即進行碰撞規避機動,讓採樣返回艙獨自回到地面。冥王號自己則進入環繞太陽的軌道繼續飛行。

月球與小行星採樣各有難點

冥王號並不是人類第一個在小行星採樣的探測器。

2003年5月,日本發射隼鳥號探測器,幾經波折,從糸川小行星上採集到約100毫克塵埃,於2010年6月返回地球。

2014年12月,日本又發射隼鳥2號探測器。它於2019年2月在龍宮小行星著陸採集表面樣本,並發現了水合礦物質。同年4月,它向龍宮發射了一枚金屬彈,隨後收集了被激起的物質。目前,隼鳥2號正在返回途中,計劃於今年底將小行星樣品送回地球。

相比日本這兩次小行星採樣計劃,冥王號項目除了科學目標不同,在採樣、降落導航等方面也採用了全新的技術,同時在伴飛距離上大幅縮短。此外,60克的樣品採集量,堪稱阿波羅計劃之後人類太空採樣之最。

近年來,各國紛紛啟動行星探測計劃。我國就計劃在今年11月下旬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實施月球採樣返回任務。那麼月球與小行星在登陸採樣方面有何不同?

楊宇光表示,行星或矮行星的個頭大、引力大,著陸及採樣方式與小行星任務並不相同,因而在整個工程設計上都不一樣。「從飛行器設計角度來說,冥王號和普通軌道飛行器沒有太大差異,主要是增加了一些在微重力條件下採樣的設備。」楊宇光說,而行星的巨大引力會導致探測器環繞、降落的速度非常快,這給工程帶來了很大難度。

儘管如此,小行星採樣也有許多技術挑戰。鄭永春介紹,小行星在行星學中被稱作「非合作天體」,由於其幾乎沒有引力,跟探測器之間沒有相互作用,因此要實現對小行星的伴飛、環繞以及著陸,完全要依靠探測器自身的動力,這對探測器的姿態調整及控制精度提出了很高要求。

此外,小行星距離地球較遠,近地點往往也要數百萬公裡,遠大於月球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加上其目標小、速度快,這都給探測任務的軌道設計增加了難度。

據媒體報導,我國也在開展小行星探測關鍵技術攻關。根據目前的計劃,我國將發射一個探測器,先環繞近地小行星2016HO3飛行,再擇機登陸採樣,將樣品返回艙送到地球附近釋放。隨後探測器繼續飛行,藉助地球和火星引力到達小行星帶,對名為133P的主帶彗星進行探測。

編輯:張爽

審核:管晶晶

相關焦點

  • 中國花65億帶回「一把土」,夠專家研究幾十年
    面對這樣的情況也有不少人提出疑問,花費了7年的時間,耗資65億元人民幣,卻只是帶回了一把土,這真的值得嗎?事實上,大家不要小看這一把土,這把由我國太空探測器不遠萬裡帶回來的土,足以讓專家研究幾十年的時間,而且還可以展開很多系統的研究,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去認識宇宙,完成接下來的航空航天發展。
  • 65億人民幣,只為了在小行星上帶回一把土,這是否值得?
    近日美國宇航局的一艘探測器,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步,就是這個舉動引發了網友的熱議,因為他們覺得這次探測工程根本就不值得,整個工程耗時7年,大約耗費了65億元人民幣,而得到的成果僅僅是從一個小行星上帶回了一把土,僅僅只有60克而已,如此耗時耗力的工程,這真的值得嗎?對此外界的聲音褒貶不一。
  • 花65億元去小行星挖土值嗎?專家:當然,而且意義重大
    耗費7年時間,耗資約65億元人民幣,只為從小行星上抓回「一把土」,值得嗎?當然!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楊宇光看來,這是一次意義重大的「太陽系考古」。圖源:NASA官網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對這次任務後續的科學研究充滿期待。「冥王號可以採集60克樣品,這個量已經很多了,樣品類型也會比較豐富,可以開展很多非常系統的研究。估計至少可以研究幾十年。」小行星上藏有太陽系古老遺蹟對於地球來說,近地小行星是一種危險的存在。
  • 研究表明:小行星上藏有太陽系古老遺蹟
    科技日報10月27日消息,北京時間10月21日清晨,已經在太空飛行4年的OSIRIS-REx(冥王號)探測器,成功從目前距地球3.34億公裡的貝努小行星上,收集了一些塵埃和碎石。耗費7年時間,耗資約65億元人民幣,只為從小行星上抓回「一把土」,值得嗎?當然!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楊宇光看來,這是一次意義重大的「太陽系考古」。
  • 人死了,以後就是一把土,那活幾十年的意義是什麼?
    人生才百年要好好經營,活得有意義,如果覺得人死一把土,終歸於0沒有意義,有這種思想人更慘。我沒有這麼高大上的思想,只認為人活著的意義在於繼續。從物質上說,人不過是存在的一種形態,與任何動植物沒有區別,從胚胎生長一輪生命之後都歸於塵埃。而作為一個物種,它就有了延讀傳承的任務。所以有男女有交配有哺育…為了基因的健康還有了姓氏字輩防止近親結婚…。
  • 專家:這是意義重大的「太陽系考古」
    OSIRIS-REx(冥王號)探測器,成功從目前距地球3.34億公裡的貝努小行星上,收集了一些塵埃和碎石。耗費7年時間,耗資約65億元人民幣,只為從小行星上抓回「一把土」,值得嗎?當然!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楊宇光看來,這是一次意義重大的「太陽系考古」。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對這次任務後續的科學研究充滿期待。
  • 專家:這是意義重大的「太陽系考古」
    北京時間10月21日清晨,已經在太空飛行4年的OSIRIS-REx(冥王號)探測器,成功從目前距地球3.34億公裡的貝努小行星上,收集了一些塵埃和碎石。耗費7年時間,耗資約65億元人民幣,只為從小行星上抓回「一把土」,值得嗎?當然!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楊宇光看來,這是一次意義重大的「太陽系考古」。
  • 專家:這是意義重大的「太陽系考古」
    耗費7年時間,耗資約65億元人民幣,只為從小行星上抓回「一把土」,值得嗎?當然!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楊宇光看來,這是一次意義重大的「太陽系考古」。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對這次任務後續的科學研究充滿期待。「冥王號可以採集60克樣品,這個量已經很多了,樣品類型也會比較豐富,可以開展很多非常系統的研究。估計至少可以研究幾十年。」
  • 專家:這是意義重大的「太陽系考古」
    北京時間10月21日清晨,已經在太空飛行4年的OSIRIS-REx(冥王號)探測器,成功從目前距地球3.34億公裡的貝努小行星上,收集了一些塵埃和碎石。耗費7年時間,耗資約65億元人民幣,只為從小行星上抓回「一把土」,值得嗎?當然!
  • 嫦娥五號已發射,它將如何「抓一把土」?又是如何將它運回地球?
    我國的探月工程從2007年就開始了,經過了13年的努力,如今整個工程已經順利完成了「繞」和「落」這兩個階段,現在進行「回」這最後一步了。今年年初嫦娥四號成功地在月球背面登陸,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在月球背面實現軟著陸的月球探測器。據了解,嫦娥五號這次的任務是從月球上「抓一把土」回來。
  • 汕頭潮南隴田鎮西湖村養殖場被曝鱷魚出逃 至少4隻未抓回
    至少有4條未抓回,養殖場主稱「鱷魚不可能遊到幾十公裡外的司馬浦鎮去」  汕頭市潮南區隴田鎮西湖村,被傳有鱷魚養殖場的上千條鱷魚出逃,司馬浦鎮有傳言村民被鱷魚咬。當地應急辦曾闢謠,但養殖場老闆周先生昨日向新快報記者證實,18日早上確實有鱷魚逃出,但只有20多條,目前還有至少4條鱷魚未抓回。他強調,現時未有確切消息證實有人被鱷魚襲擊。
  • 南京專家發現恐龍時代隱翅蟲物種 1.65億年容顏不改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黃迪穎研究員和他的團隊,在內蒙古寧城道虎溝找到了與恐龍同時代的1.65億年前光滑隱翅蟲的新種化石,這是中國找到的最古老的光滑隱翅蟲化石之一。更為奇特的是,經歷了1.65億年漫長的歲月,這種隱翅蟲幾乎容顏未改,看不出太多進化的痕跡。該研究成果近期在線發表於國際地學雜誌Gondwana Research上。
  • 山洞發現一條「真龍」,當地無人敢靠近,專家:至少躺了上億年
    ,目的就是為了加強自己的權利,鞏固自己的統治。如果一個人說他在現實生活中見到過真正的龍,估計十個人裡面,有八九個都不會相信吧,不用說普通人了,甚至連一些考古學家等不敢輕易相信現實中還有「龍」的存在,除非能有證據證明,不然「龍」也只能是一種傳說,也永遠是一個謎題。
  • 從月球「抓把土」 看看她的「芳齡」
    將在呂姆克山著陸圖片來源:美國《科學》雜誌本報記者 劉 霞中國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計劃於11月晚些時候前往月球「抓把土回來」,這是我國探月工程三期項目之一,也是我國月球探測第一階段「繞」「落」「回」的最後一步。
  • 「夫妻沙螽」見證1.65億年前愛情
    1.65億年前,一對沙螽(讀zhōng)「夫婦」正在頭碰頭說著「悄悄話」。突然周圍的火山噴發了,漫天的火山灰將它們「掩埋」起來。它們形成的化石被古生物專家在內蒙古寧城發現。昆蟲是自然界種類最豐富的類群,從出現至今已有4億年的歷史,人類自然無法觀察它們漫長的演化歷程,然而化石卻是記錄地球生命演化歷史的最直接的「物證」。
  • 地球65億公裡外傳回照片,內容?超出科學家的認知
    New Horizon探測器僅用了9年(2015年)就躍升至冥王星,並且在2019年1月1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目前,它距地球約40億英裡(65億公裡),距冥王星10億英裡(16億公裡)。 Ultima Thule比Pluto小得多。與冥王星相比,《新視野》離《創世紀》遠。為了靠近,它以每小時32280英裡(51950 km / h)的高速度在這個小天體的寒冷表面上僅2200英裡(3540 km)的高度上航行。
  • 幾十年來世界各地有那麼多的UFO報告,難道就沒有抓到一隻UFO?
    因為宇宙太大了,人類生活的地球,只不過是宇宙中無數億顆行星中的一顆。科學家通過宇宙模型,計算出即使就在銀河系,類地行星的數量就達到了100億顆,更不要說是整個宇宙了。所以,人類在宇宙中並不是特殊的存在。
  • 《花木蘭》製作費約2億美元 劉亦菲首度回應爭議
    網易娛樂2月27日報導   據THR,劉亦菲主演的迪士尼花木蘭製作成本將高達2億美元這也意味著本片全球票房至少要在6億美元以上才會回本並開始盈利。顯然,本片非常注重中國的票房市場。去年因為對香 港問題的表態,劉亦菲和花木蘭遭到了海外不少網友的抵制,對此,劉亦菲首次公開做出回應,她說:「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情況,而且我也不是專家。我只是希望這個問題能夠儘快解決。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敏感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