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探月工程從2007年就開始了,經過了13年的努力,如今整個工程已經順利完成了「繞」和「落」這兩個階段,現在進行「回」這最後一步了。今年年初嫦娥四號成功地在月球背面登陸,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在月球背面實現軟著陸的月球探測器。據了解,嫦娥五號這次的任務是從月球上「抓一把土」回來。
嫦娥五號將怎麼在月球上「抓一把土」?
該報導稱,嫦娥五號想要順利在月球表面登陸,就必須先經過一次「太空考驗」,這個考驗是指軌道飛行器能順利到達月球軌道上。運載火箭將在文昌發射中心搭載嫦娥五號發射升空,它們大概經過3天的時間就能到達月球。到達月球軌道後,軌道飛行器會釋放著陸器,著陸器順利登陸表面後開始樣本採集活動。
雖然在這方面的工作上已經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但是太空中充滿了不確定的因素,因此誰也不能保證嫦娥五號的著陸器就一定能安全地在月表降落。一旦著陸成功,著陸器就會踩空鑽機對月表進行鑽探,目的是採集深達2米的巖石樣本。採集活動完成後,著陸器附帶的飛行器會開始工作,將樣本帶回軌道飛行器,最後返回地球。
嫦娥五號將選擇在哪裡著陸?
美國宇航局在上個世紀進行過月球樣本採集,他們的科學家通過研究分析發現,月球表面存在較多的是玄武巖,其中存在一座特殊的山脈,它很可能在13億年前發生過火山爆發。這座山就是呂姆克山,未來嫦娥五號將要選擇降落的地方也是呂姆克山。那麼為什麼要選擇呂姆克山,而不是被認為可能存在液態水的月球南極和北極呢?
對此不少科學家指出,呂姆克山中的樣本更有利於幫助科學家了解月球過去的火山活動情況。已經有研究表明,在誕生大約10億年後,月球表面到處都出現了火山爆發的情況,這導致月球表面被大量玄武巖所覆蓋。月球火山的活躍情況直到30億年前才開始慢慢下降,而這背後一定存在某種原因使得月球變得越來越不活躍了。
因此嫦娥五號將選擇在呂姆克山著陸,很可能是因為那裡還存在著月球比較原始的地貌特徵。而在嫦娥五號之後的嫦娥六號,將可能再次將探索重點放在月球南極上。目前在月球南極上探測的就有嫦娥四號,它已經在南極的艾特肯盆地探索了大半年的時間,它為人類探索到的數據同樣有可能揭開月球的演化歷程。
採樣月球土壤有何意義?
人類上一次從月球上帶回樣本還是在1972年,當時美國宇航局的阿波羅計劃往月球上運送了多批太空人,他們也從月球上帶回了珍貴的土壤和巖石樣本。通過對這些樣本的分析,沒有親自去過月球的科學家能大致了解月球的土壤組成是什麼,進而推測出月球表面經歷過什麼活動。
如果未來嫦娥五號也能成功地從月球表面採集到樣本,並帶回地球,那麼將可能幫助科學家進一步了解月球的演化歷史。通過了解月球的歷史,我們可以窺見早期的太陽繫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星系,早期的地球是一顆怎樣的行星,這些關於源頭的問題,雖然無法直接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但對人類的太空探索事業是一種巨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