睪丸癌症狀並不為人所知再加上睪丸癌並不常見,只佔所有癌症發病率的1%,但由於15~35歲的男子最不願意看醫生,更不願談及他們的睪丸問題,因此這個年齡段的男子患睪丸癌的風險最高。專家表示其實睪丸癌可以像乳腺癌一樣,通過自檢「自摸」可發現,病發早期出現,如果腫瘤還沒有發生轉移,治癒的機率可達95%
乳房是女性的突出第二性徵,睪丸是男性最突出的第二性徵。這兩者在發病上還存在共同點呢。專家說到睪丸癌的主要症狀和乳腺癌一樣,都以無痛性腫塊為主,可以通過自檢的方式,早期發現。如果腫瘤還沒有發生轉移,治癒的機率可達95%。
25歲的小李今年剛結婚,半個月前他在洗澡時無意中摸到自己的左側睪丸有一個1公分大小腫塊,質地堅硬,沒有壓痛。這是什麼東西呢?不會是腫瘤吧?帶著疑問,小李忐忑不安地來到醫院就診。醫師仔細檢查後,證實了小李的擔心——左側睪丸癌,並馬上接受了手術治療。
隱睪者癌變機率更高
癌症不是老年人高發嗎?年紀輕輕為什麼會得睪丸癌呢?姚友生介紹,睪丸腫瘤可發生在任何年齡的病人,但多生於15~39歲的男性。
與其他惡性腫瘤一樣,導致睪丸癌的因素也是非常複雜的,但其中最危險的是隱睪。隱睪,是男性出生時睪丸未能降入陰囊而滯留於腹腔內形成的。即便通過手術治療,其發生惡變的機率仍為正常人的20倍;如果一直未能取出,則惡變機率可達50%以上。這個事實說明長期處於較高體溫中,對睪丸是有害的。
切除病變睪丸後,還能不能生育呢?「多數睪丸癌患者,在接受治療後可以保留生育能力,」專家解釋道,」睪丸癌通常為單發,很少雙側同時發生病變的,預後比較好,如果腫瘤還沒有發生轉移,治癒的機率可達95%。」
專家提醒:睪丸癌惡性度雖高但治療效果好
專家介紹,睪丸腫瘤是男性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佔男性惡性腫瘤的1%~2%,發病年齡一般在15~34歲。儘管睪丸腫瘤的發病率不高,但說它是『男人殺手』真是一點都不為過。因為睪丸腫瘤發病年齡正好是男性的婚育年齡,而且睪丸癌是一種惡性程度很高的腫瘤,一旦發生,轉移很快,非常危險。
然而,睪丸腫瘤恰恰又是一種比較好治的癌症。據了解,只要及早發現,規範治療,患者的5年生存率很高。上世紀70年代,睪丸癌的存活率只有約10%,現在則是大於 95%。而且絕大多數睪丸癌僅限於一側,癌細胞不會侵犯對側的睪丸,很多患者在治療後仍然可以結婚生育。
據介紹,睪丸腫瘤治療的關鍵在於及時接受根治手術——即把睪丸、附睪和整段精索全部「連根拔除」,然後再接受放、化療。因此得了睪丸癌不要輕易做活檢而臨床中常常碰到一些病人,因為不願接受得了腫瘤的現實或為了保險起見,要求做活檢,結果導致癌細胞轉移和擴散,使之後的治療效果大打折扣。同時,由於睪丸癌發展很快,一般從出現症狀到擴散到淋巴結只需3個月,因此如果花大量時間做檢查反而會耽誤最佳治療時機。
睪丸癌症狀早發現 男性每月進行月檢
成年女性在每個月月經結束後的第5天要進行乳房自檢。專家建議,男人也要進行睪丸自檢,每月一次。進行檢查的時間,最好是在溫水洗過生殖器後,皮膚變得柔軟時進行。用掌心託起陰囊,用手指輕揉睪丸使其滾動來檢查。
如果出現右邊症狀時,得抓緊診治,千萬不要諱疾忌醫,延誤病情。專家表示雖然睪丸癌早期治癒率高,但因其起病隱匿,進展迅速,若發現不及時,常會很快轉移,危及生命。
1、睪丸腫大:這種腫大多是在洗澡或換衣時無意中發覺,或者正好陰囊部受到某種撞擊而輕度受傷,進行局部撫摸時發現。大部分睪丸腫大並不伴有疼痛,局部壓上去也不感到疼痛,偶爾可出現隱痛,但陰囊部睪丸總有一種墜脹感覺。
2、睪丸堅硬:摸上去像石塊狀,質地很硬,這與普通睪丸發炎睪丸呈均勻性腫脹和質地並不堅硬有顯著差別。
3、睪丸沉重感:由於睪丸腫瘤是腫瘤細胞大量生長形成,所以是一個實質性腫塊,生長到一定程度後,睪丸的重量驟增,患者會有沉重的下墜感覺,甚至影響行走。如果用手託起睪丸,猶如託著石頭一般,有一定的重量感。
4、急性睪丸疼痛:有朝一日,病側睪丸突然發生劇烈疼痛,宛如睪丸扭轉病變,原來是睪丸腫瘤組織突然發生出血,栓塞和缺血壞死所造成。
5、急性腹痛:位置較高的睪丸腫瘤由於向下墜吊而牽拉神經可以反射性地引起下腹部疼痛。特別是位於腹腔裡的隱睪,萬一發生惡變,又同時伴有睪丸扭轉,急性腹痛十分厲害。
6、男性乳房發育症:莫名其妙地乳房增大,也有睪丸腫瘤的可能,例如像胚胎癌、絨毛膜上皮癌、畸胎癌等腫瘤,本身會產生大量促性腺激素,體內這類激素增多,可刺激乳房增大。
7、不育:患睪丸腫瘤會大量破壞睪丸裡的製造精子機構,會引起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