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學發明提釩短流程新工藝及裝備—新聞—科學網

2020-12-01 科學網

 

本報訊 釩是發展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在冶金業中用量最大,佔其生產總量的85%;在其他領域的應用也在不斷擴展,其範圍涵蓋了航空航天、化學、電池、顏料、玻璃、光學、醫藥等眾多領域。

我國釩產量佔全球釩礦總產量的50%以上,是當之無愧的釩產能第一大國。然而,由於傳統提釩主要採用「焙燒—浸出工藝流程」,存在流程長、能耗高、汙染嚴重等問題,使我國付出了巨大的環境代價。因此,研發清潔高效的提釩新技術成為擺在中國科研工作者面前的必選題。

東北大學特殊冶金與過程工程研究所教授張廷安團隊從2010年開始致力於提釩新方法、新工藝的研究工作。2011年,張廷安團隊提出的「利用鈦白廢酸無焙燒直接加壓酸浸提釩短流程新工藝及裝備」獲得國家「863」計劃支持。同年,在形成完備的基礎理論後,該團隊在昆明建立了年處理1000噸釩渣的示範線。

採用新技術的生產線具有4個突出特點:一是取消了傳統工藝中的焙燒流程,能夠大幅度降低工業能耗;二是可以處理低品位複雜難處理礦,實現冶金二次資源中有價值金屬的高效回收;三是能夠避免傳統提釩工藝中有毒氣體HCl、Cl2、CO及溫室CO2的排放;四是採用硫酸法制鈦白產生的廢酸作為浸出劑,同時可以回收其中的鈧、鈦、鉻等金屬,實現了廢棄物的資源化、高值化利用。

新技術在昆明的示範工程取得了巨大成功,實現了釩的連續浸出率和綜合回收率分別達到99%和87%以上,每噸五氧化二釩生產過程消納鈦白廢酸80噸以上,有害及溫室氣體排放減少450 m3以上,生產能耗降低30%,生產成本降低1.6萬元以上等技術指標,有效解決了現有提釩技術存在的流程長、能耗高、汙染嚴重等問題。

2015年9月,「利用鈦白廢酸無焙燒直接加壓浸出釩渣提釩短流程新工藝及裝備」通過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組織的專家評價,專家一致認為該項目整體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016年12月,「利用鈦白廢酸無焙燒直接加壓浸出釩渣提釩短流程新工藝及裝備」獲得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技發明獎一等獎。

截至目前,圍繞無焙燒直接加壓酸浸過程核心工藝及裝備的核心成果,團隊已經申報國家發明專利10項,已授權7項。(張廣宏)

《中國科學報》 (2018-02-13 第8版 科創)

相關焦點

  • 【科學網】東北大學獲國家科學技術獎數量獲歷史性突破
    東北大學牽頭和參與完成的6項成果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其中,牽頭完成的兩項成果分別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取得了建校以來的歷史性突破。其中,以東北大學作為第一完成人和第一單位牽頭完成的項目「高品質特殊鋼綠色高效電渣重熔關鍵技術的開發和應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以東北大學作為第一完成人和第一單位牽頭完成的項目「生產全流程多目標動態優化決策與控制一體化理論及應用」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以東北大學作為第一單位完成的項目「貧雜鐵礦石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集成與工業示範」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東北大學參與完成的項目
  • 遼西地區新型釩鈦磁鐵礦綜合利用項目攻克短流程直接提釩工藝流程...
    該項目於2015年6月獲批,下設3個課題,分別是武漢科技大學、瀋陽化工大學承擔的「釩鈦磁鐵礦預處理、高效複合添加劑及氨氮廢水處理研究」,東北大學、朝陽日隆釩鈦有限公司承擔的「短流程直接提釩關鍵工藝流程、參數及設備研究」及「直接還原、鈦鐵分離生產金屬鐵和鈦渣關鍵工藝流程、參數及設備研究」。
  • 攀鋼氧化釩清潔生產裝備獲獎
    作者:王俞德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19年04月02日 收藏   中化新網訊 3月25日,在成都舉行的四川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攀鋼集團有限公司研發的氧化釩清潔生產裝備集成設計研究與應用項目榮獲
  • 東北大學研發的國際首臺含鐵錳礦懸浮磁化焙燒裝備在尚比亞投產
    近日,東北大學自主研發的國際首臺含鐵錳礦NEUH-60型懸浮磁化焙燒裝備在尚比亞順利投產。截至尚比亞當地時間2020年12月31日9時,72小時工業運行指標為錳精礦錳品位48.18%、作業回收率86.98%;鐵精礦全鐵品位65.40%、作業回收率96.59%,完全達到設計指標。
  • 做高端釩產品行業領導者 陝西有色五洲礦業高純金屬釩進入規模化生產
    在成套工藝各環節連續運行並實現穩定後,公司年產100噸高純金屬釩項目已經具備了規模化生產能力。目前,高純金屬釩生產線已全面建成投產,從生產設備工藝攻關階段進入規模化生產階段。特別是隨著軍工和國防新興戰略工業的發展,金屬釩越來越多被用作原子能反應堆的防護材料,用於太空宇航、航空工業製造、高溫合金和核反應堆等多個領域。新材料作為國家重點支持的新興產業之一,在經濟社會轉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高端釩產品作為新材料的一員,也將迎來新一輪發展空間。
  • 石煤提釩企業與提釩工藝
    筆者從事大型釩廠設計施工五年,深入理解了行業特點,在此結合工業化實際,分析目前行業的企業與提釩工藝,為行業健康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 筆者五年前開始對五氧化二釩的產銷量與成本等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得出的結論是絕大部分石煤提釩項目前景黯淡,在此基礎上力勸眾多石煤提釩投資者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將地質勘探、試驗研究等工作做紮實。
  • 螺紋鋼執行新標緻釩價大漲
    公司近日發布的投資者調研信息顯示,公司採取「成本+合理利潤」向控股股東購買原材料釩渣,而以市場價格銷售釩成品。這意味著釩產品市場價格飆漲或增厚公司利潤。公司同時指出,目前主流提釩工藝是鋼渣提釩。在不新增高爐產能的前提下,釩渣產能相對穩定,不會有太多增量。其他提釩工藝短時間預計新增產能不多。
  • 釩鈦磁鐵礦中釩的提取
    [next]    從釩鈦磁鐵礦中提取釩的方法可概括為兩種:火法是通過釩鐵精礦或釩渣間接提釩,溼法則是用釩鐵精礦直接提釩    火法提釩工藝:將選礦產品釩鐵精礦直接進入高爐或電爐中冶煉,使礦石中的釩大部分進入鐵水,再將含釩鐵水入轉爐送氧吹煉,使釩富集於渣中,成為釩渣。釩渣經焙燒、浸出、過濾、即得五氧化二釩。這一方法的最大優點是釩回收率高,特別適用於低品位釩礦石的利用。缺點是礦石處理量大,而生產規模小,與大規模的鋼鐵工業生產不相適應。
  • 螺紋鋼執行新國家標準致釩價大漲
    公司近日發布的投資者調研信息顯示,公司採取「成本+合理利潤」向控股股東購買原材料釩渣,而以市場價格銷售釩成品。這意味著釩產品市場價格飆漲或增厚公司利潤。公司同時指出,目前主流提釩工藝是鋼渣提釩。在不新增高爐產能的前提下,釩渣產能相對穩定,不會有太多增量。其他提釩工藝短時間預計新增產能不多。
  • 強耦合效應二維異質結材料成功用於鋅離子電池—新聞—科學網
    ,實現了對釩基正極材料的有效保護,極大緩解了釩溶解問題,獲得了高安全、低成本、長壽命水系鋅離子電池。因此,亟待開發長壽命、高容量、高導電的釩基正極材料。 研究人員採用二維模板離子吸附策略,將無定形V2O5均勻自組裝在高導電的石墨烯表面,成功獲得了一種層狀V2O5/石墨烯二維異質結新材料。該材料充分結合了無定形V2O5本徵缺陷豐富、離子擴散路徑短和石墨烯導電性高、機械穩定性良好的優點以及層狀結構的保護作用,緩解了釩溶解問題,實現了高效離子—電子協同傳輸。
  • 唐山氧化釩鉛鋅礦提取釩質量
    唐山氧化釩鉛鋅礦提取釩質量氧化釩鉛鋅礦提取釩離心萃取機與傳統的廂式萃取設備在工作原理上有著本質的區別。離心萃取機是利用電機帶動轉鼓高速轉動,密度不同且互不混溶的兩現代溼法煉銅的工藝包括浸取-萃取反萃-電積三部分,構成三個循環,鄭州天一萃取主要做的是萃取和反萃階段。
  • 科學家開發萃取光學純胺基酸新方法—新聞—科學網
    近日,山東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副教授黃昊飛、特聘教授王鳴等報導了一種液—液兩相手性萃取拆分製備光學純胺基酸的新策略和新方法。
  • 我國自主研發新技術讓五氧化二釩總收率超85%—新聞—科學網
    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日前在北京主持召開了「釩礦遞進窯石灰化焙燒提取高純五氧化二釩清潔生產工藝」科技成果鑑定會。鑑定委員會一致認為,這項自主研發的技術和工藝,釩總收率超85%,比同行業平均水平高20個百分點左右,在清潔生產和資源綜合利用方面,達國際先進水平。 釩是一種有色金屬。五氧化二釩廣泛用於冶金、化工等行業,主要用於冶煉釩鐵。
  • 中國釩礦資源的區域分布與石煤中釩的提取工藝
    由於我國石煤多屬難浸釩礦,因此很多研究者便致力於研究如何用經濟而簡便的方法釋放矽酸鹽晶體中的釩。目前,提取釩工藝主要有火法-溼法聯用工藝和溼法工藝。(二)火法-溼法聯用工藝火法-溼法聯用工藝是目前工業上從石煤中提取釩應用較多的技術,主要有鈉化焙燒-水浸工藝、鈣化低鈉焙燒-鹼浸工藝、空白焙燒-鹼浸工藝(直接焙燒)和加酸焙燒冰浸工藝等。
  • 中科院東北地理所獲「自然生態守護者」稱號—新聞—科學網
    (以下簡稱東北地理所)「WWF自然生態守護者」榮譽。 東北地理所與WWF的合作始於2008年共同組織溼地科學學術會議。多年來,東北地理所與WWF在中國深入合作的領域為黑龍江流域淡水溼地及東方白鸛、丹頂鶴等珍稀瀕危水鳥的研究與保護。
  • 河鋼承鋼釩產品挺進陶瓷製造領域
    3月10日,5噸河鋼承鋼生產的98%粉劑五氧化二釩(簡稱粉劑釩),直供國內一知名陶瓷材料製造企業,以純度高、粒度均勻、品質優贏得了客戶的高度認可。目前,該公司銷往陶瓷製造領域的粉劑釩產品,月均銷量達到了3噸左右,標誌著河鋼承鋼釩產品已經全面挺進陶瓷製造領域。
  • 「非傳統穩定同位素地球化學」暑期學校舉行—新聞—科學網
    由中國地質學會同位素地質專業委員會和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同位素地球化學專業委員會發起,西北大學地質學系和大陸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承辦的第三屆「非傳統穩定同位素地球化學
  • 科學家發現「單元素氧化物催化劑」—新聞—科學網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餘焓、韓生和清華大學魏永革合作研究發現了「單元素氧化物催化劑」。相關研究成果近日連續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
  • 研究用樹輪穩定氧同位素定量重建東北年均溫變化—新聞—科學網
    近年來,我國東北地區的升溫已導致永久凍土部分融化、生長季延長、樹木大量死亡等一系列生態危機。
  • 河北省重大科技創新項目「釩生產工藝優化及技術集成創新」通過驗收
    3月24日,河北省重大科技創新項目「釩生產工藝優化及技術集成創新」通過河北省科技廳組織的驗收。    該項目以提高釩資源的提取率和實現生產過程節能減排為目標,對以釩渣為原料提釩生產中的關鍵設備和生產工藝進行優化和集成創新,開展釩渣預處理、大型迴轉窯氧化鈉化焙燒、釩酸銨流態化乾燥煅燒、五氧化二釩閃速融化等關鍵技術和生產工藝攻關,部分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現了廢水零排放、尾渣資源化利用和釩產品清潔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