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坍塌現象首次現身 70年前已預言

2020-12-08 快科技

來自美國伯克利大學的一組科學家首次觀測到了「原子坍塌(atomic collapse)」現象。這項發現成功驗證了相對論量子力學理論在70年前所作出的預言。

更為神奇的是,這一理論上本該發生在超大原子核周圍的現象,是藉助石墨烯這種一個原子厚度的二維材料的獨特結構中實現的,所以「它對於今後基於石墨烯的電子器件的發展,尤其是極小的納米器件的發展也有著深遠的意義。」此項研究領導者Crommie在接受採訪時,這樣對果殼網說。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系的Mike Crommie教授與他觀測到的原子坍塌圖像

「原子坍塌」所說的並不是原子會碎一地。這一想法最早來自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保羅·狄拉克,它所描述的過程是:當超重原子核的所帶正電荷量超過一個臨界值時,產生的強庫侖力場會使得帶負電的電子進入一個新的量子態,這個狀態下的電子開始螺旋地向著原子核跌落然後又螺旋地繞出原子核,並在此過程中發射出一個正電子(帶正電荷的電子)。這種現象與我們熟知的、電子在繞核的圓軌道上運動的原子行為大相逕庭。


一般的電子繞原子核做圓周運動;但是超大原子核使得電子做螺線運動

「過去的幾十年裡一直有核物理學家嘗試去觀察這一現象但都沒有得到滿意的結果。這是因為要得到並維持一個超大原子核實在是太困難了。」Crommie說,「而石墨烯則提供了一個在凝聚態物質中觀察這一現象的機會。」

作為一張僅僅由碳原子鋪成的平面,石墨烯帶給我們的驚喜是在是太多了。電子在石墨烯中的移動速度是在矽中移動速度的100倍,高速使得它們表現出很強的相對論性質。這讓原子坍塌所要求的原子核電荷量也小了很多。這樣一來,當石墨烯中摻有帶大量電荷的雜質時,就會產生相當於原子坍塌的現象。Crommie的實驗組用掃描電鏡(STM)把石墨烯上的五個鈣二聚體(calcium dimers)放到一起,組成超大「原子核」,繼而通過STM來觀測由此產生的原子坍塌態——也就是電子螺旋地繞近又繞出原子核,並且有空穴的產生(對應於正電子)的現象。

「根據量子力學中的海森堡不確定原理,我們不可能觀測到一個電子運動的軌道。我們只能觀測電子出現在空間不同位置的概率分布,來推知電子所處的量子態。」Crommie教授在接受果殼網採訪時說道,「用一些數學上的方法我們可以根據電子的軌道推導出一個與這個軌道對應的量子態,並且從理論上(相對論量子力學)我們能夠知道這樣的量子態有著怎樣的能譜特徵和空間上的概率分布。我們用STM測得的能量和空間分布於理論的預測十分接近,這便是原子坍塌現象發生了的決定性證據。」


Crommie的小組通過STM觀測到的原子坍塌態的能量與空間分布

Crommie教授認為,原子坍塌對於理解石墨烯上缺陷與摻雜的作用就如同施主與受主原子對於理解傳統半導體工作原理的作用一樣。原子坍塌將會讓我們更好了解石墨烯上電子的運動規律,並為今後的石墨烯器件研髮帶來新的可能。

「我們現在正在研究多個原子坍塌態之間的相互作用,並且對多個電子參與原子坍塌態很感興趣。」Crommie對果殼網說,「當石墨烯器件的大小縮小到10納米左右時,原子坍塌現象將會大有作為。比如,如果把柵電極縮小到10納米放在石墨烯附近時,就會產生一些由原子坍塌才能解釋的效應。將來的納米器件很可能因此而增加許多新的功能。」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成功觀測到原子的凝聚態現象
    華夏經緯網7月15日訊:據中新社報導,中國科學院上海光機所的科學家經過三年的努力,成功地觀測到了原子的凝聚態現象,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繼美國、德國等國之後第十個觀測到這一現象的國家。  據中央電視臺報導,70年前,愛因斯坦曾經預言物質存在除固態、液態、汽態、等離子體之外還存在著另外一種狀態——原子的凝聚狀態。
  • 圈量子引力理論預言的空間像原子一樣
    圈量子引力理論預言的空間像原子一樣 2018-12-21 16:03:31 來源:環球科學ScientificAmerican 近幾十年來,物理學家和數學家一直在思考,空間是否由離散的塊組成的。
  • 科學家首次觀察到不對稱梨形原子核
    據《科學現場》在線版及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一個由美國密西根大學、英國利物浦大學等組成的國際團隊,首次觀察到部分原子核能呈現出不對稱的梨形。新發現可能導致科學家找到標準模型之外的物理學現象,並有助於解答宇宙中物質和反物質的不對稱性問題。該研究成果發表在5月9日的《自然》雜誌上。 原子核的形狀,應由它所含核子數量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來決定。
  • 40年前的預言終於實現,科學家在火星上發現綠光,其極具研究價值
    40年前的預言終於實現,科學家在火星上發現綠光,其極具研究價值自從1964年NASA的探測器「水手4號」成功發射抵達火星,人類對於火星的漫漫探測之旅便開始了,多年來進展也是非常大的,前段時間NASA還在火星上發現了一個「鹽水湖」,那麼,火星上是否有一些奇異的現象呢
  • 讓原子「留步」!太空人首次在國際空間站創造了物質「第五態」
    CAL能夠將真空中的原子冷卻到絕對零度以上100億分之一的溫度——比星際空間的溫度還要低。 這就是為什麼CAL——該設備僅有床頭櫃大小——被認為是已知宇宙中最冷的地方之一。 當一組原子的溫度幾乎達到零時,BECs就出現了。這些原子的氣態雲會集體行動,而不是單獨行動。
  • 愛因斯坦預言的黑洞已現身,預言的蟲洞的意義更加重大
    在愛因斯坦和納森·羅森研究引力場的時候,預言了蟲洞的存在,愛因斯坦認為,蟲洞是時空扭曲的產物,是連接兩個不同時空的隧道,人類完全可以通過蟲洞來穿越時空或者空間轉移。一直以來,蟲洞的存在就被很多人認為是荒誕不經的。但是,隨著愛因斯坦預言的黑洞被證實,人們開始重新審視他蟲洞的預言。
  • 地球"兩大眼睛"之一的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坍塌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日報導,NSF當天在推特上說,「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平臺一夜之間坍塌,所幸沒有人員傷亡報告。」工程師已評估了損壞情況,確定望遠鏡的三個支撐塔全部斷裂,重達900噸的接收平臺墜落到下面的碟形反射盤上。此外,望遠鏡的支撐鋼纜也已斷裂。
  • 50年前提出的光回流現象首次「現形」
    科技日報北京2月9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以色列研究人員首次演示了向前傳播的光的回流。這一現象是量子物理學家50年前提出的,直到現在才得以證實。這有助科學家利用雷射束探測大氣,研製出性能更好的光學顯微鏡、光鑷等。
  • 一維原子鏈缺陷兩端零能束縛態首次「現身」
    記者從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量子材料科學中心王健教授團隊獲悉,他們和美國波士頓學院汪自強教授等合作,首次在二維鐵基高溫超導體中一維原子鏈缺陷兩端發現了馬約拉納零能模,為最終實現拓撲量子計算奠定了重要基礎。
  • 2018年,血月之後災難連連,聖經預言已成真!
    回顧2018年,幾乎我們每天都能從新聞上看到天災人禍的消息,雪災,風災,冰雹,蝗災,路面坍塌、交通事故...人員傷亡...。。
  • 我國學者在國際上首次發現非線性電子散射現象
    我國學者在國際上首次發現非線性電子散射現象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0-09 16:53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合肥10月9日電(記者 徐海濤)基於10餘年的努力,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陳向軍教授研究組與羅毅教授合作,近期利用自主研製的掃描探針電子能譜儀發現了一種全新的物理現象:非線性電子散射,此發現有可能發展出一種革命性的表面單分子探測技術
  • 88萬倍大氣壓力下,鈹原子從4個相鄰原子,會變成6個!
    然而,在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新研究中,拜羅伊特大學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有一項非常不尋常的發現:在比地球大氣壓力高88萬倍的壓力下,磷酸鹽晶體中的鈹原子被六個相鄰的原子包圍,而不是通常的四個。事實上,這種晶體結構早在50年前就已經在理論上得到了預測,但直到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DESY)的高壓實驗中才首次觀測到。
  • 88萬倍大氣壓力下,鈹原子從4個相鄰原子,會變成6個!
    然而,在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新研究中,拜羅伊特大學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有一項非常不尋常的發現:在比地球大氣壓力高88萬倍的壓力下,磷酸鹽晶體中的鈹原子被六個相鄰的原子包圍,而不是通常的四個。事實上,這種晶體結構早在50年前就已經在理論上得到了預測,但直到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DESY)的高壓實驗中才首次觀測到。
  • 2020年出現首次證券市場大繁榮!周金濤14年前神奇預言應驗?
    這張圖片來自於14年前的長江證券研報,發布於2006年7月5日,策略專題為《繁榮的起點並非沸騰的年代 這一次被發現的預言似乎恰好貼合了這兩天A股市場的指數暴漲行情。 他表示:「從世界經濟的長波周期角度分析,作為第五波長波周期中信國的中國,或將在2020年代出現首次證券市場大繁榮,同時,可以肯定的是,支持此次大繁榮的主導力量,將是發生在中國的新一輪技術改革或能源改革,而不單單是人民幣升值。」
  • MIT科學家首次觀測到原子氣體具有強磁性
  • 科學家首次觀測到B介子純輕子衰變現象
    科學家首次觀測到B介子純輕子衰變現象 B介子純輕子衰變現象,B介子衰變到τ輕子和中微子兩種粒子,衰變機率與基本粒子標準模型理論的預言相一致。
  • 30年前「神預言」新冠?日媒1990年報導:2020年一半人類患傳染病
    1990年5月2日日本《岐阜新聞》的一則「神預言」最近突然被日本網友翻了出來,在社交媒體上引起討論:有人說「預言真準」,也有人覺得只是巧合。不過,《岐阜新聞》對此表示,30年前的報導實際上只是一些關鍵詞和現今的疫情有些相似之處,「許多細節並不相同」。《岐阜新聞》27日報導稱,這篇被稱作「神預言」的報導,是《岐阜新聞》1990年5月2日早刊的3版報導。
  • 北極冰蓋坍塌融化之後,南極又面臨新危機,人類警鐘已敲響
    比如在年初之時,南極地區的溫度便首次突破了20 ℃,這是自有氣象記錄以來,南極的氣溫的最高記錄。而且今年的冬天不再變得寒冷,甚至有些地區的溫度在持續上升,仿佛是過了一個「夏天」。前段時間,北極的最高溫度也已經達到了38℃、美國加州死亡谷的溫度達到了54℃,這些真實現象足以說明問題的嚴重性,說明了全球變暖已成事實。
  • 原子光譜
    光譜研究,人們可以得到原子、分子等的能級結構、能級壽命、電子組態、分子形狀、化學鍵性質、反應動力學等多方面物質結構的知識。人類觀察到的第一種光譜是天空中的彩虹,自然界中另一個引人注目的光譜現象是極光。對可見光譜所作的首次科學研究是1666年牛頓的色散實驗。牛頓的色散實驗看到的是一條彩色光帶,並未觀察到光譜譜線。
  • 《聖經》末日預言中的紅母牛或已出現 彌賽亞即將現身?
    自從第二聖殿於公元70年被毀掉後,猶太教徒期望可於耶路撒冷聖殿山上建造第三聖殿。其先知預言宣稱,第三聖殿的興建,將會於彌賽亞(救世主)降世時被實現。添加微信Lwyfy53更多精彩盡在朋友圈因為基督徒深信,基督再度降臨只會發生於第三聖殿建造完成之後,而且用於獻祭的罕見紅母牛(red heifer),必須是出現於以色列。在猶太教及基督教中,此種紅母牛出現在與末日有關的預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