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成功觀測到原子的凝聚態現象

2021-01-15 華夏經緯網

華夏經緯網7月15日訊:據中新社報導,中國科學院上海光機所的科學家經過三年的努力,成功地觀測到了原子的凝聚態現象,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繼美國、德國等國之後第十個觀測到這一現象的國家。  據中央電視臺報導,70年前,愛因斯坦曾經預言物質存在除固態、液態、汽態、等離子體之外還存在著另外一種狀態——原子的凝聚狀態。在真空狀態下,通過雷射冷卻,溫度下降到比零下273.12度僅相差一億分之幾度的時候,這時就會發現本來雜亂無章自由運動的上萬個原子凝聚到了一起。1995年美國和德國的科學家首先觀測到了這一現象,並為此獲得了去年的諾貝爾獎。  科學家介紹說,這種新物態的發現將會大幅度提高原子雷射器、原子鐘、原子幹涉儀等尖端儀器的準確度。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NASA創超低溫「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舞者同臺起舞,動作一致時,妙不可言。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21日(北京時間)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冷原子實驗室(CAL)宣布,其團隊在NASA噴氣推進器研究室成功製造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這對於在2016年底將首次亮相空間站的特殊儀器來說,是個關鍵性的突破。冷原子實驗室的目標,是研究在特殊儀器中產生的超冷量子氣體。
  • NASA成功製造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據媒體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冷原子實驗室(CAL)宣布,其團隊在NASA噴氣推進器研究室成功製造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 NASA創造出超低溫「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原標題:NASA創造出超低溫「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舞者同臺起舞,動作一致時,妙不可言。當溫度低到了極限,原子的運動也變得像同臺起舞者那樣同步,這種奇異的現象被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為了研究它,科研人員需要將原子冷凍到僅僅高於「絕對零度」的溫度,原子的能量才能趨近最低,並接近絕對靜止狀態。
  • NASA利用雷射製冷造超低溫「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當溫度低到了極限,原子的運動也變得像同臺起舞者那樣同步,這種奇異的現象被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為了研究它,科研人員需要將原子冷凍到僅僅高於「絕對零度」的溫度,原子的能量才能趨近最低,並接近絕對靜止狀態。
  • 中國科學家首次觀測到化學反應中「日冕環」現象
    該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化學》(Nature Chemistry)上。   當大氣中的微小水滴被陽光照射時,如果氣象條件良好,人們可以在太陽周圍觀察到一系列美麗的光環,大氣光學中稱之為日冕環。
  •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是個什麼鬼!
    在眾人爭吵不休時咱們的男豬腳已經腦洞大開猜到了幽冥是什麼東東原來――幽冥不是幻覺,而是一種物質一觸即死非光非影屬於不可見光譜可以穿牆,卻不能穿過陶瓷因為――它是人造的凝聚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一物降一物既然知道了幽冥的真實面目
  • 德開發出基於原子凝聚態的高精度幹涉技術
    -07-08 18:54:02 | 來源:新華社 | 作者:鄭家榮   德國研究人員最近研究出一種高精度幹涉技術,可用於測量非常微弱的外來力場如重力場、電磁場,以及用於研究量子糾纏態等基礎物理問題
  • 中國科學家成功實現「玻色-愛因斯坦凝聚」
    中新社上海七月七日電(記者孫自法)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獲悉,該所原子光學研究組的科學家們經過三年的努力,已成功地觀察到了銣原子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現象。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專業網站上幾天前已飄起了五星紅旗,認可並向全球發布了我們的實驗結果。」領導這一項目實驗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王育竹言語欣慰而興奮。
  • 原子坍塌現象首次現身 70年前已預言
    來自美國伯克利大學的一組科學家首次觀測到了「原子坍塌(atomic collapse)」現象。這項發現成功驗證了相對論量子力學理論在70年前所作出的預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系的Mike Crommie教授與他觀測到的原子坍塌圖像「原子坍塌」所說的並不是原子會碎一地。
  • 太空創造出第五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打開量子世界探索新大門
    這在我們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事情,所以氣態和液態以及固態,在人類生活中屬於三種常態性質的物理現象。但是在生活中還有一種等離子態,就不是大家熟悉的了,一般情況下也比較少見到,但是在大氣層中,有等離子態的存在。這也是科學家,了解到的第四種形態。其實在我們的物理研究中,還有第五種物質的狀態,這就是著名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相信大家對於這種物質狀態並不是非常了解,也不了解,這其中隱含著什麼深層次的意義。
  • 一種新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這個現象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BEC)。下面詳細解釋一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這一物理現象。在量子世界中,粒子既具有粒子特性,又具有波動特性。(圖片來源:阿爾託大學)然而,直到1995年,科學家們才首次通過實驗觀察到了鹼金屬原子氣體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現象。
  • 《科學》:在零重力下獲得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科學》:在零重力下獲得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該成果可用於原子幹涉儀等精密測量儀器的研製  近日,一個以德國科學家為主的歐洲研究團隊在微重力下的量子氣體(QUANTUS
  • 中國科學家首次觀測到化學反應中的「幾何相位」效應
    中國科學家首次觀測到化學反應中的「幾何相位」效應(央廣網發 大連化物所供圖)央廣網大連12月14日消息(記者賈鐵生)記者從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興安教授,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孫志剛研究員、
  • 讓原子「留步」!太空人首次在國際空間站創造了物質「第五態」
    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科學家們利用一個名為冷原子實驗室(CAL)的小型設備製造了罕見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BECs),也被稱為物質的第五態。 CAL能夠將真空中的原子冷卻到絕對零度以上100億分之一的溫度——比星際空間的溫度還要低。
  • 太空首次觀測到「物質的第五態」,或解決量子宇宙中最棘手難題
    編譯/採寫:南都記者 史明磊 最新研究顯示,科學家首次在太空中觀測到物質的第五種狀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洞察力,可能有助於解決量子宇宙中一些最棘手的難題。科學家們相信,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BEC)包含了諸如暗能量等神秘現象的重要線索。
  • 人類首次遠程製作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物質
    這張圖像證實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的成功製造。從左到右可以看到,當原子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時,其行為就像一個單一實體然而,直到1995年6月,科學家們通過在170nK(1.7×10^-7K)的低溫下冷卻由大約2000個銣-87原子組成的稀薄氣體,才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通常是一團由成千上萬個銣原子組成的雲,這些氣態原子冷卻至接近絕對零度,即原子停止運動的溫度。
  • 雷射冷卻就能產生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超級原子中心,電子研究實驗室的科學家提出了一種只用雷射冷卻來產生三維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的新方法。在他們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的研究中,展示了科學家技術在生產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物方面的有效性,達到了遠低於有效反衝溫度的溫度。
  • 首次實驗觀測到超低溫下原子分子間的碰撞共振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趙博等利用超冷原子分子量子模擬在化學物理研究中取得突破:他們通過對磁場的精確調控首次在實驗上觀測到超低溫度下基態分子與原子之間的散射共振,向基於超冷原子分子的超冷量子化學研究邁進了重要一步。1月18日,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
  • 中國科學家觀測到新型手性費米子
    該實驗結果證明了新型手性費米子的存在,為探索由手性費米子引起的新奇物理現象提供了一個較為理想的平臺。相關研究成果於3月20日發表在《自然》上。 手性是指一個物體與其鏡像不能重合的現象,就像我們的左手和右手。在相對論物理中,手性是指無質量粒子的自旋和動量方向平行或者反平行。
  •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為你揭秘
    科學家證實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Bose Einstein condensate,簡稱BEC)的存在至今已有20多年時間。事實證明,BEC的最佳應用之一,是可以探索其他量子事物,比如固體——沒錯,固體的特性是由量子力學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