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觀測到B介子純輕子衰變現象

2020-11-23 央視網
  科學家首次觀測到B介子純輕子衰變現象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03日 13:25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東京8月1日電 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KEK)今天公布,由中國等13個國家參加的一個國際研究組(Belle),利用被稱之為B介子工廠的大型加速器(KEKB)進行實驗,首次觀測到伴隨基本粒子中微子的B介子純輕子衰變現象,B介子衰變到τ輕子和中微子兩種粒子,衰變機率與基本粒子標準模型理論的預言相一致。研究小組認為,由於一些超出標準模型的理論,如超對稱性和兩黑格斯(Higgs)模型理論都可以修正該輕子道的衰變機率,因此,今後應進一步積累實驗數據以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更精確地檢驗標準模型理論,探測可能存在的新物理現象和相互作用機制。

    中微子幾乎不與物質發生相互作用,因此被稱為看不見的粒子。伴隨著中微子產生的B介子純輕子衰變現象的研究,對探尋新物理和新理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由於純輕子衰變道的衰變機率比較小,且通常的粒子探測器無法直接測到中微子的存在,事例的判選和重建都非常困難,存在很大的本底,因此科學家將該事例的篩選比喻為在柴草堆中找針。

    研究小組利用高能加速器,詳細觀測了至2005年6月為止產生的4.5億對B介子和反B介子的衰變過程,從中觀察到17次B介子衰變為τ粒子和中微子現象。B介子有很多衰變類型,此次觀測到的衰變現象為每一萬次中有1.79次發生概率,符合標準理論預言的範圍。

    目前所知的實驗實事都可以用粒子物理學理論體系的標準模型來解釋,但是物理學界普遍認為,一定存在高出於目前標準模型理論的未知物理法則和物質相互作用機制。這一新物理法則最有力的候選者之一是「超對稱性理論」,該理論預言存在有多個帶電的和不帶電的黑格斯(Higgs)粒子,而在標準模型理論中只有一個中性的黑格斯粒子。尋找黑格斯粒子和超對稱性理論預言的新粒子將是即將在位於瑞士日內瓦的西歐核子研究中心(CERN)投入運行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加速器上的首要物理目標。中國科學家也參加了這一研究項目。

    中國科技大學張子平教授認為,日本的B介子工廠是目前國際上運行亮度最高、最穩定的加速器,Belle探測器的性能也是世界一流的,實驗精度非常高,已取得了許多重要的物理成果。中國科學家為此做出了重要貢獻,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國科技大學和北京大學的科學家在中性D介子混合的研究以及B到含J/ψ粒子的衰變道研究中都有出色研究成果。 記者 陳超

責編:孫帥

相關焦點

  • 第一次觀測到希格斯玻色子衰變為b夸克 - 博科園
    b夸克的觀測,而且速度與標準模型預測一致。圖片:ATLAS Collaboration/CERN在發現希格斯玻色子六年後,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阿特拉斯(ATLAS)實驗觀測到了標準模型中預測約30%的希格斯玻色子衰變。然而希格斯玻色子的青睞衰變一雙b夸克(H→bb),預計佔近60%的所有可能衰變仍然難以捉摸。
  • 大型強子對撞機檢測到B介子衰變
    粒子物理標準模型30多年前的預測得到驗證 大型強子對撞機檢測到B介子衰變 2015-05-14 科技日報 張夢然 (CERN)地下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中,檢測到了中性B介子粒子極為罕見的衰變。
  • 全球最大粒子對撞機發現B介子,填補微觀世界圖譜
    大型強子對撞機通過加速質子到一個極高的能量後產生碰撞,得到新的粒子,再採用兩個大型探測器,ATLAS和CMS,對新的粒子進行檢測。除了兩個大型探測器外,還存在一個小型探測器,LHCb。其功能是精確探測一類相似的粒子,包括這次發現的B介子的衰變過程。
  • 重磅丨全球最大粒子對撞機發現B介子,填補微觀世界圖譜
    大型強子對撞機通過加速質子到一個極高的能量後產生碰撞,得到新的粒子,再採用兩個大型探測器,ATLAS和CMS,對新的粒子進行檢測。除了兩個大型探測器外,還存在一個小型探測器,LHCb。其功能是精確探測一類相似的粒子,包括這次發現的B介子的衰變過程。2012年在科學家們曾利用其大型探測器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完善了標準模型的最後一片拼圖,自此之後,再沒有新的粒子被發現過。
  • 又一發現:首次觀測到輕子衰,或將揭示標準模型之外的新物理學!
    博科園:本文為粒子物理學類來自北京光譜儀III合作,一個由來自世界各地大學進行粒子物理研究的大型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現在報告了首次觀測到輕子衰變在這項研究之前,只有一個與相同輕子衰變相關的實驗結果,是由另一組稱為CLEO協作的研究人員收集。然而,CLEO的合作並沒有觀察到D+→τ+ντ的信號。只能設定一個上限,這個上限只比標準模型對這種衰變速率的預測大20%。在新研究中,北京光譜儀III(BESIII)的合作小組開始進一步研究這種衰變,希望大量數據樣本將使新的發現成為可能。
  • 輕子行為反常 或將顛覆標準模型
    原標題:輕子行為反常 或將顛覆標準模型  科技日報北京9月11日電 (記者劉霞)貌似金科玉律的標準模型似乎正經歷危機。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1日報導,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提供的新證據表明,輕子的行為與科學家們預想的並不一樣。研究人員稱,如果有更多數據佐證這一行為,那麼,輕子將成為導致標準模型碎裂的第一道裂縫。
  • 為什麼宇宙萬物最終都可能會衰變成光子和輕子?
    如果質子的壽命不是無限的,而是也會存在衰變,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組成宇宙萬物的質子將會逐漸衰變。按照質子衰變理論,到了10^36年之後,大約會有一半的宇宙物質發生了質子衰變。當質子衰變之後,它們會產生中性π介子與正電子這樣不參與強相互作用的輕子。中性π介子並不是穩定的,它們會進一步衰變成光子,具體來說是伽馬射線。
  • 大型強子對撞機首次觀測到重子和介子「相互依偎」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來自大型強子對撞機b(LHCb)團隊的研究人員觀察到一種五夸克(pentaquark)粒子擁有類似分子的結構。藉助這一五夸克粒子,科學家也首次發現重子和介子「相互依偎」在一起。        夸克是構成中子和質子的不可分割的粒子。
  • 最新發現:上帝粒子也會衰變,希格斯玻色子會衰變為μ子對!
    在標準模型中,布倫-恩格勒-希格斯預測希格斯玻色子將與物質粒子(夸克和輕子,稱為費米子)相互作用,其強度與粒子的質量成正比,還預測希格斯玻色子將與力載體粒子(W和Z玻色子)相互作用,其強度與粒子質量的平方成正比,因此,通過測量希格斯玻色子的衰變和產生速率。
  • 上帝粒子也會衰變!最新發現:希格斯玻色子,會衰變為μ子對!
    在標準模型中,布倫-恩格勒-希格斯預測希格斯玻色子將與物質粒子(夸克和輕子,稱為費米子)相互作用,其強度與粒子的質量成正比,還預測希格斯玻色子將與力載體粒子(W和Z玻色子)相互作用,其強度與粒子質量的平方成正比,因此,通過測量希格斯玻色子的衰變和產生速率。
  • 輕子、重子、介子,這些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你會傻傻分不清嗎?
    場也能構成物質有了重子,當然還有輕子,電子就是輕子。當然,輕子不僅是電子,還有μ子、τ粒子和與之相應的中微子。重子是由更小的結構的夸克組成的,而輕子到現在為止沒有找到其內部還有結構。,這就是所謂的「介子」。
  • 科學家首次發現重子和介子「相互依偎」在一起
    科學家首次發現重子和介子「相互依偎」在一起 來源:科技日報 • 2019-06-11 15:37:50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來自大型強子對撞機b(LHCb)團隊的研究人員觀察到一種五夸克(pentaquark)粒子擁有類似分子的結構。
  • ATLAS實驗首次發現希格斯粒子到正反底夸克對衰變道信號
    歐洲核子中心(CERN)大型強子對撞機實驗(LHC)上的ATLAS大型國際實驗合作組於7月9日在ICHEP2018國際高能物理會議上公布了首次發現希格斯粒重要的衰變過程——正反底夸克對衰變(H→bbbar),詳見:http://atlas.cern/updates/physics-briefing/higgs-observed-decaying-b-quarks
  • 打破物質與反物質的鏡像對稱性:輕子或存在對稱性破缺
    在夸克中觀察到的CP破缺並不足以導致這一結果[6],於是科學家們將目光轉向了輕子生成機制[7](leptogenesis)中的輕子CP破缺。在解釋觀測到中微子質量的模型中,假設在宇宙早期存在大量較重的中微子夥伴,它們隨後發生衰變。在CP破缺中,這些衰變造成了觀測到的物質-反物質不對稱性。輕子CP破缺的實質性發現將具有開創性意義。
  • 輕子、夸克和質子、中子、電子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直到現在,人們還沒能在任何檢測器中觀測到任意一個自由活動的夸克,現在人們也這是不可能的。但是,強子中的夸克還是可以通過一些方法被具體的檢測到,比如高能電子轟炸(此方法類似於盧瑟福所做的散射實驗,據此他證明了原子內部原子核的存在)。   那一共有多少種作為基本單元的夸克呢?
  • 首次發現希格斯粒子最主要衰變過程
    7月9日,在2018國際高能物理會議上,歐洲核子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上的超環面儀器(ATLAS)實驗公布了最新成果——ATLAS合作組首次發現了希格斯粒子的最主要衰變過程,即正反底夸克對衰變。中國科學家在此次實驗中作出關鍵貢獻。
  • 高精度的測量:夸克和反夸克組成的π介子,衰變為兩個光子!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已經改進了普裡馬科夫類型的實驗,以提高π介子測量的準確性,其發表在《科學》期刊上,概述了研究目標,進行的實驗,目的是在測量一個π介子衰變為兩個光子時達到更高的精度。美因茨大學Harvey Meyer也在《科學》期刊上提供了量子色動力學理論歷史的時間表,並概述了研究人員在這一新努力中所做的研究工作。
  • 輕子家族中的電子,是物質的關鍵組成部分,也是理解電學的核心
    在粒子物理學輕子家族中最著名的粒子是電子,電子是物質的關鍵組成部分,也是我們理解電學的核心。但電子並不是輕子家族唯一的孩子,它有兩個更重的兄弟姐妹,µ子和τ輕子,它們一起被稱為三種輕子口味。根據粒子物理標準模型,這些兄弟姐妹之間唯一的區別應該是質量:µ子比電子重約200倍,而輕子比µ子重約17倍。
  • 輕子、夸克和(質子、中子、電子)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它們有什麼區別和作用?
    直到現在,人們還沒能在任何檢測器中觀測到任意一個自由活動的夸克,現在人們也這是不可能的。但是,強子中的夸克還是可以通過一些方法被具體的檢測到,比如高能電子轟炸(此方法類似於盧瑟福所做的散射實驗,據此他證明了原子內部原子核的存在)。那一共有多少種作為基本單元的夸克呢?最開始,人們認為只有兩種,即上夸克和下夸克(分別用字母u和d來代表)。
  • 物理學輕子試驗或顛覆基本科學概念
    )實驗結果,引發科學家重新思考物理學基本概念——「標準模型」,以及宇宙的基本理論。據美國生命科學網(Livescience)9月10日報導,《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近日發表粒子物理學的對撞實驗研究論文,描述日內瓦大型強子對撞機觀測到,B介子(B meson)衰敗為兩種電子樣的粒子——緲中微子(muon)、陶中微子(tau lepton)的機率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