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宇宙萬物最終都可能會衰變成光子和輕子?

2020-12-03 火星科普

根據現有的理論,宇宙的結局之一可能是熱寂。因為宇宙的熵一直在增加,經過漫長時間之後將會達到最大值,所有物質的溫度達到平衡,宇宙中的有效能消耗殆盡。

目前的宇宙正在不斷形成恆星,恆星數量還在淨增長,所以宇宙還是一片生機。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氫和氦最終再也無法聚集形成新的恆星,宇宙中壽命最長的紅矮星也會燃燒殆盡。由於行星和死亡恆星的公轉運動會不斷輻射出引力波,最終會導致它們脫離原有的軌道。

如果質子的壽命不是無限的,而是也會存在衰變,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組成宇宙萬物的質子將會逐漸衰變。按照質子衰變理論,到了10^36年之後,大約會有一半的宇宙物質發生了質子衰變。當質子衰變之後,它們會產生中性π介子與正電子這樣不參與強相互作用的輕子。中性π介子並不是穩定的,它們會進一步衰變成光子,具體來說是伽馬射線。

到了10^40年之後,構成宇宙物質的質子都會完全衰變,那時的宇宙中只有輕子、光子和黑洞。到了10^100年,宇宙中的黑洞將會因為霍金輻射而完全蒸發,最終的宇宙物質只剩輕子和光子。宇宙的能量狀態達到最低,並且有可能一直保持在這種熱寂的狀態。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宇宙中的物質最終會衰變成光子和輕子?
    宇宙的物質最終會變成光子和輕子,這種說法其實是目前科學界對宇宙最終的演化結果推演的一種。就是所謂的開宇宙理念,其時間點在1024億年後。為什麼說宇宙中的物質最終會衰變成光子我們都知道,宇宙是一次大爆炸中的產物。
  • 為什麼宇宙所有元素最終都可能會變成鐵?
    理論上,在遙遠未來的某一時刻,宇宙中的所有元素有可能都會轉變成鐵元素,準確的說是鐵-56。熱力學第二定律表明,作為孤立系統的宇宙,它的熵始終在增加,即混亂度會越來越高,有用能會越來越少,這就是熵增原理。
  • 宇宙的盡頭也許會變成鐵?鐵真的可能是萬物最終的歸宿嗎?
    所有的核聚變和核裂變到鐵這裡便會因為需要的能量數量級倍增而暫時停止(在壓力和溫度相當高,能量極大時,鐵也可以聚變,但目前宇宙中能發生鐵聚變的條件幾乎沒有)。於是鐵便成了「萬物」的分界。宇宙終結論為什麼是「萬物「的分界呢?我們先來設想一下我們所居住的宇宙在未來的某一天會如何滅亡。
  • 宇宙的終極命運:熱寂。一切都將逝去,唯有死神永生。
    一半質子完成衰變:10^36年根據某些理論認為質子會衰變,而半衰期(10^36年)的估計是正確的話,屆時,宇宙中大約一半的物質已經通過質子衰變形式轉化為伽馬射線和輕子。全部質子完成衰變:10^40年這時,所有的質子都已完成衰變。
  • 並非所有粒子和反粒子都是物質或反物質
    以下是關於我們宇宙的這種反直覺真理背後的科學。考慮到我們在地球上發現的物質,您可能會認為絕對100%是由物質組成的。這幾乎是正確的,因為實際上我們的整個星球都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組成的物質組成,而所有這些物質實際上都是物質粒子。質子和中子是複合粒子,由上下夸克組成,它們通過交換膠子形成原子核而結合在一起。
  • 據說宇宙最後所有的元素都會變成鐵,這是為什麼?你知道原理嗎?
    據說宇宙最後所有的元素都會變成鐵,這是為什麼?你知道原理嗎?從理論上可以解釋宇宙中所有元素最終都將變成鐵-56.在整個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質子數從小到大排列,鐵是第二十六號元素。在所有的元素中鐵56的結合能最大,最穩定。
  • 質子之死:粒子衰變如何推出萬有理論
    質子衰變意味著在遙遙無期的未來,其他一切都分析崩離後,僅黑洞會保留。所有事物都可以由一小組粒子創建時,為什麼世人似乎對其他九個粒子如此陌生呢?似乎缺少了什麼,我們面前有一些東西是看不到的。我們不知道這9個額外的粒子為什麼會歸在表中,它們是否在宇宙的運作中佔有重要地位,還是說宇宙起源於粒子池。其中有些粒子的作用會延續下去,有些則不能。上夸克,下夸克和電子共同構成了原子的質子和中子。原子又結合起來,形成分子,所有複雜的結構(如葉狀地球生命和懶惰的月球體)都由此產生。
  • 質子之死:粒子衰變如何推出萬有理論
    質子衰變意味著在遙遙無期的未來,其他一切都分析崩離後,僅黑洞會保留。所有事物都可以由一小組粒子創建時,為什麼世人似乎對其他九個粒子如此陌生呢?似乎缺少了什麼,我們面前有一些東西是看不到的。我們不知道這9個額外的粒子為什麼會歸在表中,它們是否在宇宙的運作中佔有重要地位,還是說宇宙起源於粒子池。其中有些粒子的作用會延續下去,有些則不能。上夸克,下夸克和電子共同構成了原子的質子和中子。原子又結合起來,形成分子,所有複雜的結構(如葉狀地球生命和懶惰的月球體)都由此產生。
  • 「質子之死」——尋求大一統理論的可能,探尋宇宙的本質
    在一個遙遠的未來,在其他一切都崩潰和坍塌之後,只有黑洞仍然存在。三種粒子組成了我們所熟悉的宇宙中的物質。從冰冷的系外行星到遙遠的恆星,我們周圍的一切都是由幾種基本的粒子組成的。這些關鍵粒子包括上夸克,下夸克和電子。然而,在粒子標準模型中,它們只是12種物質粒子中的3種。這是宇宙最令人困惑的地方之一。
  • 「質子之死」——尋求大一統理論的可能,探尋宇宙的本質
    當一切都可以由3種粒子(夸克和電子)創造時,為什麼還會有另外9種似乎在我們的世界中沒有實際作用的粒子呢?這給人一種不完整的感覺。我們一定是忽略了什麼東西。有一些東西就在我們面前,只是我們沒有看到。在最初爆炸後的幾秒鐘內,宇宙是一個灼熱的火球,其能量難以想像,比我們現在最強大的粒子加速器中的能量要高出幾千億倍。在這個能級上,電磁力、弱核力和強核力可以結合成一種電子核力。我們在地球上不可能複製這一過程。因此,我們需要尋求另一種方法來實現這三種力的統一,我們把目光轉移到了質子衰變上來。
  • 打破物質與反物質的鏡像對稱性:輕子或存在對稱性破缺
    但實驗表明輕子(包括中微子、電子和其他更為奇特的相關粒子)也許並不遵循這種規律。宇宙中所有可見的物質都是由基本粒子所構成的。被稱為費米子的基本粒子群包含兩類主要的粒子:一類是構成質子和中子的夸克;另一類則是包含電子、μ子、τ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的輕子。
  • 科學家首次觀測到B介子純輕子衰變現象
    ,B介子衰變到τ輕子和中微子兩種粒子,衰變機率與基本粒子標準模型理論的預言相一致。研究小組認為,由於一些超出標準模型的理論,如超對稱性和兩黑格斯(Higgs)模型理論都可以修正該輕子道的衰變機率,因此,今後應進一步積累實驗數據以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更精確地檢驗標準模型理論,探測可能存在的新物理現象和相互作用機制。     中微子幾乎不與物質發生相互作用,因此被稱為看不見的粒子。伴隨著中微子產生的B介子純輕子衰變現象的研究,對探尋新物理和新理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為什麼有些粒子不衰變?
    儘管世界上有很多種類的粒子,但是它們大多數在遠小於一秒之內就衰變了。但是為什麼一些類型的粒子從不衰變?或者為什麼有些粒子衰變極為緩慢,其壽命甚至超過了當前宇宙的年齡(138億年)?自然界中已知的穩定粒子包括電子、最輕的中微子、光子,以及引力子(理論假設的粒子,尚未檢測到),以及它們所對應的反粒子。
  • 宇宙中的物質如何從無到有
    顯然,我們存在,就像我們所看到的恆星和星系一樣,因此必須創造出比反物質更多的物質,使我們所知道的宇宙成為可能。但它是如何發生的?這是宇宙中最令人著迷的謎團之一,但是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了解真相。 如果我們允許X和Y粒子衰變成所示的夸克和輕子組合,它們的反粒子對應物將衰變成相應的反粒子組合
  • 宇宙最大難題:物質是怎樣從無到有?
    圖片版權:NASA, ESA, and the Hubble Heritage Team (STScI/AURA)當你看著浩瀚宇宙中的行星、恆星、星系和宇宙中其他東西時,一個明顯的問題急需解釋:為什麼宇宙中會有東西而不是什麼都沒有?當你考慮到宇宙的物理定律時,這個問題變得更加棘手。宇宙似乎在物質和反物質之間是完全對稱的。
  • 為什麼大多數粒子會衰變?
    所以科學家才不得不製造對撞機,來捕捉這麼短的時間內粒子衰變的過程。在這裡,我們將用一些雖然不太恰當但是很不錯的類比,來解釋一下衰變為什麼是大多數粒子的最終命運。耗散現象你可能還記得在量子世界中每個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即粒子具有波動性和粒子性,所以我們可以把粒子都看成某種波。
  • 額外維度與真空衰變,可能會瞬間毀滅宇宙!
    科學家們還沒有找到額外維度的證據,這表明任何真實的維度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們的存在可以幫助解釋像暗能量和暗物質這樣的神秘現象,並為超越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新物理指明道路。因此,物理學家們迫切希望儘可能地探索它們的性質。
  • 反物質研究或可解開萬物存在之謎?
    一草一木,漫天繁星,都被看作是理所當然的事。但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這裡隱藏著一個現代物理學中最深奧的謎題之一。宇宙為什麼存在?宇宙起源於138億年前的一場大爆炸。在宇宙誕生之初產生了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理論上,每個粒子都存在一個只有電荷相反,其它性質幾乎完全相同的反物質。而物質和反物質無法在一個物理空間共存,因為二者相遇會發生湮滅,然後以光子的形式釋放能量。
  • 高精度的測量:夸克和反夸克組成的π介子,衰變為兩個光子!
    理論認為π介子,通常被稱為介子,是由一個夸克和一個反夸克組成的強子(這就是為什麼它們有時也被稱為中性介子理論還表明,衰變成對光子,而且衰變速度非常快,因為它們是不穩定的(大約80阿秒)。與大多數理論一樣,科學家們願意進行實驗,證明這些理論是正確的,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確的。以前測試介子衰變為光子的努力,通常遵循三種方法中的一種,直接方法或對撞機方法或Primakoff方法。
  • 宇宙中微子背景是什麼?中微子為什麼是第二豐富的粒子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中微子僅次於光子作為宇宙第二豐富的粒子,也是宇宙大爆炸時遺留下來的古老遺蹟,除了微波背景輻射,宇宙標準模型最後一個未經驗證的預言就是中微子背景,那麼中微子在宇宙早期是怎樣產生的?它們如何能大量的保存下來?我們為什麼探測不到中微子背景?下面我就從宇宙的起源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