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5日下午,香港保釣船(中)在靠近釣魚島時遭到日本船粗暴衝撞
2010年10月8日,因不滿臺灣當局阻止保釣船前往釣魚島,一名保釣人士跳下漁船以示抗議
陳毓祥是保釣運動中的第一位犧牲者
閩南網8月16日訊 四次出海,一次登島,中國大陸民間保釣行動最活躍的時間,集中在2003年至2004年。個人選擇與國家利益的契合,縱使時光飛逝,依舊激動人心。
「浙玉漁1980」保釣行
大陸民間的首次出海保釣被8艘日艦和4架日機包圍
「浙玉漁1980」是一艘普通的單拖網漁船,140噸,300馬力。2003年6月22日早晨,這艘船從浙江玉環坎門漁港出海,除了幾名船員,還搭載了15名乘客。前往200海裡外的釣魚島宣示主權,是他們此行的真正目的。與此對應的時事背景,是釣魚島問題在2003年再起波瀾,1月1日,日本政府宣布與聲稱「擁有釣魚島所有權」的古賀家族後人籤訂正式租借合同,以2256萬日元的年租金租下了釣魚島及附近的南小島、北小島三個島嶼。
低空呼嘯而過的日本飛機把大家吵醒,時間大概是6月23日早上7點35分,此時漁船距離釣魚島還有30多海裡。大概半小時後,第一艘日本軍艦出現,日艦上有人用漢語喊話:「這是日本領海,請你們立即離開!」台州人尹東明隨即拿起話筒高聲回應:「這是中國領海,請你們立即離開!」這是熱血激昂的時刻,一直被暈船折磨得無精打採的人們,突然間全都精神振奮,大家在桅杆上同時升起五星紅旗和香港的紫荊花區旗,並掛起印有「我島我家」、「中國領土——釣魚島」的兩個紅色條幅。
接下來,海面上出現了更多日本軍艦和飛機,中午11點左右,「浙玉漁1980」已經處於8艘日艦和4架日機的包圍阻截中。一架飛機上還懸掛出白底黑字的大幅標語:「日本政府警告你,不要進入日本領海」。尾隨的日艦從後面加速衝向漁船尾部,在距離漁船約20米處才緊急拐彎。漁船於是無法再前進,只能返航,而釣魚島還在遙遠的前方,影像模糊,用照相機和攝影機也捕捉不到一個清晰的畫面。
6月24日中午11點,「浙玉漁1980」回到浙江玉環坎門島。中國大陸民間的首次出海保釣行動,就這樣從構想成為了現實。
從2003年6月到2004年3月,9個月裡4次出海保釣,另外3次分別是2003年10月、2004年1月和2004年3月,頻率遠超過香港和臺灣地區。有臺灣保釣志願者感慨過這種差別:「香港和臺灣的保釣行動,不是缺錢就是缺人,只有大陸,不缺錢也不缺人。」中國大陸民間保釣聯合會,在一波接一波的行動熱潮中,於2003年年底正式成立。早在1996年就提出這個倡議的童增被推選為會長,馮錦華、張立昆、李南、盧雲飛、虞海澤、周文博和李義強7人當選常務會員。
七個人的十多個小時
大陸保釣志願者首次成功登上釣魚島
「沒有海灘,岸邊都是礁石,那天早晨剛下過雨,山上有清水流淌下來,遍山生長著一種類似於棕櫚樹的植物,青蔥色,樹林裡有白色的山羊探出頭來。」這是殷敏鴻回憶中釣魚島的模樣。2004年3月24日,大陸保釣志願者第4次出海,第一次成功登島。登島的7個人為馮錦華、張立昆、尹東明、方衛強、王喜強、胡顯峰和殷敏鴻。
回溯起來似乎很輕鬆,但3月24日清晨,一切緊張而混亂,大家出發前商量過無數種方案和對策,可真的到了緊要關頭,雜牌軍的弱點全都出來了,「漁船開到了很靠近釣魚島的地方,兩條小艇放下海,發動機掛不上去,連船槳都找不到……」殷敏鴻所在的橡皮艇上有3個人,「還沒有靠近岸邊的礁石,另外兩個人就性急地跳到了海裡,遊了過去」。他靠岸拴好橡皮艇才發現,「到達的只是一塊大礁石,跟釣魚島主島還隔了幾米遠,只能遊過去」。
7名志願者在釣魚島上停留了10多個小時,張立昆回憶:「剛上島時,大家太興奮了,根本沒有注意到兩條小艇很快就被日本人拖走了,但是心裡並不驚慌。既然來了,肯定能平安回去,只是大家都溼透了,圍著海島走了半圈,拆掉了日本右翼分子設立的牌位,還找了半天獨自去爬山的方衛強,剩下的時間圍著火堆烤火。」
沒有對講機,眼睜睜地看著小艇被日本的汽艇拖走,漁船上負責指揮的虞澤海和李南一時間也沒了主意。大船在釣魚島周邊徘徊了很久,最終決定先返航帶上橡皮艇再來接他們,可是返航途中,下午5點,日本艦艇和飛機已經趕到,大船趕緊折返往釣魚島方向,卻被團團圍住。島上的7人被日本警察帶到了衝繩,在看守所單獨關押。
接下來,就是兩岸矚目的事情了:7個人在3月26日下午獲釋,從衝繩返回中國大陸,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他們在衝繩都接受了若干次提審,殷敏鴻回憶:「日本警察並沒有使用暴力,問來問去主要圍繞著個人身份、出海時間、海上航行過程等問題,他們對我們的個人背景、是否有政府在背後撐腰似乎特別感興趣。」對於這些問題,殷敏鴻他們基本上都拒絕回答。「我們是在自己的領土上被外國武裝非法綁架,他們有什麼資格審訊我們!」
那些不該忘卻的歷史
■1978年「釣魚島事件」
1978年4月12日上午,釣魚島附近海域出現了大量中國漁船。日本巡邏船以中國漁船進入所謂的日本「領海12海裡」為由,要求中國漁船退出。中國漁民則打出「這是中國的領土」「我們有權在此作業」等標語進行抗議,抗議活動一直持續到夜晚。這就是著名的1978年「釣魚島事件」。
■1990年的保釣運動
1990年10月,日本海上安保廳準備承認日本青年社在釣魚島上修建的燈塔為正式航標。該事件遭到中國大陸和臺灣的強烈抗議,並由此引發了一場大規模的保釣運動。迫於多方壓力,日本政府最終表示將停止相關行為。
■1996年的釣魚島風波
1996年7月14日,日本青年社再次在釣魚島北小島建立了一個燈塔,一塊木製日本太陽旗也同時樹立起來。隨後的7月20日,日本政府宣布開始執行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關於200海裡專屬經濟海域的規定。日本青年社與日本政府的配合,實際上是官民並舉侵犯釣魚島主權,這又引發了中國外交部及全國民眾的強烈抗議。
一個多月後的9月4日,中國科學考察船「海洋四號」前往釣魚島海域。日本方面也派出了巡邏船,並以中國考察船進入「日本海域」為由要求「海洋四號」撤出。就此,兩國外交部門再次緊急交涉。這次中日釣魚島風波一直持續到當年年底,時間之長,前所未有。
■陳毓祥為保釣而犧牲
陳毓祥是香港著名的民間保釣人士。在1996年的釣魚島風波中,他帶領香港抗議者乘坐「保釣號」貨輪前往釣魚島,他們的任務是毀掉日本青年社當年7月份在島上樹立的燈塔和國旗,並重新樹立中國國旗,以宣示主權。9月26日,「保釣號」成功抵達釣魚島海域。面對日方艦艇的攔截和海上的風浪,陳毓祥等人放棄了使用橡皮艇登陸的計劃,他們決定以遊泳的方式登島宣示主權。但陳毓祥下水後,由於風浪太大,同時頭頂的日方直升機螺旋槳在海面引起了旋渦,不幸溺水身亡,成為中國為保釣而犧牲的第一人。
■中國海監船巡航釣魚島
2008年12月8日,中國海監開展了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附近海域的巡航。2012年3月16日,中國海監船隻首次進入釣魚島12海裡領海範圍,繞島巡航一周後返回。
■2010年釣魚島撞船事件
2010年9月7日上午,載有15名中國船員的中國拖網漁船「閩晉漁5179號」在釣魚島附近海域進行捕撈作業時遭到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船的驅逐和衝撞。隨後,日方逮捕了中國船長詹其雄,並將其餘14名船員非法扣押。最終,迫於強大的壓力,日本衝繩縣地方檢察廳於9月24日釋放了中國船長詹其雄。
■中國漁政船釣魚島護漁常態化
從2010年開始,中國漁政將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附近海域的護漁納入常態化。護漁工作的重點包括維護國家海洋權益,保護我國漁民合法生產權益等。(環球)
責任編輯:hdwmn_w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