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的浪漫從未停止——天問

2020-09-05 遼寧華圖

從古至今,人類對宇宙思考和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止。「圜則九重,孰營度之?」此句出自屈原的長詩《天問》,意思是天的體制傳為九重,有誰曾去環繞量度?在此基礎上,科學家命名了我國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系列,任務標識名為「攬星九天」,繼「嫦娥」「玉兔」後,科學家的浪漫再次得以體現。火星之上是否存在過生命、是否有液態水的存在……神秘的火星終於要在我們的火星車面前揭開它的面紗啦!

今年的七月是個比較擁擠的月份,除了我國,俄羅斯和歐盟、阿聯、美國都要實施自己的探火計劃,只不過由於降落傘的問題和新冠疫情爆發,俄羅斯和歐盟的計劃暫時停止了。但是,就在7月23日12點41分,「長徵」五號已經搭載我國的首枚自主實施火星探測任務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啦!不得不說7月23日是個好日子,我們黨的一大也是在歷史上的今天勝利召開!再過26.3個月,我們的火星車就能「親吻」火星這位新娘啦,在此我們預祝它著陸成功吧!

此時此刻,要給大家提出問題,下列對本次火星探測計劃的敘述,哪一選項不正確?

A.火箭要把探測器送到更高軌道需要大量燃料提供動力,將速度提升至第二宇宙速度11.2km/s才能逃離地球引力

B.「天問」一號要實現「繞、落、巡」三種任務,本次緊湊型任務高度複雜

C.火箭選擇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發射,是因為飛行軌道路程最「短」

D.由於火星大氣對太陽能有衰減作用,火星車的太陽能電池板比傳統月球車明顯加大

看到這裡,小夥伴兒們是不是已經開始撓頭了?莫慌,圖圖老師掏出了粉筆,這道題的正確答案是C選項。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是因為在我國境內,海南離赤道最近,火箭能夠獲得更大線速度的加持,從而獲得更大的加速度,節省燃料。至於飛行軌道最「短」,是因為今年的火星窗口是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錯過就要再等兩年。綜上,C選項說法錯誤,當選。A、B、D三項敘述都對!

相關焦點

  • 這是最獨特的「中國式浪漫」
    「嫦娥奔月」是一則流傳千年的浪漫神話,寄託了中華民族世代對於月球的無限憧憬,中國人的探月夢想也從未停止,一個民族的千年夢想化為了現實。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天問」源於長詩《天問》,其中,屈原對太陽月亮升起落下,到日月星辰形態位置,都發出了追問。
  • 「天問」、「嫦娥」、「悟空」:中國航天起名字,也太浪漫了吧
    7月23日12時41分,名為「天問」的中國火星探測之旅開啟了。「天問」出自屈原長詩《天問》,這是一首四字長詩,一共提出了一百七十多個問題。其中,許多問題關乎宇宙,屈原對太陽月亮升起落下,到日月星辰形態位置,都發出了追問。
  •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跟著「天問一號」去火星
    「天問」源於2300多年前的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屈原的長詩傑作《天問》,詩中他從天地離分、陰陽變化、日月星辰問到神話傳說、治亂興衰,「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
  • 從太空艙到北鬥,從玉兔探月到天問一號上火星,60年追逐從未停歇
    「長徵五號」火箭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升空,這為我國的航天事業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天問一號」探測任務是中國首次獨立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它將一次完成「環繞、著陸、巡視」三項工作,主要任務是對火星的土壤、大氣進行分析和拍攝相關照片資料,這在全球是首例。若成功到達目的地,我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首次探索火星就完成軟著陸的國家。
  • 暗能量光譜儀(DESI)即將「睜眼」丨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止
    DESI旨在收集數千萬個星系和數百萬個被稱為類星體的超亮深空天體發出的光,收集的光將由10個名為光譜儀的設備測量,科學家可以利用這些測量值以3D方式繪製宇宙圖,並進一步揭示暗能量——據信讓宇宙加速膨脹的力量的秘密。此外,這些測量值還可以為科學家提供有關星系生命周期以及連接宇宙中物質的宇宙網的新見解。
  • 「天問一號」只有國人才能聽得懂的浪漫
    「天問一號」,只有中國人才懂的浪漫近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發射任務正在緊鑼密鼓的準備著。這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名稱為「天問一號」。而以後的所有行星探測任務均以「天問系列」命名。據悉,這次的任務命名均由網上徵集而來。
  • 我國發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美歐都發來祝福
    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從未停歇。自古以來,人們就從未停止對宇宙的嚮往。家喻戶曉的古代著名天文學家張衡,以及典故「萬戶飛天」中的萬戶,被稱為中國航天第一人。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我國作為航天大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也在不斷攀升。
  • 我國發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美歐都發來祝福
    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從未停歇。自古以來,人們就從未停止對宇宙的嚮往。根據外媒報導,科學家在火星發現了液態水。水是生命誕生必不可少的條件,這讓人們重拾對地外生命是否存在的疑問,由此對火星探索的熱情更濃。即便目前,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生命的難題尚未解答。但及時介入火星等天體的生命探測,這將使我國在國際中佔有有利地位,抓住航天機遇,開拓外太空新領域。
  • 北鬥、天問…咱家太空飛行器的名字,透著科學浪漫,藏著千年文化底蘊
    將我國行星探測任務命名「天問」,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同時公布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標識「攬星九天」。「天問」出自屈原長詩《天問》,這是一首四字長詩,屈原在詩中一共提出了一百七十多個問題。其中,許多問題關乎宇宙,屈原對太陽月亮升起落下,到日月星辰形態位置,都發出了追問。兩千多年前,遙遠的古人對天地自然發出追問。
  • 我們實現了古代的浪漫與夢想
    這些集結了傳統智慧與未知探索的「浪漫」,你讀懂了嗎?  嫦娥——中國探月工程  送「嫦娥」奔月。  從古至今,「嫦娥奔月」的故事在我國廣為流傳,浩瀚星空,皎潔明月,人類從未停止對月球的渴望與探索。我國首個探月工程的開啟,成為中國航天的又一裡程碑。除了承載非凡的意義,它還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嫦娥工程。
  • 網友熱議「天問一號」「奔火」: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天問一號」也許會在火星遇到會種土豆的馬特達蒙,就是腰裡斜插著一根天線,在黃沙和殘損的營地之間折騰的那位。 「天問」:融中華文化於飛天理想 體現中國人的嚴謹浪漫 人類文明雖然滄海一粟,但對宇宙的探索之心從未黯淡。中國的行星探測工程,更承載著中國人航天強國的夢想。火星工程叫做「天問」,名字來源於中國偉大詩人屈原的長詩,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
  • 大國重器的硬核浪漫,你get到了嗎?
    今天,在中國科學家們執著的探索和創新下千百年來,人們對這顆紅色星球的好奇心從未消失。《天問》,「遂古之初,誰傳道之?「天問」的成功發射,只是中國探索火星的第一步,在走向真正星辰大海的路途中,中國,乃至全人類,才剛剛開始。
  • 地球的自轉幾十億年從未停止,難道是真的符合「永動機」的理論?
    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科幻宇宙,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是地球的自轉幾十億年從未停止,難道是真的符合「永動機」的理論。那麼地球的自轉幾十年從未停止,難道是真的符合「永動機」的理論?最近有科學家表示,永動機或許是真實存在的,因為我們生活的地球就是這樣,無論是地球的自轉還是公轉,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裡面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從未停止過,於是也是有關科學家做出了很多的猜測。
  • 「九天攬月」,我們的努力從未停止
    「嫦娥」飛天,玉兔登月為實現中華民族「九天攬月」的偉大夢想我們的努力從未停止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報導嫦娥五號無人探測器將嘗試從月球正面風暴洋地區採集約2公斤的月球樣品這是以前從未被探索過的區域跨越了三千六百多個日夜十多萬人為之努力和付出這其中有一生為探月、逐夢不停歇的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
  • 科學家們從未停止過探尋外星人,尋找外星生命是探索宇宙的一部分
    人類將第一顆人造衛星送上太空後,就渴望得到其他宇宙生命存在的信息,以證明在浩瀚的宇宙裡,人類並不寂寞尋找地球外生命也是各國探索宇宙奧秘的一部分,科學家們從未停止過探尋外星人,一直積極地以各種方式在宇宙中尋找可能存在的生命體。
  • 「天問」、「望舒」、「鵲橋」……中國航天人的那些詩意和浪漫
    當「東方紅」的音樂在太空響起,中國人開始了探索浩瀚宇宙的新徵程你好,天問!今天,也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中國火星探測任務也擁有了自己的名字。國家航天局今天宣布,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
  • 「天問一號」發射在即,60年來人類探索火星從未停止
    現代快報訊(記者 許軍 / 文 朱立言 / 攝)7 月 23 日,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 " 天問一號 " 預計 12 點 40 左右發射,開啟了中國的火星探測之旅。400 多年前天文望遠鏡出現後,火星就成了科學家研究的對象。而人類對火星的探測之旅,開始於 1960 年,到今年正好 60 年。
  • 天問·探路火星|火星探測60年,人類的好奇心走了多遠?
    澎湃新聞 伍銀芳 王煜 張志強 王基煒火星,是地球軌道外側的第一近鄰,是太陽系中最接近地球的天體,被科學家認為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自1960年,前蘇聯第一次向火星發射探測器開始,人類從未停止對火星的探索。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好奇心是科技進步的源動力
    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天問、嫦娥……這些國之重器會說話,他有故事對你說
    火箭上了天,潛水器入了深海,月球車行走在月亮之上……在執著追逐夢想的途中,人們不忘在這一個個國之重器的命名上,體現自己面朝大海,凝望星空之時的浪漫。千百年來,人們對這顆紅色星球的好奇心從未消失。2020年4月24日,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