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太會起名了!我們實現了古代的浪漫與夢想

2020-11-26 大眾網

  11月24日,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隨著嫦娥五號的成功發射,世界的目光又一次聚焦中國航天。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

  這一次「長五」送「嫦五」,網友們不禁再一次感慨中國航天太會起名了!這些集結了傳統智慧與未知探索的「浪漫」,你讀懂了嗎?

  嫦娥——中國探月工程

  送「嫦娥」奔月。

  從古至今,「嫦娥奔月」的故事在我國廣為流傳,浩瀚星空,皎潔明月,人類從未停止對月球的渴望與探索。我國首個探月工程的開啟,成為中國航天的又一裡程碑。除了承載非凡的意義,它還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嫦娥工程。

  玉兔——中國首輛月球車

  「玉兔」飛天落月。

  「在神話傳說中,嫦娥懷抱玉兔奔月。玉兔善良、純潔、敏捷的形象與月球車的構造和使命既形似又神似,反映了我國和平利用太空的立場。」這是時任中國探月工程副總指揮李本正眼裡的「玉兔」。嫦娥三號搭載了我國首輛月球車「玉兔」實現了落月與巡視勘察。設計壽命只有三個月的玉兔號,最終超期服役,在月球工作了972天。玉兔號是中國在月球上留下的第一個足跡,意義深遠。

  「玉兔」不僅在月球表面完成自己的科研任務,在微博上也一直受到熱捧。在月球車玉兔2016年7月31日發布的最後一條微博下,直到現在,還有網友在評論區留言互動。有網友留言告訴「玉兔」嫦五飛天的好消息,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浪漫的延續呢。

  鵲橋——嫦娥四號中繼星

  地月「鵲橋」相會。

  「鵲橋」來源於中國民間流傳的牛郎織女傳說,無數喜鵲在天河架起了天橋幫助牛郎織女相見。這顆蘊含「鵲橋相會」浪漫寓意的中繼衛星,不僅是中國首顆、也是世界首顆地球軌道外專用中繼通信衛星,搭建起一座通信聯絡的「太空鵲橋」。它為在月球背面著陸的嫦娥四號和地球提供中繼通信服務,成功幫助我國實現首次人類探測器月背著陸和巡視探測。

  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河漢縱且橫,北鬥橫復直。」

  自古以來,北鬥就是中華民族的指路明燈,通過北鬥七星,就可以夜空中找到在正北方向的北極星,也就實現了定嚮導航。將我國自主建造的衛星導航系統命名為「北鬥」,既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又彰顯了華夏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淵源。如今,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正式開通,從古至今閃耀天際的「北鬥」,將指引著我們走向更遠的未來。

  鴻雁——全球衛星星座通信系統

  「鴻雁」永不失聯。

  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後來,人民用鴻雁比喻書信和傳遞書信的人。鴻雁的命名,寓意著「鴻雁傳信,永不失聯」。鴻雁全球衛星星座通信系統具有全天候、全時段及在複雜地形條件下的實時雙向通信能力,可為用戶提供全球實時數據通信和綜合信息服務。

  神舟——中國自主製造的載人飛船

  「神舟」飛天。

  「神舟」意為「神奇的天河之舟」,又是「神州」的諧音,象徵著飛船研製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支持。同時,「神舟」有神氣、神採飛揚之意,預示著整個中華民族都將為飛船的誕生而無比驕傲與自豪。隨著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騰飛上天,「神舟」這一承載著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的光輝名字,從此傳遍神州大地。

北京時間2003年10月15日18時40分,中國培養的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從太空向世界各國人民問好,並在艙內並列展示了五星紅旗和聯合國旗(攝於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大屏幕)。

  墨子——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墨子號」縱橫寰宇。

  《墨經》記載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像」實驗,墨子最早通過小孔成像實驗發現了光是直線傳播的,第一次對光直線傳播進行了科學解釋,為量子通信的發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以中國科學家先賢墨子來命名,體現了中國的文化自信。

  悟空——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

  「悟空」睜開火眼金睛。

  關於齊天大聖孫悟空的傳說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他煉就的一雙火眼金睛可以分辨日月。「悟空」取義「領悟、探索太空」,是目前世界上觀測能段範圍最寬、能量解析度最優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除了有「火眼金睛」的美好寓意之外,剛好和暗物質的特性相符合。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如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的探測器,可在茫茫太空中識別暗物質的蹤影。

  天問——中國行星探測任務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天問」的名稱源於屈原的長詩《天問》,對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現象進行想像與發問,從宇宙之本源,到陰陽之俱化;從天地之構造,到星辰之往亙。以「天問」命名,體現了中國人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更寓意著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2020年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升空,從《天問》到「天問」,我們帶著對中華民族歷史的傳承與敬意出發!

2020年10月1日,中國國家航天局發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圖像,圖上的五星紅旗光彩奪目,呈現出鮮豔的中國紅。這是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首次深空「自拍」。

  有網友表示,第一次看到取名天問的時候,感覺到我們和千年前的古人有了精神上的共鳴,他們仿佛也能體會到我們的成就與激動。

  除此以外,

  把衛星送往太空的火箭叫「長徵」

  太陽監測衛星計劃叫「夸父計劃」

  火星探測衛星叫「螢火」;

  氣象衛星叫「風雲」……

  這些傲人的航天重器,都有著浪漫的名字

  每一個名字都寄託著來自古代的浪漫與夢想

  而我們,正在一步步實現著這些曾經很遙遠的夢想

  如今,我們賦予了每個名字新的故事,每一段故事都是中國航天美好的一步。

  (大眾網·海報新聞編輯 葛思琦 綜合央視新聞、人民日報、新華網、百度百科等)

相關焦點

  • 中國航天太會起名了
    中國航天太會起名了 探月工程叫「嫦娥工程」,載人空間站叫「天宮」,全球定位系統叫「北鬥」,中國航天人,真是浪漫得不像話 @人民日報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來源: 西部網
  • #中國航天太會起名字了#
    我國的航天系列都在用自己的名字詮釋「中國式浪漫」。 前天,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有網友感慨#中國航天太會起名了#!不止中國航天,這些大國重器的名字,都充滿詩意,這些集結了傳統智慧與未知探索的「浪漫」,都有很深的寓意,原來這些名字,不只是名字,它還是歷史、是傳承、是夢想,是向上仰望。
  • 這件大事刷屏,網友:中國航天太會起名字了,這就是中國式浪漫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回」這一步的主任務,要實現月球表面採樣返回。這次任務相比我們已經實施的繞月探測、落月探測來說,是一次新的、更大的技術跨越。
  • 中國航天太會起名了!這大概就是中式浪漫吧……
    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中國探月工程是我國啟動的第一個探月工程,於2004年1月23日正式啟動,分為繞、落、回三部曲。 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回」這一步的主任務,要實現月球表面採樣返回。嫦娥五號任務即是收官之作,也是奠基之作。
  • 除了中國航天,中國飛彈也太會起名了!看看大國重器名字有多霸氣
    近期,關於「中國航天太會起名」的報導多次見諸報端,成為網友關注的熱議話題。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探月工程叫「嫦娥工程」,名字取自於神話傳說的「嫦娥奔月」。首輛月球車的名字叫「玉兔」號,神話傳說中嫦娥懷裡抱的正是兔子。中國自主建造的「北鬥」導航系統,其名字來自於「復移小凳扶窗立,教識中天北鬥星」。這些名字蘊含著豐富的內涵,以至於有網友稱,「中國航天人起的名字,真是浪漫得不像話」。
  • 「天問」、「嫦娥」、「悟空」:中國航天起名字,也太浪漫了吧
    兩千多年前,遙遠的古人對天地自然發出追問,兩千多年後,火星探測器升空,它叫「天問」,帶著中華民族從古至今對自然的探索升空,太浪漫了吧!除了「天問」,中國航天,還有許多浪漫的名字,連接著過去和未來,浪漫得不要不要的。
  • 這是最獨特的「中國式浪漫」
    為它起名時,人們回到中國古典文化中尋找靈感,最終它被命名為「嫦娥」。「嫦娥奔月」是一則流傳千年的浪漫神話,寄託了中華民族世代對於月球的無限憧憬,中國人的探月夢想也從未停止,一個民族的千年夢想化為了現實。
  • 此刻讓全世界都矚目的中國人,簡直浪漫得不像話
    我們正在一步步實現,我們共同期待著嫦娥五號帶著月壤返回的用星空作畫編織實現了中國千年來的夢想>中的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的影子,更能看出古人對浩瀚星空的想像。更能體現中國式的智慧和浪漫。#1996年出生的姑娘指揮火箭發射#被眾多人關注我們知道中國航天
  • 從這些浪漫的名字,了解中國航天
    時至今日,中國也已牢牢佔據了世界載人航天的重要一席。   奔月的「嫦娥」、落月的「玉兔」、飛天的「神舟」,指路的「北鬥」……有網友說,細數這些名字,發現中國航天人真是浪漫極了。這些名字是怎麼起的?它們取得了哪些驕人成績?我國航天事業,將踏上哪些新徵程?
  • 誰說中國人不懂浪漫?
    今天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宣布我國的第一輛火星車正式啟動全球徵名於是,網友們腦洞大開紛紛加入起名行列許多中國神話人物成為了熱門▼敢於有夢勇於追夢善於圓夢將國之重器賦予神話之名寄託一代代人的夢想中國人的浪漫一眼竟是萬年
  • 中國載人航天發展歷程:靠自主創新實現飛天夢想
    雖然幹的是科研活兒,但中國航天人的思想作風一直與軍人無異。  「中國人飛天夢想得以實現是在現代,是在改革開放的盛世,是在中華民族崛起和復興的過程中。能夠參加載人航天工程的老中青三代,都非常幸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原總設計師王永志激動地說。  此次會議正式批覆了載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論證報告,黨中央決定實施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工程分為三步走。
  • 中國航天重頭戲將要來了,或將助力實現登月的夢想
    中國航天重頭戲將要來了,或將助力實現登月的夢想自航天技術誕生以來,人類就在嘗試尋找其他星球之中生命存在的痕跡,尤其是近些年地球的資源供給漸顯不足,人類開始設想會不會還有另外一個星球適合人類居住,或者其他的星球是否有更多的資源物資以供我們利用,這也是人類航天技術探索的重要目標之一。
  • 這些大國重器的浪漫命名,你都知道嗎?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嫦娥」,這是多麼美的名字,有網友感慨中國航天太會起名了!其實,不止中國航天,很多大國重器的名字都充滿了詩意,集結了傳統智慧與未知探索的「浪漫」!
  • 中國航天發展最快的十年:載人航天夢想成真
    我們中國是載人航天的後來者,也是自主創新的超越者,在目標飛行器、交會對接方式等方面,採取了與發達國家完全不同的技術路線  正是航天人自主創新的艱辛探索,一步步把中國人的飛天夢想變為現實。走向太空的每一個腳印,無不鋪設著一塊塊創新的基石。
  • 中國航天日特別策劃|閃亮的名字
    也太太太浪漫了吧那這些浪漫美好的名字是怎麼起的?▲圖為「神舟一號」飛船發射中國首顆繞月人造衛星「嫦娥」2007年,中國首顆繞月人造衛星誕生,標誌著航天事業又邁進一大步。這一次為它起名時,人們回到中國古典文化中尋找靈感:最終,它被命名為「嫦娥」。
  • 要說起名字,我只服中國航天
    來學學中國航天叭。神舟:神奇的天河之舟神舟號載人航天飛船作為貨真價實的「中國第一船」,出道即巔峰,所以有一個好名字是尤為重要的事情。因此在1993年的時候,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向各單位(參加了飛船研製的)發出了「給中國飛船命名」活動。
  • 「有間國潮館」三裡屯開啟《你是我的榮耀》入駐致敬航天夢想
    2019年,「有間國潮館」第一季以「中國正當潮」為主題,用年輕化的敘事方式講述了中國品牌故事。本季由人民日報新媒體打造的國潮館以「這很中國」為主題,以富有創意的內涵與形式,將我國在科技、文化、消費等領域所取得的最新成就充分展示。當日,改編自作家顧漫同名人氣小說的電視劇《你是我的榮耀》入駐國潮館。
  • 上百度App給火星車起名,讓它永載中國航天史冊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表示,實施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是黨中央、國務院把握世界科技發展大勢,為推動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促進我國科技進步和創新、提高我國綜合國力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拉開我國行星探測的序幕。
  • 這次中國航天,實在太「硬核」了
    中國古代稱火星為「瑩惑」,因其運行軌跡和亮度變化不定。在天象學中,火星代表旱災、疾疫、兵亂、死喪等惡像。古人非常迷信,認為「螢惑守心」就代表皇帝要死,要發生戰亂。比如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駕崩,當時就是「螢惑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