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隨著嫦娥五號的成功發射,世界的目光又一次聚焦中國航天。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
這一次「長五」送「嫦五」,網友們不禁再一次感慨中國航天太會起名了!這些集結了傳統智慧與未知探索的「浪漫」,你讀懂了嗎?
嫦娥——中國探月工程
送「嫦娥」奔月。
從古至今,「嫦娥奔月」的故事在我國廣為流傳,浩瀚星空,皎潔明月,人類從未停止對月球的渴望與探索。我國首個探月工程的開啟,成為中國航天的又一裡程碑。除了承載非凡的意義,它還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嫦娥工程。
玉兔——中國首輛月球車
「玉兔」飛天落月。
「在神話傳說中,嫦娥懷抱玉兔奔月。玉兔善良、純潔、敏捷的形象與月球車的構造和使命既形似又神似,反映了我國和平利用太空的立場。」這是時任中國探月工程副總指揮李本正眼裡的「玉兔」。嫦娥三號搭載了我國首輛月球車「玉兔」實現了落月與巡視勘察。設計壽命只有三個月的玉兔號,最終超期服役,在月球工作了972天。玉兔號是中國在月球上留下的第一個足跡,意義深遠。
「玉兔」不僅在月球表面完成自己的科研任務,在微博上也一直受到熱捧。在月球車玉兔2016年7月31日發布的最後一條微博下,直到現在,還有網友在評論區留言互動。有網友留言告訴「玉兔」嫦五飛天的好消息,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浪漫的延續呢。
鵲橋——嫦娥四號中繼星
地月「鵲橋」相會。
「鵲橋」來源於中國民間流傳的牛郎織女傳說,無數喜鵲在天河架起了天橋幫助牛郎織女相見。這顆蘊含「鵲橋相會」浪漫寓意的中繼衛星,不僅是中國首顆、也是世界首顆地球軌道外專用中繼通信衛星,搭建起一座通信聯絡的「太空鵲橋」。它為在月球背面著陸的嫦娥四號和地球提供中繼通信服務,成功幫助我國實現首次人類探測器月背著陸和巡視探測。
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河漢縱且橫,北鬥橫復直。」
自古以來,北鬥就是中華民族的指路明燈,通過北鬥七星,就可以夜空中找到在正北方向的北極星,也就實現了定嚮導航。將我國自主建造的衛星導航系統命名為「北鬥」,既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又彰顯了華夏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淵源。如今,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正式開通,從古至今閃耀天際的「北鬥」,將指引著我們走向更遠的未來。
鴻雁——全球衛星星座通信系統
「鴻雁」永不失聯。
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後來,人民用鴻雁比喻書信和傳遞書信的人。鴻雁的命名,寓意著「鴻雁傳信,永不失聯」。鴻雁全球衛星星座通信系統具有全天候、全時段及在複雜地形條件下的實時雙向通信能力,可為用戶提供全球實時數據通信和綜合信息服務。
神舟——中國自主製造的載人飛船
「神舟」飛天。
「神舟」意為「神奇的天河之舟」,又是「神州」的諧音,象徵著飛船研製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支持。同時,「神舟」有神氣、神採飛揚之意,預示著整個中華民族都將為飛船的誕生而無比驕傲與自豪。隨著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騰飛上天,「神舟」這一承載著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的光輝名字,從此傳遍神州大地。
北京時間2003年10月15日18時40分,中國培養的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從太空向世界各國人民問好,並在艙內並列展示了五星紅旗和聯合國旗(攝於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大屏幕)。
墨子——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墨子號」縱橫寰宇。
《墨經》記載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像」實驗,墨子最早通過小孔成像實驗發現了光是直線傳播的,第一次對光直線傳播進行了科學解釋,為量子通信的發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以中國科學家先賢墨子來命名,體現了中國的文化自信。
悟空——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
「悟空」睜開火眼金睛。
關於齊天大聖孫悟空的傳說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他煉就的一雙火眼金睛可以分辨日月。「悟空」取義「領悟、探索太空」,是目前世界上觀測能段範圍最寬、能量解析度最優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除了有「火眼金睛」的美好寓意之外,剛好和暗物質的特性相符合。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如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的探測器,可在茫茫太空中識別暗物質的蹤影。
天問——中國行星探測任務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天問」的名稱源於屈原的長詩《天問》,對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現象進行想像與發問,從宇宙之本源,到陰陽之俱化;從天地之構造,到星辰之往亙。以「天問」命名,體現了中國人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更寓意著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2020年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升空,從《天問》到「天問」,我們帶著對中華民族歷史的傳承與敬意出發!
2020年10月1日,中國國家航天局發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圖像,圖上的五星紅旗光彩奪目,呈現出鮮豔的中國紅。這是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首次深空「自拍」。
有網友表示,第一次看到取名天問的時候,感覺到我們和千年前的古人有了精神上的共鳴,他們仿佛也能體會到我們的成就與激動。
除此以外,
把衛星送往太空的火箭叫「長徵」;
太陽監測衛星計劃叫「夸父計劃」;
火星探測衛星叫「螢火」;
氣象衛星叫「風雲」……
這些傲人的航天重器,都有著浪漫的名字
每一個名字都寄託著來自古代的浪漫與夢想
而我們,正在一步步實現著這些曾經很遙遠的夢想
如今,我們賦予了每個名字新的故事,每一段故事都是中國航天美好的一步。
(大眾網·海報新聞編輯 葛思琦 綜合央視新聞、人民日報、新華網、百度百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