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被破壞也能頑強生還,它們靠假死繼承了地球|科學60秒

2021-01-08 騰訊網

靠假死,它們繼承了地球

溫順柔弱的動物能在地球上世世代代得以生存的原因,可能在於它們善於裝死。即使暴露在真空和惡劣的空間輻射之下長達一周以上,水熊蟲這種微觀生物也可以在此之後頑強生還。

這是科學家在2007年將這種1.5毫米長的生物送入太空軌道時發現的。類似的情況還不只發生在水熊蟲身上,一些昆蟲的幼蟲、輪蟲(Rotifera)、線蟲(Nematoda),甚至是滷蟲(Artemia)可以做到看似死亡多年,只要加點水就能 「生還」,還真是海猴子(Sea Monkey)。

除此之外還有極端微生物。抗輻射奇異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可能是地表最強,當高強度的電離輻射破壞了這種微生物的DNA,從各個方面來說它已被「殺死」時,這種生物……[查看全文]

It's Not Dead, It's Resting

One of the ways the meek may inherit the Earth is by cheating death. The microscopic animal known as a water bear can spring back to life—even after being exposed to the vacuum and harsh radiation of space for more than a week.

At least that's what scientists found out when they sent the 1.5-millimeter-long creature into orbit in 2007. Nor are water bears alone. Some insect larvae, rotifers, nematodes and even brine shrimp can be seemingly dead for years, only to be revived by adding water. Sea monkeys indeed.

Then there are the extremophiles.Deinococcus radioduransmay be the toughest. When high levels of ionizing radiation shatter this microorganism's very DNA—killing it for all intents and purposes—its...[full transcript]

訂閱最新「科學60秒」英語新聞

不再漏掉任何一次新知 plus 練耳的機會~

相關焦點

  • 地球最頑強生物是水熊蟲?這種只有雌性的生物,DNA粉碎了也能活
    水熊蟲,被譽為地球上生命最頑強的生物。體型僅0.5mm左右、8隻腳的它可以在很多極端惡劣的環境中生存。比如從絕對零度的零下272℃,到115℃高溫;或者直接暴露在超高輻射下、泡在有毒的有機溶劑中;或在博物館的乾苔蘚樣本中休眠120年或脫水休眠10年,對它而言都不是問題。而且水熊蟲目前還是地球上唯一已知能在外太空存活的動物。
  • 史上生命力最頑強的生物,不怕熱不怕冷,小孩卻能輕易捏死!
    史上生命力最頑強的生物,不怕熱不怕冷,小孩卻能輕易捏死!地球上的任何一種生物都有習性特徵,與人類共同生存在地球上,久而久之,建立了和平的生態關係。大自然有大自然的規律,很多規律是更古不變的,無法改變。地球上存在很多生命力頑強的生物,即便在惡劣的環境下,它們都能頑強的生存。
  • 生命力最頑強的魚類,沒有水也能生存,在牆壁中藏身等待雨季
    大自然是非常神奇而美妙的,我們在旅行當中能夠看到形形色色的物種,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它們之所以能夠在漫長的時光當中存活至今都有著屬於自己的獨家本領。小編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這種生物就非常神奇,它們能夠在最嚴苛的自然環境當中存活,雖然是魚類卻可以在沒有水的地方依然頑強的繁衍生息。
  • 給腸道細菌吃藥能降低心臟病風險 科學60秒
    「科學60秒」(60-Second Science)是全球最著名的科學英文廣播,由《科學美國人》出品,網羅全球最新奇的科學發現
  • 水熊蟲的生命力如此頑強,它們為什麼沒有「大爆發」?
    水熊蟲是已知生命力最頑強的生物之一,它們也是地球上第三種在太空可以生存的生物,而且它們的分布是世界性的。那麼為什麼擁有如此強大生命力且世界性分布的水熊蟲沒有大爆發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雖然水熊蟲是一種多細胞生物,但是它們的體型非常的小,通常都在1毫米以下,甚至有些種類的體長不足50微米(1毫米等於1000微米),所以大多數的水熊蟲是無法用肉眼直接觀測到的,想要看清它們,必須要藉助顯微鏡。
  • 科學60秒
    「科學60秒」(60-Second Science)是全球最著名的科學英文廣播,由《科學美國人》出品,網羅全球最新奇的科學發現
  • 勝利上校:一位來自未來並且繼承了美國隊長盾牌的地球人
    電影中銀河護衛隊的創始者是星爵和卡魔拉一伙人,但在漫畫中創建銀河護衛隊的卻不少他們而是以繼承了美國隊長盾牌的勝利上校為首的超級英雄們勝利上校,一般比較少提到在影視劇中,漫畫中倒是有挺重要的戲份,他是一位地球人並且是來自未來30世紀,但他並不是一開始就是是未來的人
  • 科學家發現生命力最為頑強生物,地球不爆炸,它們不會掛
    平時用肉眼我們是觀測不到水熊蟲存在的,只有在顯微鏡下我們才能見到它們的真面目。水熊蟲整個身體可以分為頭部和四個體節,每一個體節上都有對足。身體幾乎是透明的,表層會有一層水膜存在,主要是為了避免身體乾燥和便於呼吸水中的氧氣。我們知道,水熊蟲的生命力極其頑強。
  • 科學美國人60秒∣空氣汙染使風暴雲的持續時間延長
    【聽音頻,也可猛戳左下角「閱讀原文」】  This is Scientific American — 60Thanks for listening Scientific American — 60-Second Science Science. I'm Christopher Intagliata.參考譯文這裡是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我是克里斯多福·因塔利亞塔。印度的夏天悶熱難耐。「你首先想要的就是得到幾朵雲降溫。」
  • 若人類消失,誰來接管地球?科學家:它們最有可能
    人出生在地球上,也不過三百萬年,而在這三百萬年之內,絕大多數的時間,人類都是在與自然搏鬥,在與其他動物搏鬥,在地球上比人類強大的生物,如大象、老虎等等,如果人類用肉搏的話,一個人也打不過。但人類大腦發達,具有創造性,善於思考,因而成為地球上食物鏈最高的「主宰者」。
  • 《地球滅亡前60秒!》簡易通關攻略
    導 讀 展開 《地球滅亡前60秒!》
  • 向全球頭號殺手開戰((回復「60」,挑戰「科學60秒」超速英文廣播))
  • 《怒晴湘西》六翅蜈蚣太厲害,鷓鴣哨靠假死才能打過它
    《怒晴湘西》六翅蜈蚣太厲害,鷓鴣哨靠假死才能打過它看過跟盜墓相關的小說或者影視作品的朋友們一定都知道,想要獲取墓地裡面的寶藏,必定要經歷很多的考驗才行。畢竟墓地的主人和它的親朋好友在將它下葬之前肯定會考慮到之後會有盜墓賊的光顧,這些由它們辛苦掙來的家產一定不能夠輕而易舉的就落到盜墓賊的手裡,因此在修建墓地的時候也會打造各種各樣的機關。而且再加上墓地周圍的鳥獸的幹擾,以及周圍環境的影響,使得盜墓之路變得難上加難。在《鬼吹燈之怒晴湘西》這部劇裡面我們就可以看到陳玉樓和羅帥遇到的第一個攔路虎便是瓶山裡面的小蜈蚣。
  • 「華北克拉通破壞」提升我國固體地球科學地位—新聞—科學網
    針對這一難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2007年啟動了「華北克拉通破壞」重大研究計劃。 該重大研究計劃以「克拉通」為核心科學問題,以觀測和實驗獲取原始資料為先導,以地質構造、地球物理、巖石地化、實驗模擬、資源環境災害、學科集成和戰略研究為布局,對華北克拉通開展了地質、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多學科綜合研究。
  • 【賊6遊戲推薦】地球滅亡前60秒
    【平臺】安卓/IOS如果地球還剩60秒就要毀滅了,你會幹什麼呢?---【預覽】--- 隕石即將在1分鐘後撞向地球,60秒之後大家都要死翹翹了!可能如果真的發生這種事的話,很多人都敢在這個瞬間做出平時不可能做出的事兒吧。
  • 在農村的這種野草,生命力非常的頑強,讓農民很頭疼
    而有的野草卻是對生態有害,因為它們過於頑強的生命力,加上生長速度太快,而導致對其他的農作物,產生致命的危害。大多數的野草適應能力和生命力都非常的頑強,有時就算是農人打藥,也不一定會打死它。它們都具有非常強大的生態破壞能力,雖然看來無用的野草,但有的野草還是有它存在的價值的,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吧!
  • 人體中被忽視的60%「垃圾DNA」並非毫無作用,或與衰老有關!
    它們是不是太多了?這會有什麼問題嗎?」繪製RNA為了進行這項研究,研究人員首先分析了從1-94歲的健康受試者皮膚細胞中收集的現有RNA測序數據。正如20世紀90年代的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試圖對人類DNA中大約20500個基因進行測序和繪製圖譜一樣,RNA測序也能提供被研究細胞中整個轉錄組的圖譜。
  • 地球小知識: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存在著鮮為人知的7個秘密
    其實之所以地球自轉的速度越來越慢,主要還是和月球有關係,因為潮汐作用下,使得彼此相互「牽絆」,但是隨著月球越來越遠離地球,這種動能也隨之變小,地球的自轉速度自然就會變慢,這是改變不了的,基本上每6萬年就會減慢1秒!
  • 秒懂科學 | 恐龍不是已經滅絕了嗎?為什麼還要研究它們?
    科學原來可以如此有趣   桃子姐姐愛科學   恐龍曾經是地球上的霸主。它們最早出現在2.3億年前的三疊紀,大部分滅絕於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為什麼還要研究它們呢?   快來聽一聽超級科學家是怎麼說的吧。
  • 科學美國人60秒 | 狗狗喜歡與聲音匹配的動作
    點擊手機右上角圖標【轉發分享】內容聽力文本This is Scientific American's 60Thanks for listening for Scientific American's 60-second Science. I'm Christopher Intagliata.參考譯文這裡是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系列,我是克里斯多福·因塔格裡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