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歡迎點擊上方「植物生物學」↑關注我們!
GmSALT3基因編碼一個定位於內質網的離子轉運蛋白,賦予幼苗Na+、Cl-外排和提高大豆耐鹽性,但對於該蛋白是如何實現這一功能是未知的。本研究,作者分別在異源系統以及包含一個全長GmSALT3(NIL-T;耐鹽)或一個截短轉錄本Gmsalt3(NIL-S;鹽敏感)的近等基因系中,對GmSALT3的功能進行了探索。在異源系統中,GmSALT3能夠回補E. coli的K+吸收缺陷,促進爪蟾卵母細胞中Na+,K+和Cl-的淨流入和積累,而Gmsalt3卻沒有以上功能。
NILs時程分析表明,苗端Cl-外排明顯由Na+外排引起,嫁接實驗顯示苗端Na+外流是通過基於根木質部機制發生的。與之相反,NIL-T相較於NIL-S植株在莖木質部和韌皮部汁液中均表現出明顯較多的Cl-含量,這表明苗端Cl-外排可能取決於基於韌皮部的Cl-再循環(圖1)。採用NIL-T與NIL-S苗端和根的交互嫁接實驗,發現嫁接至NIL-S根上的NIL-T的苗端含有較低水平的Cl-,這證實了Cl-再循環依賴於苗端存在的GmSALT3(圖2)。
圖1. 100 mmol L-1NaCl脅迫4天後,Nil-T和-S莖韌皮部和木質部汁液中的離子濃度
圖2. 交互嫁接的NIL-T與NIL-S中離子含量檢測
總之,該項工作為進一步深入了解GmSALT3在植物和異源系統中的耐鹽機制提供了見解。儘管植物中Na+和Cl-外排均與GmSALT3相關,但卻被賦予兩種不同的機制。此外,該研究首次提出存在賦予韌皮部Cl-再循環的蛋白,進而可以改善植物的耐鹽性狀。
參考文獻:
1.Guan R., Qu Y., Guo Y., Yu L., Liu Y., Jiang J., Chen J., Ren Y., Liu G. &Tian L. (2014). Salinity tolerance in soybean is modulated by natural variationin GmSALT3. The Plant Journal, 80, 937-950.
原文連結:
https://doi.org/10.1111/pce.1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