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所有的頭薦骨工作及其療法都源自Osteopath William Garner Sutherland(1873年-1954年)的發現。
1、第一階段
威廉·G·薩瑟蘭(1873-1954)
1899年作為美國整骨醫學院的一名大四學生,他對顱骨非常著迷。透過學習他被告知這些骨頭在成年期融合幾乎就不動了,但它們的結構似乎更意味著是為運動而設計的。看到學校有一個散開頭骨時,他的注意力被顳骨所吸引。他的念頭震驚了自己「這個骨頭看起來像魚的腮會呼吸似的」,自此薩瑟蘭開始了他一生探索實踐之旅, 他開始研發及發表顱骨是否會動及其生理的重要性。
作為一名整骨醫生,薩瑟蘭開始用生物力學的語言去描述,在他手觸治療過程中,經驗到的精微開合律動及其模式,並以此創造了很多的技術,並用其釋放顱骨結構中的壓力。
1945年,他有一個非凡的經歷,改變了他對以往治療工作方法和認知。有一個瀕臨死亡的案例,請求他的協助,減輕劇痛。薩瑟蘭手觸這個男子,感受到身體裡面巨大的寂靜。他經驗到了「生命之息」。
薩瑟蘭的工作方向轉到了以生物力學方向為主的—專注於主要原始呼吸系統整合的道路上。他這一舉動超越了生物力學的語言,使用身體的各種節律去反覆測試各種技巧,直到完全不用任何外力。
生命力的療愈及其啟動來自於內在的信任,這是無法分析和理解的。薩瑟蘭稱之為來自於呼吸的「智能」系統。這個的深度認知,就指向我們去看生命本身的神奇和奧秘。
2. 第二階段
John Upledger
許多從業者繼續在整骨療法領域的基礎上,繼續開展創始人薩瑟蘭對顱骨研究工作。
1970年代開始John Upledger博士在教授他自己稱之為顱骶療法(CST)的技術。 Upledger博士以特定的形式和框架設定了這項工作。 他致力於在整骨療法之外創建一個明確的顱骨專業和實踐的療法,他創辦了享譽全球的Upledger學院,1985年成立至今教授以生物力學為研究方向的顱骶療法,培養了全球56個國家,來自世界各地50000多名的學生。
3、第三階段
Franklyn Sills
1975-1979,富蘭克林 希爾斯(Franklyn Sills)和其他一群熱心學生一起研究了Randolph Stone DO博士的工作。 希爾斯對斯通博士所謂的能量和中正本質非常著迷。 他發現薩瑟蘭在這塊對斯通的影響很大。兩極療法在當時是很大的一個社會潮流,當時也奠定了頭薦骨動力學(BCST)的另外一個能量基礎與認知。
1982年,希爾斯搬到英格蘭,共同創建了德文郡的卡魯納研究所。 在此期間,他教授整骨療法,並往返於倫敦教授臨床訓練。其中一位整骨醫生是一位頭薦骨療法實踐者,他極大地影響了富蘭克林的工作。 富蘭克林被鼓勵進入一個狀態—流動的潮,並經驗到了生命之息帶來的神奇療愈效果。
1986年,Claire Dolby DO鼓勵富蘭克林在整骨療法之外教授一種顱骨手法。 當時富蘭克林已經研發出了一個2年的培訓計劃。1986年這個系統在卡魯納學院面世了,有Claire協助他。最早的雛形還是有生物力學和生物動力學混合地教育模式,主要是基於動力學層面加深原來的技術在主要原始呼吸系統運用。
很快發現,這種混合的教學方法並不能真正將學習的人帶入到人類本身生命力系統。
1992年一批頭薦骨授課導師在卡魯納碰撞, 他們開始認同應該開始真正的一種實踐類的教授。
頭薦骨動力學自此誕生,並意味著對生命動力在頭薦骨療法中的展現和定位:在這種方法中,治療師:
1. 可以進入一種靜止的存在狀態
2. 明確地對話療愈師與客戶及系統之間的關係
3. 導向性地呈現主要呼吸系統及其模式,
4. 等待客戶系統內部轉變為有序的調整力量
5. 創建一個空間,通過生命的呼吸和它產生的主要呼吸作出療愈的決定
在學習多年的時間裡,治療師的任務是加深手觸的清晰度,加強場域及其關係的技巧,並增強對主要原始呼吸系統及其模式的認知等。
1992年,富蘭克林和卡魯納團隊經過了十多年的發展和努力,才把這顱骶療法稱之為頭薦骨動力學(Craniosacral Biodynamics)。
對於Karuna工作人員來說,這是一個令人敬畏和艱苦的反覆試驗過程,團隊不斷開發和重新評估理論,觸診、實踐、培訓的清晰化、層次化。每個新的培訓年度都會對課程進行修改。
Franklin同時還向顱骶行業更深入地介紹了薩瑟蘭和Rollin Becker(貝克爾稱之為整體療法方法)。 富蘭克林沿用了生物動力學這個單詞(Biodynamics)是因為他向貝克爾提到的「生物動力潛能」致敬,這裡的力就是人類系統的原始生命力。
富蘭克林及其同事在頭薦骨動力學領域發展除了手觸療法的練習技巧,這幫助了很多學生去學習人體主要原始呼吸系統,極其是感知中潮、長潮及動態靜止點。他們同時還幫助療愈師學習如何加強於個案全息場域的能力和步驟。
富蘭克林的教學中還包含了如果讓療愈師於個案場域互動,達成一個更容易被療愈的場,他稱之為可對話的療愈能量場。這可以很好地幫助和協助療愈師轉化卡點,幫助在潮汐中的療愈效果。
4、 BCST頭薦骨動力學在歐洲的發展
Michael Kern
1989年Michael Kern(麥可.科恩)和Franklyn Sills(富蘭克林•希爾斯)共同創辦了CETE英國頭薦骨療法教育基金會,CETE初衷是為了提供專業有深度的、清晰可操作的頭薦骨動力學教學及課程。
他們開始完善頭薦骨動力學的最後內容整合和教學規範,課程統一以周期大約2年半的時間(面授時間共約42天),按照制定BCST十一模塊專業內容課程系統教授,以專業治療師的角度切入提供臨床、有效的、基礎紮實的頭薦骨動力學學習及其技能;頭薦骨治療師在學習後並能得到全面的升級、反饋與支持。
CETE的辦學宗旨是要體現「生物動力學」是如何控制、協調我們人體的健康及其潛能;這裡面還包含以個案為核心的身心合一整體療愈方案。
CETE的辦學水平一直處於頭薦骨動力學領域的前沿領導地位
CETE獲得CSTA英國頭薦骨協會、CNHC英國自然療法協會認證與授權。
(備註:英國的CSTA和CHNC是專門制定和修訂此領域標準和保護消費者的國家認可機構。)
Michael Kern (麥可.科恩)自從1987年開始教授頭薦骨動力學至今,是目前該領域的引領者,他和富蘭克林一起創辦的CTET一直活躍於英國、瑞士、俄羅斯、西班牙、波蘭、德國和烏克蘭等多個國家開展BCST頭薦骨動力學的系統教學和專業普及,其著作《身體的智慧—頭薦骨療法如何促進健康》,已經有十多種語言翻譯版本,在歐洲被廣泛傳播。
目前完成此課程將獲得頭薦骨行業的專業文憑,證書全程是頭薦骨動力學治療師(B.C.S.T.),此證書同時還被頭薦骨教育基金會(CETE)和國際頭薦骨教育系統(IABT)認證和支持。
搜索關注微信服務號:定誠文化 參閱最新學習資訊!
5、 BCST頭薦骨動力學在美洲的發展
1995年開始,Franklyn Sills富蘭克林•希爾斯在美國的第一批學生畢業,美國的畢業學生人數不斷增加,為了對BCST治療師提供持續的學習支持和升級,1998年北美頭薦骨動力學協會成立。
這批學生有:Deborah Bochinski,Anna Chitty,John Chitty,Roger Gilchrist,Elizabeth Hammond,Kathleen Morrow,Christopher Muller,Mary Louise Muller,Sharon Porter,Peggy Reynolds和Scott Zamurut,
他們不但協助BCST頭薦骨動力學療法在美國的教學,同時也用這個療法結合自己的優勢傳播到全世界。其他的老師:Carol Agneessens,Sarajo,Berman-Rokosz,Jennifer Corlett,Rebekah Crown,Kristina Endo,Miji Ferrett,Valerie Gora,Joyce Harader,Anne Herrick-Dienel,Mimi Ikle-Khalsa,Kate Klemer,Robyn-Michele Jones,Myrna Martin ,Cherionna Menzam-Sills,Jan Pemberton,Gary Peterson,Lorna Richman,Margaret Rosenau,Ged Sumner,Bhadrena Tschumi Gemin和Shelli Worrall。
編輯: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