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叢菱葉隨波起,朵朵菱花背日開。眼下,正值菱角上市期,鹽城市射陽縣四明鎮「邵尖島」上的菱農,也迎來了一年中的採菱時節。放眼四野,溝塘河汊裡,有的穿著橡膠連體半身下水褲、有的搖著小船。隨處可見菱農採摘菱角身影,岸上有菱角現場交易的、有裝車待運的,一幅生動「採菱圖」成為四明鎮邵尖村獨具鄉愁意蘊的風景線。
邵尖村位於四明集鎮東南部,四面環水,一橋與外相連,故當地人習慣稱之為「邵尖島」。村總面積6.17平方公裡,主要以稻麥種植和水產養殖為主。2018年前,邵尖村是一個經濟困難村。該村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提高村集體收入,2019年不僅順利出列,還以特色產業項目帶動低收入戶穩定脫貧致富。
10月26日下午三點,採菱人陳必祿坐著特製的小船,慢慢劃入自家三畝多的菱塘裡。一雙手左一扭右一扭,不斷地從水裡拿起一個個菱頭,撥開葉片,熟練地挑揀著新鮮成熟的菱角,然後再將菱頭放回水中,讓嫩果繼續生長。採摘了三個多小時,陳必祿劃著載滿菱角的小船回到岸邊,將菱角打包裝袋,準備第二天出售。「我們這兒的菱角不愁賣,一斤能賣三元左右,一成熟就有很多菱商過來採購。」看著眼前滿塘菱角帶來的好收益,陳必祿笑得合不攏嘴。
「好水出好菱,好菱帶來好效益。這裡是長菱角的好地方,長出的菱角皮脆肉美,甘甜爽口,很受客商青睞。」鎮農技中心技術員聞祝生介紹。
「邵尖島」地理位置獨特,河流密布,水質清澈,全境溝塘河汊眾多,土質肥沃、風浪小、漲落平緩等有利條件讓「島」上村民「如魚得水」,菱農利用池塘、河灣、低洼的河灘或引水進窪田等方式種植菱角,生產的菱角味甜內脆,品質優良。
菱角種植是「島」上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近年來,鎮、村兩級加大扶持力度,引導農民更新改良品種,提高產量和效益。「當年村裡由於人多地少,經濟薄弱一直徘徊不前,建檔立卡低收入戶就有140戶。為做好水資源文章,更好地引導島上村民靠水吃水,以水引財,增加經濟收入。我們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著重走活菱農增收『三步棋』:注重技術培訓,提高種菱水平,邀請技術人員到村授課,確保高質量播種;嚴格選育良種,提高菱角抗病能力,為菱農把好菱種選擇;及時向菱農傳遞菱角收購、儲運、銷售以及銷售代理等信息,使菱角產業更快更好地走向市場,有效帶動低收入戶增加收入。」村黨總支書記李清海說。
目前,全村菱角生產面積有500餘畝,已初步形成以菱角種植為核心,加工、運輸、銷售相配套的農業生產體系,家家戶戶通過小小的「金元寶」走上脫貧致富奔上全面小康的新路子。村中有80%的農戶種植菱角,每戶均可增收4000餘元。其他村民也大多從事於菱角有關的行業,有的在家剝菱角,有的買車運輸菱角,有的到農貿市場擺攤賣菱角。當地特色產品項目拓寬了致富的路徑,全村140戶建檔立卡低收入戶全部脫貧。
「邵尖島」雖人多地少,但獨闢蹊徑,從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優質的水資源上做文章,發展菱角產業,做到「巴掌大,能栽一棵是一棵、能長一行是一行。」因村因戶施策培育特色產業,加快菱角產業發展,幫助農戶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條「村有主導產業、戶有增收項目」的產業致富新路子,也給四明鎮打造美麗鄉村提供了新思路。(王曉偉 張詠晨 徐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