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盧卡斯影業新作《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中美同步上映。1977年至今,《星球大戰》是好萊塢最老牌、票房最成功的系列之一。《好萊塢報導》曾評價:「《星球大戰》毫無疑問是科幻與奇幻電影真正的經典。任何年齡段的觀眾都對它著迷。身懷崇高使命、惹人喜愛的英雄與最卑鄙的反派被有史以來最壯觀的特效包裝,影片從各個角度都令人沉迷。」
《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電影海報。
但前作的成功不是新作的保障。首映禮結束後,《天行者崛起》在影評網站「爛番茄」上的專業評分只有58%。美聯社評價:「對於一部以滿足粉絲為目標的電影來說,《天行者崛起》是前幾部不完美但還不錯的電影的糟糕結局。」在社交媒體上,粉絲的反應也頗為兩極,一些人高呼這是天行者傳奇的完美落幕,另一些人批評導演濫用死去的角色。星戰系列已開發超過40年,如何保持活力、讓老粉絲滿意也吸引新觀眾加入,將是盧卡斯影業和迪士尼在未來最艱難的任務。
《星球大戰》系列深刻影響了流行文化,在《生活大爆炸》等美劇中都能見到它的身影。
美國人的太空史詩
也許不用對《天行者崛起》的評分太過擔憂。《星球大戰》前八部作品的口碑基本沒有崩壞,第八部作品《最後的絕地武士》儘管只有43%的觀眾滿意,專業評分也有91%。系列的前兩部《新希望》和《帝國的反擊》更有超過93%的高分。
1977年的《新希望》開啟星戰神話。
這和深刻的故事內核不無關係。雖然星戰講述的是「很久很久以前,一個遙遠銀河系」上的故事,但熟悉歷史與文學的觀眾不難從中看到法西斯主義、聖殿騎士團傳說、希臘神話和莎士比亞悲劇的影子。在星戰的世界裡,反派不只「為壞而壞」,好人也會被黑暗誘惑。2005年接受《波士頓環球報》的採訪時,盧卡斯承認「雖然《星球大戰》的基礎是虛構神話,但它的政治和社會基礎源自現實」。
「源自現實」,這正是星戰系列長盛不衰的一個原因。《新希望》橫空出世之前,美國經歷了越南戰爭和尼克森辭職的動蕩。美國歷史紀錄片媒體「歷史頻道」的資料顯示,盧卡斯在塑造伊沃克人時參考了越南戰爭的環境,終極反派帕爾帕廷則是尼克森的化身。盧卡斯曾對作家J.W.林茨勒說:「他(帕爾帕廷)是個政治家。他的名字是理察·尼克森。他顛覆、接管了參議院。」盧卡斯稱他最初將《星球大戰》看作對尼克森、民主與暴政之間的思考,將這些暗喻用打鬥、特效和交響樂包裝。通過前傳、後傳、電視劇和動畫等作品擴充世界觀。星戰系列因此發展出不可想像的文化影響力。
電影中的大反派帕爾帕廷。
根據科技文化網站Space.com的數據,2001年英國人口普查中有39萬人說自己的宗教信仰是「絕地」,是當年人數第四多的「宗教」。星戰系列開啟了好萊塢大片三部曲時代,在它之後,《指環王》和《黑客帝國》等電影都沿用這種商業模式。商業表現上,單是前傳三部曲和百事可樂的合作,星戰系列就創造了20億美元的價值,星戰系列電影作品的全球總票房則高達77億美元。
42年間,星戰電影吸引了全球無數粉絲。
唯讓市場不解的是,星戰系列在中國的票房表現一直不盡如人意。《原力覺醒》《俠盜一號》與《最後的絕地武士》的票房更是一部比一部糟糕。2018年《最後的絕地武士》在內地上映13天時票房不足5000萬美元,在北美卻狂攬近6億美元。劇情層面,星戰系列中有不少亞洲文化的影子,「原力」「絕地」等概念與東方哲學思想相似,《新希望》的故事源於黑澤明的作品《戰國英豪》,《俠盜一號》更挑選姜文和甄子丹主演。但在《天行者崛起》之前,中國市場似乎更偏愛漫威這樣的超級英雄作品。
《俠盜一號》有明星甄子丹和姜文出演。
這也許同樣與時機有關。最初的三部曲從未在內地正式上映,許多國內觀眾從《魅影危機》才開始了解星戰故事。而《魅影危機》距離上一部《絕地歸來》已過去十多年。系列誕生至今已有42年,與其他大IP相比,間隔時間的確很長——《哈利·波特》系列從第一本小說出版到最後一部電影上映共耗時14年,漫威影業從《鋼鐵俠》到《復仇者聯盟4》只花了11年。在一些觀眾看來,星戰系列似乎真的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缺少其他大IP的「新潮」。星戰的世界觀宏大,劇情複雜。觀眾需要觀看所有作品才能理解其中線索,觀影難度比一般科幻電影大。因此種種,星戰系列在國內的票房一直未能突破。
漫威影業耗時11年開闢了「復仇者聯盟」宇宙。
誰來繼承天行者的衣缽
為了彌補中國觀眾,《天行者崛起》首次選擇內地與北美同步上映。不難看出,導演J.J.艾布拉姆斯和盧卡斯影業努力讓星戰後傳三部曲保持「太空歌劇」的正統戲劇性,也跟上時代腳步,比如塑造女絕地武士蕾伊、加入非裔和亞裔角色、果斷選擇犧牲陪伴觀眾幾十年的角色。《原力覺醒》《最後的絕地武士》和《天行者崛起》都有重要人物死亡,一些評論家認為這證明盧卡斯影業有足夠的決心大力創新,一些粉絲卻捨不得和最愛的角色告別。
盧克·天行者、萊婭公主和漢·索羅是《星戰》系列最受歡迎的三名角色。
《滾石》雜誌評論,《原力覺醒》是「給了孩子去看電影時希望獲得的所有東西:讓人驚訝、害怕和興奮的冒險」,《紐約客》說這是「新的、流暢而純粹的故事」。《天行者崛起》上映之後,有的粉絲卻在推特上貼出所有死亡主要角色的照片,評論:「他們死得毫無意義。」
值得老粉絲慶幸的是,導演艾布拉姆斯努力將兩部前作埋下的線索交代清楚。蕾伊是誰、她為何能與凱洛·倫連接等問題一一有了交代。前作中死亡的角色、經典場景和臺詞適時出現,42年積累的「情懷」,可能是幫助《天行者崛起》突破票房的關鍵。《好萊塢報導》就評價,《天行者崛起》「把星際的火炬從上一代傳到了下一代手中」。
《天行者崛起》導演艾布拉姆斯。
《天行者崛起》北美首映禮上,迪士尼總裁鮑勃·艾格對娛樂媒體《綜藝》透露:「《天行者崛起》代表了九部電影的結局,但這不是《星球大戰》故事的結局。在很多方面,這是新故事的開始。」對迪士尼這樣的娛樂巨頭來說,影視作品只是吸引粉絲的第一步。觀眾基礎雄厚的大IP能開發周邊商品、番外影視和動畫作品、書籍及主題公園等商業線。
迪士尼新開發的星戰主題園區。
今年1月,迪士尼為自家流媒體公司製作了星戰電視劇《曼達洛人》,講述銀河帝國滅亡、第一軍團出現之前的故事。它跳出過去星戰電影的世界,觀眾無需非常了解前作就能投入觀影。迪士尼今年還在美國加州與奧蘭多的主題公園裡新增星球大戰主題園區。龐大的商業計劃要求《星球大戰》系列未來的作品必須在維持老粉絲熱情的基礎上吸引更多新粉絲。公司曾透露2022、2024和2026年將有三部目前仍未取名的星戰作品上映,新的動畫和電子遊戲系列也將上市。
迪士尼今年推出的星戰電視劇《曼達洛人》。
如果說《天行者崛起》是星戰目前為止最完美的致敬和告別,那麼之後盧卡斯影業需要跳出自我,展現更大膽的創意,找到真正繼承天行者衣缽的「新絕地武士」。因為他們再也不能只靠搬出萊婭公主、盧克·天行者和漢·索羅的「回憶殺」來讓觀眾滿意。
iWeekly周末畫報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