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6 11: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醫院是疫情防控的主戰場,而妥善處理好疫情期間產生的大量廢棄物,也同樣事關疫情防控的「最後一道防線」。那麼,從疫情爆發到如今常態化防控,全省產生的疫情醫療廢物是如何處置的呢?
截至目前,全省累計處置醫療廢物2.37萬噸,其中疫情醫療廢物2653.37噸,疫情醫療廢物處置率100%,實現了醫療廢物「應收盡收、應處盡處」,有效杜絕了可能造成的二次感染和病毒擴散。
快速響應,迅速建立疫情防控工作機制
在哈爾濱市一處醫療廢物處置中心,負責醫療廢物轉運的於雪東身穿全套防護服,腳穿鞋套,還戴了護目鏡,正在進行日常上報出車情況,「還是跟以前一樣,每一步都不能落。」於雪東說。
雖然目前疫情防控已進入常態化,隔離點需要接收的醫療廢物比之前少了,但是每次開車、裝卸、記錄的每一個環節,於雪東毫不懈怠。
及時、高效、規範地對醫療廢物進行無害化處置,是打贏疫情阻擊戰的關鍵一環。黑龍江省生態環境廳制定《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廢物管理工作的緊急通知》,並於去年1月24日迅速建立起疫情防控工作機制,貫通延伸到市區縣生態環境部門和醫療廢物處置單位。
「公司在接到省廳下發的緊急通知後,統一安排醫療廢物轉運和處置的工作人員居住在公司提供的宿舍中,定期開展安全培訓,定時進行消毒測溫,100多名工作人員實現了零感染。」哈爾濱國環醫療固體廢物無害化集中處置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瑩說。
科學研判,提升地市應急處置能力
「特殊時期,醫療廢物廢水處置壓力巨大,需要指導!」「放心,我們會儘快趕到。」
去年3月27日,隨著一名無症狀感染者從境外輸入,綏芬河這座邊境小城逐漸成為全國「外防輸入」的焦點,隨之而來的醫療廢物處置工作也面臨嚴峻壓力。
在綏芬河口岸疫情發生、醫療廢物廢水處置壓力劇增關鍵時刻,黑龍江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林奇昌第一時間帶隊趕赴前線,與省委疫情防控工作組深入牡丹江、綏芬河一線靠前指導,全面完善口岸疫情應急預案及措施,進一步規範醫療廢物廢水處置執法監管,督促醫療機構和城市汙水處理廠落實自行監測……
為做好醫療廢物閉環管理,做到應收盡收、應處盡處,在生態環境部門的協調溝通下,歐爾東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弛援牡丹江的兩臺總處理能力達15噸/天的醫療廢物處置設備運抵牡丹江市和綏芬河市,牡丹江市醫療廢物應急處置抗風險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疫情發生以來,黑龍江省生態環境廳密切關注疫情發展動態,全程調度、統計、分析省內醫療廢物的產生情況、轉運設施和處置設施的能力及其分布情況等數據。」黑龍江省生態環境廳固體廢物與化學品處處長馬雲說,「同時開展形勢分析和研判,指導各地市建立應急備選的醫療廢物處置方式和處置能力,確保應急醫療廢物處置能力充足。」
加強監管,保障醫廢處置各環節安全進行
疫情發生後,傳染性強的新冠肺炎病毒使得定點醫院和醫學集中隔離場所存在高風險的緊急情況。針對這種情況,黑龍江省生態環境廳加大對醫療廢物收集、運輸車輛、貯存場所、轉運聯單、設施運行、安全處置等各個環境風險環節監管力度,以及對汙水處理廠消毒設施、飲用水水源地日常監管頻次,確保疫情期間環境安全。
在黑龍江省生態環境部門的監管指導下,全省醫療廢物處置中心對疫情醫療廢物做到「當日收集,當日轉移,當日優先處置」,派專車到定點醫院將醫療廢物裝車消毒,直接運回處置中心無害化處理。
截至目前,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共檢查醫療機構40291家、醫廢處置單位1748家、隔離點12876處,以及城鎮生活汙水處理廠9004家。
近日,黑龍江省生態環境廳印發了《關於常態化疫情防控下醫療廢物環境管理工作的通知》,結合黑龍江省秋冬季疫情防控實際情況,將防疫工作根據地區疫情風險等級劃定為「平時防控狀態」、「臨戰防控狀態」和「戰時防控狀態」,要求各地市及時有序、高效無害化處置醫療廢物,持續推進完善醫療廢物處置聯防聯控機制,確保醫療廢物全鏈條閉環安全處置。
原標題:《黑龍江日報丨醫療廢物處置中心,築牢黑龍江疫情防控「最後一道防線」》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