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9月6日訊(記者 徐典波 通訊員 謝江 周敏)「池塘裡發現的小東西,指甲大小,晶瑩透亮,一張一合的。」9月6日,汨羅市白水鎮高衝村村民周陽春家門口的水塘裡,出現一種從未見過的生物,村民擔心會不會是害蟲。經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院博士張志強解密:「這小東西是距今約5.5億年的最原始、最低等的無脊椎腔腸動物——桃花水母,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為世界級瀕危物種,被譽為生物進化研究的『活化石』。」
貌似水母形如桃花,遊動起來像柳絮
說起發現過程,周陽春驚訝不已。他告訴記者:「6日清早,自己到池塘清洗魚缸,順便盛點清水,發現水裡有不少外形似桃花,身體晶瑩透亮,遊動起來像柳絮一樣柔軟的小傢伙。」
「不曉得是什麼,我擔心它有毒。」周春陽拉著妻子來看,害怕這些「害蟲」影響旁邊水井的水質,周陽春打算向塘裡投些石灰,他說:「要是水體受到汙染,我就要消毒。」
和妻子議論之後,周陽春在水裡捧了一大把,裝在魚缸裡,拿到侄子家,讓他斷定到底是什麼。他侄子第一反應是「有點像水母」,與網上的照片對比,他將信將疑:「可能是桃花水母,但想不到村裡水塘有這種稀奇生物。」
池塘水體多年未受汙染,許是驚現稀奇生物的緣由
中午,周陽春再去池塘邊,小東西竟然全部消失了。他想:「可能是溫度太高,躲到水底去了。」
「從小時候起,生產隊裡農田澆灌,村民洗衣、洗菜都在這裡取水。」周陽春介紹說,門口這口水塘叫做向家塘,早在40多年前就挖好了,有五六米深,常年靠下雨蓄水,農作時用於澆灌,大旱年頭,池塘也幹到見底裂縫。
「水塘裡的水體一直清澈,這麼多年沒受汙染,可能是驚現稀奇生物的緣由。」知道這些小生物有可能是珍稀生物後,周陽春和家人沒敢聲張,不忍心去打擾這些小東西。「頭一回發現這些東西,也不曉得該怎麼處理。」他忐忑不安,找到了記者。
「桃花水母」湖南較罕見,夏末秋初尤少發現
帶著周春陽發現的生物樣本,記者找到汨羅市林業局野保站,工作人員也說以前沒見過,一起求助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相關專家。張志強是野生動植物研究方面的專家,他介紹說,「從所發現生物的形態、大小等特徵,可斷定是桃花水母。桃花水母的品種往往以地域來命名,多出現在四川、浙江、湖北、江西一帶,而湖南地區較為罕見。」
「桃花水母對水環境要求極高,稍微有一點汙染都不行,微酸水環境最適宜其生長。」張志強說,桃花水母多為春天出現,夏末秋初尤少發現。張志強分析,汨羅江流域有著豐富的淡水和溼地資源,桃花水母是一種在淡水生活的小型水母,村民能在水塘中發現,並不太奇怪。
「要保護桃花水母,先要保護水源環境。」張博士稱,桃花水母是水螅體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長成的,一年當中只出現幾周或稍微長的時間,其餘時間均為水螅體附著在水底,條件適合時,休眠的桃花水母就會甦醒,繁殖也很快。
「桃花水母出現時間不會太久,將隨氣候變化或隨時消失。來年水質仍這麼好的話,也許還會再出現。」張志強說,「此次發現的桃花水母是不是新品種,尚待進一步研究。」(完)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