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久島,是位於日本主島最南端邊陲的鹿兒島的離島。據說曾是浦島太郎的發祥地,日本文獻對它的最早記載見於《日本書紀》:舒明天皇元年(629)年曾派田部連來此,那時它的主要價值是為漂泊海上的過客提供落腳點。鑑真六次東渡日本,就曾在此停泊11天。
島上四季雨水豐沛,當地俗語稱「一個月下35天的雨」,據說島中央甚至有年降雨8000毫米的記錄——相當於上海年平均的7倍。在這樣的澆灌下,所有的植被都像不受地心引力控制似的瘋長,這也讓島上除宮之浦外的城鎮,大體都寥寥無人。
屋久島之所以能成為世界遺產,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特殊的地貌,這座圓菱形小島地形高峻,山地佔全島75%,平均海拔超過1000米,有些亞熱帶海洋罕有的垂直生態分布。雖然它僅有504平方公裡,但整個九州地區最高的20座山峰,有一半都在這裡,甚至囊括了前八大高峰,有利地保持了豐富而複雜的生態體系。
漫步深山,行走在前往屋久杉自然館的路上,你會看到滿是遮天蔽日的樹木,以至於有幾座房子像是長在植被裡,走進自然館後卻別有洞天,整個地板都由厚實的屋久杉木塊製成,赤腳踩在上面,每一步都能體驗到自然的紋理與觸感。在館內有各種杉木拼圖、裝飾和展示,只圍繞屋久杉這個主題展開。
自然館裡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著名的繩文杉,這棵樹高25.3米,胸高周圍16.4米,差不多9個成年人才能合抱。1966年巖川貞次首次發現它後,關於樹齡就有從2170年到7000年不等的各種推測。對日本而言,那差不多可以追溯到遠古的繩文時代,「繩文杉」由此得名。在島中央的最高峰,宮之浦嶽周邊神木林區,約107.47平方公裡範圍內還有不少上千年的參天古樹,不過迄今為止那裡仍然是不能進去的核心保護區。
可以說,屋久島嗯歷史便是人類漸漸學會如何與自然共處的歷史:開始的敬畏、不知道如何開發,到後來漸漸大肆開發,近代進入機械化濫伐,直到工業化基本完成的1960年代開始轉向與自然公生。1993年,屋久島和白神山地一同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也是日本首次登錄自然遺產。屋久島再日本也被評為「一生中最想去的世界遺產地」榜首,在深山裡,人們會情不自禁地對大自然生出敬畏,這裡不僅有一個自足的自然,而且通過自然,我們能夠反觀自省:對於自然,我們是否真正走了正確的相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