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礁與珊瑚
珊瑚礁是海洋中的熱帶雨林,具有非常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佔海洋面積0.2%,有近33%的魚類棲息在此,超過2500種魚類,為人類提供重要的魚類資源和經濟價值。
珊瑚礁是由眾多造礁珊瑚死後殘留的骨骼長期堆積而成。新的珊瑚以此為基石開始新的生長,常年累月形成三維立體的礁石,無規則生長,奇形怪狀,啥樣都有,是天然的生物庇護所,生物以此為家園。
珊瑚屬於腔腸動物門(刺細胞動物門),刺細胞動物門有珊瑚綱、缽水母綱和水螅綱。珊瑚和水母是有幾億年關係的遠方親戚,是海洋最原始的多細胞動物(後生動物),所以珊瑚是動物,不是植物也不是礦石。只有兩個體腔一個口,進食操作就是從哪裡吃進去再從哪裡排出來。
珊瑚綱有兩個亞綱叫六放珊瑚亞綱和八放珊瑚亞綱,包含了很多種動物。比如海葵、海腮、和珊瑚,海葵屬於六放珊瑚亞綱,海腮屬於八放珊瑚亞綱,在兩種綱裡都能找到「珊瑚」。三者的外觀也會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所以會很容易將他們認錯。
造礁珊瑚屬於六放珊瑚亞綱的石珊瑚目,這一類主要生活在淺海熱帶地區,是珊瑚礁的構成主體。大家經常聽說的鹿角珊瑚就屬於石珊瑚目。非造礁珊瑚類有外觀非常漂亮的軟珊瑚,也有能分泌出硬質骨骼但不能形成礁體的珊瑚;比如深海珊瑚中的紅珊瑚、柳珊瑚等也能分泌生長出硬質的骨骼,質地非常緻密;被用來打磨,雕刻,製成寶石,又統稱為寶石珊瑚;這一類珊瑚生長非常緩慢。造礁珊瑚類的骨骼稀疏,不夠緊密,一般不做為飾品,活體更受歡迎。
珊瑚真的長得很慢嗎?
網上一些信息說珊瑚長得很慢,一年就長0.5~2.8mm。這個信息非常的片面,目前珊瑚的種類有幾百種,它代表不了這個大群體。上面提到的寶石珊瑚類,它們生長速度確實很慢,一年就長個零點幾毫米不等。但是其它珊瑚比如造礁珊瑚類,大部分種類生長速度沒那麼慢,一些枝狀珊瑚最快一年能長個50cm左右,靠近赤道的枝狀珊瑚可以長得更快。當然,有些塊狀的造礁珊瑚一年也就長個5~10毫米。所以並不是所有的珊瑚都長得很慢。
對於寶石珊瑚類建議還是不要購買,因為他們確實長得很慢,很容易被大家買滅絕。造礁珊瑚類雖然長得不慢,但是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造成大面積的白化,只剩白骨。
珊瑚的出生與長大
珊瑚主要有兩種生活方式,單體生活或者群體生活。生殖方式也是兩種,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這裡介紹目前研究比較多的有性繁殖方式——雌雄同體放精卵型,珊瑚會選一個合適的時間同時將精卵束排出;精卵束裡有精子和卵子,它們會在海水中散開上浮,最後飄在海面上,數量很龐大,人們曾經一度將它們當成是海洋中某種藻類的爆發,後來才發現它們是珊瑚的後代。
點擊播放 GIF 0.0M
白色的是精子,紅色的是卵子
點擊播放 GIF 0.0M
精子與卵子散開上浮到海面
精子和卵子上浮後,開始隨海流漂浮,在流浪的旅程中,精子和卵子對上眼了就會結合成為受精卵,發育成浮浪幼蟲。浮浪幼蟲邊飄蕩邊尋找合適一輩子安家的落腳點。固定下來後,浮浪幼蟲開始形態變化,會慢慢地變圓,然後長出觸手,同時開始分泌骨骼,長成一個完整的珊瑚杯。接下來就要進行另一種生殖方式——無性繁殖,像克隆一樣開始複製自己,慢慢長大,長成一株完整的珊瑚,開始群體生活。
點擊播放 GIF 0.0M
還有另一種的生活方式——單體生活,比如石芝珊瑚就是單體生活,只有一個珊瑚杯,能長到幾十釐米的個頭。
無性繁殖的方式有好幾種,是石珊瑚骨骼形態分類鑑別的特徵之一。
珊瑚如何填飽自己的肚子
說完珊瑚是怎麼樣的成長方式,要想發育好還是要靠什麼?吃呀,要獲取能量才能長大,珊瑚是怎麼吃東西的呢?依靠兩種方式:共生蟲黃藻的光合作用、利用刺細胞捕食海洋中的浮遊生物。
蟲黃藻是一種單細胞藻類,熱帶淺海造礁珊瑚的必需品,二者是共生關係。珊瑚扮演房東的角色,為蟲黃藻提供住所和營養鹽(珊瑚的排洩物)。蟲黃藻是租客,利用光合作用轉換珊瑚的營養鹽重新變成食物交給珊瑚作為房租。夜晚,蟲黃藻無法工作的時候,珊瑚將自己的觸手伸長,利用觸手中的刺細胞,開始捕食。刺細胞就像一個弓箭手,武器是帶了繩的毒箭(刺絲)。刺中獵物,放毒,捆綁,送入口中。
刺細胞是腔腸動物門(刺細胞動物門)特有的細胞。水母、海葵也擁有這種細胞。刺細胞是這類動物捕食和防衛的工具,不是發育出來專門蜇人的,只要你不打擾它了,不碰它,它也不會跑過來說:「你給我站住,我要蟄你!」所以大家見到也不要太恐慌,不觸碰,遠處觀察就好。水母的刺細胞有毒,那珊瑚是不是也有毒呢?答案是一些種類有,毒素叫水螅毒素,是最毒的生物毒素之一,所以覺得珊瑚好看想弄個珊瑚缸,提示你入手需謹慎。想要安全點就去水族館裡看看也挺好。
點擊播放 GIF 0.0M
石芝珊瑚因為身形較大
可以活吞體型比較大的獵物
珊瑚的白化
當溫度升高時,蟲黃藻光合作用受到影響,蟲黃藻無法正常生成食物,就像交不起房租的租客,珊瑚會認為這屆的蟲黃藻不行,是來混吃混喝的,對蟲黃藻下驅逐令,將蟲黃藻排出體外,這就是珊瑚的白化。珊瑚失去重要的食物來源,會慢慢地走向死亡。
左邊為白化珊瑚蟲黃藻變少
失去蟲黃藻的珊瑚將身體和觸手奮力伸展在海水中,爭取獲得更多的食物
(圖片來源:知乎答主夕陽閒淡)
珊瑚其它有趣的行為
造礁珊瑚固著型生活,沒辦法像海葵之類,用騷氣的步法移動,但是它們也有自己的舒展方式,擁有非常美的色彩流動。
點擊播放 GIF 0.0M
海葵騷氣的行走
點擊播放 GIF 0.0M
天然的調色盤
除了長得好看,珊瑚還有非常火爆的脾氣,喜歡打群架,菜雞互啄。兩塊珊瑚,不同種類放得太近就會打起來;同個種類,不同地區,狠起來照樣六親不認。不熟悉它們的人,以為它們是在用伸長的觸手交際,觸手看起來軟弱無力。結果第二天就會發現其中的一塊只剩慘白的骨頭了。
利用觸手攻擊對方,被攻擊的珊瑚已經露出骨骼(圖片來源:Lapid E D et al./ 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2004))
點擊播放 GIF 0.0M
加快倍數才能看到這麼慘烈的群架
海南的珊瑚正在消失
全球變暖帶來的珊瑚白化,是全球珊瑚正面臨的嚴峻問題。而海南島周邊的珊瑚需要面對的問題更為嚴峻,受經濟增長和人類開發影響,我國東南沿海岸礁上的珊瑚豐度在過去30年中減少了80%以上(中外對話;2013,01)。沿岸房地產的開發、填海造地;汙水排放、汙染、水體富營養化;人為的捕撈破壞等等,使珊瑚逐漸失去顏色,走向死亡。
海南島周邊的珊瑚礁正在受到人為原因的破壞
但因為人類捕撈大法螺,數量一直在下降。長刺海星很容易就數量爆發,傷害珊瑚。
珊瑚很脆弱,溫度變化一點點都是滅頂之災;但是它又非常堅強,在這個星球上存活了幾億年,這次白化不是珊瑚的第一次白化,也不知道是不是最後一次,也沒有人知道珊瑚能不能挺過「人類世」。希望大家能真正地了解珊瑚,不是飾品,不是寵物,而是一個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生活在地球上的生命。了解才有喜愛,有喜愛才會去行動,有行動才存在希望.......
—— END ——
本文為智漁原創,歡迎轉載
轉載請後臺留言獲得授權
文中未標註來源圖片均來源網絡
編 輯 | 馬婷婷
排 版 | 馬婷婷
感謝SEE基金會、勁草同行計劃
愛佑慈善基金會對智漁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