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整體錄取情況平穩,優質高校全部一次投滿,大部分考生都能如願實現大學夢。
能讀大學和進入心儀大學是兩碼事,而這其中的決定性因素便是志願填報。
在2018年的高考志願填報工作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2017年高考錄取的總體形勢。
01.各分數段計劃數和考生人數對比根據《成績分布表》,我們可以知道各分數段分別有多少考生。而根據各專業組的錄取分數線和招生計劃,我們同樣可以知道,在各分數段一共有多少招生計劃數。
我們以10分為一檔,分別計算每檔中兩者的數值,從圖上便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哪個分數段最有可能「供不應求」。
從圖上可以看出,考生的成績分布呈現典型的「橄欖型」,中間多兩頭少。
而招生計劃的分布,就沒那麼有規律了,而是出現了劇烈的波動,幾個峰值分別出現在540-550,510-520,470-480,450-460這四段。
哪些分數段競爭最激烈呢?圖上藍線高於紅線較大的部分,分別在530-540,490-500,460-470,430-440這四段
如果正好位於計劃數遠少於考生人數的激烈段,會怎樣?一旦志願填報不當,便極有可能被擠到下一個分數段,也就是出現「高分低就」的情況。
由於表中統計的為普通批的招生計劃數,因此在540分以上的分數段,實際考生人數和計劃數的差值要小一些,因為相當一部分考生被綜評錄取了。故暫不列入競爭激烈段。
我們針對500-540,450-500這兩大分數段,再以5分為單位,進一步細化分析。
500-540段
從學生角度來說,這一段的學生雖然綜評希望不大,但還是在自招線以上的,因此還是有資格通過一些特殊類型的招生批次被名校錄取。而且從學生本身的素質來看,應該還是以211名校為主要衝刺目標的。
從院校角度來說,上海的211隻有上大和東華,非211的原一本高校如華政、外貿、上理等。大部分外地211都是可以報考的。此外,還有不少中西部地區的985院校可選。
從圖上可以看到,500-525段,計劃數是大於考生人數的,因此這一段可以消化掉不少前面未被錄取的學生。也就意味著,很有可能考分在525-540的學生,最終以高分被這一段的專業組錄取。
450-500段
從學生角度來說,這一段學生分數都在自招線以下,基本就進入了成績分布的最密集段,也就是傳說中「一分上下數百人」的分段,學生人數眾多。
從院校角度來說,上海院校都是原二本中的公辦高校。外地學校的話,東南沿海的一線城市的211院校已經很少了,但是內陸地區尚有部分211可以選擇。
而這一段和前一段相比最大的差別,是兩線的交叉較多,有三個分段都是「供大於求」的。供需的交替平衡,意味著考生不會發生分差非常大的「高分低錄」,一般情況下,稍微高個5-10分就可以被錄取。
02.理性看待「高分低錄」
「高分低錄」一定是壞事嗎?未必
大家知道,每個專業組內都包含若干個專業,每個專業的錄取分數線都不一樣。上文統計的都是專業組的投檔分,也就是最低的專業分數線。
事實上,按照以往的錄取情況,一個學校的專業錄取分數線最高分和最低分差個十幾分很常見,差二三十分的情況也不是沒有。2017年雖然拆分成若干個專業組,志願單位變小後可能組內的專業分差也會相應縮小,但是依然會存在一定的差值。
換言之,如果你想進入某個專業組內的熱門專業,你可能需要比專業組分數線高出幾分甚至十幾分才能錄取,光靠「壓線」的話,可能進的也都是比較普通的專業。
從考生志願填報的角度來說,如果考生的目標是某所學校的某個專業,那他就要給自己留足空間,專業組志願之間要拉開足夠的梯度,避免被中間的某個專業組「截胡」
反之,如果學生的想法是「能進好學校就好,專業無所謂」,那考生在分數密集段可以多報幾所學校,提高被這一段學校錄取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