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興安嶺首次找到東北虎吃熊的珍貴影像證據_新聞_央視網(cctv.com)

2021-01-09 央視網
小興安嶺首次找到東北虎吃熊的珍貴影像證據

原標題:

東北虎被稱為「叢林之王「,是世界級瀕危物種,曾經在我國東北地區廣泛分布,20世紀初,僅剩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區有極少量分布。在80年代的科學調查中,小興安嶺地區一度宣布東北虎絕跡。而近幾年,隨著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的不斷推進,小興安嶺重現了「虎嘯山林」的景象。

黑龍江省的太平溝自然保護區,是我國包括棕熊和黑熊在內的多種大中型猛獸集中分布的區域。近幾年,多隻東北虎從一江之隔的俄羅斯渡江進入太平溝,使得保護區內食物鏈情況更為複雜。

在這個多種頂級食肉動物集中分布的區域,隨著「叢林之王」東北虎的入駐,林區原本的食物鏈也發生了自然演替性質的調整。隨著科研人員對溝內動物種群調查工作的不斷深入,許多罕見的現象也被拍攝到。

科學實驗首次實現黑熊個體識別 

畫面上,一隻憨厚的黑熊,正在像人類一樣直立起身來,用嘴巴追啃著掛在繩子上的食物。在此過程中,它們胸前的白色花紋,清晰地暴露在紅外相機鏡頭中。這是科研人員進行的一次黑熊個體識別的實驗,據了解,由於黑熊體表缺少便於個體識別的花紋,它們胸前的白色圖案成為唯一可以區分個體的參考。為了誘使它們露出胸前的花紋,科研人員便設計了以上的實驗方案。這隻極其配合的小熊也因此深受科研人員的喜愛。然而,不久之後,這只可愛的小熊,卻被東北虎獵殺並吃掉大部分。 

黑龍江太平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張迎祥:那隻熊其實挺可惜的,因為我們在做黑熊、棕熊專項調查的時候,在這個位置有那麼一隻熊非常聰明,所以我們專家稱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一隻熊。它就是當我們給它做實驗的時候,它能上樹,順著我們的繩子上去,就像人指揮的一樣,它非常聰明能抓到那個食物。但是自然法則逃脫不掉,弱肉強食 。

老虎吃熊事件追蹤 

在對小熊的惋惜之餘,老虎吃熊的事件也引起了專家們的關注,據了解,黑熊是自然界的猛獸,鮮少遇到天敵。在此之前,國內並沒有黑熊被其他動物獵殺的影像記錄。 

中國林業科學院 副研究員 劉芳:從我們國家的情況來看,在其它區域還沒有拍攝到老虎吃黑熊的確鑿的證據,這在國內是首次發現。

進行動物研究多年的北京大學呂植教授,同樣表示是第一次聽說。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 呂植:我還真沒聽說過老虎吃活熊,這是第一次聽說。

對老虎吃熊的事件,記者進行了進一步調查。劉彥林是這一過程的親歷者,事發當天,他們一行在林地中進行貓科動物專項研究時,在地面發現了老虎的足跡,便一路跟蹤,希望能有新的發現。 

黑龍江太平溝國家級保護區管理局 劉彥林:我們趕過去,熊的腹部和頸前部被虎吃掉了,當時的肉還冒著熱氣。

同行的張迎祥和蘇全勇說起當時的場景,仍然感覺膽顫心驚 。

黑龍江太平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張迎祥:第二天我們按照慣例,還走那條道繼續跟蹤虎足跡的時候,發現昨天我們走過的那條道上,有虎踩著我們腳印下山的痕跡,那個時候我們覺得很可怕。還好我們當時上山的人多,人少的時候東北虎會不會攻擊,就不好說了。

黑龍江太平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蘇全勇:在山頂也發現了虎的臥跡,我順著老虎把熊拽下來的痕跡,往上走去看了一下他們的打鬥現場。走了一段距離後,我就發現有一個熊的地倉。

對親歷者描述之外的證據,記者也進行了反覆的追問和核實。 

記者:熊的屍體,當時你們怎麼確認是老虎吃的? 

黑龍江太平溝國家級保護區管理局 劉彥林:因為也有打鬥現場、足跡,虎的足跡旁邊還有虎的臥跡,不少於三處臥跡,它吃完以後應該就在附近休息。 

俗語說,虎嘯山林百獸驚。老虎吃熊,在目前看來僅是個案。但是,隨著多隻東北虎進入太平溝乃至小興安嶺地區,叢林中的動物群落又將發生什麼樣的變化,還需要進一步的監測和研究。肉眼可見的是,熊出沒的頻次,確實出現了明顯的下降。 

黑龍江太平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局長 陳志剛:要說東北虎來之後,熊的數量是真有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以前東北虎沒來之前,通過紅外相機監測總能發現成群結隊的黑熊和棕熊的出沒。第一隻東北虎來到咱保護區之後,這幾年再監測,就發現棕熊黑熊的數量逐漸在減少。這種也可能體現出來就是同是頂級獵食者之間,熊還是對老虎有一種畏懼的,還是對熊的分布有一定影響。

動物專家則認為,近年來太平溝林區的熊類種群,一直呈現增長趨勢,如果能夠迎來天敵,適當調節它們的數量,林區生態系統將自我調整到一個新的平衡狀態。 

中國林業科學院副研究員 劉芳:未來可以預測的是,老虎越多,它對黑熊的捕食應該會增加,對黑熊的種群數量來說呢,是一個調節的作用。

太平溝保護區多種食肉動物同域分布

在黑龍江太平溝自然保護區,存在多種頂級食肉動物同域、集中分布的情況。能夠承載如此之多食肉動物的叢林世界是什麼樣子?

畫面上的地點位於黑龍江省太平溝自然保護區,東北虎鮑裡斯,是一隻從黑龍江對岸的俄羅斯遷徙過來的東北虎。

進駐太平溝後,他很快佔領了一片林地。一天後,他的兒子雷霆,也從對岸涉水而來,跟他進了同一片林地。相安無擾開始了各自「佔山為王」後的巡遊,以宣示主權。雖然兩虎為「父子」關係,「一山二虎」仍然是一種超乎自然界常規的現象。

事實上,在總面積僅為220平方公裡的太平溝保護區,先後共識別出多隻東北虎個體,兩隻乃至多只,同時存在於這條不到50公裡的溝谷是常態,對比科學數據顯示的,老虎單個個體平均為400平方公裡左右的領地面積,太平溝顯然有著非同尋常的生態承載能力。 

中國林業科學院副研究員 劉芳:如果在一個區域裡面,有多隻老虎活動,那就說明這個地方的生態環境是非常良好的,既能夠提供它充足的隱蔽條件、水源,然後又能夠提供非常豐富的食物來源,說明這是一個非常健康、穩定的生態系統。

引人注意的是,太平溝中不僅有多隻老虎個體,其他頂級食肉動物也同樣在溝中有著穩定的種群。在另一個畫面中,三隻形態奇特,似貓非貓,又似豹非豹的動物,同框出現在太平溝林地中,悠閒地享受著秋日暖陽。它們是我國的二級重點保護動物,自然界的猛獸猞猁,作為一種習慣獨居的貓科動物,三隻結伴外出的畫面可以說非常少見。同時,它們跟另一種常用來與它們的捕食能力相比,攻擊力難分上下的食肉動物,狼,呈現同域分布的現象。

在為數眾多的食肉動物中,除了老虎、猞猁、狼,太平溝還有兩種食肉目,俗稱猛獸的動物,它們是棕熊和黑熊,大量且重疊分布在太平溝林區。 

黑龍江太平溝國家級保護區管理局 局長 陳志剛:頭幾年做黑熊、棕熊調查的時候,發現我們保護區內的黑熊棕熊特別多,30到40隻左右。

據了解,兩種熊同域分布的情況在國內不但少見,物種重疊的範圍也非常有限。這也是太平溝優越生態功能的另一佐證。 

中國林業科學院副研究員 劉芳:從我們的紅外相機調查結果來看,在太平溝保護區範圍內,每個區域都是有黑熊和棕熊分布的,所以它們兩個物種在空間上是重疊的,但是從紅外相機記錄的時間信息來看呢,那它們在時間上是分開來的。所以說空間生態位重疊,但是時間生態位是分開的,再加上非常豐富的食物,這是這兩個物種能夠在這個區域共存的原因。

除了頂級食肉動物,頂級猛禽也在太平溝常駐,有「禽類王者「之稱的頂級捕食者金雕,在太平溝褪去了它們的神秘感,成為在紅外相機中的清晰影像。有趣的是,它們多次被拍到,「撿漏」東北虎吃剩食物的鏡頭。

畫面中,一隻家狗不幸成為東北虎的獵物,在被東北虎啃食離開後,工作人員在殘骸旁邊布設了紅外相機,期望拍攝到東北虎返回來接著食用的畫面,沒想到的是,東北虎沒有拍到,一隻金雕卻意外「出鏡」。 

黑龍江太平溝國家級保護區管理局監測人員 張迎祥:我們去取這臺相機的時候,發現那個虎沒回來,這隻狗被金雕給吃了。同時拍了大概有七八十段金雕吃狗的畫面,拍攝的畫面也非常清晰,畫質也很好。金雕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同時一隻狗能在被虎吃掉以後又被金雕給吃了,這種現象也很少有記錄。

太平溝森林生態系統優越 是食物鏈最完整的區域之一

那麼,能夠棲息和供養如此之多的食肉動物,太平溝的這片叢林,有什麼神奇之處呢?據了解,太平溝的森林覆蓋率,達到95%以上,其中包括大量的堅果樹種,當下正值秋季,是蒙古櫟果子成熟的季節,它們的果實富含蛋白質和脂肪,是野生動物的優質食物。 

中國林業科學院副研究員 劉芳:在太平溝保護區,像這樣長勢特別好的蒙古櫟林,或者是蒙古櫟和紅森的混交林,是非常普遍。它們給野生動物提供的食物量也是很大的,所以就可以供養起我們一系列的野生動物,包括有蹄類、熊類。像棕熊和黑熊呢,它在秋季攝取的橡子的多少基本上會決定了它冬眠的狀態,以及它的這個繁殖率。


(編輯 胡渝)

相關焦點

  • 小興安嶺首次找到東北虎吃熊珍貴影像證據,現場留有虎的臥跡
    東北虎被稱為「叢林之王「,是世界級瀕危物種,曾經在我國東北地區廣泛分布,20世紀初,僅剩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區有極少量分布。在80年代的科學調查中,小興安嶺地區一度宣布東北虎絕跡。而近幾年,隨著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的不斷推進,小興安嶺重現了「虎嘯山林」的景象。
  • 小興安嶺首次找到東北虎吃熊證據:當時肉還冒著熱氣
    在民間野獸大亂鬥的橋段中,獅虎鬥、熊虎鬥向來大家茶餘飯後的熱議話題。近日,小興安嶺首次找到東北虎吃熊證據,「萬獸之王」再次證明了自己的實力。據央視報導,近日,小興安嶺太平溝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發現,此前配合科研實驗的黑熊遭東北虎獵殺,並吃掉了大部分。
  • 小興安嶺首次找到東北虎吃熊證據,工作人員:當時的肉還冒著熱氣
    近日,小興安嶺太平溝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發現,此前配合科研實驗的黑熊遭東北虎獵殺。工作人員沿著熊被拖拽的痕跡,發現了熊虎打鬥的現場。網友評論:(原標題:小興安嶺首次找到東北虎吃熊證據)來源:綜合央視新聞 網友評論流程編輯:u007
  • 小興安嶺找到東北虎吃熊證據,同處食物鏈頂端,熊為何輸給老虎?
    小興安嶺找到東北虎吃熊證據,同處食物鏈頂端,熊為何輸給老虎?不久前,在我國小興安嶺的一處自然保護區之內,工作人員在野外發現了老虎捕食黑熊的證據,在當地發現了黑熊的殘骸,同時還發現了東北虎和黑熊的打鬥痕跡,而這也是我們國內第一次發現老虎捕食黑熊的情況,雖然我們有點吃瓜的感覺,但是也有一些疑惑,因為熊類本身也時處於食物鏈頂端的略是動物,怎就會成為了老虎的獵物了呢?
  • 小興安嶺東北虎吃了黑熊,熊真幹不過老虎嗎?要看啥熊與啥虎去比
    不過據央視新聞等媒體近日報導,黑龍江省小興安嶺太平溝自然保護區中,發生了一起老虎吃熊的事件,工作人員發現他們用來進行某些科學試驗的一頭野化黑熊遭東北虎獵殺,並找到了熊被拖拽的痕跡和熊虎打鬥的現場,熊的屍體上的咬傷也符合被東北虎獵殺的特徵。
  • 黑龍江:東北虎戰「熊瞎子」,誰是贏家?
    黑龍江:東北虎戰「熊瞎子」,誰是贏家? 東北虎被稱為「叢林之王「,是世界級瀕危物種,曾經在我國東北地區廣泛分布,20世紀初,僅剩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區有極少量分布。
  • 吉林琿春市民公路偶遇野生東北虎,網友:還是有點嚇人的
    延伸閱讀: 小興安嶺首次找到東北虎吃熊證據,親歷者至今仍膽顫心驚近日,小興安嶺太平溝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發現,此前配合科研實驗的黑熊遭東北虎獵殺。在此之前,國內並沒有黑熊被其他動物獵殺的影像記錄。「我還真沒聽說過老虎吃活熊,這是第一次聽說。」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呂植說。對老虎吃熊的事件,記者進行了進一步調查。「我們趕過去,熊的腹部和頸前部被虎吃掉了,當時的肉還冒著熱氣。」劉彥林是這一過程的親歷者,事發當天,他們一行在林地中進行貓科動物專項研究時,在地面發現了老虎的足跡,便一路跟蹤,希望能有新的發現。
  • ...東北虎吃熊證據,「這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一隻熊,但自然法則逃不掉」
    據央視新聞,近日,小興安嶺太平溝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發現,此前配合科研實驗的黑熊遭東北虎獵殺。工作人員沿著熊被拖拽的痕跡,發現了熊虎打鬥的現場。動物專家認為,近年來太平溝林區的熊類種群,一直呈現增長趨勢,如果能夠迎來天敵,適當調節它們的數量,林區生態系統將自我調整到一個新的平衡狀態。
  • 東北虎吃黑熊很罕見?老虎:熊本就在我的菜單上,不要大驚小怪
    在黑龍江省的太平溝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野外發現了老虎捕殺黑熊的證據,這在國內還屬首次。工作人員順著老虎蹤跡發現了熊的殘骸,然後發現了虎的臥跡(老虎吃飽喝足休息的地方),又順著虎拖拽熊屍的痕跡,找到了熊的冬眠倉。倉口有打鬥痕跡,是老虎捕殺黑熊的第一現場。
  • 【夜讀】這份珍貴,讀懂了你便擁有了_新聞_央視網(cctv.com)
    【夜讀】這份珍貴,讀懂了你便擁有了 原標題: 如今,在自然漸漸離都市遠去的時候,我們身邊的一朵花、一株草、一隻秋日的鳴蟲、一條小溪、一座山丘越發顯得珍貴。走近它,才能認識它;讀懂它,才能保護它。今夜,一起走進自然,讀懂它的靈魂,欣賞它的美——三江源國家公園
  • 劉爭平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劉爭平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1月09日 16:22 A-A+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
  • 【CCTV新聞頻道】我國首次實現公裡級高維量子糾纏分發
    央視網消息:近日,我國科學家在量子通信實驗方面取得新進展,首次實現了相距一公裡的高維量子糾纏分發。針對這一問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聯合暨南大學、中山大學等國內研究團隊,進行了一系列核心技術攻關,首次在1公裡光纖中實現了三維軌道角動量糾纏光子對的分發,並驗證了量子態的高維非局域性。此外,研究團隊還提出了進一步擴展其維度和傳輸距離的實現方案。專家表示,這一研究為未來利用空間模式復用技術實現長距離的高維量子通信提供了可能性。
  • 陳玲玲:人類基因組「暗物質」的解碼人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央視網消息:正如宇宙中存在著人類知之甚少的暗物質,在生命體這個「小宇宙」中,也存在著這樣的「暗物質」——非編碼RNA(核糖核酸),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一些重大疾病與非編碼RNA調控失衡相關。
  • 吉林大興溝林區首次拍攝到野生東北虎實體影像
    新華社長春12月3日電(記者高楠)記者從吉林長白山森工集團了解到,11月30日,該集團下屬大興溝林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監測系統中發現一段野生東北虎視頻。這是大興溝林區首次拍攝到的野生東北虎實體影像,也是該林區第二次發現東北虎蹤跡。
  • 「大林」首次拍到野生東北虎實體影像
    11月30日,大興溝林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監測系統中發現一段野生東北虎視頻,這是大興溝林區首次拍攝到野生東北虎實體影像,也是該林區第二次發現東北虎蹤跡。視頻中,一隻東北虎從攝像機前走過,體格健壯,步履悠閒,虎眼閃閃發亮。
  • 吉林東北虎豹影像 其中一隻東北虎還在在林海雪原中發出森林王者的...
    吉林東北虎豹影像 其中一隻東北虎還在在林海雪原中發出森林王者的長嘯聲時間:2020-03-08 16:3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吉林東北虎豹影像 其中一隻東北虎還在在林海雪原中發出森林王者的長嘯聲 6日,吉林省林業和草原局對外公布了今年在吉林省境內拍攝到的東北虎和東北豹影像
  • 大興安嶺裡的「人熊」,不怕東北虎,只怕鄂倫春獵手
    在大興安嶺的密林中,人熊是危險係數最高的動物之一,能跟它勢均力敵的也就是東北虎。據早先的老獵戶回憶,大興安嶺裡生活著百獸,照理說,東北虎是當仁不讓的霸王,大部分動物都懾其威風,唯獨人熊不服東北虎,敢於跟其抗衡。曾經有人見過東北虎與人熊的搏鬥,當時人熊抬起前掌直立,作勢攻擊,東北虎當仁不讓,呲牙反撲。
  • 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央視網全程視頻直播。
  • 金磚國家的綠色容顏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在廈門會晤正式開始前,針對會期內將產生的3095噸二氧化碳所採取的碳中和項目便已展開,廈門會晤期間國際和國內交通、餐飲、住宿、會議資料和會場用電等產生的全部碳排放都通過種植紅樹林的方式中和,這在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史上尚屬首次。
  • 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Ⅰ級重點保護動物原麝(組圖)
    東北網9月11日訊(記者 侯巍)近日,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公布了保護區紅外自動監測相機的監測結果,其中包括小興安嶺林區首次拍到的野生原麝照片。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到的原麝。專家認為,照片中的動物體型偏小,低肩弓腰,毛色較深,符合原麝的形態特徵,但僅憑照片尚無法完全確定,建議收集其他證據進行核實。保護區立即組織人員對拍攝地點進行調查,並發現了原麝糞便,進而確認照片中的動物為原麝。2019年2月,黑龍江省科學院自然與生態研究所計劃在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東北虎及其獵物種群的長期調查和監測,為小興安嶺東北虎種群恢復提供基礎數據和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