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興安嶺深處,棲息著一種習性獨特的「人熊」。人熊又叫馬熊,古代叫羆,現代學名是棕熊,體型龐大,力量奇大,是陸上第二大食肉動物。
人熊之所以被加了個「人」的前綴,是因為它在發動攻擊時後肢發力,全身直立,揮動上肢,仿佛人類的樣子。
在大興安嶺的密林中,人熊是危險係數最高的動物之一,能跟它勢均力敵的也就是東北虎。據早先的老獵戶回憶,大興安嶺裡生活著百獸,照理說,東北虎是當仁不讓的霸王,大部分動物都懾其威風,唯獨人熊不服東北虎,敢於跟其抗衡。
曾經有人見過東北虎與人熊的搏鬥,當時人熊抬起前掌直立,作勢攻擊,東北虎當仁不讓,呲牙反撲。兩隻巨獸扭打在地,忽而翻上,忽而滾下,你咬我噬,血花亂飛,熊吼虎嘯,地撼山搖。
東北虎作為大興安嶺百獸王,第一回合沒有在人熊身上討到便宜,它不吃眼前虧,耍花招脫身逃走。人熊見東北虎不辭而別,氣惱不堪,不停拔樹根洩恨。一連拔倒幾棵大樹後,人熊力竭臥倒。
這個時候東北虎從暗處躍出,一口咬死人熊。儘管人熊敗在了東北虎口下,但東北虎的境況也狼狽不堪,它遍體鱗傷,存亡未卜。
雖然東北虎和人熊偶爾會打鬥,但其實它們並沒有利益衝突,因為人熊最喜歡吃的食物,跟東北虎不一樣,人熊特別愛吃螞蟻。它發現蟻丘後,先是會狂喜地大吼大叫,然後繞著蟻丘打轉,一直轉到忍無可忍為止。
這種故意拖延不吃,是人熊的一種樂趣。等到實在口乾舌燥,感受不到樂趣了,人熊會幾巴掌扇塌蟻丘,數萬隻螞蟻從殘垣斷壁中一湧而出,亂作一團,這時候,人熊蹲坐,舔一舔手掌,然後一掌拍進蟻群,再用舌頭一卷,送入口中。
有趣的是,人熊只會上樹,不會下樹,不管它爬到多高的樹上,要下去都是鬆開四隻腳掌往下墜,攀得越高,跌得越慘。可是,縱然它摔得七葷八素,哀嚎連連,下一次仍然如此。
每年霜降過後,人熊開始冬眠,它選好冬眠的樹穴或石洞,用樹枝做偽裝,封住洞口,以求安全。漫長的冬日,人熊除了睡覺保存體力,什麼也不做。
為了能夠安然度過冬眠,人熊從秋天起就大吃大喝,貼膘長肉,冬眠末期,有些人熊會被餓醒,苦於無法出洞,只能舔手掌充飢,等到春分過後,人熊才能離開洞穴,結束冬眠,這個時候它身體虛弱,走路都打晃,鄂倫春獵人也會趕在此時捕獵人熊。
鄂倫春獵人是大興安嶺中獨一無二的存在,他們不像東北虎或者人熊那樣靠勇力取勝,而是依賴人類的智慧和經驗。在很早以前,由於人熊經常傷人,所以鄂倫春獵人會狩獵它們。
一般來說,獵人會尋找人熊冬眠的洞穴,用木棍塞入洞穴,不斷拍打,讓冬眠中或者結束冬眠的人熊生氣。
怒不可遏的人熊無法忍受獵人的挑釁,會主動爬出洞穴,前面說過,這個時候的人熊身體虛弱,速度和力道都達不到正常水平,根本傷不了人,而鄂倫春獵人正好用武器打中露頭的人熊。就這樣,平時耀武揚威的人熊,就被老練的鄂倫春獵人結果了。
人熊作為大興安嶺裡的王者,不怕東北虎,單單害怕鄂倫春獵手,這也說明了蠻力總是受制於智慧。
你對「人熊」的習性怎麼看?
歡迎點讚、留言、分享。